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希特勒只发展经济不侵略,德国现在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吗?

共跳滴水线子


如果希特勒不走军国主义道路,德国成为第一超级大国也没有任何希望。

只要希特勒在,德国就无法走上正常道路。即使德国没有希特勒,出了个擅长搞经济的大师,德国也无法成为第一超级大国。

一、二战前德国经济濒临崩溃。

众所周知,一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德国作为一战的发起国,当然要为此买单。

921年1月24日在巴黎,协约国决定了德国应付的战争赔偿近560亿马克,分42年付清。此外,德国还将被迫缴纳其12. 5%出口商品税。

一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已经受到重创,战争赔款让德国经济雪上加霜。

从1925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的利用率下降到34%,工业生产总量下降了六成,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0%,德国的物价下跌了30%,钢铁的产量减少了70%,造船业产值下跌了80%。

经济恶化一个最严重的后果是物价飞涨,失业率居高不下。

1932年时失业率已经高达40%,德国几乎有一半人找不到工作。

二、希特勒发展经济不是正常发展,而是饮鸩止渴。

在此情况下,德国民众对执政者不满,希特勒承诺要让德国发生改变而上台。

希特勒上台的五年里,德国经济真的腾飞,出现了奇迹。失业率降到1.3%,经济增长达到20%,民众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希特勒也因此被德国人和粉丝们称为经济大师,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德国经济为什么会腾飞?

希特勒并非神仙,他搞经济的手段是发展军工产业。

说白了,德军经济发展是靠钢铁拉动的。

1932年到1938年,德国的铁总产量由350万吨上升到1760万吨,钢产量由540万吨上升到2430万吨,而铝镁以及车床的产量更是超过了美国。

增长这么多钢铁干什么去了?造武器装备了。

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的重工业和军火工业增长2.1倍,都用在了扩军备战上。

钱从哪里来?

首先,希特勒当老赖,

上台后,希特勒对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来个全盘抵赖。

其次,到美国去借钱,向美国几大财团举债,借来的钱全部用来发展德国的军工业。

希特勒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让几大财团赚到了钱。

英国财团看到美国人赚钱了,也经不起诱惑,借给了德国大量的钱。

但希特勒就像一个高利贷借贷者,或者是一个非法集资的行骗者,他靠正常的手段根本就换不起,也根本就不打算还。

此后,希特勒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没收他们的财产,靠抢劫来发展经济。

这时的希特勒,就像是一个油尽灯枯的老头,去风月场寻欢,没有实力,全靠蓝色药片,这就是赤裸裸作死。

不发动侵略战争,德国会如何?

不发动侵略,就回到了开头,就算是免除了德国的战争赔偿,但德国经济依旧举步维艰,想要复苏不是没有可能,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可是德国经济复苏的时候,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美国不会原地踏步,也要向前发展,所以德国难以赶超。

换句话说,二战后的德国形势比一战后要好,因为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对盟国实施了大输血,启动欧洲经济复苏计划。

其中美国对德国的援助也不遗余力,90%的资金是无偿的,技术和设备也是免费的。扶持德国制造业发展,为德国制造开辟市场。

经过大输血,西德经济不仅恢复到战前最佳水平,而且还在之后的20年得到飞速发展。

但德国还是一个欧洲强国,距离超级大国依然相距太远。

再看两组数据,,1937年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元。

德国疯狂扩军,经济飞速增长,德国当年的GDP 561亿.

2019年,美国GDP是205130亿美元,德国GDP是39911美元,排名全球第五。

看完这两组数据,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吧。


小约翰


题主的问题是:假如希特勒只发展经济不侵略,德国现在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吗?

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希特勒只发展经济不侵略,德国现在的经济地位和现在不会有本质的区别。顶多在军事和政治上更加独立,而不会被美国和英国所左右!

希特勒统治德国时期,德国工业占世界比重最高的时候是1942年,当时的德国工业产量大约达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位居欧洲第一位。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占到了世界工业产量的4成左右!

