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做自己的樣子很美

人的生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異化的過程,產生異化的是什麼?

就是內在的我與外在的我之間的一種異化,我們的成長就是在不斷地隱藏內在的我,而強大外在的我。

《三體》中提到一個“黑暗森林法則”,大意就是各種文明要善於隱藏自己,以免被外在的其他文明入侵,這是文明生存法則。

這個法則同樣適用於人,這個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在試圖隱藏自己的內在,同時又在不斷強大自己的外在,企圖不被他人所瞭解以至不被侵襲,以此來適應社會,為自己的生存謀求空間。

以上的那段話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缺乏安全感,他必須把自己的內在裹得嚴嚴實實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外在能力,以謀求自身的生存。

當一個人的內在與外在相分離的時候,這個人實際上就產生了分裂,嚴格來說他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不完整的人未必是不完美的,就像斷臂的維納斯雕像,雖然它不完整,但是對它的審美卻接近完美。

你努力做自己的樣子很美

外在的自我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外人的眼中就是一種完美,而於自己而言,不完整的內在始終是一種缺憾,甚至因為外在強大的假象,讓自己迷失了內在的自我。

那些把自己的內在裹得很緊的人,使得外人很難了解自己、侵襲自己,但同時使得自己的內在很難與外在的自然產生連接,很難進行感知和覺知,所以他們很難享受來自內在的喜悅,

為什麼我們能夠從小孩子的臉上看到天真燦爛的笑容?為什麼我們總是看到小孩子活力滿滿?為什麼他們一碰到枕頭就能呼呼大睡?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還沒有異化,他們的生命狀態是完整的,就像路邊的一朵野花,它不會在乎世俗的眼光,它只是在盡情地綻放自己。

所以,當你靜下心來與他們對話,你會發現它們很美,哪怕如曇花般短暫,即便沒有被人所觀察,它們也會在深夜全然地綻放自己的美。

所謂赤子之心,就是他們的心是完整的,能夠感知當下,能夠連接自然。

而經過異化的大人們,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已經讓外在的東西把我們的赤子之心給包裹了,我們開始分裂成內在的我和外在的我,而內在的我始終是被隱藏的。

你努力做自己的樣子很美

越長大,可以越強大,但卻離喜悅越遠,離真實的自己越遠。

我們從來沒有停止追逐過幸福和喜悅,但是那些我們得來的幸福和喜悅,卻有是那麼地短暫和易逝。

因為我們關閉了內在的自我,我們不斷地向外求取我們的幸福和喜悅,把幸福和喜悅寄託在外在的事物上,而外在的事物從來就不會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喜悅,它只是滿足我們獲得之後的快感。

譬如,我們期待自己有一部最新款的IPHONE,於是我們努力地賺錢攢錢,終於在某個時刻,新款的IPHONE躺在你的手心,你感受到了獲得後的快樂,此時也是你因新款IPHONE帶來快樂值的最高峰,隨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快樂值會越來越低,直到不久後最終消失。

接下來,你又會尋找新的外在的目標,可能是一部豪車,又可能是一棟房子,以外物刺激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快感,認為這就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和喜悅。

你努力做自己的樣子很美

然而當你一個靜下來獨處的時候,那個內在的自我就會回來騷擾你。

它會告訴你,那些只不過是你的征服欲,是你證明外在的自我強大的手段,是為了向別人證明你的存在和有優越,你從來就沒有真正得到幸福和喜悅,你從來沒有發現你自己。

於是你掙扎彷徨、困惑迷茫,焦躁不安,你露出了猙獰的面孔,你想征服內在的自我,企圖讓它滾回陰暗的角落,老老實實地待著。

可內在的自我就像那個喋喋不休的唐僧一樣,一直伴隨在你左右。是啊,它怎麼會離開你呢?它就是你自己啊。

在你歷經滄桑,飽經世事之後,那個外在的自我感覺到累了,它停下了腳步,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和內在的自我較量。

你開始注意到孩子的笑容,開始注意到樹木花草,開始注意到日出日落,開始注意到春風秋雨,直至開始注意到你自己。

是的,從你開始注意到的那一刻起,你會問自己,為什麼現在的我那麼地平靜,心湖如鑑照見萬物。

這時候我應該向你拱拱手作個揖,恭喜你你終於找到了你自己。

你努力做自己的樣子很美

是啊,惟有找到到自己的人,才能放下那個外在看似強大的自己,真正地回過頭來做自己。

你開始學會放下那些不必要的事情,放下那些無所謂的執著,你不再需要外在的強大來證明自己。

你仍然會做事,但不執著於目的,你也能夠在做事之餘,閒下來看一片茶葉的前世今生,你對外物有了新的認識,它們從來就不真正屬於你自己。

敞開你的心扉,學會容納別人,而不用再處處防備,你會發現自己不再疲於應酬。諺語有言:“佛見眾生,眾生皆佛。”發現你心中的那尊佛,他就是你自己。

讓當下的自己融入自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你對花笑,花何嘗不在對你笑呢,學會與自然溝通,你會發現人生之路,處處皆景。

返璞歸真,就是回過頭來做自己。你努力做自己的樣子,很美!

洪門三少 | 一位做著文玩的自媒體人。選文玩,就找三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