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專家為什麼總是想動農民工的主意?

每到出現困難的時候,就有人想到農民工,前年當房地產要去庫存的時候,就有人提出,讓農民工進城買房,如果農民工沒有那麼多錢,就給他們貸款優惠,然後,就把他們與房地產綁到了一起,農民工打工的血汗錢就可以轉換成了開發商的收入。具體農民工進城以後的生活條件、收入來源,卻沒有人提出辦法。從今年以來,高層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才對某些人的建議給出了一個否定的回答。

有些專家為什麼總是想動農民工的主意?

這裡要說一下,鄉村振興的意義不僅僅是農村新規劃,也不是農民新生活,而是一個全新的鄉村改善,是鄉村而不是農村,這個差別需要細細體會。這個鄉村生活是屬於全民的,也是屬於整個社會的。這是後話,以後慢慢說,越是到後來,人們就會看的越是清楚。鄉村振興的意義,真的是太大了!

但是,當經濟遇到一點困難的時候,又有人想到了農民工,這個在中國最特別的群體,總是被人惦記。他們既是國家的脊樑,也是最底層的勞動者。最近,在第十二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1.7億進了城市的農民工,其他的人口特徵、收入都沒有變,僅僅因為把他變成市民,得到了城市的戶口就可以提高他的消費27%。

有些專家為什麼總是想動農民工的主意?

蔡昉認為,在農民工進城後他們在城市消費,因為戶籍制度沒有改革,沒有被基本公共服務充分覆蓋,因此他們的後顧之憂更多。因此,他們的消費模式不是城裡人的。他說,現在1.7億進了城市的農民工,其他的人口特徵、收入都沒有變,僅僅因為把它變成市民,得到了城市的戶口就可以提高他的消費27%。

對大多數農民工來說,在城裡買了一套房之後,就已經被銀行綁定,繼續消費的能力不多。這個也是農民工進城以後,必然要面臨的問題。目前的進城農民工確實沒有完全轉變成市民,他們的身份還是農民工,不但有農村戶口,還有農村的承包地,農村的宅基地、老院子也都留著呢,如何讓進城的農民工真正成為市民,不是簡單地改變一個戶口本就能完成的。

有些專家為什麼總是想動農民工的主意?

而是要切切實實地站在農民工的立場上,多想一想,只有讓他們首先在城市安居樂業了,他們才可能會從農村全身而退,要實現這個轉變,還要把農民工從農村撤出後的遺留問題一併解決好,不能讓農民工在轉變的過程中受到損失。能不能想一個給他們27%利益的辦法,而不不是僅僅掏空他們僅有的一點積蓄的點子?

僅僅以為,給農民工轉一個城市戶口,農民工就成市民了,遠遠沒有這麼簡單。現在很多地區的城市戶口事實上已經放開了,農民工進城轉變身份也不是難事。他們不急於轉變戶口,自然由他們自己的考慮,莫非專家的意思是強制農民工轉移戶籍?這個是不是與有些地區正在開展的一戶一宅農村住房登記有關?

有些專家為什麼總是想動農民工的主意?

東北某市發出通知,要求對農村危房進行拆除,這其中就包括,閒置的農村房屋,這個也是我等人所擔心的,什麼是危房?會不會擴大化?會不會以危房的名義損害農民工利益?還真是很難說,因為我們就看到,很多棚戶區的房子比農村的民宅要好多了,還不是因為搞市建設而一拆了之。

這些農村房屋,有不少都是幾十年的磚瓦房,也沒有什麼抗震設計,如果按照國家標準,可能很多都是危房。維護農民工的利益,就不能停留在口頭導航,何況這個專家的出發點,還是挺不一樣的。其實,轉不轉城市戶口,農名工進城後的消費,也比在農村要高出去很多,政府的責任,應該是,怎麼保障農民工進城後得到相應的補償和照顧。根本不能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城市戶口,就想把農民工的血汗錢都榨乾。我們的專家們應該是多出一點,給農民工利益的點子,而不要適得其反。

種地明明不掙錢,也必須要大力發展農業?

60個經典農藥配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