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死前,错防备一人又错重用一人,结果江山改名换姓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很快,他就率军攻破汴京。同年,赵匡胤在汴京称帝,北宋建立。北宋的建立具有偶然性,同时,它也存在着必然的因素。作为后周的一员禁军将领,赵匡胤轻而易举就夺取了后周的江山,这和他的雄才大略自然脱不了干系。赵匡胤是柴荣的爱将,而柴荣如此英明的君主,他难道就没有留下制约赵匡胤崛起的亲信吗?

这位皇帝死前,错防备一人又错重用一人,结果江山改名换姓

其实,柴荣在去世前曾经做过一番的努力,不过,他要防备的目标却不是赵匡胤,而是张永德,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是后周禁军的两大重要系统,他直接掌管着后周最精锐的军队。殿前司的最高军事首脑为殿前都点检,而侍卫亲军司则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都是后周禁军重要的官职,不过,在品阶上,殿前都点检要高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柴荣在位时期,赵匡胤和张永德都曾担任过殿前都点检,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这位皇帝死前,错防备一人又错重用一人,结果江山改名换姓

因为殿前都点检本身的重要性,所以柴荣对该职位也是非常的重视。张永德担任殿前都点检时,后周内部突然出现了点检坐天子的谶语,柴荣是一位雄猜之主,他自然对这一情况非常重视。为了防止张永德造反,柴荣遂免掉了张永德都点检的职务,而改任赵匡胤为禁军军事长官。

在柴荣心中,赵匡胤要比张永德更为忠心,因为在高平战役中,赵匡胤曾经救过自己的性命,正因为这一点,柴荣也对赵匡胤也是非常信任。柴荣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决策,后来竟然给后周王朝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谓点检坐天子的谶语,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他肯定是有人故意而为,为了保险期间,柴荣遂不得不将张永德免职。

这位皇帝死前,错防备一人又错重用一人,结果江山改名换姓

柴荣在去世前所要防备的大将正是张永德,而非赵匡胤。因为当时赵匡胤在军中的地位远不及张永德,且张永德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所以,这就让柴荣始终不放心。柴荣去世前所做的努力就是为了防备张永德,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视为亲信的赵匡胤竟然最后会代替自家的天下。

柴荣在去世前曾经做了一系列努力。在殿前都点检人选上,柴荣提拔了赵匡胤担任都点检,并控制禁军。而在侍卫亲军司的职务上,柴荣又提拔自己的铁杆亲信韩通为副都指挥使。柴荣的用意很明显,他既提拔赵匡胤来制约张永德,还要以韩通来制衡赵匡胤的力量。

这位皇帝死前,错防备一人又错重用一人,结果江山改名换姓

禁军系统处理完之后,柴荣又对朝政做了一番安排,他以范质、魏仁浦、王溥分任宰相,并以这三位宰相制衡禁军,这三位宰相掌握一定的行政权和调军权,他们可以说才是柴荣最后法宝。柴荣为了不使得禁军坐大,就只能选择以文臣来制约武将。他不仅需要韩通来制约赵匡胤,更需要范质等三任宰相分割一定的行政权和军权,如此做法,可谓高明。

这位皇帝死前,错防备一人又错重用一人,结果江山改名换姓

柴荣虽然在去世前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避免不了被代替的结局。赵匡胤虽说军功不及张永德,但其在禁军中的威望却丝毫不亚于张永德。禁军所有的将官中,超过一半的将军都是赵匡胤的亲信,柴荣就算如此布置,恐怕也无法挽回被代替的命运。

赵匡胤本身就有一种天生的领袖气质,禁军诸将都对其非常信服,等到赵匡胤掌握了军权,他自然会起兵取代后周,就算柴荣的布置多么的天衣无缝,依然无法挽回灭亡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