不过,1942年的德国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侵略了大半个欧洲。也就是说,当时的所谓德国的工业产量是集合了大半个欧洲 才实现的!

如果是德国自己肯定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了!

德国无法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有二:

  • 第一,体量不够。

无论德国有没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他的人口也不会在今天超过一亿。二战的原因让德国失去了12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不过即使没有二战的割让,德国的领土面积也才47万平方公里。

而由于一战的原因,德国在海外本来就不多的殖民地也失去了,所以他只能依靠这不到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来苦心经营!

目前,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是摩洛哥,人均GDP高达16万美元,即使德国发展到今天成为人均GDP第一大国,和摩洛哥相当也不会超过17万亿美元的GDP,还是比不上美国。

  • 第二,没有热战也会有冷战!

假如希特勒不发动战争,很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不要忘了,列强的竞争是无时无刻都在进行。

即使没有热战,各大强国之前也会爆发冷战。这包括为了避免战争来临时准备不足而进行的军备竞赛,也会出现为了削弱对手进行的经济战!

德国只要崛起,由于一战的原因,各大列强都会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比如,即使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前,欧洲各国都已经在整军备战,除了德国和苏联拥有超过300万大军之外,法国为了应对德国随时可能到来的入侵,也已经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在法国战役爆发前已经动员了117个师。

所以,即使没有爆发热战,欧洲各国也会武装大量部队预防战争的爆发。此时,各国被高额的军费拖累,一定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反观美国,因为在大西洋另一头,照样可以向一战前一样隔岸观火,搞不好还能在欧洲列强搞军备竞赛的时候接点单子。

到最后,欧洲列强精疲力尽,美国却在这段时间高歌猛进维持了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地位!

所以,德国照样不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不过,由于此时德国已经突破了《凡尔赛合约》的限制,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地位上都已经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也算是一种收获!


历史风暴


这个提问,多少有点毛病,

德国之所以发动战争,就是因为经济和科技太先进太发达了,

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

喷气式飞机是谁发明的,

导弹、原子弹是谁发明的,

……,

就当时的工业水平,科技水平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

假如它不发动战争,也可能会有别的国家去打它,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小国太先进了,它的周边大国怎么想,其余大国又怎么想,

所以,德国如果光是发展经济是不可能的,国际社会也会给它下拌使坏,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猛禽950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希特勒以及德国的这段历史,就会明白,希特勒之所以牟足了劲发展经济,就是为了发动侵略战争,他的经济是完全为战争服务的。



希特勒于1933年被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元帅任命为国家总理,1934年兴登堡死后他便取消总统职位,将其职能与总理合并,称元首,将所有军政以及经济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知道,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于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各国均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损失以及动荡。希特勒在上台前称经济危机是因为“政府无能”,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他掌握国家权力之后,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也承诺让资本家以及金融家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总之,每个阶级他都许诺了一点东西。而与此同时,他通过政府干预,大力兴建水坝、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扩大国债和实行通货膨胀,缓解国内经济压力;与此同时,政府大规模进行军事采购和订货,一方面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战争做准备。



不得不说,这些措施使得德国经济很快走出了经济危机,这在当时相比于一潭死水般的欧洲,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经济恢复使得希特勒获得了国民的热烈拥戴。在二战结束后甚至有很多德国人认为如果希特勒在当时死去,那他就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理之一。

经济与军事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现在说经济发展是基础,但是一味地发展经济,不均衡其他方面,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发展,是无法在当今残酷的国际环境中立足的。当时的德国受到《凡尔赛和约》的极大约束,不仅在经济上对德国进行疯狂的掠夺和惩罚,而且严格限制德军的军队数量,不允许德国拥有空军,路面部队严格限制在?以内。如果希特勒仅仅着眼于发展经济,追求经济的繁荣,那么一旦与英法等国发生摩擦,两国立刻可以《通过凡尔赛和约》,甚至动用军事进行威胁震慑。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是几乎无法反击的。因此,谋求打破和约,重新拥有武装力量,就是希特勒初期最大的心愿了。



