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与杨勇陈再道齐名的二野十大虎将,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开国中将,与杨勇陈再道齐名的二野十大虎将,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第二野战军转战华北、中原、华东和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约221万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名将手下无弱兵,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旗下有成千上万个英勇善战的骁将,军史专家将其中杨勇、陈再道、郭天民等对党忠心耿耿、为人民舍生忘死、极富传奇色彩的十位将军评为“十大虎将”,这“十大虎将”中有一位特殊的将军,他从红小鬼一路走到开国中将,不是依靠战功赫赫,而是凭借对我军生命线——政治工作的终身守护成为“虎将”之一,他就是“政工行家”王辉球中将。

担架上的宣传科长

王辉球,1911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西省万安县雁塔村一个农民家庭。他8岁进入村里的初级小学念书,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由于家境贫困,王辉球高小毕业后到邻县遂川县杂货铺当了一名学徒。此时,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失败后,将部队拉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为扩大红军影响和拓展根据地,1928年1月初,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周边几个县活动。1月5日这一天,工农革命军来到遂川县,立即组织成立工会,并于1月24日建立了遂川县工农民主政府,遂川县的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目睹毛泽东在遂川亲自向民众宣传革命道理,王辉球知道了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他毫不犹豫决定加入这支队伍,参加店员工会和工人赤卫队,随后于1928年3月在茅坪加入了师团直属分队少年团。

王辉球在少年团首次接触到了宣传工作,这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从此就跟政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1928年3月中旬,少年团跟随工农革命军南下湘南迎接朱德、陈毅的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这次行动中,王辉球担任警戒放哨、宣传群众、书写标语等工作,每到一地就向当地群众宣传共产党主张,讲述革命形势,扩大红军影响。经过初步接触和实践政治工作,王辉球于1930年初担任了红12军第3纵队第102团机枪连政治指导员,1932年转任红12军第34师第100团1连政治指导员。4月,红军决定攻打福建漳州,100团是此次攻打漳州的先头部队,王辉球所在的1连被上级指定为攻打漳州要塞天宝山的主攻队伍。在这次战斗中,由于敌军火力过于猛烈,虽然红军最终拿下了漳州,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价,1连最后只剩下30多人,王辉球也身负重伤,经过抢救才幸免于难。

1934年,王辉球调任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广昌保卫战、温坊袭击战等战斗。是年秋,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王辉球调任第1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长征路上的宣传工作并非易事,最大的难题就是宣传材料短缺,纸张、写字画画的材料都没办法随时供应。作为宣传科长,王辉球因地制宜,带领队伍靠“一黑一白”作为制作宣传标语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黑”是指每到一地,战士们就去老乡家刮锅灰,这“一白”就是购买当地的白灰,再用土制的刷帚、笤帚将宣传标语刷在墙上。宣传员的日常工作也是异常辛苦,他们要早起,吃饭也要比别人早,只要先头部队出发,他们就得立刻跟上。行军路上最活跃的也非宣传员莫属,他们时而沿着街镇向当地民众发放传单,时而在醒目的墙壁和陡峭的悬崖峭壁写标语,时而在空旷的场所制作民众通俗易懂的宣传画,时而在部队休息时表演文艺节目。除去这些日常的宣传任务,他们还负责像对敌喊话这种危险的任务,稍不留神就会丧失性命。王辉球后来回忆长征期间的宣传工作时说:“长征时期的宣传鼓动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战斗性,红军宣传队堪称是艰苦岁月里,政治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支尖兵。”

1934年12月下旬,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进入贵州剑河。12月22日,部队向镇远挺进,部队行进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山地上本已十分困难,恰巧又遇上阴雨绵绵,让行军雪上加霜。王辉球像往常一样带领宣传队给部队加油打气,他正打算在一处陡坡山涧上书写标语时,不慎脚下一滑,跌下陡坡,顿时不省人事。受重伤的王辉球随即被送往红军医院接受治疗,被诊断为右腿骨折。这时的王辉球心情有些复杂,他知道,长征前途未卜,一路上不知道还要经历什么艰难险阻,自己受重伤很可能就像很多人一样被留在老乡家。师政治部主任谭政得知王辉球受伤的消息后,对这个宣传科长十分关心,嘱托师卫生部一定要把王辉球抬走。就这样,王辉球在担架上度过了长征那几个月。当时红军有时会雇佣挑夫抬王辉球,然而当遇到飞机轰炸时,挑夫扔下担架就跑,王辉球多次咬牙爬起来赶上队伍。对此,王辉球后来有诗写道:“剑河山高雨不停,腿折骨碎昏不醒。谭政救护上担架,阶级兄弟救我命。”

