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職的員工:莫做職場“晁錯”

近日讀《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看到漢景帝三年,時任御史大夫的晁錯突然被皇帝下旨砍了頭,不禁渾身瑟然發抖。晁錯是一個能人,他的悲劇絕對是職場人士的歷史教課書。希望新入職的員工下面好好讀讀晁錯的故事。

新入職的員工:莫做職場“晁錯”

晁錯

晁錯是一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晁錯是穎川人(今河南禹縣人),學得是申商法家刑名之學,文帝時代為太常掌故,一個百石小官。後得太常寺推薦,向前朝秦博士90餘歲的伏生學習《尚書》,在學術政治上有很高的造詣,學成後任太子劉啟的老師,常用《尚書》的政治觀點教育太子,為太子出謀劃策,太子非常喜歡他,太子府的人都稱他為“智囊”。幾次給漢文帝上書,文帝雖然沒有采納,但是對他的才能是非常的欣賞,將其提拔為中大夫(相當於宣傳部副部長)。

太子劉啟即位後,重用其老師晁錯,以晁錯為首都最高行政長官,後又提拔為御史大夫(相當於中紀委書記),對其是言聽計從,寵信超過了九卿,他幫助皇帝改革了許多法令,提出了重本抑末、納粟拜爵、募民徙邊、防備匈奴等許多富國強本的主張,他的著作像《論貴粟疏》、《舉賢良對策》在今天都有積極的意義。特別是他的《削藩令》,更是切中時弊。七國之亂爆發後,晁錯被昏了頭的漢景帝沒有通過任何程序,就讓拉到長安東市砍了頭,作了替罪羊。

新入職的員工:莫做職場“晁錯”

晁錯被砍頭

晁錯被殺可以是漢代歷史上最大的的悲劇冤案之一,要說是政治鬥爭的造成的,不如說是晁錯個人性格的悲劇,正是他的性格使他犯下了職場上不可饒恕的幾個大錯。這樣悲劇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上演,它只是被傳說,從來沒有得到過重視和反思。就是在今天的職場之上,也每天都在上演。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說:“錯為人峭直刻深”。峭,陡啊,很嚴肅,很難接觸;直,剛直;刻,刻薄,對人很苛刻,深,狠啊,心狠。這樣的人,誰會喜歡。

晁錯職場的第一錯,就是春風得意,漠視人緣。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沒有良好的創業幹事的環境。依照晁錯的才能,如果有好的人際關係,加上皇帝的寵信,絕對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在職場上,槍打出頭鳥,越是領導器重的、越是有本事,就越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晁錯深受皇帝領導的信任,本應更加謹言慎行,和同事搞好關係。可是,他卻反其道而行之,囂張橫行,有這麼一個事情可見其一斑:說晁錯深得皇帝器重,春風得意,同僚們對這個以坐直升飛機起來的幹部也看不順眼。當時丞相申屠嘉就對他不順眼。此時發生了一件事情:晁錯因為他的府門朝東開,出入不方便,就在南邊開了兩個門,把高祖的爹就是劉老太公廟的圍牆鑿穿了走捷徑。這在當時可是大不敬的行為,可謂膽大妄為。丞相申屠嘉為此要向景帝上奏誅殺晁錯。晁錯聽說以後,連夜進宮向景帝求情。於是第二天上朝,景帝便為晁錯開脫,晁錯沒受任何懲罰。申屠嘉碰了一鼻子灰,氣得一病不起,吐血而死。氣死申屠嘉,申屠嘉是大漢的丞相啊,晁錯等於得罪了申屠嘉後面的一大批人。在他大禍臨頭時,朝廷一片喊殺之聲,竟然沒有一個人為他說句公道話。

新入職的員工:莫做職場“晁錯”

職場人際關係很重要

要記住,職場永遠不是一個人的職場。職場如戰場,嚴格要求自己,處理好人際關係。

晁錯職場的第二錯,就是急功近利,慮事不周。晁錯被提拔為御史大夫不久,就向景帝上了一道奏疏,建議削藩,也就是逐步奪取藩王們的地盤和勢力。這個建議得到了景帝的支持,並立即實行。可是,過慣了舒服日子的藩王們那會甘心吐出嘴裡的肥肉?於是景帝三年,以吳王和楚王為首的七個藩王舉兵叛亂。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吳楚七國之亂”。晁錯削藩沒錯,削藩確實是能夠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正確決策,但是,晁錯沒有考慮清楚怎麼才能平穩地削藩,何時削藩,一旦引起叛亂該如何應對,這都是提建議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叛亂的帳固然不應該算在晁錯身上,但他一味鼓吹削藩,卻不做實地調查,提出什麼“可行性方案”,這就導致了戰爭初期的失利。

新入職的員工:莫做職場“晁錯”

職場提建議要反覆周詳,考慮詳細

要記住,新入職場,身為下屬,有思想、有觀點、有思路、有創造,很好!但是一旦向領導提建議,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反覆周詳,考慮詳細,不能急功近利,只想著自己目標,圖一時之快,結果造成嚴重後果。

晁錯職場的第三錯,就是心胸狹隘,公報私仇。這是職場的大忌。晁錯與袁盎不和,一看叛亂髮生,想到袁盎原來是吳王的手下,就想給袁盎栽贓個知情不報的罪過,殺了袁盎。結果他的副手及下屬都不贊成,認為無憑無據。在晁錯猶豫不決時,袁盎卻得到了消息(可見晁錯人緣之差,連手下人都沒有搞定),連夜求見景帝,說:“如今七國叛亂,為的就是殺了晁錯,討回原來的封地,皇上只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會俯首認罪了!”景帝猶豫了一會兒,咬了咬牙,說:“如果真能平定叛亂,我何惜一晁錯!”至此,晁錯的悲劇命運徹底敲定。實際上,袁盎並非小人,而且很有才幹,在當時的名聲一向不錯。

其實,在職場面對危險的形勢,更該團結這樣的同事,以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可是他卻藉機公報私仇,逼得袁盎為自保而反擊,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反送了自己的性命。

新入職的員工:莫做職場“晁錯”

晁錯的悲劇讓無數職場人哀嘆。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