其实,当今就有这样的例子。德国与日本二战失败后,遭受国际社会制裁,所拥有的武装力量被极大地限制。两国也是一心发展经济,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德国被称为欧洲的“火车头”,在经济上对欧洲影响极大,而日本则一度是全球第二经济体,然而两国却都没能成为超级大国。甚至在很多事情上,还得仰人鼻息。也是有鉴于此,日本总是千方百计想要打破制裁,重新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所以,在现今的世界格局中,经济十分重要,但是军事实力,可以说是万分重要。如果没有獠牙,你长得再肥,不过是别人眼中的一头肥猪罢了。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希特勒借助经济危机上台,上台之后花费大量精力治疗经济危机。希特勒在治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在经济上的能力。希特勒仅用了四五年时间,就治疗了经济危机。到了1936年,德国完全走出了经济危机,德国的各项经济指标都超过危机前。当时的德国工业指标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第三经济强国。希特勒治疗经济危机之后,逐渐走上了对扩张的道路,最终成为德国成为成为二战的发起国,并且在二战中被打败。

如果希特勒上台之后,只一心一意发展经济,而不是走上对外扩张侵略的道路,德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吗?我觉得即使希特勒全力发展经济,也很难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超级大国是指极端强大的国家,当然这个极端强大包括经济、军事、文化、政治、人口、国土面积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三个超级大国,大英帝国、苏联和美国,现在美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现存的超级大国。现在还有一些国家有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比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我们熟知的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强国则不在潜在超级大国之列。

希特勒上台之时的纳粹德国,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强国,但是一个经济强国。德国有成为超级大国的经济基础。一战以后,德国在废墟中重建,到了二十年代末德国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第一经济强国。此时的德国工业产值仅次于苏联和美国,德国在经济上貌似有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潜质。但是德国的经济基础则相对薄弱,德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美国资金的输出。当时的经济水平都没有成功超越美国和苏联,德国即使成为超级大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超级大国。即使没有二战,德国也很难成为超越美国的超级大国。

超级大国,也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为支撑。一战以后,德国成为战败国,遭受到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德国的陆军被限制在十万人,海军只得拥有一些轻型舰艇,不准拥有空军,不得拥有重型武器。希特勒如果只发展经济,不对外侵略的话,也势必很难突破《凡尔赛和约》的种种束缚。到时候的德国将会和现在的德国差不多,单只脚走路,经济上成为一个巨人,政治和军事上却是一个矮子。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现在不同,当时战争的威胁也远比现在要大很多。当时德国周边强国环伺,苏联、法国和意大利等国都有可能是德国的威胁。德国有可能将自己养成一只肥羊,结果成为大灰狼的美餐。如果德国想和平成为超级大国,则需要用和平的方式突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

英国能成为超级大国,主要利用了天时,抓住了大航海时代的机遇,成功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这样的机遇不可能再一次出现在德国身上。当时纳粹上台之时,德国的国土面积大概是46.7万平方千米,人口大概是6200万。当时德国主要的工业基地萨尔区也被协约国占领。德国国土面积相对狭窄,战略纵深相对较小,而且国内没有充足的资源,尤其是石油、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德国的人口力量相对较少,也难以支撑德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尤其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庞大,人口众多,各种资源丰富。

德国的区域优势不明显,德国的地缘条件在欧洲世界大国中算是比较差的。周边强国环伺,东边是强大的苏联(俄罗斯),西边是法国和英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都要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境地。冷战期间,德国也是东西方争夺的重要战场。英国、苏联和美国的区域优势都比德国要好很多。

德国的科技能力非常发达,这也是德国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先决条件。德国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但是德国很难成为世界上第一的超级大国。如果德国想成为世界上第一超级大国势必要将美国踩在脚下。德国的科技固然发达,但是德国的科技也未必比美国更发达。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380人,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不超过110人。世界级名校中,美国高校上榜数量稳居世界第一,排名前三全部为美国高校。现在美国的科技创新指标也位居世界第一,远非德国可以比拟。德国想仅仅依靠科技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号超级大国有一定困难。

