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入粵首站,嶺南咽喉

—— 南粵山河多錦繡·韶關

向南,嶺南始於此。

向北,廣東止於此。

韶關,廣東的北面屏障,更是南北交融的樞紐。

在古老漫長的時光裡,有人自北而來、向南而去。也不斷有人留下,在韶關的山水間建立新的家園。

今天,古道還在講述著過往的故事,每天有無數人回到這裡尋根問祖,禪宗的智慧依然啟發今天的生活方式,質樸的手藝還在世代相傳……

I

韶關,地處廣東、湖南、江西三省交會處,它是粵北之最北,也是南嶺的關卡。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位於廣東北部的山區大市,韶關的陸地面積有1.82萬平方公里,居廣東省內各市第二。製圖@這和那

韶關的舊稱是韶州。

明清之際,當地設立水陸三個稅關,俗稱韶關,韶關因而得名。而從其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來看,“”顯然更清晰表達了韶關的咽喉要害地位。

我們通常把南嶺視為廣東北部的屏障,而具體到廣東最北的韶關,南嶺不再是地理上的名詞,而是具體的山脈、河流和通道。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南嶺,是長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也是湘贛與兩廣的自然分界,由以“五嶺”為代表的眾多山脈組成。

南嶺不是一條完整的山脈,而是多個山脈連綿而成。山與山之間的孔道,自古是北方及長江流域與華南沿海之間重要的陸路通道。

公元前213年,秦朝在五嶺開山道築關,打開了溝通南北的三條孔道:橫浦關、陽山關、湟雞谷關。至唐代,名臣張九齡(韶關人)又打通了梅關古道。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梅關古道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它翻越梅嶺(又稱大庾嶺),被兩峰夾峙。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梅關古道從梅嶺兩邊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連廣東湞水,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連接起來。製圖@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梅關古道上的關樓,門內是廣東,出門是江西。“南嶺”“嶺南”的概念,在這裡變得分外清晰。攝影@這和那

梅關因為雄踞梅嶺而得名,而梅嶺的得名說法眾多,其中之一是嶺上梅樹眾多。

如今,梅花香如故,只是古道已經老去,併成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深秋之後,梅嶺上梅花開遍。歷史上多少人從梅花下南來北往?攝影@這和那

連接嶺北和嶺南的通道,遠不止梅關古道。韶關的山河之間,有眾多溝通南北的古驛道。

隨著歲月流轉,曾經腳步匆忙的古道,有的在荒野之中沉默,有的則與今天的道路重合,其中的

西京古道,至今還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西京古道從長安直通嶺南的古代高速路,它由湖南郴州進入韶關乳源。今天,它的很長一段是省道,而在過去,在同樣的路上,迴盪的是驛馬急促的蹄聲。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不知當年的“一騎紅塵妃子笑”,有多少嶺南荔枝從這條路運往北方。製圖@這和那

如今,古道的馬蹄聲遠去,歷史的塵埃落定,但中原與嶺南的交流路上的匆忙腳步聲

仍在安靜的古道里迴響。

II

古老的南粵驛道構成了南來北往的通融之路。在漫長的時光裡,中原的人口和文化由此傳入嶺南,嶺南的文化也由此北傳。

而處在南嶺之下的韶關,既是廣東的北面屏障,也是南來北往的樞紐。這裡是中原人到嶺南最初的落腳之地和繼續南遷的中轉站。而如今,又成為了許多廣東人尋根思源的重要關節。

在從中原到嶺南的人口遷移史中,珠璣巷是一個特別的註腳。這條位於南雄市北邊的鄉村小巷,兩側都是不同姓氏的祖居。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珠璣巷只是平凡的鄉村小巷,但卻持有廣府人數百年宗族傳承的密碼,圖為珠璣古巷入口處的門樓。攝影@這和那

珠璣巷距離梅關古道並不算遠,歷史上許多中原移民先在這裡落腳,而後繼續南遷至珠三角。於是在今天珠三角的廣府人中,有140多個姓氏的族譜裡寫到他們的祖先便來自於珠璣巷。珠璣巷也被譽為

廣府人的故鄉。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每天都不斷有人來到珠璣巷,試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打撈個人與宗族的隱秘線索。攝影@這和那

如果說珠璣巷是中原移民南下的重要節點,那麼禪宗六祖慧能則是嶺南文化主動北上交融的代表。

禪宗是

中國獨創,是典型的中國化佛教。

南華寺,香火旺盛。這裡供奉著六祖真身,保存和延續著禪宗的智慧。

惠能來自嶺南的農家,起初是不識字的“獠”,但卻憑藉一首偈語明心見性得到禪宗五祖弘忍的衣缽,並開創了佛教南宗,回到南方傳播禪的智慧。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南華寺,是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南華寺,是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攝影@這和那


南下的中原人,有的南下至珠三角和廣東其他地方,也有許多人留在了韶關,在大山之間、江河之畔,建立新的家園。

丹霞山的附近,有一座石塘村,村裡有一座雙峰寨,是村民們守衛家園的堡壘。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雙峰寨周圍有一圈護城河,連護城河在內,總佔地面積為11300平方米。攝影@這和那

清末民初,土匪橫行,石塘村人為防範土匪搶掠修建了這座石頭寨子。它原名石塘寨,後取寨門楣橫匾“

雙峰保障”之意,改稱為“雙峰寨”。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雙峰寨正門,兩個圓形的牆洞,像是貓頭鷹的眼睛。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在動盪的歲月裡,雙峰寨擋住了外部的侵擾,成為石塘村人的庇護之所。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在動盪的歲月裡,雙峰寨擋住了外部的侵擾,成為石塘村人的庇護之所。攝影@這和那

