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周三王陵

洛阳的周三王陵(外一篇)

洛阳的周三王陵


位于洛阳高新区的周山公园,想必很多人都去过。公园中有周定王、周悼王、周敬王的陵墓。史称周三王陵。陵墓上松柏茂密,花木芬芳。公园周边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生机勃勃。

然而几十年前,这儿却是另一番景象。三个相连的山包,中间高两边矮。杂草丛生,顶部黄士裸露。这三个山包包,那时并不知是陵墓,但山脚下有村名三山,想必民间俗称三山吧?可我们这些孩子们望形取名,就叫三包山,也就叫开了,也就难己忘怀了。

“三包山”脚下的山坡上,稀稀疏疏分布着几棵柿树,桑树,还有香椿树。坡坎上,沟沿边,生长着形态各异的植物花草。如,高高的蓖麻,野生向日葵,蒲公英,野酸枣等等。还有许多现在己叫不出名子的植物。如那些随处可见的,浑身是刺的小球,走过去裤腿上就挂上不少,那个东西学名叫苍耳吧?

那时,我们一群孩童经常上山去疯耍。 三包山周边,那就是一方自由的领域。金秋,滿山遍野的酸枣树上繁星般的小酸枣儿红啦,柿子树上的熟透了的柿子象一盏盏小巧的红灯笼挂滿技叶间。我们就爬上树上摘那软软糯糯,香甜可口的软柿子大饱口腹。也会小心翼翼的躲开酸枣刺,采摘圆滾滚的小枣吃。

上中学后,班级组织野营活动也是去“三包山”。班主任周老师带领我们爬上最高的那个山包。眺望北东南方向,看到的都是大片的田地。少量青砖青瓦的平房和零落的三层建筑。洛河似条彩带蜿蜒其间。

” 三包山”北侧有几条东西走向,宽阔的沟堑,崖壁陡峭,深达十数米。上方有小村庄名土桥沟,大概因此沟得名吧?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民皆兵,这沟内曾是民兵打靶的地方。我也曾下到沟内打过靶。爬在土堆前,握紧半自动步枪,瞄准前方吧心,轻扣板机。枪身抖动,一声脆响,弹丸眨眼没了踪影。沟谷间回旋着火药的浓烈气味。

八、九十年代,这里成了垃圾掩埋场。各种大小卡车不断地向沟中倾倒工业和生活拉圾。一台东方红推土机嗡鸣着把拉圾推向沟心。许多拾荒者手持抓勾,见到有车来,就蜂拥而上。

九二年时,我在厂办工作。常带东风卡车,经天津南路上坡到拉圾场。随车总要携带几根废钢铁,送给拾荒者。他们就会主动爬上车卸拉圾。我就与司机一起面朝“三包山”席地休息。摸出一根烟,点着,深吸一口,吐出袅袅青烟。遥望三包山,浮想连篇。

这以后 ,多年 再无与“三包山”谋面。前不久,跟亲友到周山公园去游玩。只见周边密布楼宇,道路四通八达。进入公园内,林木茂盛,花香四溢。往昔的三个大土包己是松柏茂密,满目青翠。石砌小路贯穿三大陵寝。青石碑刻有周王三陵的介绍文字。游人如织,享受美丽园林。昔日的土山包,荒草岭,深堑沟,那里寻得一点影子。踏着整齐的石阶登上定王陵,放眼四望,洛河南岸新区如海市蜃搂,仙境一般;北岸南昌路两侧金碧辉煌,引人入胜;洛浦公园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游人如蚁。洛河之上,座座大挢如彩虹般横跨南北,汽车川流不息。正是滿目繁荣,滿眼生机。

脚下封土内的昔日帝王,如泉下有知,也会羡慕的心醉。可你们也该心安呀!你们的陵寝也由荒芜千载的三个大土包,演变成了如今的美丽“皇苑”,长眠于此,不是很荣光吗?

我不禁感概,今又是,换了人间。俱往矣!“三包山”。归来兮!周王陵,俏公园!

洛阳的周三王陵

(周灵王陵)

悠然见"三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句意境实在太美。

你知道吗?三十多年前,在现今南昌路一带,也会沉浸到相似的感受中。当年这条路两侧,大片田地,乡野气息浓郁。而且视野开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西南方向三个隆起并相连的黄土山包,那就是俗称的三包山,又叫三山。锄禾沭朝露,悠然见三山。也有点儿诗情画意呢!

准确地说,那三个大土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头。而是三个大型堆土,就如邙山岭上众多的大冢一样,埋葬着远古帝王。而堆土所盘据的坡岭,便是从崤山逶迤而来的秦岭余脉。为何周朝的三个帝王会把陵寝安放在此,莫非这里是一条龙脉?古人依地位身份不同,把亡灵的埋葬形式很严格地区分为陵、冢、墓、坟、丘。而这三个安葬帝王的堆土,既不叫陵,也不为冢。偏偏称作山,并且是三山。着实耐人寻味。

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的亲近,当年涧西中小学的师生到三山周边踏青,野炊,是常有的活动。这三个大山包的周边是坡地,还有一条秦岭渠绕岭而过。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我们几个少年朋友,在秋后着小竹蓝,手持小抓勾,结伴越过秦岭渠,到三山村的坡地里溜红薯。在己收获过的地里,记不的能溜到几块红薯,而混杂在黄土里的沙礓石(俗称撩礓疙瘩)碰到抓勾上迸火星,把小手硌得生疼,至今耿耿于怀。

曾写过一篇"三包山"的文章,讲述我与之的交集。有朋友问,"三包山"东隅,有一村庄名三山村,是什么样的来历呢?

其实,我们老早也在探寻。"文革"期间,正上初中,到三山村参加夏收劳动,在村里住了半个月。割麦子时,每逢直起腰,擦把汗,就会看到那三个山包。心中也萌生了好奇,想知道三山村与三包山究竟有何缘源。

晚饭时,端碗汤,拿块馍,到门街与社员们蹲成一圈,一边吸溜着汤,一边闲喷。闲言碎语之中,就把这三山村的猜想理出了个头绪。

一说是,千年前,此处是隋唐西苑园林的核心位置,西苑区域有瀛州、蓬莱、方丈三座山,三山村因此得名。这一解读近似于神话传说,可信度不高。

另一说,周王的这三个陵寝建成后,留下了守陵人。经世代繁延,形成了这么一个名叫三山村的村庄。这似乎能经得起揣摩。但无论咋说,三山村与这三个山包包比邻厮守,有不解之缘,应无大错。

如今,从南昌路方向西望,只能看到密集的高楼了。而你若绕到高新区引颈北眺,仍可看到三山。但早己不是黄土包。而是周山森林公园的核心景观,被翠柏青松紧密包裹着三个峰峦,郁郁葱葱,傲然挺立。

人们早己遗忘了它的俗名:三山。而赋于了它应有的名号一一周三王陵。

注:在现今的周山公园内,除了周三王陵外,还有一个高大封土,被浓郁的松柏所覆盖,这是周灵王陵。

作者冯平 网名大名 仍居洛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