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早在一戰以前,以哈奇開斯為代表的氣冷機槍已經證明了機槍完全可以擺脫水冷套筒,同時還保證機槍的火力輸出能力。取消了笨重的水冷套筒後,槍支的重量得到大大降低,作戰使用也更加方便,因此在一戰後新設計的機槍基本都採用氣冷結構,其中就有少見的捷克造ZB37式重機槍。

捷克出品的ZB37式重機槍

捷克雖然是歐洲一小國,但是捷克脫胎於曾經的奧匈帝國,其軍工研發生產能力仍是首屈一指的,要研製一款機槍還不是問題。1926年,捷克研製的ZB26式輕機槍,也就是著名的捷克式機槍服役,該機槍獲得一致好評,為捷克的氣冷機槍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ZB37式重機槍

在上世紀20年代末,捷克軍方認為水冷式重機槍已經嚴重落後了,部隊需要一種新式的輕便重機槍,既保持原有的火力輸出能力,又要輕便靈活,用來代替軍隊中裝備的水冷式馬克沁重機槍。捷克軍方將這一想法提交給了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希望他們能夠設計出這樣一款武器。

新的機槍在1935年設計完成,隨後又花了2年進行修改,在1937年定型,被正式命名為ZB37式重機槍。該槍採用氣冷式槍管,帶有大量散熱片的槍管可以實現快速更換,槍機等部件沿用了ZB26輕機槍的設計,採用金屬彈鏈供彈,發射7.92毫米子彈,有毛瑟尖頭彈和重頭彈兩種,因為彈道性能不同,兩種子彈有各自的表尺。比較特別的是位於槍後部的握把,裝彈完成後向後拉動握把完成上膛,如果沒有拉到位,扣動扳機是沒有反應的。

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ZB26和ZB37兩兄弟

槍重18.66千克(不包含重型腳架),長1095毫米,戰鬥射速可調節為450、550和700發每分鐘三個檔次,槍口初速度790米每秒,採用100發和250發的彈鏈供彈,隨槍附贈上彈器,轉動一圈上彈器的扳手可以完成2發子彈的安裝,效率還是蠻不錯的。

罕有的服役經歷

ZB37在1937年在捷克軍中正式服役,同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拿著萬國牌武器的中國軍隊在國際上迫切的尋找一款合適的重機槍,經過對比認為ZB37十分優異,於是很快下了1000挺的訂單,不過這批機槍最終只有850挺實際運抵中國軍人手中。

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中國軍隊裝備的ZB37重機槍

這些機槍大部分被用於黃河沿線部隊的防禦中,戰鬥中ZB37表現出了十分高的可靠性,綜合能力超過日軍裝備的92式重機槍。因為內部結構太複雜,當時國內兵工廠無法仿製,僅有的850挺機槍也在潰敗中損失殆盡,日軍繳獲後也曾短暫使用,子彈消耗光了這些槍就不知所蹤了。

另一邊捷克本國裝備了為數不少的機槍,捷克被吞併後ZB26和ZB37機槍都被德軍收入囊中,德軍將一部分ZB37用於補充自己的軍隊,另一部分用於僕從國軍隊。1942年根據德國的要求,捷克的兵工廠改為生產製定的裝備,ZB37就徹底停產了。

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日軍在檢查ZB37重機槍

英國在二戰前也購買了一批ZB37,並進行了仿製,被稱為“比塞”重機槍,主要用於瑪蒂爾達和丘吉爾步兵坦克上。

結語

ZB37重機槍雖然不如同時代的通用機槍,但是它的結構可靠,作戰能力有保障,是二戰及以前一款優秀的重機槍,如果不是德軍的橫加阻攔,該槍很可能發展出通用機槍的型號,也許能夠書寫一頁新的篇章。

抗戰最少見的重機槍,捷克式輕機槍的大哥,捷克造ZB37氣冷重機槍

​使用ZB37的德軍

因為ZB37本身的產量不多,在戰鬥中的出鏡率實在是太低了,因此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捷克還有這樣一款武器。前幾年在某河灘發掘出一挺機槍殘骸,經過反覆討論確信它應該就是當年阻擊日軍時使用過的ZB37重機槍,在當年使用萬國牌武器的中國軍隊手中,也是十分難得的歷史實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