III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韶關盛產紅豆樹,秋冬的時候,紅豆莢掉落到地上。丹霞山裡的女子擅長將紅豆做成首飾。中國人相信,此物最相思。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紅豆被編織成手串、項鍊等各種首飾,紅豆象徵愛情的美好和堅定。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紅豆編織工藝的傳承人王均慧,她被大家稱為“紅豆姐姐”。攝影@這和那

精巧的紅豆首飾,主要由女子的指尖來串聯;而古老的造紙工藝,則主要依靠男人粗糙的雙手來堅持。

在距離丹霞山60多公里的山村裡,一群村裡的匠人正在利用

最傳統的方式製造一種過去常見的竹纖維紙,這種紙現在已經難得一見了,當地人叫做玉扣紙。

仁化的古法造紙,主要以長江鎮為主,在扶溪、城口、紅山、聞韶等鎮也有分佈,品種有貢扣、玉扣、南扣、東莊、重桶、煙紙等。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仁化古法造紙工藝,採用嫩竹做原料,2009年入選廣東省級非遺名錄。圖為古法造紙技藝傳承人劉世祥。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玉扣紙的製作共有選筍、壓榨、磋筍、抄紙、切割等大小二十二道工序,全手工製作。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玉扣紙的製作共有選筍、壓榨、磋筍、抄紙、切割等大小二十二道工序,全手工製作。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玉扣紙全用嫩竹製造,纖維細長,光滑柔韌,拉力強,張片均勻,色澤淡黃,瑩潤如玉。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玉扣紙不僅是普通百姓的家庭用紙,也曾是古代文人墨客絕佳的書畫用紙和官府的官文用紙。攝影@這和那


IV

走訪韶關的時候,我們自駕行駛在韶關大地上,尋覓各處文化和自然的秘境。在韶關自駕的話,彎曲的山路會讓你的速度變慢,你要預留足夠的時間在路途上,

而韶關的這片山水,會為你的路途製造各種驚喜。

入秋以後,位於深山裡的帽子峰林場顏色漸漸豐富起來。當整棵銀杏的葉子都變為明黃色,粵北的秋冬也變得溫暖起來。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由於擁有南方地區少見的銀杏景緻,帽子峰每年秋冬都會迎來追拍銀杏的遊客。攝影@這和那

帽子峰林場位於韶關南雄,總面積為2924.6公頃,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除了銀杏景觀之外,這裡還有南方少有的雪景。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林場裡的銀杏在深秋裡被徹底染黃,加上其他豐富的顏色,使得帽子峰有“粵北九寨溝”的美譽。攝影@這和那

除了黃色,韶關大地還有其他更豐富的色彩,而最讓人難忘的,便是仁化丹霞山的那抹紅色。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紅色丹霞,是粵北大山裡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一抹靈動。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紅色丹霞,是粵北大山裡最令人記憶深刻的一抹靈動。攝影@這和那

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這種地貌在中國誕生並發展起來,是以赤壁丹崖為特徵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地貌。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丹山碧水和獨特人文,共同組成了奇絕的景觀,使丹霞山成為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丹霞山是世界自然遺產地,奇妙的山體和錦江構成丹山碧水的動人景觀。攝影@這和那(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除了丹霞,還有峽谷、河谷、湖泊、森林……韶關地形地貌豐富超乎想象。

值得一提的還有廣東大峽谷,它是一種岩溶臺地之間深切的大峽谷,山頂是水平的大片臺地,而四周絕壁直立。瀑布自懸崖頂飛流直下,高山深澗雖險峻卻壯觀。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廣東大峽谷的頂部平緩的臺地,四周為陡崖,險峻而瑰麗。攝影@這和那(請將手機橫屏觀看)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平靜的大布河,蜿蜒流過山頂臺地,來到懸崖邊便俯衝往下,形成落差上百米的瀑布。攝影@這和那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平靜的大布河,蜿蜒流過山頂臺地,來到懸崖邊便俯衝往下,形成落差上百米的瀑布。攝影@這和那

除了澎湃的瀑布,韶關也有寧靜的湖泊、清新的溪流,構成了韶關婉約可愛的一面。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位於乳源必背鎮裡的清澈溪流。攝影@這和那

南水湖是藏在粵北深山中的一個秘境,它是廣東省第三大水庫,湖中有12個島嶼,如多塊翡翠鑲嵌在湖中。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群山環抱的南水湖,是廣東不太為人所熟知的的山水秘境。攝影@這和那

南水湖附近就是古老的西京古道,山水路在此相聚。

我們向北回望,韓愈、張九齡、蘇軾、湯顯祖、太平天國的軍隊、孫中山的北伐軍、長征中的紅軍,以及無數不知名的百姓,他們都曾走過這些古道。

韶關:嶺南第一關,蘇軾數次路過,張九齡老家,140多個姓氏之源

嶺南第一關,蘇軾曾攜王朝雲入粵,北歸經故道,美人已成魂

悠悠歲月裡,千百年過去了,而韶關的山河之間,早已經成為陶然的樂土。

時光易老、年華易逝。這裡的青山,嫵媚依然。


出品 | 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這和那文化

策劃 | 許偉明

撰文 | 李亞蟬

攝影 | 這和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