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遼國是文明的國家,亡族了嗎?為什麼?

彩雲東昇戴寶山


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契丹,他的次子耶律德光建立了遼國。當時之北方,有三大勢力,一是朱溫的後梁,二是李克用、李存勖,公元923年,李存勖成立了後唐,三是耶律阿保機的契丹。這三大勢力的關係,有點類似三國時代的魏蜀吳,常常兩兩聯手對付另一個,然而聯盟關係並不穩固,隨時可變,譬如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曾結拜為兄弟,還不是說翻臉就翻臉嗎。對他們而言,正適用於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李克用死於公元908年,死前留下了三支箭的傳說,每一支箭對應一個敵人,第二個便是耶律阿保機。可惜,李存勖與耶律阿保機鬥了十年,誰也奈何不了誰。公元926年,只懂軍事、不懂政治的李存勖死於叛亂。耶律阿保機聽聞他的死訊,放聲痛哭,三個月後,他因傷寒或急性的發熱症,死於扶余城,享年五十五歲。這兩位草原民族的英雄死於同一年,也許是一種命數。

耶律阿保機死後二十一年,即公元947年,遼國才得以建立。建國者耶律德光,遼國滅亡於公元1125年,滅掉它的國家,是金國。

遼國最早是契丹文化,後來進入了中原民族以後,他們迅速地從奴隸制躍升到封建社會,同時,他們保留了兩院制,保持了政體的活躍性。

但是畢竟來說他是有牧民族,生產力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主要還是依靠遊牧民族戰鬥的機動性,獲取在軍事上的優勢,文明程度遠不及在中原的宋朝。

是你說一下文明程度高,並不代表你軍事能力強,當時宋朝他軍事能力是退化的,遼國的機動性,以及戰術的靈活,再加上當時整個宋朝的腐敗,才給他遼國機會。



高廣銀


遼國前身為契丹,契丹歷史悠久,他們的袓先是鮮卑宇文部,在公元345年時,鮮卑宇文部被鮮卑慕容部打敗,分成了三個部落:契丹、庫莫奚、室韋。當時的契丹非常弱小,只能依附於附近的強國,先後臣服北魏、突厥、唐、回鶻,終於,在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分裂,北方草原一時無主,這給了長期居於人下的契丹一個發展機會,到了唐末期,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藩鎮擁兵自重,唐朝庭衰落,契丹趁機迅速征服了奚、室韋等部落。公元907年,痕德堇可汗死,耶律阿保機當上了可汗,並將三年改選一次可汗的制度改為世襲制,之後平定內部,統一了契丹八部,於公元916年稱帝,國號契丹,之後在937、938、947年多次改國號,於1066年正式改國號為遼。



遼朝疆域最大時,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太宗在公元936年,獲得燕雲十六州,公元944年南下,在947年正月十日,攻克後晉首都東京開封府,後晉亡,後因中原人民激烈抵抗,遼太宗被迫北返,後死在欒城。在1005年,遼與北宋簽定澶淵之盟,之後百年間不再與宋爭戰。

遼分五道,每道有一中心,名為京,共五京,分別為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以上京為都。上京雖為都,但是遼之政治核心不在於此,而在捺缽(就是行宮)。這是因為遼主要為契丹族,以車馬為家。一切重大決策皆在捺缽中決定,四季捺缽制在遼聖宗時成定製:春在鴨子河(今松花江扶余段),夏在黑山,秋在伏虎林,冬在廣平澱。

由於遼是多民族國家,所以建立了“一國二制”制度,簡單來說就是契丹人管契丹人,漢人管漢人,設立南面官和北面官,北面官管理遊牧民族,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官管理農耕的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南面官的大部分官名制度襲承漢人舊制:唐、五代及宋。後又設南北樞密院。

由於遼人大部分為契丹族,故遼國戰鬥力十分強悍,雖然遼國軍隊有二三十萬,但是契丹族全民皆可上戰場。加在一起一百多萬人。因為遊牧民族“畋魚以食、皮毛以衣、馬逐水草、人仰湩酪”,不利於發展經濟,故在遊牧地區人為引進農田,再讓農耕民族移居其中。又學習手工業,使得遼國農牧業、手工業皆十分發達,遼國也常與周邊政權和國家進行商業往來。這些使得遼國既有著遊牧民族的驍勇善戰,又有穩定的糧食、經濟來源。於是遼國發展十分迅速。

