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卉心曰:原以為宅在家的孩子也會很無聊,結果孩子把生活過成了詩。


一月中,兒子的寒假生活就拉開了序幕。

兒子的期末考成績不錯,起初答應他,春節便帶他去旅遊。

結果沒想到,本以為過一個春節假的大人,也一起過了大半個寒假,還是不能出門那種。

喜歡旅遊的兒子自然大失所望。

我原以為,他只能通過整天看手機、玩遊戲打發時間。沒想到,孩子卻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活色生香。

反倒是我們大人,整天與"手機"相伴,單調枯燥、索然無味。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下面來看看孩子是如何打發時間,把時間過得美好而充實的:

學習(1小時)

孩子期末考成績很好,取得了 "學習之星",老師給他們的獎勵是:免做寒假作業!

這樣的獎品顯然比所謂的獎狀"激勵"多了。還記得當時孩子聽到這個消息時,簡直是欣喜若狂。

可我覺得,瘋玩的假期實在太浪費了。於是我跟孩子商量:要不每天堅持課外閱讀一小時吧,同時摘抄閱讀中遇到的優美詞句。

孩子覺得我的要求也不過分,就欣然答應了。

幾個星期下來,孩子摘抄了滿滿幾本課文本,既鍛鍊了書寫,還積累了寫作的素材和語感,真是成就感滿滿!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圍棋(2.5小時)

孩子參加了寒假圍棋班,但由於師生都要各自閉關,所以只能遠程上課,但是一點也沒有落下教學進度。

老師利用APP網上教學,孩子登陸,進入相應的棋局室觀戰,老師則在微信群中發放語音。

孩子一邊看老師網上對弈,一邊點擊語音收聽對弈技巧。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老師跟對手步步為營,不經意殺對方一個片甲不留,讓孩子直呼過癮。

兒子一邊上課,一邊吃零食,那可是一個逍遙自在啊,這是現場上課無法比擬的。

難怪兒子說:"這樣上課真是太爽了"!

除此之外,由於我和孩子他爸都不懂圍棋,所以課後,兒子要麼上網找對手練棋,要麼就分身為"黑"和"白"兩個角色,實行自我靈魂的對話和對弈。

文學創作(2小時)

曾經有一段時間,孩子瘋狂地迷上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

後來我就嚴禁了這個遊戲,孩子當時還挺傷心的。

但是,孩子療傷和自愈能力遠比我想象中強大。

他趁著這個假期,開展了緬懷《植物大戰殭屍》的繪本之旅,先後創作了《旅行篇》、《校園篇》兩集繪本。

繪本以《植物大戰殭屍》的主要角色為原型,構想了幾個主要植物(向日葵、菜問、豌豆射手、堅果等)的寒假之旅、校園生活等,圖文並茂,充滿童趣。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雖然語言略顯稚嫩,但這樣的作品還是讓老母親欣慰和感動了好一陣子。

兒子還告訴我:“媽媽,通過做繪本,我反而放下對這個遊戲的執著了。”

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去緬懷無法重拾的遊戲,並從中釋放自己的懷念和快意,淡忘對遊戲的痴迷,這何嘗不是一種高級的療愈啊。

我原以為,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其實不是,成長往往是是一瞬間的。

自娛自樂(2小時)

孩子平時喜歡看"豬豬俠之競速小英雄",於是他設計和繪製了一個"複雜"的賽道線路圖,同時用紙片簡單製作了四支隊伍。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每次四支隊伍參賽,孩子通過擲骰子決定隊伍出發的先後順序。然後根據每次骰子上的數目,帶領各支隊伍前進或後退,首先衝到終點的隊伍為獲勝者。

兒子還一人充當了四支隊伍角色,不用家長參與,老母親真是感動得淚流滿面。

單是繪製這個賽道就花了兒子兩天的功夫,還設置了很多獎懲機制,比如某些點位是"沙漠風暴,退2步",某些點位是"彈跳飛躍,進3步"等等。

老母親不禁為孩子的心思和細緻的繪圖點贊,想不到這個熊孩子還有這麼細膩的一面。

積木(1小時)

每個孩子的童年,大概都會擁有一套"百變"積木吧。

萬能的積木,能搭配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和物品,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都非常好,輕輕鬆鬆一小時又打發了。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遊戲&電視(1小時)

