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現在,德國的“武裝公務員”已經淪為一個笑柄,德械迷也只能回味二戰中那些德軍的著名槍械,雖然二戰時,技術兵器是最關鍵的作戰力量,機槍已經不再是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無法取得一戰時那樣的重要地位。但是,MG34/42還是在地面戰場上急射“彈雨”,讓盟軍士兵失去抵抗能力。僅僅在諾曼底海灘,一名德軍機槍手使用MG42就造成了1000多人的傷亡。今天就來談談MG34/42那點事。

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本文只是客觀,深度,創新的解讀。MG34的誕生源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德軍為了反制條約,就提出了通用機槍的戰術思想:通用機槍應該擁有重機槍的火力,可以像槍機一樣便攜。在此戰術思想的指導下,MG34才得以橫空出世。通用機槍對後世的影響極大,二戰後各國都發展了自己的通用機槍。比M60、FN—MAG、MG34的後代MG3、M240(MAG的美版)它們都發射7.62×51mm槍彈。

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二戰之後的通用機槍)

為了實現通用化的戰術思想,MG34的結構高度集成(為了減重),採用了槍管短後座自動方式,槍機迴轉閉鎖,復進簧集成到槍托裡面(縮短全槍長度),扳機採用半自動和全自動結合的設計,戰鬥轉換非常迅速。彈鼓和彈鏈“通吃”,不過使用彈鼓時,要更換供彈具,使用彈鏈時使用的是撥彈杆。此外,為了能夠像重機槍一樣射擊,MG34配備的是非對稱的三角架,為了減少射手的頭部暴露面積,三腳架上還裝有潛望鏡。

MG34為什麼會採用槍管短後座自動原理呢?

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中間的是MG-42,最右邊的是MG-34)

因為這種原理的射速快,射速快可以提高射殺幾率,二戰的步兵戰術就是散兵線,這對槍械的射速提出較高的要求。如果採用活塞式自動原理(包括長行程和短行程),還要考慮燃氣推動活塞,活塞再推動槍機的過程。而此原理直接利用射擊時槍管的後坐力,讓槍管和槍機一起短後座,然後槍機開鎖,槍機繼續後座,彈殼被拋殼挺彈出,槍機壓縮復進簧儲能。

如果此時扣動扳機(首發手動上膛,給復進簧儲能),復進簧會迅速伸展,推動槍機向前運動,槍機在運動的過程中會帶動撥彈杆,把彈鏈上的子彈推入彈膛,同時槍機迴轉閉鎖,並推動槍管向前運動。擊針撞擊底火,擊發子彈,這也就是開膛待機技術。因為開膛待擊結構簡單可靠,散熱快,是最適合機槍的的擊發技術。閉膛待擊,則是槍機閉鎖後在釋放擊錘,敲擊擊針擊發底火,容易讓熱量聚集在彈膛,對高射速機槍是非常不利的。

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實際上,這一個射擊過程一點都不復雜。就是把活塞短行程自動原理(現代自動步槍使用最多)中的活塞換成了槍管,然後推動槍機迴轉開鎖、拋殼,並壓縮復進簧儲能。請注意,我們看不到MG34的槍管在後座,那是因為槍管被槍管節套“包住了”,並且槍口的集氣室還會給槍管一個後坐的推力,讓自動循環的“動力”更加充沛。最複雜的就是撥彈系統了,因為其高度集成,幾乎和槍管成一個水平。而看看PKM的受彈蓋我就能看出這種差距。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MG-34性能出眾,缺點是工藝複雜)

正是因為上述極其優異的設計,MG34的全重才13KG,這無疑是機動性和火力的最優解。此外,MG34身上的黑科技還有這些:直槍托讓後座力直接作用於肩部,讓槍口的上跳最大程度減少。且槍托上還有託肩的凸起,方便抵肩,為的是儘可能讓槍管後座的振動減少。

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MG-42的槍管和MG-34不可通用,同時也沒有被完全包裹起來)

MG34的槍管節套“完美”包住了槍管,減少了槍管上下振動,讓水平方向的運動和槍身軸線完美重合,哪怕是槍管都動了,精度依然優異。更換槍管也方便,打開槍管固定鈕,轉動節套90度,就可以倒出槍管。MG-34機槍為何廣受推崇?來看看它的設計有多精良!沒有一處多餘

(兩種機槍的槍管對比)

如此優異的設計,貼合實戰需要,黑科技加成,才成就了MG34“撕布機”的惡名。美中不足就是射速太快了,一來彈藥跟不上、二來槍管很容易“燒紅”,而隨槍帶有兩根槍管。所以,這就需要射手以點射而全自動射擊,這對射手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從上述描述我們可以看出,MG-34全身上下沒有一處多餘的設計,它完美的解決了很多棘手的問題,是當之無愧的機槍之王,它開創的輕武器發展思路,至今都在發揮作用,成就之高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