王辉球受伤5个月后,才逐渐能够走路,但王辉球面临的却是长征路上一个个难关。虽然大伤初愈,他并没有继续休息,而是坚决要求为部队工作,组织上任命他为红1军团第2师政治部宣传科长。1935年6月,红军的重要难关夹金山摆在了面前,上级命第2师率先通过夹金山为全军开路。刚刚病愈的王辉球面对雪山上愈发稀薄的空气显得体力不支,但他坚决咬牙带领部队用歌声提振精神,最终翻越雪山难关,成功在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合。王辉球在部队会合后再次回到2师4团担任俱乐部主任,毛泽东指示第4团担任右路军过草地的先头部队。8月19日,第4团向茫茫草地出发。这里没有人烟和树木,迎接红军的只有深深浅浅的泥潭。王辉球让宣传队员背上木头做的路标,写上“由此前进”的字样,一部通过后将路标插在路上,指示后续部队前行。经过七天七夜的跋涉,4团终于走出了草地,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先头团的光荣任务。

战争岁月里的“政工行家”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原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王辉球被调到第2师任宣传科长,参加了东征战役、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斗等作战行动。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王辉球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685团宣传股长,1938年1月调任343旅政治部宣传科长。9月,旅政治委员萧华率部抵达山东乐陵,与先期部队整合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王辉球任政治部宣传部长。此后,他先后任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任主任)、冀鲁豫军区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王辉球大部分时间是以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做战争期间的政治工作,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了一名身经百战的“政工行家”,他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为打仗作战增添了无形的“战斗力”。他善于深入人心做工作。抗日战争期间,逃兵现象时有发生,既有客观战争残酷的原因,也有部队自身原因。某连队一位抗大毕业的学生十分看不惯连里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行径,反对设隐蔽卡哨抓逃兵。连队干部不做深入分析就对该抗大学生展开批评。王辉球得知此情况后,立即对该连队展开帮助教育。他教育连队干部不要仅仅采取消极的工作方法,要真正开展革命主义教育,干部要怀着革命感情去关爱部属。经过此番教导,该连干部认识到错误,积极改正,杜绝了逃兵现象的发生,连党支部还被评为模范党支部。他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王辉球任教导三旅政治部主任期间,发现下辖的三个团各有特色:7团能打仗,作战经验丰富,但文化程度不高;8团文化素质高,知识分子多;9团多为当地干部,对敌情了解好,纪律工作好。王辉球主张三个团的干部互相交流,这极大增强了三个团的全面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教导三旅的战斗力。他还善于自主创新解决问题。战争期间的干部培训工作对政治工作人员来说是个普遍的难题。王辉球则自主创新,发明了“飞行学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飞行学校”的核心就是利用战争间隙,用专题短训班的方法组织干部培训。时间1至2天,每次专题不一,内容丰富多样。既不耽误作战,又能有效提高干部的军政素质,可谓一举两得的高效方法。政治工作是个庞大的工程,王辉球则是政治工作优秀的工程师,他的诸多工作方法堪称解决实际问题的范例。但由于忘我工作,1943年冬,王辉球积劳成疾,不得不放下工作前往延安学习休养。

开国中将,与杨勇陈再道齐名的二野十大虎将,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左起:苏振华、王辉球、杨勇、吴实合影。

抗战胜利以后,王辉球又回到晋冀鲁豫军区工作。1945年11月,晋冀鲁豫第7纵队成立,王辉球任纵队政治部主任。1947年,第1纵队和第7纵队合编,成立新的1纵,王辉球继续担任政治部主任。8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的带领下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敌军腹地。8月27日,1纵到达大别山区,完成战略进军任务。大别山区曾经是红四方面军发家之地,属于革命老区,但由于敌对势力摧残,当地局势多次出现反复,百姓对解放军的态度也深存疑虑。此外,很多官兵对此次抛弃后方急行军的目的理解不够深刻,很多北方士兵来到条件艰苦的大别山区非常不适应,思想上多有波动。针对这些问题,野战军首长决定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开展一场以诉苦和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密切联系群众,稳定官兵思想,完成作战任务。王辉球在此次整军运动中协助纵队首长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在1纵中主持骨干集训,重点查整骄傲自满、右倾情绪、军阀习气和违反政策纪律等不良倾向,将培训好的骨干分配至各个基层单位,让整军运动真正落到实处。此次整军运动采取从上到下的方式,领导干部也不能排除在外,刘伯承司令员强调:“要整首先从头头整,从主要负责的领导干部整。”王辉球后来回忆,“对中高级干部人人敞开思想,个个不留情面,将影响部队团结和进步的问题一一揭露出来,痛快淋漓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思想交锋。这在我们纵队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后来,野战军东进参加淮海战役并取得胜利,邓小平也明确指出,胜利的重要源泉是整党整军。