天祚帝



正所謂“盛極必衰”,公元1101年,遼國迎來最後一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天祚帝在位期間,沉迷享樂,昏庸無能,任用奸臣蕭奉先、蕭德里底,致使官員腐敗,民不聊生。又在遊玩至春州時,與完顏阿骨打結仇。阿骨打在公元1114年起兵反遼,遼國軍隊屢戰屢敗,節節敗退。至1125年,遼天祚帝在被為金人完顏婁室俘,八月被解送金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區白城子),被金太宗降為海濱王。遼國亡。

契丹族的結局

遼亡國後,契丹貴族耶律大石集合殘餘,公元1132年在葉迷立(今新疆額敏)稱帝,史稱西遼。西遼在公元1218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滅亡。西遼滅亡之後,西遼貴族八剌黑帶領少數契丹人西遷至在今伊朗南部臨近波斯灣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受制於蒙古大汗和伊兒汗國的起兒漫王朝,也就是“後西遼”,存在了近80年。跟隨耶律大石西遷的契丹人與回鶻、蒙古和中亞人融合,逐漸消失。



另一部分契丹人在金末時隨契丹皇族耶律留哥帶領下,起兵反金。又歸附於蒙古,大敗金軍於迪吉腦兒。1213年3月,耶律留哥稱帝,史稱東遼。後來在1269年被忽必烈所滅。

沒有跟耶律大石西遷的契丹人,有的融入了女真,有的在蒙元時期與蒙古人一同滅金,後又隨蒙古人西征,他們遍佈整個歐亞大陸,最後與當地民眾融合,契丹消失。


探尋歷史奧秘


導讀:契丹民族歷史悠久,源出鮮卑宇文部。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當選部落首領開始征戰擴張。公元916年建立契丹政權後改稱遼。遼帝國共傳九位帝王,享國209年。


遼國

契丹以遊牧民族立國,但是它並不是純粹的遊牧汗國。它是一個雜糅了遊牧民族和定居文明的封建國家。遼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制,主張因俗而治。這就是最早一國兩制的雛形:遊牧部族依然過著草原部落遊獵的生活;漢民或者原渤海地區實行州縣制度。兩種文化交融、互補。契丹既保持了遊牧騎兵的彪悍的戰鬥力,又獲得了穩定的糧食生產和商業稅收。契丹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國力。遼發明了兩院制的政治體制,創造契丹文字。在於周邊政權的交流中兼容幷蓄的吸收先進的各種知識,有效地促進各個方面發展。

遼國滅亡後契丹的走向

遼國末年,天祚帝被金國打的狼狽逃竄、國土盡失。況且天祚帝能力平平,但為人剛愎自用根本沒有能力延續遼國的國祚。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大石率領200騎兵向西出發。在帝國的西部的西北路招討司還是終於帝國的,還在正常運轉。耶律大石要去那裡招募忠於帝國的勇士,避敵鋒芒去西部建立契丹新的帝國。等到羽翼豐滿以後,在奪回故土。經過幾天幾夜的艱難行程抵達了可敦城。在這裡耶律大石會盟諸部的首領並發表了激動人心的演講。主要的意思是國家有難,我們這些忠於國家的人要團結起來。各部落紛紛響應,很快一萬多的騎兵隊伍就組建完成了。耶律大石在此完善制度,打造盔甲,訓練軍隊。部隊不斷髮展壯大後,開始西征建立理想中的國度。

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稱帝,國號遼,史稱西遼。西遼延續了遼的治理方式,充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所以各族人民都非常擁護這個新生的政權。西遼在擊敗塞爾柱王朝和花喇子模後疆域達到鼎盛。


西遼被蒙古滅亡後,後裔在伊朗地區建立了伊斯蘭化的後西遼政權。後也被旭烈兀建立的伊爾汗國消滅。原來留在金國的契丹人曾經在耶律留哥的帶領下起義建立東遼小政權。疆域主要集中在遼寧半島區域。大約五十多年後被忽必烈消滅。


從此契丹再無政權出現。關於後期契丹民族的去向,大概有三個。第一 遼滅亡後,部分部族融入女真。經過元明清三代的民族融合,逐漸融入女真等民族當中。第二隨耶律大石西征建立西遼以及後西遼,由於越來越靠近中東,逐漸被伊斯蘭化,融入到當地的伊斯蘭居民中了。第三,部分沒有西征也寧死不投降女真的,投靠了蒙古,並隨蒙古東征西討,分散各地,融入了當地民族!


