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杭州人的语境下,如果说到“少年宫旗杆”,自然会会心一笑,不夸张的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那个时代的男女,有一对算一对,都在少年宫旗杆下约会过。在没有手机、微信、位置共享的年代,更早的甚至于连私人电话也没有,事先约定的聚会地点必须要很明确,而少年宫广场的旗杆就是最明确的标志,这个广场又正好处于进入西湖北线的入口。少年宫的旗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年轻随着岁月变成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少年宫的旗杆

少年宫现在叫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再以前是杭州很著名的昭庆寺,我外婆外公口里是一直称呼为昭庆寺的。现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地址也还是“昭庆寺里街22号”。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昭庆寺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元雚建立的,吴越国信奉佛教,钱镠和他的继任者在杭州境内兴建了一百五十多座寺院和数十座塔幢。像净慈寺、雷峰塔、保俶塔等都是那时建造的。昭庆寺被列为“四大丛林”,应该是在清代,因为在“四大”里面包括了孤山由康熙行宫改建而成的圣因寺。在这之前是不能称之为“丛林”的。在佛教里,“丛林”特指禅宗,昭庆寺在很多时期是属于律宗,全称为大昭庆律寺。我们可以称“净慈禅寺”、“云林禅寺”,却不可以称“昭庆禅寺”。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法器铜磬体上有“昭庆律寺“等篆体大字。1920年费佩德摄。

费佩德(Robert Ferris Fitch),1873-1954。原之江大学校长。


在东土佛教界,律宗是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的,与禅宗讲究“顿悟”不同,律宗秉承依照戒律修行,我们现在常说“清规戒律”,其中“清规”是佛教本土化的产物,有了变通,戒律就是要严格按照佛法上的要求去执行了。律宗的出家人,也不能称为“禅师”,应该称之为“律师”,对了,和现在打官司的律师一样的两个字。

杭州的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便是民国时期的大律师。律宗是佛教中最难修的一宗。修法会苛刻到什么程度呢?律中规定,穿不过三衣,食不逾午时,弘一法师都严格遵守,他所穿之衣无过三件,即使严冬亦是如此。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弘一大律师像

每年农历三月,在昭庆律寺召开戒会,在受戒仪式结束之后便颁发戒帖。整个过程包括立誓、受训、颁帖三个步骤。每位受戒的僧侣大约需交纳十块银元,而且必须在寺里住上一个月。每位僧侣最基本的三戒是:戒酒、戒色、戒荤。然后受戒者跪着,由寺中方丈在其削光的头顶上烫出几个香疤,每一个代表所立的一个誓。这个仪式可以解释为什么和尚头上都有几个疤。据说,如果受戒者是个没有罪孽的好人,那么整个过程是没有痛苦的,但如果他有饮酒、好色的恶习,那么其痛苦是难以忍受的。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清·吴树虚《大昭庆律寺志》中的昭庆寺分布图

现在的少年宫广场原来是昭庆寺的万寿桥和天王殿的位置。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万寿桥历史照片

昭庆寺还有一个很牛的地方,就是那里是燃灯古佛的降生地。在描述清代昭庆寺最后面貌的《大昭庆律寺志》写到:“后殿五间,高六丈六尺六寸。中筑万寿戒坛,坛奉卢舍那佛。御书‘深入定慧’匾额。后壁画《大士过海像》,董旭、顾升合笔。石碣刻‘古燃燈佛降生之地’八字。”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昭庆律寺后殿的石碑(1929年,艾术华摄) 古燃灯佛降生之地

艾术华(Prip-Moller),1889-1943 年,丹麦著名建筑师,酷爱研究中国庙宇建筑

现如今昭庆寺已经变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仅存的建筑大雄宝殿,也成了联欢厅。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1931年艾术华拍摄的昭庆寺大雄宝殿背面

它是一个歇山顶五开间的建筑,也是现在杭州仅存的昭庆寺建筑。

不是每一个寺院都可以叫“禅寺”的

如今已改作“联欢厅”的昭庆寺建筑,结构从单层改成了双层


更多杭州趣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