1948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全军重新统一番号。刘邓大军编为第二野战军,下辖第3、4、5兵团,王辉球担任第5兵团第16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把伟大的人民战争进行到底”的指示发起渡江战役,第16军成为了二野渡江先锋突击部队。王辉球与军长尹先炳密切配合,指示政治部必须密切配合军事战略,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进行战前动员,统一部队作战思想,为部队胜利渡江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被杀手错过的“解放军大官”

新中国成立后,16军奉命进军贵州。作为军政治委员的王辉球针对此次任务向部队进行了深入动员。根据其多年政治工作经验,他认为贵州形势比较复杂,反动武装不能单纯用武力剿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对愿意接受我党我军改编的要进行一定的编并;对投降的人员要予以分类,贫苦战士要补充到军队,旧军官要进行再教育,想回家的要给回家的路费;民族问题要尤其注意,涉及此类问题一定要慎重。王辉球还认识到,16军的任务不仅仅是解放贵州,下一步还要建设贵州。因此要对贵州的一草一木倍加珍惜,切实贯彻党和军队的政策。

15年前,王辉球还是一名宣传科长,他对当时长征经过贵州摔断腿的经历记忆犹新。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他再次来到贵州,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再忆往昔峥嵘岁月,心头不觉感慨万千。在1949年12月19日庆祝贵阳解放大会上,王辉球饱含激情地向大家宣布:“从人民解放军进入贵阳那一天起,贵阳市和贵州省的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就已经宣告灭亡了。”“今天的贵阳是属于人民的,永远是属于人民的了!”1950年1月15日,贵州军区成立,王辉球任政治部主任、军区党委常委。

由于国民党的长期经营,贵州敌对势力活动十分猖獗,如何剿匪成了贵州军区的首要任务。王辉球不但是贵州军区的政治部主任,还兼任省委的宣传部长,在剿匪的宣传上,他做了大量工作。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发布的剿匪指示,落实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三者紧密结合的剿匪方针;他发布了19条动员剿匪的标语口号,要求各级张贴宣传,为剿匪工作营造了巨大声势;他深入剿匪一线,发现好的做法经验立刻向全体部队推广,保证了上下一致的剿匪效率。这一系列动作都为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剿匪行动发挥了强大的政治工作威力,很多土匪都响应政策纷纷缴械投降,避免了不少伤亡。王辉球还十分重视树立英雄典型,剿匪过程中,总结宣传了在剿匪中英勇牺牲的萧国宝的光辉事迹,激励后人持续完成剿匪工作。在剿匪的战术上,王辉球推广了“铁壁合围”战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铁壁合围”战术是1950年5月川东军区用重兵对涪陵、南川、巴县三角地区的土匪进行剿灭采取的一种战术。王辉球借鉴此经验,广泛发动群众,织成天罗地网,成功将剿匪运动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开国中将,与杨勇陈再道齐名的二野十大虎将,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1958年,空军与防空军合并。后排左四为王辉球。

当然,剿匪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国民党离开贵阳之前,将监狱里的犯罪分子全部放出,加上他们安插在当地的眼线、杀手,导致贵阳的治安十分混乱,王辉球的遇险经历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次,国民党暗藏在贵阳的特务埋伏在王辉球的必经之路上,寻找机会对他下手。然而国民党特务以为大官必定是穿着华丽、左呼右拥,王辉球和警卫员两个人行若平常地在他们面前走过,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他就是解放军大官,居然没有开枪,王辉球因此“逃过一劫”。

1950年8月8日,中共中央批准王辉球为贵州省委常委。10月,王辉球任贵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6月,贵州的剿匪工作基本结束,为将贵州的剿匪经验进行总结和宣传,王辉球立刻组织人员编写了30余万字的《剿匪一年》,生动记录了一年以来的剿匪工作。他在本书的序言中写出了贵州剿匪成功的“法宝”:“党的正确领导,友邻区的配合,兄弟部队的帮助,人民的热情支援,全体指战员的英勇努力,是我们剿匪获胜的几个基本条件。”

剿匪成功后,王辉球又落实中央指示,领导开展了文化大练兵活动、“三反”斗争、对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在开展“三反”运动的过程中,王辉球作为贵州军区指定的负责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扩大化和土政策。他曾在贵州军区召开的司、政机关直属队军人大会上发言:“对贪污事实应该仇视,对有贪污行为的人应该抱着教育和挽救的态度,处理时防止打击过宽,但思想上却一定要严,处理中要慎重,做到不冤枉处分任何人,也不能放走一个贪污分子。”这在当时各地区普遍存在打击扩大化的局势下是难能可贵的。经过几年的努力,贵州局势得到了稳定,为下一步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王辉球在贵州的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