我是歷史總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在中國的北方,曾經有一個由契丹族曾所建立的一個十分強大的王國,人口達百萬以上,疆域從我黑龍江口起,北至蒙國中部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至阿爾泰山,南至天北京、山西一帶,國土面積極其龐大達到北宋巔峰時的兩倍,曾一度被西方很多國家認為是“中華”的正統國家,包括我們現在中國的俄語稱謂“Китай” ,即契丹,可見這個王國的影響力是多麼的巨大,它就是遼國。
(▲遼國地圖)

可是,自遼國滅亡後,契丹族就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六百多年來再也找不到他們的蹤影。人口基數這麼大的契丹人到底都去了哪裡?現在為什麼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契丹族人了呢?難道他們真的亡族了麼?

(▲契丹人)

契丹人和別的遊牧民族不同,他們有自己的文字。而且他們之中有許許多多的文學大家,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詩詞和文章。除了文學之外,契丹人中也不乏藝術造詣高超之人,流傳至今的畫作也數不甚數。除了上文中說到的文學藝術方面外,契丹人因為是屬於遊牧民族,所以他們還很善於騎射。個個英勇善戰、有勇有謀,可以說契丹族是一個極其優秀的民族。

但是歷史往往喜歡和我們開玩笑,就是這麼強大且優秀的一個民族,在明代以後就憑空消失了。就再也聽不到任何有關契丹人的消息了。現在我們只能從一些碑文上上找到一些記錄,加之遼國的史書在遼國被金國所滅後已然被毀掉,所以我們也已經無從考究他們的去向了。

對於契丹人到底哪去了,我大膽做出下面的猜測。



戰爭促進契丹人的民族大融合

  • 1)在遼國與金國的戰爭中,遼國最終不敵金國的鐵騎,最後一位遼國皇帝被金國鐵騎追殺,最後被殺害。自此遼國滅亡,原本遼國的那些契丹人們逐漸的融入到金國的人群中去,加上後續不斷的學習交流,兩個民族不斷的發展和通婚,契丹人久而久之逐漸融入到女真族中了。
  • 2)除了因為戰爭融入到女真族的契丹人外,也有一部分契丹人因為當時的天祚帝非常殘暴加上遼國已經滅亡的原因,他們仰慕在中亞建立西遼的耶律大石,他們便流入中亞,後面逐漸的融入了穆斯林當中。
  • 3)除了上面說的融入到了女真族和穆斯林中,還有一些契丹人是流落到了全國各地,融入了我國的不同民族中。金蒙戰爭後,有許許多多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他們隨著蒙古軍隊四處征討,擴散到了全國各地。最後由於人群太過分散,和不斷的融合到其他民族中,漸漸的也就沒有人在提起“契丹族”這個民族了。
    (▲契丹人畫象)


結束語:自遼國滅亡後經過了幾百年漫長的歲月,我相信大部分的契丹人已然和其他民族所融合,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不會在有人說自己是契丹人了。戰爭和人類的遷徙促進了文明的融合,契丹人也猶如流水一般匯入了民族融合的海洋中,自然我們也找不到契丹族了。


像素說


遼國是少數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主要有契丹族,漢族,女真族,渤海族,以及西北阻僕,萌古等遊牧部落,統治整個中國北方,與北宋,西夏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以農業和遊牧為主的國家,也是最早實行一國兩制的踐行者,對中國和世界歷史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甲乙丙丁戊


遼國,是多民族國家,有契丹族,漢族,女真族,蒙古族等 遼和宋,有戰爭也有和平。宋朝蘇東坡經常到遼國旅遊,留下很多關於遼國詩篇。所以蘇東坡也是一個旅遊者。


手機用戶55288662317


壯哉大契丹,軍功強盛,漢化最強,是一國兩制的最早實踐者


旭日初昇無極


據歷史學家考察,遼國被金滅後一部分西遷即現在中亞地區和當地人互婚混血,另外可能演化為蒙古族,有部分蒙古人姓氏與契丹人同,或者進入中原被漢族同化,今雲南省還有耶律族人,其稱呼與遼國有相同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