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立足广东,放眼全国,中国画是分派的,首先是以素描入国画的徐悲鸿派,是主流派,对垒的是学"印象派往后"的林风眠派,算野生派。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对广东的影响很大。接着是岭南画派是广东主流,而广东艺术研究会为代表的师傅授徒式的画家是野生派;再接着是改革开放后的学院派是主流,而自学成才,师傅授艺,夜校进修的被称为野生派。

纵观国画界百年的主流派有个特点,是学画从素描入手,创作时有很强的素描意识;而野生派多从色彩、笔墨入手,素描关系淡化。


野生派理论主要来源于近百年的海归带回。把西方理念与观点成体系带回来的是海归,这在侨乡特别明显,他们浸淫了几十年,深得西方艺术的文化神韵,他们所带回的只言片语无不流露出精准到位。这在南方的侨乡得到印证,因为近百年来侨乡人出洋很频繁,一直以来海外人口比本土人口还多,也就自然衍生出侨乡的艺术环境异常发达,也使得海外的艺术理念成体系成流派地流入,这滋润了侨乡的艺术家。

比如侨乡的司徒乔、司徒奇等大家,他们完全浸透了西方的理念,历史上经常回到侨乡,他们跟徐悲鸿有所不同的理念就影响了开来,比如长期在海外的司徒奇跟同是岭南画派的国内画家就有所不同,面貌之不同堪称岭南海外画派。

近30年侨乡在海外的中青年画家也频繁回到家乡,从他们言传身教及平时言论也不自觉地在侨乡留下的理念与观点,这些理念与观念跟徐悲鸿以来的主流不同,也就成了当下"野生派"的理念与观念。

而野生派从林风眠也就是国美的"印象派之后"到岭南海外画派海归者,到30年海归们的言论观点,当下野生派的特点多是从色彩,从笔墨入手,他们不计较出身,不排斥学院派,四处求生存,最大特点是走向海外。可以说林风眠、司徒乔、司徒奇都是野生派。

在"中国第一侨乡"的广东台山,出了一位"野生派"的国画家刘质坚,他是拥有侨乡开放的艺术理念再结合纯真传统的艺术家,他不是科班的素描出身,他的国画是笔墨入手,书法入手,色彩入手,名师授艺,从个人的修为与为人入手,他认为作画先做人,人做好了画就作好了,这些明显是来源于中国画的传统授艺理念。一问之下,原来他是名师孙其峰的再传弟子,也即孙的大弟子教导出来,得名师的指导,人品即画品,是他无时无刻不在校正自己修养的座佑铭,他说敬畏人生、敬畏艺术,用虔诚的内心来对待艺术 。

刘质坚的人品是通过他的水墨牡丹体现出来,画得优雅灵动,灰墨清晰透澈,整束花呈淡雅地抖动,而落笔之肯定有力更是利落潇洒,不枉是军人出身,显得正气得来内心纯净。最难得的是刘质坚拥有纯净的国画水平之余,其习性没有沾惹成熟艺术家的一些败端,一没有奇装异服,二没有傲气孤僻,三没有技法甜腻油条,更没有玩弄技巧与玩弄高深,而是纯粹、自然、敬畏地画下去,这是很难得的艺术的纯粹状态。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刘质坚既得名师传授,其书法、其笔墨不受素描模式的影响,在当下耳濡目染学院派的环境下,他的作品得一股清新之气,是纯正的中国味道,得传统之传承,可以说是画面风格清新,从而为人习性相得清新之质,推论之未来也是清纯之境,可以说人如其画画如其人是清纯透澈是他的特点,也是他可贵的核心神韵。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刘质坚是当兵入伍而得名家传授,可谓开口奶就是野生派也是国画传统的教育,一开始没有受素描模式,没有受中西折衷的影响,这在当下繁花满眼的当下,他深藏侨乡的苦练反而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优点,在中国文化走向自信的今天,国画界很需要这种清纯之境,透澈之态,应张扬这种大中华的品质之美。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清澈的品质之美__读刘质坚国画陈健强/文


(陈健强,书画文评,画家、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