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記事作文寫不好,試試這8字口訣,文章增色不少


寫人記事作文寫不好,試試這8字口訣,文章增色不少


眾所周知,寫人記事的作文,是小學作文常見常考的題型。

但是,可別因此以為寫人記事的文章很容易寫,很容易拿高分。這就錯了!為啥?因為這類文章很容易寫得千篇一律。

比如,寫《一件難忘的事》,不少同學就會寫老師怎麼耐心教我題目,或者我生病了,媽媽如何送我上醫院。

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把寫人記事的作文寫得生動精彩,甚至與眾不同呢?我的方法就是,先從8字口訣做起。

如果能將“活、像、真、事”和“全、變、真、人”八個字做得八九不離十,寫人記事的文章就能妙趣橫生,有滋有味


01 寫人4字口訣:活、像、真、事

這4個字為什麼這麼排,只是便於記憶。但是從寫人的層次來說,應該是事、像、真、活。所以講解的時候,要按照層次來講。

先講第一個字——事。

小學作文,寫人離不開寫事。為啥?很簡單,人的一切都是在事件中表現出來的。嬉笑怒罵、神情心理、性格脾氣,都是這樣。

要寫好人,就要想一想,有哪一件事最能表現這個人。

你看,《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唐僧,都是在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的事件中體現自己的性格與價值觀。

再講第二字——像。

什麼叫像?就是把這個人寫得像這個人,那個人像那個人。要達到這個效果,就需要從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去寫。

外在,主要是外貌描寫、環境描寫;內在,主要是心理、性格刻畫。

然後講第三個字——真

小學生作文寫人,如何體現真?千萬別以為只是照搬照抄生活中的人,如果是那樣,那就有可能了無生趣。

其實,作文裡面人物的真,是可以通過環境烘托出來的。比如,過去有人批評《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刻畫,說他有些近似“神”,不夠真實。

但我們讀者為什麼依然覺得喜歡,不覺得虛幻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作者把諸葛亮放到了當時的社會環境去表現和塑造。

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諸葛亮在接到“三天造十萬支箭”的死命令之後,算出近幾日有大霧。江面上起了大霧,向曹操借箭的計謀得以實現。

環境描寫,就讓我們感覺人物的神機妙算是有現實基礎的,顯得真實。

最後講第四個字——活

要把人寫活,這是寫人記事文章的高要求。如何才能寫活一個人呢?那就得傳神。

魯迅先生在刻畫祥林嫂這個任務時,就很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

"我真傻,真的,”她開首說。

“是的,你是單知道雪天野獸在深山裡沒有食吃,才會到村裡來的。”他們立即打斷她的話,走開去了。

她張著口怔怔的站著,直著眼睛看他們,接著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覺得沒趣。但她還妄想,希圖從別的事,如小籃,豆,別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來。倘一看見兩三歲的小孩子,她就說:

“唉唉,我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也就有這麼大了……”

這段文字寫的是祥林嫂逢人就說自己孩子被狼叼走的事,極其傳神。這裡,最關鍵的是選取了人物具有代表性的言語,如“我真傻”,“我們的阿毛如果還在,也就有這麼打了......”

因為把祥林嫂內心丟失孩子的痛楚、無奈、不甘心、不情願、後悔等複雜心情傳達出來了,非常符合一個下層勞動人民的心理。


寫人記事作文寫不好,試試這8字口訣,文章增色不少


02 寫事4字口訣:全、變、真、人

寫事也離不開寫人。所以這四個字,從寫事的層次來看,應該是人、全、真、變。

先說說“人”。

寫事也照樣離不開寫人。所以,記事的同時應該想一想重點要寫好哪個人物。比如,小學語文《橋》這篇文章,寫的是洪水爆發的事,重點寫出了老漢(黨員)這個人物。

再說說“全”字。

寫事,要完整、具體。大概語文老師都會這樣反反覆覆告訴我們。沒錯,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全。事情如何發生,又如何一步步發展,結果怎樣。想清楚這些問題,就不容易丟三落四。

真字,是啥意思?

說的是要寫出事件的真實感。真實感不能簡單等同於事實。舉個例子說吧,《西遊記》九九八十一難,每一件事都能給我們真實感,但絕不是事實。

怎麼理解?真實感指的是九九八十一難所象徵的困難,是我們人類社會共同的東西。無論是哪個年代,人們都會遭遇各種困難,都得要克服,才能前進。


寫人記事作文寫不好,試試這8字口訣,文章增色不少


“變”字,最難,也最重要。

小學生作文寫一件事,常常苦於沒有變化。很多孩子會覺得,生活中哪有那麼多曲折多變的是啊!沒錯,可是你想,其實事件本身的變化不大,但人的內心卻是時刻都在變化的呀。

比如,學校舉行跳蚤市場。從頭到尾,這件事沒多少變化吧。

對!但我們仔細想想,如果一位同學想買自己喜歡的東西,開始找了半天沒找到,後來經過耐心尋找,終於買到。他的心情是有變化的:期望~失望~驚喜~滿意。

寫人記事並不難。難的是寫出事件的變化,寫出人物的鮮活。

8字口訣,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