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的週三王陵

洛陽的週三王陵(外一篇)

洛陽的週三王陵


位於洛陽高新區的周山公園,想必很多人都去過。公園中有周定王、周悼王、周敬王的陵墓。史稱週三王陵。陵墓上松柏茂密,花木芬芳。公園周邊高樓林立,道路縱橫,生機勃勃。

然而幾十年前,這兒卻是另一番景象。三個相連的山包,中間高兩邊矮。雜草叢生,頂部黃士裸露。這三個山包包,那時並不知是陵墓,但山腳下有村名三山,想必民間俗稱三山吧?可我們這些孩子們望形取名,就叫三包山,也就叫開了,也就難己忘懷了。

“三包山”腳下的山坡上,稀稀疏疏分佈著幾棵柿樹,桑樹,還有香椿樹。坡坎上,溝沿邊,生長著形態各異的植物花草。如,高高的蓖麻,野生向日葵,蒲公英,野酸棗等等。還有許多現在己叫不出名子的植物。如那些隨處可見的,渾身是刺的小球,走過去褲腿上就掛上不少,那個東西學名叫蒼耳吧?

那時,我們一群孩童經常上山去瘋耍。 三包山周邊,那就是一方自由的領域。金秋,滿山遍野的酸棗樹上繁星般的小酸棗兒紅啦,柿子樹上的熟透了的柿子象一盞盞小巧的紅燈籠掛滿技葉間。我們就爬上樹上摘那軟軟糯糯,香甜可口的軟柿子大飽口腹。也會小心翼翼的躲開酸棗刺,採摘圓滾滾的小棗吃。

上中學後,班級組織野營活動也是去“三包山”。班主任周老師帶領我們爬上最高的那個山包。眺望北東南方向,看到的都是大片的田地。少量青磚青瓦的平房和零落的三層建築。洛河似條綵帶蜿蜒其間。

” 三包山”北側有幾條東西走向,寬闊的溝塹,崖壁陡峭,深達十數米。上方有小村莊名土橋溝,大概因此溝得名吧?

上世紀七十年代,全民皆兵,這溝內曾是民兵打靶的地方。我也曾下到溝內打過靶。爬在土堆前,握緊半自動步槍,瞄準前方吧心,輕釦板機。槍身抖動,一聲脆響,彈丸眨眼沒了蹤影。溝谷間迴旋著火藥的濃烈氣味。

八、九十年代,這裡成了垃圾掩埋場。各種大小卡車不斷地向溝中傾倒工業和生活拉圾。一臺東方紅推土機嗡鳴著把拉圾推向溝心。許多拾荒者手持抓勾,見到有車來,就蜂擁而上。

九二年時,我在廠辦工作。常帶東風卡車,經天津南路上坡到拉圾場。隨車總要攜帶幾根廢鋼鐵,送給拾荒者。他們就會主動爬上車卸拉圾。我就與司機一起面朝“三包山”席地休息。摸出一根菸,點著,深吸一口,吐出嫋嫋青煙。遙望三包山,浮想連篇。

這以後 ,多年 再無與“三包山”謀面。前不久,跟親友到周山公園去遊玩。只見周邊密佈樓宇,道路四通八達。進入公園內,林木茂盛,花香四溢。往昔的三個大土包己是松柏茂密,滿目青翠。石砌小路貫穿三大陵寢。青石碑刻有周王三陵的介紹文字。遊人如織,享受美麗園林。昔日的土山包,荒草嶺,深塹溝,那裡尋得一點影子。踏著整齊的石階登上定王陵,放眼四望,洛河南岸新區如海市蜃摟,仙境一般;北岸南昌路兩側金碧輝煌,引人入勝;洛浦公園望不到邊的綠色長廊遊人如蟻。洛河之上,座座大撟如彩虹般橫跨南北,汽車川流不息。正是滿目繁榮,滿眼生機。

腳下封土內的昔日帝王,如泉下有知,也會羨慕的心醉。可你們也該心安呀!你們的陵寢也由荒蕪千載的三個大土包,演變成了如今的美麗“皇苑”,長眠於此,不是很榮光嗎?

我不禁感概,今又是,換了人間。俱往矣!“三包山”。歸來兮!周王陵,俏公園!

洛陽的週三王陵

(周靈王陵)

悠然見"三山”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的詩句意境實在太美。

你知道嗎?三十多年前,在現今南昌路一帶,也會沉浸到相似的感受中。當年這條路兩側,大片田地,鄉野氣息濃郁。而且視野開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西南方向三個隆起並相連的黃土山包,那就是俗稱的三包山,又叫三山。鋤禾沭朝露,悠然見三山。也有點兒詩情畫意呢!

準確地說,那三個大土包,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頭。而是三個大型堆土,就如邙山嶺上眾多的大冢一樣,埋葬著遠古帝王。而堆土所盤據的坡嶺,便是從崤山逶迤而來的秦嶺餘脈。為何周朝的三個帝王會把陵寢安放在此,莫非這裡是一條龍脈?古人依地位身份不同,把亡靈的埋葬形式很嚴格地區分為陵、冢、墓、墳、丘。而這三個安葬帝王的堆土,既不叫陵,也不為冢。偏偏稱作山,並且是三山。著實耐人尋味。

但這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親近,當年澗西中小學的師生到三山周邊踏青,野炊,是常有的活動。這三個大山包的周邊是坡地,還有一條秦嶺渠繞嶺而過。上世紀60年代初的困難時期,我們幾個少年朋友,在秋後著小竹藍,手持小抓勾,結伴越過秦嶺渠,到三山村的坡地裡溜紅薯。在己收穫過的地裡,記不的能溜到幾塊紅薯,而混雜在黃土裡的沙礓石(俗稱撩礓疙瘩)碰到抓勾上迸火星,把小手硌得生疼,至今耿耿於懷。

曾寫過一篇"三包山"的文章,講述我與之的交集。有朋友問,"三包山"東隅,有一村莊名三山村,是什麼樣的來歷呢?

其實,我們老早也在探尋。"文革"期間,正上初中,到三山村參加夏收勞動,在村裡住了半個月。割麥子時,每逢直起腰,擦把汗,就會看到那三個山包。心中也萌生了好奇,想知道三山村與三包山究竟有何緣源。

晚飯時,端碗湯,拿塊饃,到門街與社員們蹲成一圈,一邊吸溜著湯,一邊閒噴。閒言碎語之中,就把這三山村的猜想理出了個頭緒。

一說是,千年前,此處是隋唐西苑園林的核心位置,西苑區域有瀛州、蓬萊、方丈三座山,三山村因此得名。這一解讀近似於神話傳說,可信度不高。

另一說,周王的這三個陵寢建成後,留下了守陵人。經世代繁延,形成了這麼一個名叫三山村的村莊。這似乎能經得起揣摩。但無論咋說,三山村與這三個山包包比鄰廝守,有不解之緣,應無大錯。

如今,從南昌路方向西望,只能看到密集的高樓了。而你若繞到高新區引頸北眺,仍可看到三山。但早己不是黃土包。而是周山森林公園的核心景觀,被翠柏青松緊密包裹著三個峰巒,鬱鬱蔥蔥,傲然挺立。

人們早己遺忘了它的俗名:三山。而賦於了它應有的名號一一週三王陵。

注:在現今的周山公園內,除了週三王陵外,還有一個高大封土,被濃郁的松柏所覆蓋,這是周靈王陵。

作者馮平 網名大名 仍居洛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