作為當代少兒玩樂的標配,手遊和電視還是得有的。

但要控制好時間,以不超過1小時為宜,否則對孩子的視力也不好。

由於前述5項節目已經擠佔了孩子大部分時間,所以大大降低了手遊和電視的吸引力。

他一般每天看半小時電視,玩半小時手遊,他說:"我很忙,再看電視就沒有時間幹其他事情了。"

看來,要戒掉手機也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關鍵是讓孩子找到新的興趣點,轉移注意力,分散對手機的痴迷。

就這樣,孩子一天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當當,比大人上班還充實。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相比孩子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大人的生活就顯得乏味多了:手機-電視"雙曲"循環。

我們整天刷信息,刷新聞,時刻關注著疫情的進展,生怕錯過每一個跟病毒感染有關的細節:

  • 早上起來第一個習慣,就是先看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增長數量;
  • 接著,留意所屬市區確診個案及公佈的相關地址,親友之間群發告知;
  • 再者,關注網絡、電視上各類專家對疫情的解讀;
  • 最後,再看看各類熱搜......

於是,心情就在焦慮,鼓勵,希望中往復循環......大半天就這樣過去了。

偶爾拿起書翻一翻裝文藝,偶爾心血來潮學烘培,但更多時候是仰望著外面灰暗的天空,期待曾經的那片暖陽,似乎覺得這樣的心情才與外界不違和。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宅在家的孩子光陰似箭,宅在家的大人度日如年,孩子完勝

通過觀察小孩和大人打發時間的方式,我看到了彼此不一樣的活法。

當被灰暗籠罩時,其實我們可以像孩子一樣,活得更樂觀、簡單一些。

1、 培養興趣,學會取悅自己

宅在家的日子對大人來說,度日如年;而孩子卻過得光陰似箭。

那是因為孩子不斷去做他喜歡的事:比如創作繪本、搭積木、設計遊戲等等,樂此不彼。

歌德說過:年青時,由於興趣廣泛,容易忘事;年老了,由於缺乏興趣而健忘。

所以,培養一個深度的興趣愛好,真的太重要了。興趣就是最好的發展心靈的方法。

當我們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併為之投入時,那種心甘情願的全身心投入,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取悅,我們就能真正感受到釋放、享受和快樂。

2、 持續學習

假期除了不出門為國家貢獻力量之外,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機會,多看書充實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

正如都德說:書籍是最好的朋友。當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遠不會背棄你。

別小看每天堅持讀書一小時,就像孩子那樣,這樣積累下來,你一年就能比別人多讀起碼30本書。

有時候,拉開你和同齡人差距的,往往就是工作之餘的這一小時的充電時間。

除此之外,你還可以趁這個機會,學點新的技能,例如編程、英語、寫作、視頻製作等等,說不定還能開拓一項新的副業呢。

中國艾灸第一人單桂敏老師曾經說過:"做一行,會兩行,懂三行"。

說得就是這樣一個道理:面對日益激烈的職場競爭,技多不壓身,這些技能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助你大顯身手。

3、 不要過多地關注負面消息

其實孩子每天都能通過電視新聞、跟大人的交談中,獲得各種關於疾病的資訊。

但是他跟我們不一樣的是,他不像我們那樣整天刷屏,關注和強化這些負面消息。

有一天我問孩子:"你害怕嗎?"

孩子說:"既然我們都留在家裡了,我們也講衛生,就算出門也會做好防備。如果生病了,只能找醫生啊!"

一言驚醒夢中人,是的,你只管做好自己,上天自有安排。

小時候,幸福是件很簡單的事情。長大後發現,其實簡單就是幸福的事情。凡事想得簡單一點,人便能活得輕鬆自在一點。

當情緒長時間陷入低落時,要學會讓心情"逃生"。

記住:如果世界不能贈與你陽光,那麼就請做自己的小太陽吧。


結語:

然而,相比那些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那些永遠無法等待春天來臨的普通人,我們已經幸運太多太多。

我們無聊的日子,卻是他們回不去的歲月靜好。

如今,社會開始陸陸續續復工了,"葛優躺"的日子也不多了。

此刻起,願我們不要再辜負韶華,重拾那顆樂觀積極的童心,簡單快樂地面對每一天,讓日子過得更充實和踏實一些。

儘管這個春天姍姍來遲,但是花季終將到來。


作者簡介:卉心,高級營養師,關心蔬菜和水果,愛閱讀愛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