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马股份:藏在桩数排名背后的充电桩运营效率隐形冠军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充电联盟”)发布2019年充电桩行业发展报告,万马股份(002276)成为前10名企业中,仅有的两家排名上升的企业之一。与此同时,据投资者分析,若以累计充电量计算,万马股份全年桩均充电量仍毫无疑问将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运营充电桩数量反超前一名 但建桩速度仍保持稳健风格

根据充电联盟报告,2019年底,占据行业充电桩运营数量前10名的企业,除了新加入充电联盟的云快充、依威能源两家之外,仅星星充电、万马股份排名有所上升。

其中,万马股份运营充电桩数量达到8557个,实现了对前一名企业的反超,并成为目前充电桩数量暂未达到10000个的企业中,离这一数据最近的一家。

不过,综合近几年的充电桩运营数量来看,万马股份充电桩建设速度并没有提升。公司2018年、2019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分别为2167个、2097个,相去无几。

这也与万马股份充电桩业务发展策略吻合,公司此前曾表示:“公司投资建设充电桩、充电站并不一味追求规模,而更注重投建的效率。”

充电效率遥遥领先 单桩充电量达行业均值近3倍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万马股份累计充电量达到1.23亿kWh,桩均充电量高达19312.29kWh,是全国公共充电桩桩均充电量的2.41倍,在目前披露了各自充电量数据的几家上市公司中高居首位。

进入2019年,万马股份这一优势进一步强化。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充电量已达1.1亿kWh,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桩均充电量也达到了15277.78kWh。据充电联盟前6个月的统计数据计算,万马股份桩均充电量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97倍,直逼3倍的水平。在前述几家上市公司中,公司仍然保持第一名的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据近日公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报告》计算,我国公共充电桩全年桩均充电量仅为13483.84 kWh。换言之,万马股份半年度桩均充电量已超过全国公共充电桩全年水平。

对此,有投资者分析称:“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单车带电量的提升,充电桩行业充电量呈现出逐月递增的趋势。照此趋势,万马股份全年桩均充电量毫无疑问将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或许还有望继续冲击3倍的水平。”

由于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充电运营效率,公司在充电量方面的市场份额情况,似乎远好于充电桩数量方面。按照充电联盟数据计算,万马股份2018年1.23亿kWh的充电量占到了全国公共充电桩充电量的5.12%;而按充电桩数量计算,2018年市场份额超过这一数字的企业只有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三家。

而根据充电联盟前6个月的统计数据,万马股份市场份额已进一步提升至5.20%;同期充电桩数量占比超过5.20%的企业仍然只有前述三家。

率先调整运营策略 追求“建设一个站就盈利一个站”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国内充电运营企业建桩步伐就出现了明显减速。充电联盟数据显示,当年全国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数量为6054个,远低于前一年的7688个。2018年虽然回升至月均7154个,但仍然没有达到2016年的水平。

主要的充电桩运营企业,均已从注重充电终端的绝对数量,转向有效充电终端数以及充电终端的有效利用。

不过,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万马股份的嗅觉似乎比别人更加灵敏一些。早在2016年5月的一次机构调研中,当被问及充电桩数量时,万马股份就有点“答非所问”地谈到了充电桩利用率的问题:“充电桩的高利用率取决于几个要点……我们的原则是:布有价值的桩。”

2017年,万马股份正式提出“在增加建桩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充电桩使用效益”的战略深化思路。在具体落实上,万马股份坚持“迎着需求建桩”的理念,主要选择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进行业务布局,如杭州、北京、广州、深圳等;同时,选择城市枢纽、用户使用频次高的热点地带,作为投建充电站的站址,通过提升充电站单站集中充电效率,形成更加经济有效的溢出效益。对新能源板块销售人员,公司也不再以建桩终端数作为最终考核指标,而是以考核单站的使用效益作为考核重点。

万马股份曾表示,公司希望“形成建设一个站就盈利一个站的良性循环效果”,建设高频使用的充电网络。

这一战略深化给万马股份充电桩业务带来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2017年当年,公司充电量即同比增长32倍多,新能源板块销售收入也借此同比增长145.44%,此后更是有了前面说到的桩均充电量遥遥领先的经营成果。

近日国家政策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被成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这为万马股份打造主流充电设备供应商、充电网络运营商和最具价值充电投资管理机构的愿景,带来了新的助力。


万马股份:藏在桩数排名背后的充电桩运营效率隐形冠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