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提起廈門的美食,海蠣煎、土筍凍、滿煎糕、沙茶麵、薑母鴨......總是少不了的,但算起來這些只是一些小吃,主是人們餐後用來打牙祭的東西。有這樣一道菜默默無聞,卻已經流淌在廈門人的血液裡。最能配得上它身份的便是一碗白米飯,我想有些人已經猜出來了,那就是——醬油水雜魚。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醬油水雜魚


如果你問我最近吃過印象最深刻的食物是什麼?醬油水雜魚當然首當其衝了!醬油水雜魚是廈門人是處理海鮮的最佳方式,簡單、實惠,不需要太多繁雜的加工和精湛工藝,也不需要昂貴的品種,每一家都可以做,每一家也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味道。

  • 什麼叫醬油水?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醬油水雜魚


醬油水雜魚的做法來自於廈門的漁民們,海上烹飪不便,但又想吃到好吃可口的飯菜,捕撈的上等海鮮得等上岸後賣個好價錢,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新鮮蔬菜實在遙不可及。於是那些不值錢的雜魚就成了漁民們手中僅有的能發揮的食材。這些雖然是雜魚,但肉質細嫩、鮮美異常,本身船上調味品不多,而這些也僅需要一些簡單的烹調便可以成為下飯的最佳神器。用少許的姜蔥在油中煸香,放入豆豉和蘿蔔乾,再淋上醬油,加入清水,放入處理好的雜魚一同燒煮片刻,最後撒上一些鹽和白糖,整鍋魚的鮮味瞬間竄了上來,燒好的魚肉不但細嫩,這盤中的湯汁也足夠拌上兩碗米飯。

醬油水本身是指在燒製魚肉時加入了醬油作為主要的調味品,隨著燒製範圍的不斷擴大,如今的醬油水已經成了廈門一種特殊的製作工藝統稱,常見的有醬油水雜魚、醬油水斑節蝦、醬油水小魷魚。

  • 愛“貧”不愛“富”的醬油水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小魷魚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巴浪魚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黃翅魚


醬油水的菜品在製作時一般選用海鮮,但與其他菜品有些不同,一般採用個頭較小的海鮮,這種小海鮮燒製時間短,也更容易入味。雜魚,最重要的就是一個“雜”,小海鱸魚、巴浪魚、小金昌魚、黃翅魚、小舌鰨魚、小斑節蝦、小魷魚都是用來做醬油水的上乘原料,甚至羅非魚也能用的,隨便抓上幾條就可以。一來這些每個菜市場都能買到,二來這些都是許多食客看不上眼的東西,價格相對個大的要廉價很多。

原料易得、便宜不算,醬油水雜魚算得上是真正的“下里巴人”,與他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白米飯,從來不需要太多的噱頭,一碗白米飯,吃上一口魚肉,舀上幾勺湯汁淋在米飯上就可以,這一點像極了閩南人,踏實做事、低調賺錢。

  • 沒有好豆豉,醬油水也就沒有了靈魂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豆豉


製作醬油水,醬油的品質對醬油水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可許多人容易忘記了被醬油水掩蓋的幾粒黑豆豉,製作醬油水用的豆豉不多,只是沒有了它,醬油水便少了醇厚與濃香。豆豉是黃豆發酵而成,在祖國各地基本都能看到,也是菜餚製作的一道加味,像四川的回鍋肉,沒有幾粒黑豆豉的加持,肉香的厚重就難以達到要求。醬油水中的豆豉一般選用黑豆豉,顆粒完整,老遠就能聞到那股特殊的香味,有人叫做“臭豆豉”。

  • 蔥頭油,是舌尖的味道
廈門人都逃不過的醬油水


豆豉是醬油水的靈魂,仔細尋找還是能找到的,蔥頭油就實在是無處可尋了,它隱藏在醬油水中的每一個角落,在入口後又迴盪在口舌間,充斥著整個口腔,那股子香味隱約間能感受到,若沒有細細的品卻似乎又說不出是什麼。這便是蔥頭油的奧秘。

醬油水雜魚的確像極了閩南人,如那首歌中唱到“愛拼才會贏”,漁民們飄蕩在大海上創造出的美味是那樣的樸實無華。踏實做事、低調賺錢,不知道是長期吃醬油水賦予了閩南人這樣的性格,還是閩南人將這種性格融入了一盤醬油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