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需要上很高的学历吗?

郝兆霞


不需要,生活中处处皆中医,中医是术,更思辨方式,是哲学。所以当爱好的话,人人皆可学。但是要学好学会,至少需要三个前提:一是汉语言文学功底,因为要学会中医需要读的书实在太多了;二是古典哲学功底;三是不错的悟性。因为这三个前提过于苛刻,所以自古以来能学会的人都是少数,这也是中医传承普及的最大障碍。所以中医能治大病,能抗疫,却解决不了平均寿命的问题!看看历代大家的介绍,有多少是因为亲人生病得不到救治而发奋学医的就知道。所以在此也想说一句,那些热爱祖国传统医学的人,不要无端攻击西医。西医有深有浅,就算一个普通护士,用点酒精也可以杀菌消毒,而中医有深无浅,中药方不活人便杀人,全靠辨证!没学会中医的人行医遗害无穷!


传播农产品真货


前两年认识一位非常厉害的中医,我说要拜他为师,他同意了。

我问他学中医难吗?他说不难,如果三个月还是搞不懂,方向肯定学偏了十年也学不会。

我问他中药有那么多种类,怎么才能记得住?他说就像吃饭一样,很多东西都能吃,不一定都要吃。常用的药才是经典,就那几十种。


维护者海生


看了各位的高论,令老夫咋舌!学中医还是要有较高一点的文化程度的,就说《医古文》吧,这是必修课,那上面的繁体字,生癖字,就够你头痛的,还有文意理解,断句,回答问题,显然不是小学生所能读通的。还有《伤寒》,《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等里面夹杂有古文。现在来一段: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为尿血,亦令淋泌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 ……这,高中生看得懂吗?还有经络,卫气营血,三焦,八纲辩证等等,高中生都胜任不了。有人说学中医无需要多高的文化,老夫断定,那你一定是学的科普读物,简易的中医介绍,这只涉及皮毛也!要知道,每年高考录取,中医属一类本科!哦,本硕连读要七年,毕业还要参加资格考试,执业资格考试等等,就是这样也未必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要是鸭子捉得到鱼,还要鱼鹰干嘛?老夫已自学多年,只粗略皮毛。现值”新型冠状性肺炎”流行,老夫还自拟一方预防,用的是清热解毒,止咳袪痰,补益肺气,润喉利咽几味中药,每天泡茶饮。在此,恕不详介药方,因网络有规定禁止开方。


老张335536


学中医,并不需要高学历。文革时期有句针对赤脚医生的话:高小毕业后,再学三年就行了。学中医,不一定非上专科和大学,真正的东西书上没有。学中医,必须要有良心和道德,救死扶伤,扶贫济困,不可认钱图财。学中医,可先读点入门书籍,掌握点基础理论。然后,到民间,访名师,拜师学,言传身教,才能学下真本事。由于中医学,也是暗文化、玄学,真东西书上没有,民间尚存。只要你心底善良,一心救人于疾病水火,老天爷就会让你有悟性,能开窍,能解开,能学懂,学成好中医。


郗金民新号


学习中医不一定非要高学历,很多地学历的学出来反而比高学历的水平高。这并不是绝对的,当然知识越丰富越好,但中医最重要的不在这里,而是举一反三的理解能力和优于常人的悟性。如果缺乏这两点,个人建议不要学习中医,浪费时间,即便学出来也是个本本先生。

中医讲究的是辩证,辨人之身体,辨病之本质,辨药之性味,缺一不可,如果一个装了满肚子中医知识但却不懂变通的医生,是看不了病的,充其量也就是个处方搬运工。

现在临床太多高学历中医师,有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等等。只可惜他们接触临床很少,硕士,博士,研究生美其名曰是中医。其实就是挂着中医之名,做着西医的事情。

真正的中医还是在临床,每天在患者群里摸爬滚打的临床医生,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了积累经验的场所和实际行动。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愿意学习,只要你留心,那么处处都是学问,处处都有你要学习的东西。这个和学历高低关系并不是很大。



一服堂中医


目前在我国有两种中医学习方式,

一种为学院制,通过高考,五年制本科,研究生,规培等完成学习、考试,成为一名中医,这种方式当然是学历越高越好;

