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青龙禅寺位于巩义市北湾村,据说创建年代可追溯至东汉时期,是巩义青龙山慈云寺的分寺,也是当时前往洛阳白马寺途中供僧众休憩的场所,也称十方院。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青龙禅寺现存两进院落,均为清代建筑,由于相关资料较少,在历史上这里是何等规模较难考究。

寺院前院堆放了不少残碑,年代也比较久远,其中西侧唯一完整矗立的一通碑刻却与青龙禅寺无关,这通碑刻的年代是大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为当时巩县尹张恩的神道碑铭。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碑额是元代一位重要人物翰林院学士郭贯的篆书,郭贯以书法见长,该时期的众多重要碑刻的碑额都出自他手。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而碑文也是元代的一位重臣曹元用所撰,并由三朝元老张珪所书,张珪不仅是元代的重要大臣,也是元代的著名书法家,按网上介绍张珪逝于1327年,而这块碑是1328年所成,这中间的时间差还需学者考证。这通碑刻的文化历史价值还是挺高的,应该收到博物馆内保存更好一些。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另外2009年在保定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元代青花酒器,据专家考证这批酒器应为张珪得到的皇帝赏赐,可见张珪当时的地位之高。

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院的元青花酒器: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青龙禅寺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后两间大殿已经修缮,但前殿东西两侧的钟鼓楼还是一幅残破相,仅剩的基座部分进行过简单的加固,整体没有复原。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前院的东侧,钟楼旁也矗立着一座四方石塔,上面的塔帽应是已经缺失,石柱上书:厂长黄公讳壁字完夫先生纪念碑;落款:巩县兵工厂全体工人敬立。石塔下方的基座四面刻有黄先生的生平简介,落成年代是:中华民国二十年十一月(1931年)。

这位黄壁先生曾在国外留学,回国后在河南巩县兵工厂任职,译有《炮外弹道学》一书,是国内杰出的兵工专家,可惜在任厂长期间受人诬告,于1931年6月在巩县兵工厂内自尽。黄先生在担任巩县兵工厂厂长期间同情工人疾苦,关心基层生活,死后全厂工人集资为其购置坟地,并修建此塔以示缅怀。

巩县兵工厂址在孝义镇,青龙禅寺北约5km处,兵工厂曾是上世纪初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初建于1915年,由袁世凯决定建设,一直到1940屡次遭日军轰炸后才逐步搬迁至怀化、重庆等地。

黄厂长逝后也葬在孝义镇,现在不知什么原因这块纪念碑保存在这里。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塔座的祭文由当时国民党军政部政务次长兼兵工署署长陈仪撰写,陈仪在国民党内也算是一名响当当的人物,1945年8月蒋介石委任他为台湾行政长官,兼任警备总司令,1945年10月25日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及同盟国,接受了在台湾驻扎的日军投降。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青龙禅寺之所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因是两间大殿内墙上的壁画,前殿的内墙用布帘进行了遮挡,主要原因是通过避光的方式保护壁画,作为参观者来讲看不到壁画虽然略有遗憾,但为了壁画的安全还是赞同这样的保护措施。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非常幸运的是后殿的内墙没有遮挡起来,青龙禅寺引以为傲的壁画可以一饱眼福了。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后殿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梁架上的彩绘,一条金龙在繁花锦簇中遨游,时至今日整体彩绘依然非常完整,色彩也依然非常鲜艳,保存如此完好的梁架彩绘在巩义也不多见。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接着环顾四墙上的壁画,相比梁架的彩绘墙上的壁画色彩素雅许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便是这色彩素雅的壁画。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青龙禅寺的壁画不是传统的壁画,传统的壁画是以墙为纸,作者直接在墙上进行绘制创作,而这里的壁画称为“贴落壁画”,是先绘制于纸上,再将纸裱糊在墙上,这种形式脱胎于传统壁画,又相对传统壁画来讲是一种创新的形式。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据介绍,青龙禅寺的贴落壁画共有22幅,有道教的八仙过海、佛教的普度众生等题材,对于这里的贴落壁画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在宗教体系上也是一种融合的创新。

清幽藏瑰宝——巩义青龙禅寺

贴落壁画最有名发现是近几年在故宫修整时新发现的几处贴落壁画,分别是乾隆年间和咸丰年间所绘制,其中还有咸丰的亲笔御书,可见这种形式在清代是较为盛行的,可惜的是能留到现在的已经不多了。

外观看似普通的青龙禅寺,在巩义众多文保单位中可以说毫不起眼,论资历、论规模、论年代都不一定排的上名次,可实际内有广大乾坤,一处毫不起眼的小寺院却是盛开在巩义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正是这里丰富了巩义历史文化的种类,正是这里支撑了巩义历史文化的厚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