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金塔丨走进甘肃的醉美秋天,和我一起去沙漠中“扫黄”


每年秋季,金灿灿的胡杨就让我魂牵梦绕,一直想看一下咱们甘肃的胡杨林,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没有成行,今年金秋终于来了场寻梦般的西北之旅。接上一篇,离开酒泉,向酒泉市西北方向的金塔县疾驰而去,距离很短,20多公里的路程,不到半小时就到了,到了金塔县城后,我们顾不得车马劳顿,立刻向金塔县城以西的潮湖林场奔去。从酒泉到金塔,沿途大多是这样的戈壁滩,非常荒凉。

金塔胡杨林景区距金塔县城8公里,是河西走廊规模最大的人工种植林。胡杨树生命力极其顽强,它们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被人们誉为“沙漠勇士”,有“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之美誉。古往今来,它的顽强向上的精神被人们推崇并进行顶礼膜拜。

这里有着上万亩人造胡杨林。周边分布大面积的沙枣树、白杨、红柳等大西北特有的树种。金秋的胡杨,大部分绿色的树叶已经变黄,在湛蓝的天空下,已经变黄的胡杨树在荒芜的沙漠中如阳光一般明媚灿烂。


登高远眺,金秋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落日苍茫,晚霞一抹,胡杨由金黄色变成金红,最后化为一片褐红,渐渐地融入朦胧的夜色之中。一夜霜降,胡杨林如香山枫叶一样火红,像在熊熊燃烧。而漫步在胡杨林中,就仿佛进入神话中的仙境。

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粗壮的胡杨几个人难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怪异的似苍龙腾越、虬蟠狂舞,令人叹为观止。密密匝匝的树叶,也是风采独具。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如少女的柳叶眉,人们常常把它误认为柳树;

壮龄的胡杨,叶片又变成卵形或三角形,犹如兴安岭的白桦;进入老年期的胡杨,叶片才定型为椭圆形,更有甚者,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次,还生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可谓奇妙绝伦。

秋季的大漠天青云淡,少有春季的风沙,风轻的早上,金黄的胡杨在蓝天下勾勒出清晰的轮廓,河水平和如镜,倒映出婀娜的身姿,高大粗犷的沙漠胡杨,在这里突然变得柔软起来。

见过无数可以怀想的秋天,没有一地比这里更悠远,秋天也有许多让人流连的地方,没有一处可以如此沉醉,胡杨叶黄如黄沙,浸润着西北的风霜和大漠的苍茫。

我魂牵梦萦的胡杨树究竟是怎样的模样啊!你这生长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沙漠精灵,多少人为你神往!小跑着进入景区,眼前的景象让我有点眩晕!碧波荡漾的湖边,水面上是胡杨,水面下也是胡杨!金光闪闪,绚烂夺目!一棵棵,一丛丛,一团团,全是耀眼的金黄!蓝色的湖水衬托着温馨而高贵的黄色,如梦如幻!

纯净的湖水平静如镜,明亮得让人不忍触摸!湖边三五成队的身着五颜六色衣服的游人让眼前的景致更加丰富起来!人人都沉浸在美景之中,很长时间都没顾得上讲话!


胡杨既然有这么大的生命弹性,为啥在我国南方就看不到如此美丽的场景?我百度搜索给出的解释是:胡杨属于典型的温带科植物,大部分种类在夏季高温潮湿的江南地区是无法生长的,易遭病害,风折。胡杨原产中亚温带地区,对江南的亚热带气候就更不适应了。

原来如此, 金塔胡杨林是人工种植林,种植的初衷是因为金塔县,地处蒙新荒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干旱缺水,风大沙多,生态环境恶劣,是甘肃省受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市之一。为了防沙治沙和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种植胡杨林,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迄今金塔胡杨已经历了近30年的生长期,出落得枝繁叶茂,婀娜多姿。

沙地上的胡杨,占领的地盘大了许多,身形也就率性了许多。有的干脆长成130度的钝角,假装矮子,免得木秀于林,被风摧之。如今这片胡杨林已经显现出了他应有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在防风固沙的同时,旅游业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时光总是短暂的,又到了离开的时候了。再见了,胡杨林!下一站,张掖。喜欢旅行的朋友,请转发、收藏、评论,欢迎点击关注本头条号“秦娥行走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