如果希特勒不对外侵略的话,德国有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也有可能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强国。但是德国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难度则非常大,想成为第一超级大国则更加困难。当然希特勒的对外扩张侵略,不仅使得德国在大战中再一次被摧毁,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依稀说史


很抱歉,这个假设无法实现。

二战期间的德国,在军事力量上冠绝欧洲。科技力量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以至于战后美苏拼命争抢德国的人才和技术。

那么如果希特勒专心发展经济,德国就能成为世界第一的超级大国吗?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希特勒自己绝对不会选择走这条路

1918年,协约国经过艰苦的战争,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走上了凡尔赛的谈判桌。而这张桌子的另一侧,则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历经了多年苦战的英法,在凡尔赛让德国人不仅颜面扫地,还迫使德国接受了让它为之蒙羞的诸多条款,并趁机割占了原属于德国的土地。

正是凡尔赛谈判上的屈辱,让德国人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29年前后,欧洲再次上演资产阶级无法避免的苦果——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将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德国再次打回原形。深陷经济泥潭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已经被纳粹撩拨起来的民粹主义。黯然下台的魏玛共和国将德国的权杖交给了纳粹。希特勒就这样成功利用了汹涌的民族主义获取了德国的政权。而希特勒的背后,隐现的则是大资产阶级的身影。

伴随经济复苏而成长起来的大资产阶级,不满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强制约束,极力想要扩展国际市场。这一点和一战前的德国如出一辙。

所以,接下来,纳粹的目标必然是投李报桃,占据更多的土地和市场来迎合大资产阶级的胃口。不然,纳粹必将失去继续执政的基础。

其次,即使德国全力以赴的发展经济,德国依旧无法成为超级大国

二战后,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的美国和迅速从战争阴影中走出来的苏联,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大国,在全世界开始了角逐。

而美苏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拥有着以下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国土面积(即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而这些优势在合理制度的引导之下,最终汇集成令世界瞩目的力量。

反观德国,除了教育水平外,其他的方面完全不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条件。

人口上,德国的人口巅峰也就四千万左右。这样的人口数量,无法支持德国拥有分工越来越密切的全工业化体系。而没有强大工业基础的支撑,德国仅仅能在某些方面占据领先的地位,而这只能让德国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另外德国的疆域面积太小。苏联自不必说,拥有着自人类历史建立以来第二大的广袤国土。现代俄罗斯光靠卖资源,就能生活的异常滋润就是一个明证。美国的国土面积同样排在世界前列,自然资源的丰富也是德国所无法企及的。

所以,失去了经济发展得两个最关键因素,德国也就失去了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可能。另外,资产阶级集团和社会主义集团都只能有一个霸主级别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苏联。德国已经失去了先机,再加上先天的不足,使得德国最终的状态也就和现在一样,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国,但是却绝对无法成为超级大国。


Crazy历史


超级大国是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而且还有军事、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综合实力。德国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和军事实力强,在上世纪初丝毫不比美国差,为什么德国没能超越美国呢?或者说,倘若那时希特勒带领德国努力赚钱,而不是发动侵略,现在的德国能否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我们通过下面的原因来分析。

具有强硬实力的德国

1913年的德国,是当时的世界工业强国。由于其拥有得天独厚的矿石资源,支撑着德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但德国在工业方面的短板是石油的产量不足,不过在发展工业时对石油的需要不是很高,其它国家的石油供给就能满足德国需要。虽然说是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方面在世界上也是排在前面的。

在教育文化方面,德国拥有大量的劳动力和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除此以外,德国在医疗、卫生、金融等方面拥有完整的体系。在军事力量方面拥有顶尖的军事工业,在世界上也是能够排得上名次的。在经济上也是属于比较发达的国家。至此,德国在各方面具备了成为超级大国的潜力。但为何后来没能实现这一梦想呢,这让人很好奇。

战争和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

1914年,一场战争迅速蔓延了全世界,在后来被称之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随着德、奥的投降,战争也落下了帷幕。作为在战争中失败的国家之一的德国,被迫在凡尔赛的谈判桌上,签下了许多蒙羞受辱的条款。然而这一切在凡尔赛谈判上的耻辱却是深深扎在德国人的心中。

