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

 宋代五大名窯 分別為:鈞窯 、汝窯 、官窯、 定窯、 哥窯。中國五大名窯正式開創了燒製的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事實上,在宋朝以前中國的燒製實用器皿與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與瓷器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

 汝窯

宋代五大名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因北宋屬汝州而得名。北宋晚期為宮廷燒製青瓷,是古代第一個官窯,又稱北宋官窯。釉色以天青為主,用石灰一鹼釉燒製技術,釉面多開片,胎呈灰黑色,胎骨較薄。

 鈞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南禹縣,此地唐宋時為鈞州所轄而得名。始於唐代,盛於北宋,至元代衰落。以燒製銅紅釉為主,還大量生產天藍、月白等乳濁釉瓷器,至今仍生產各種藝術瓷器。

 定窯

宋代五大名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今河北曲陽潤磁村和燕山村,因唐宋時屬定州而得名。唐代已燒製白瓷,五代有較大發展,白瓷釉層略顯綠色,流釉如淚痕。北宋後期創覆燒法,碗盤器物口沿無釉,稱為"芒口"。五代、北宋時期承燒部分宮廷用瓷,器物底部有"官"、"新官"銘文。宋代除燒白瓷外,還燒黑釉、醬釉和綠釉等品種。

 南宋官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宋室南遷後設立的專燒宮廷用瓷的窯場。前期設在龍泉(今浙江龍泉大窯、金村、溪口一帶),後期設在臨安郊壇下(今浙江杭州南郊烏龜山麓)。兩窯燒製的器物胎、釉特徵非常一致,難分彼此,均為薄胎,呈黑、灰等色;釉層豐厚,有粉青、米黃、青灰等色;釉面開片,器物口沿和底足露胎,有"紫口鐵足"之稱。16世紀末,龍泉青瓷在法國 場上出現,轟動整個法蘭西,由於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語言稱呼它,只得用歐洲名劇《牧羊女》中女主角雪拉同所披的青色長袍來比喻,於是"雪拉同"成為青瓷的代名詞。當今龍泉窯又有新的發展。杭州南宋官窯遺址建立了南宋官窯博物館。

宋代五大名窯

 哥窯

  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至今遺址尚未找到。有的文獻上將浙江龍泉官窯稱為哥窯,實為訛傳。傳世的哥窯瓷器,胎有黑、深灰、淺灰、土黃等色,釉以灰青色為主,也有米黃、乳白等色,由於釉中存在大量氣泡、未熔石英顆粒與鈣長石結晶,所以乳濁感較強。釉面有大小紋開片,細紋色黃,粗紋黑褐色,俗稱"金絲鐵線"。從瓷器的釉色、紋片、造型來看,均不同於宋代龍泉官窯。

縱觀中國陶瓷史,“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如雷貫耳,其珍品以極高的藝術

宋代五大名窯

成就聞名於世。為積極響應國家文化遺產保護號召,推動五大名窯陶瓷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北京榮會藝術中心以保護、傳承、弘揚國粹藝術為己任,特邀五大名窯代表大師和數十位著名陶瓷專家組成專業,經多次深入各窯口考察研究,聯袂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孟玉松、南宋官窯研究所所長酈越寧、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愛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孔祥卿、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和煥五位國家級藝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歷時三年精心甄選傾心研製,嚴格遵照宋代古瓷技藝手工燒造,再現了宋代五大名瓷的絕世經典——《中國五大名窯珍品大全》。

宋代五大名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