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1953年1月,王辉球被中央军委任命为空军政治部主任。赴京上任之前,他前往西南军区向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告别。刘伯承、邓小平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空军是个新军种,情况会更复杂,点名要你去,这是对你的信任。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一定要为空军政治工作建设多动脑筋,再立新功。听到这一席话,王辉球倍感振奋。事实证明,他并没有辜负两位首长的期望。在他长达11年的空军政治部主任的生涯中,他做了很多开创性、基础性和奠基性的工作,这11年的时间也让他成为了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空军于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王辉球任空军政治部主任的时候,空军的政治工作刚刚起步,很多政治工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作为一名从战争岁月中走过来的“政工行家”,王辉球认为虽然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性质有所不同,但是政治工作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重要作用,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群众路线、三大民主等优良传统。他到任后,立刻决定以两个方面的工作为重点:一是加强政治机关和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整理和总结空军组建三年以来创造的极具空军特点的政治工作经验。

有了这些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王辉球便在空军政治工作的舞台上展开拳脚,大干一番。他首先从政策制度的制定上下功夫。刚上任不久,他就用半年多的时间主持制定了《空军基地场站政治工作概则》,于1953年11月20日颁布施行;空军政治部机关党委是王辉球上任后才正式建立起来的,1954年7月,他主持制定了空军政治部机关的会议、集体办公、工作计划、请示报告、检查等5项制度规定,建立了政治部党委基本工作制度;他在之前空军飞行训练中的政治工作制度基础上,又总结出《飞行四个过程的政治工作》,这个文件成为飞行部队、航校组织实施飞行训练政治工作的正式依据。

开国中将,与杨勇陈再道齐名的二野十大虎将,空军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政治部主任

◆1983年10月,离休后的王辉球重上井冈山并题词。

1954年10月,空军政治学校正式成立,空军的政工干部有了储备库、人才库,王辉球则担任这所“宝库”的校长。由于十分重视对政工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王辉球对政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十分用心。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习计划安排,他都一一过问。他还亲自为学员上课,讲授政治工作经验,启迪学员工作方法。1956年10月,空军政治学校召开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在会议期间跟全体代表合影留念,这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的学习热情。在这次会议上,王辉球对学校的教学工作作出指示,强调教学过程要提倡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教学方法,启发学员多动脑子,独立思考,不能死背教条。1963年,他主持制定的《关于学校党委抓教学工作落实的六条检查标准》落地实施,明确提出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这些措施和政策的制定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这所学校成为了空军政工干部的摇篮,为空军走向正规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王辉球还十分重视空军的宣传工作。他认为,各级党委、首长应该重视关心报道工作,负责干部也要积极参与写稿,以提高报道质量。报道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主要注意真实。在王辉球等空军政工人的努力下,1958年3月10日,《空军报》创刊了。他狠抓《空军报》的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会亲自审阅重要文章的样稿,亲自把关。在王辉球的严格要求和领导下,《空军报》作为宣传空军的主平台一直以高质量高姿态前进,展现了空军的形象,扩大了空军的影响。除了报纸宣传,文艺宣传也是王辉球手中重要的“法宝”。60年代初,在他的组织和督导下,空政文工团就推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东方红》、歌剧《江姐》、话剧《女飞行员》等脍炙人口,官兵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和剧目。更值得一提的是,连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经常观看空政文工团的精彩演出,并受到高度赞扬。空军宣传工作出现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趋势,王辉球可谓功不可没。

1955年9月,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王辉球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3月18日,王辉球被任命为空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68年9月29日,中央军委任命王辉球为空军政治委员。1973年5月20日,空军新的领导班子成立,王辉球离开了自己工作了近20年的空军,并于1975年3月担任沈阳军区政治委员。1981年4月,王辉球离职休养。

“喜看今朝振兴中华,莫忘昔日艰苦岁月。”1983年10月,离休后的王辉球重上井冈山,留下了这句动人的诗句。1988年王辉球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从红小鬼到开国中将,岁月留下的不仅仅是衰老的年华,还有那些象征胜利和艰苦历程的军功勋章。作为一名政治工作者,忠诚于党是他的灵魂标准,伟岸的人格是他一生的砝码。王辉球经常对子女说,我是个共产党人,你们必须按着共产党人的规矩做人做事;如果谁不这样做,违法乱纪,谋求私利,咱们就脱离关系。

2003年9月8日,优秀的共产党员、伟大的政治工作者王辉球因病逝世,享年93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