1929年,希特勒代表大资产阶级登上了舞台。之前随着经济恢复而逐渐壮大的大资产阶级,极其不满在凡尔赛签订的条约对德国的约束,想要占据更多的资源。而纳粹必须依靠大资产阶级,希特勒必须对大资产阶级言听计从。

谁知希特勒却把经济的管理权,交给了一个对经济一无所知的“外人”,这也反映出了希特勒并不重视德国的经济发展的一面。对于希特勒来说,经济在政治和军事面前不值一提,他对于经济的片面理解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来获得这些资源。

也就是说,希特勒之所以抓紧发展经济,是因为他所认为的经济是来自于战争,可以通过不断侵略扩张来获得,因此发动战争侵占其他国家。所以希特勒的本质思想就是战争,就算希特勒想要单纯的赚钱,那也是绝不可能的事,下面也给出了答案。

德国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也无济于事

1945年,长达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采取观望的态度,时不时地借钱给德国或者其他国家,卖武器装备来大发战争财;同时崛起的还有迅速走出战争影响的苏联,这两个国家在战争后成为了世界级的超级大国,世界开始出现两极化发展,许多国家纷纷站队,加入不同的阵营。

美国和苏联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也离不开人口数量、国土面积、教育等各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在符合国家需求的制度引导下抓住机会,最终成为了能影响全球的两股势力。

对于德国来说,超级大国注定只是个梦

反观德国,经过战争打击下,在各方面完全失去了成为超级大国的条件。由于人口数量过少的原因,德国分工配合紧密的工业化体系无法形成。另一方面,由于德国的领域面积太小,无法像其他土地面积广阔的国家一样能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而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持,德国也就仅能够在其他某些方面占有领先的地位,这也就只能让德国成为一流的强国,无法成为世界级的超级大国。肯定的说,就算希特勒当时不进行侵略而是想着赚钱的话,在现在这样的世界经济格局下,德国的经济实力还是不比美国高,这种假设毫无意义。

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德国没能抓住经济发展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德国就已经失去了先机,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先天不足,所以当初德国无论是否发展经济,结果还是会和现在一样,无法成为超级大国,更不用说是世界第一了。现在美国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世界级超级大国,德国也同样代表着资产阶级,所以想要在短期内超过现在的美国也是不可能的。


汗青正浩


当时的德国遭遇着内忧外患,已经到了一个十分紧急的关头。在国家内部,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德国经济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德国经济破败不堪。举个例子,德国的土豆价格由几十马克涨到900亿马克一公斤,严重程度可见一斑。有些人对希特勒明明已经夺取了德国的政权还要发动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十分不解,既然已经成为了国家的元首那为什么不好好发展经济呢?实际上希特勒和他的幕僚似乎并不擅长于对国家的经济管控。从1936年赫尔曼戈林全权负责帝国四年计划开始,德国经济就由一群门外汉掌管着,并走向了战争的不归路。

在赫尔曼戈林负责掌管经济之前,德国的经济改革总设计师亚尔马·沙赫特在德国推行“封闭经济”这一政策。沙赫特的想法很简单:他打算切断德国所有的对外贸易,让德国达到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经济的状态。这样德国经济从此以后就不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墙里茁壮成长。1936年左右,德国的经济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沙赫特向希特勒建议停止封闭式的经济模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大自由贸易在经济中的比重。如果希特勒采纳了这个建议,那么二战也许就不会爆发。然而对于希特勒来说,封闭式经济不是为了恢复经济,而是要发动战争。希特勒对于经济的认知非常粗浅:他认为依赖国际贸易的国家是软弱的,因为国家不应该被国际市场左右。在希特勒眼中,经济政策就是为战争作服务的,也就是说从刚开始的时候,他就有着称霸欧洲的野望。
于是希特勒把掌管经济的人由沙赫特换成了赫尔曼戈林。与沙赫特相比,赫尔曼戈林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他对经济一窍不通。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希特勒完全不重视德国的经济发展,对他来说,在政治与战争面前,经济不值一提。经济只是为所谓国家“伟大事业”做贡献的工具。到了三十年代末,当德国政府已经榨自己的国家后,希特勒希望把更多的东欧土地纳入他的封闭经济体中。当然这一切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名正言顺地获得,但希特勒对经济的片面理解使得德国只能通过侵略扩张来获得这些资源。也就是说,希特勒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发展他理想中的经济体系。


