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致A股暴跌 保险股质地优良遭错杀

“新冠”疫情致A股暴跌 保险股质地优良遭错杀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截至2月3日9时,确诊病例已达17238例,疑似病例21558例,死亡361例。

受疫情影响,A股遭遇至暗时刻,年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开盘集体暴跌,沪指跌8.7%,深成指跌9.13%,创业板指跌8.23%,除口罩、医药等板块外,多数板块均大幅下挫。但市场调整泥沙俱下,也错杀了许多质地优良的板块,如保险板块。

截至2月3日午间收盘,保险板块跌幅9.49%。个股方面,中国人保跌停,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跌幅均超过9%,中国平安较为抗跌,跌幅7.49%。

一位保险资管人士认为不必对此次疫情的影响持有过度悲观的看法,他告诉本报记者:“今天的行情应该是一步到位的调整,我认为是好事。这次的肺炎疫情是一个突发事件,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今年的稳经济和刺激经济的增长,坚信会出台更多更好的一些利好政策。”

多数机构也分析认为,疫情短期内对金融行业产生一定冲击,但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方向不变,利好大金融板块的各项因素依然成立,大金融板块基本面稳健的特征不变,坚定看好优质金融龙头的增长优势。

个人代理渠道受阻 互联网渠道弥补

华创证券将此次“新冠”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相对比,分析指出,“非典”的疫情感染人数在5327人,且主要疫区在广东、香港和北京,全国来看,保费数据的影响不大,但香港和广东地区较为明显。此次“新冠”目前感染人数过万,疫区分布较为分散,采取的控制措施也更为有利,封城和交通切断对代理人为主的个险渠道影响预计将超过“非典”。

其表示,“新冠”疫情爆发时期和2003年“非典”接近,都正值年初保险行业“开门红”时期。与“非典”时期相似,“新冠”疫情短期对个险渠道新单增长和代理人发展有较大影响。

个人寿险业务目前的主要渠道还是为代理人渠道,代理人培训和展业都需要人员聚集和当面沟通,春节前后亦是开门红关键阶段,疫情导致销售团队无法有效公关客户,潜在业务无法开展。另外出勤和活动无法得到保证,代理人的增员和留存也会受到影响。与“非典”时期不同的是,如今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和沟通效率远高于“非典”时期,线上展业和经营将一定程度对冲影响。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称寿险大部分业务营销依靠代理人团队的直接销售,而营销员业务拓展方式主要是进行面对面推销。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大型促销活动也纷纷推迟或者取消,造成保险公司个人代理业务拓展受阻。另一方面,人际接触普遍减少,展业人员也出于安全考虑减少一定的活动量,尤其是对新客户的主动接触减少,以上这些均会影响保险的销售。

不过,该研报认为,得益于保险科技的发展,此次疫情影响要小于2003年“非典”,主要是由于互联网快速发展,部分险企在互联网及科技领域的布局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负面影响。一方面,保险代理人展业不一定要面对面,还可以通过微信、官网等互联网渠道进行沟通,投保人亦可以在线上完成自助投保;另一方面,代理人的培训也都逐步开始线上化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另一方面,代理人的培训也都逐步开始线上化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上市险企在代理人方面强调科技赋能,如中国平安用AI技术控制人员入口,中国太保运用O2O模式打造场景化的培训体系,中国人保运用科技技术助力大个险营销等。金融科技发展相对处于前列的龙头险企显现出相对优势,同时,金融科技赋能保险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赔付支出不构成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肺炎疫情的蔓延也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保险保障功能的关注。在此次肺炎疫情中,保险的理赔作用凸显。中保协公布的数据称,截至1月30日16时,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完成专属赔付,赔付金额逾百万元。

那么,随着确诊和死亡人数的增加,2020年保险赔付给付会不会出现较大的增长?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理赔方面主要涉及的险种包括寿险、医疗险和重疾险。此次疫情国家三部委已发文明确患者医疗费用由医保和财政补助兜底,商业险赔付压力不大。财险中有关活动取消/延迟/更换场地的保险、营业中断保险、雇主责任险可能涉及理赔责任,但这些险种占比较小,总体上由于疫情增加的赔付支出对上市保险公司不构成压力。