另外一种方式为中医师承,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三年,跟师学习满3年,拜师,师承公证,备考师承出师考核等,参加由当地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师承 人员出师考核,拿到出师证,再在 医疗单位实习满1年考核合格后,可以报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师承)考试,再过5年报考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师承中医要求高中及以上学历即可


中医东桦


我不是学医的,但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一直非常关注,同时也见证过、经历过一些老中医、民间医生治病救人的真实事例。下面我从个人认识的角度,谈一下对对中医发展、传承的看法。

中医是从普通百姓中发展起来的医术,经过中华民族一代一代地总结、传承、发扬,而成为一套系统的、管用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实用工具。事实上,中医在民间的发展,是靠子承父业或师徒传承,通过手传口授的方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在每一派、每一支的中医世家,一般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作为每派的传承人,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学问,但必须是一个热爱中医、仁心淳厚、悟性好、肯钻研的人;作为中医的学徒或从业者,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但一定要多看、多问、多学、多干,靠天长日久的积累,即使不能成为中医大家、名家,但为一般病患解除病症,靠自己的手艺混口饭吃也是没有问题的。

记得我小的时候,我们村就有一家张姓人家,祖孙三代开着一家中医馆,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到他们那里抓几副中药喝了就能解决问题。虽然村里也有卫生室,但以西药和扎针为主,花钱明显要比中药贵,所以去他们家的病人一直不少。后来,随着老头的去世,儿子和孙子的医术就明显的差了一些,加上取缔个人开办诊所,他们家的中医馆也就不开了。

如今的现状是,中医渐渐没落,西医几乎成了一支独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西医从理论到实践,更直观、更量化,不管是学医者还是患者,接受起来更简单易懂;二是对大多数疾病来说,只要对症施治,西医比中医见效快,所以在人们的观念上就觉得西医比中医管用;三是西医在理论上统一、治病手段上统一、用药上也统一,而中医在具体的操作上,基本上是千人千办法,理论依据、辨证方法各不相同,最后即使治好了病,也很难具体说那一套办法最直接、最有效;三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病情不断地调整用药品种和药量,而且用药过程也比较长,在今天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也倒逼着许多人去选择西医;四是中药因产地不同、季节不同、加工过程不同,在疗效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也是医生比较难把握的因素之一;五是一些传统的名医经典疗法,有许多是靠口授传承的,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相继过世,有的已经失传,这无疑是中医的重大损失。所以,要发扬光大中医中药事业,必须把这项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是要从政策、规划、目标上对中医中药发展做出明确的指引;二是培养中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采取政府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传统的中医世家及医术传承开辟政策通道;在中医教育体系上要适应中医中药的具体特点,实行分级分档教育培训,比如,基础理论研究加探索型、技术精湛型、大众普及型等等,注重医术和实践操作的简便、有效性;三是要扬长避短,发挥中医治未病、治慢性病、防控、保健方面的特殊优势,满足人们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四是政府要建立中医中药严格的监管体系,从中医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到中药材的生产、储运、加工,都要从严管理和监督,提升中医、中药的社会信誉及民众的安全感、信赖感。

所以我个人觉得,作为一门以实践型为主的学科,学中医并非都需要很高的学历,在具备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悟性、韧性和创新能力!


一格826


学中医不需要学历,只需要拜师傅就行。另外,现在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高考分数中等偏下的。中医不分科室,什么病都敢给你看,给你开药。西医是分科室的,眼科,耳鼻喉,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专攻的领域,不能跨科就诊。你说你相信中医还是西医



潜望人世间


学中医,需要的知识是全方位的,天文地理都有助于你理解中医哲学,因为在中国人眼里,一切都是相通的。

特别要提出的有四点:

一是要弄清自己喜欢的是中医还是中医文化,二者有很大区别。

二是中医和西医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扬光大中医,仅仅懂文科是不行的。

三是中医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师带徒,不同于西医的规模化培养,所以要拜一位好师傅。

四是学中医对阅历和悟性要求很高,年龄小可以先学习中医的基本知识和中小学知识。层次越高,对悟性和阅历的要求越高。

坚持,坚持,耐住寂寞再坚持,有个十年二十年,必能有所建树。


秀发轻拢


我的一个同学在中医学院学了五年,结果什么中医诊断,什么中医开方,什么中医理论都不懂,开诊所就是和大多数诊所一样打针吃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