兵器世界


进入工业文明社会之后,目前世界公认的三个超级大国英国、苏联、美国。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便是美国。然而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其艰难程度不亚于人类登入月球的难度,由此可想而知。曾经的超级大国英国、苏联已经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也是经过一百多年的累积逐渐变如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地位。

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是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包含一个国家科技、经济、人口、国土面积、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等综合因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资本积累。因此,即使从希特勒1933年出任德国总理之后,希特勒只发展经济,不发动侵略性战争,德国发展至今也很难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更别提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德国综合因素决定德国可以成为一个区域性的强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公认第一超级大国。

时间的累积,综合国力的衡量

英国是公认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世界工业文明的发源地,英国从16世纪至20世纪一直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英国对海外的殖民扩张为英国积累了巨额的原始资本积累,英国也从而获得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其控制海外殖民地总面积高达3367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74%。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而英国是率先完成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因此,英国广袤的海外殖民地,为英国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输入与市场输出,英国率先完成人类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为英国积累巨额的原始资本积累。

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为英国建造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英国凭借这支强大的海军,曾横行世界几个世纪,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美国逐渐超越。

英国到18世纪中后期,建立起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在经历一战、二战之后,英国国力全面衰落。日不落帝国消失于历史长河中。

反观德国,虽然经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也完成工业化的里程,但是由于德国在一战战败,德国在各方面都遭遇致命的重创。

一战结束之后,德国背负沉重的战争赔款,德国的失业率不断上升,在经历华尔街的经济危机之后,希特勒凭借利用当时德国民众不满,赢得德国民众的支撑,从而执政德国。

希特勒上台之后,为恢复德国的经济做出了一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1、 申请大量的国际贷款。

2、 贷款恢复德国企业的生产,增加就业人口。

3、 兴办公共工程,如:在德国境内大规模修建公路、铁路、水利工程等。

4、 疯狂的暗中扩军,兴办军事工业。

希特勒实行的法西斯专政体制,在短时间内使德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腾飞,使德国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工业强国。

但是德国的经济总量依然不能占据世界相当大的比例。这一点,我们从美国的经占据世界经济总量可以得出来,美国经济迄今为止仍然占据全球CDP总量的24%左右,约占世界四分之一。

科技实力

德国在20世界30年代,曾经是世界科学家的聚居地,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与科技人才,世界众多诺贝尔获奖者都集中在德国。

但是随着希特勒上台之后,实行排犹计划以及法西斯专政,使大量的科学家逃亡美国。德国的人才流失率很多。

即使这样,我们不得的佩服,德国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从二战德国众多的黑科技军工产品就可以看出。

国土面积、人口

德国如今的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200多万。即使德国面积在最鼎盛时期在60万平方公里左右。狭小的国土面积限制德国经济实力。

而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国土面积高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苏联国土面积达到2200多万平方公里,美国国土面积达到900多万平方公里,以此,国土面积制约德国成为超级大国一大重要因素。

贝勒说:希特勒实行的法西斯政权体制,这种体制可以在短时间取得巨大的经济实力,可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模式必然违背自然规律;另外,想要一个战争魔人不发动战争,一门心思发展经济,这该问问希特勒,他是否能做到?


梅花三弄说历史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计划,能够拿下阿富汗的话,也许有可能;因为,谁拥有阿富汗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再补充一点,德国历史是这样记载的,如果在1938年,希特勒因为某一场事故死去,或者像华盛顿那样退休不干;那么,他将作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被记录下来;记好了,不是最伟大的人之一,是最伟大的;很可惜,他发动了二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