一位保险业专家表示,传染病之类的公共卫生事件,医药住院之类的费用由公共财政承担,这类风险往往保险公司也是不承保的。但是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终身寿险类产品,则不论是何原因都要进行赔付。但传染病死亡人数与其它原因,如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死亡人数相较是非常低的,所以对整个保险行业赔付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此次疫情对于财产险的影响则更为有限,财产险具有消费品的属性,此次疫情发酵时间正值春节,假期具有出行或旅游计划的人数较大,当前各大航空公司、旅行平台、铁路集团相继发布公告为旅客免费办理退票,出行人次骤减,相对应的保险产品例如航意险、火车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消费也将会出现下降。然而,意外险、货运险仅占较小比例。2019年财险行业保费收入总计1.16万亿,而意外险仅527亿,占比仅4%。中国人保的业务结构中,货运险占比仅0.9%。因此个别小险种保费的下滑对于财险行业总体保费收入的影响有限。

天风证券指出,疫情对于产险保费的影响最小,通过拉低新车销量来短期抑制车险保费,但可促进意外健康险保费增长,对其他非车险影响很小。另外,封城限行等措施将导致车险出险率大幅下降,可短期改善车险赔付率。

不过,除了寿险和健康险,履约责任险、活动损失险也因此次疫情受到关注。睿再保创管理咨询总经理金怡钟表示,疫情爆发后,上海迪士尼宣布闭园,迪士尼虽然闭园,其营业额损失可能会从保险公司那里得到补。但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没有保险的现在只能是“裸奔”。尤其是一些承担活动主办方的企业,筹备活动过程中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有很多的广告、赞助等收入需要履约才能拿到,但在传染性疾病面前,所有的营收计划将全部落空,预付款项无法收回,损失惨重。

另外,活动取消险在欧美市场的应用非常广泛,专业承保由于无法控制的突发或偶发情况导致的各类活动取消,放弃或者中断,大到奥运会、世界杯、传染病疫情、台风等恶劣天气,小到行业论坛、婚礼庆典等等,都可以通过“活动取消险”减少损失。

上市险企去年业绩大幅增长 险企捐款捐物提升行业形象

近日,A股5家上市险企相继披露了去年的保费收入情况。2019年,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9.35%。

其中,中国人寿业绩暴增,经该公司初步测算2019年归母净利润较2018年度增加约455.80亿元到478.59亿元,同比增加约400%——420%,扣非后同比增加约350%——370%。

去年,中国人保保费收入增速全线提速,尤其是人保健康和人保寿险结束了2018年的同比负增长,而财产险的增速保持稳定。人保财险、人保健康及人保寿险2019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16.44亿元、224.2亿元和981.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5%、51.51%和4.71%。合计达5521.99亿元,同比增11.21%。

中国平安去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946.02亿元,同比增长了10.49%。其中,平安财产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709.30亿元,同比增长9.49%;平安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4939.13亿元,同比增长10.52%;平安养老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236.13亿元,同比增长11.85%;平安健康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61.47亿元,同比增长65.98%。

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业务收入2123.64亿元、1336.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7%和12.65%。新华保险2019年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81.31亿元,同比增长12.96%,在历经了多年“壮士断腕”般的调整转型期之后,新华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速在2019年达到了近年来的顶点。

天风证券认为,疫情短期将冲击1季度人身险保费和增员,一旦疫情结束,需求有望在前期抑制后迎来小幅度爆发,Q2或下半年销售有望向上反转,且中长期利好健康险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肺炎疫情中,保险公司还通过捐款、捐物、捐保险、开通绿色理赔通道、取消免赔额限制等多项措施,提升行业整体形象。

例如,新华保险通过公益基金会,向在武汉地区抗击疫情的近20万名医护人员每人赠送30万元保额的保险保障,总风险保额约600亿元。中国平安向800万疾控和医护人员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人均保额50万元,其下属子公司首批捐赠4100余万元。中国大地保险向武汉捐赠30万医用口罩及40亿元保额专属保险产品。交银康联人寿则为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每人100万元的保险保障,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意外伤害导致身故均可获得赔付。华海财险向烟台开发区身处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职人员及志愿者捐赠每人100万元、共计30亿元保额的意外伤害保险,并捐赠现金100万元,用于防护物资购置,全力保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此外,还有不少险企为前线记者捐赠保险,例如天安人寿,截至1月29日,该险企已为24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媒体记者提供了为期1年、保额为100万元的定期寿险。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观点认为,在疫情面前,保险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为客户为疫区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温暖和关怀,有助于提升保险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增强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