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清人修《明史》

新政权给旧政权修史,来证明自己是正统,以成为各王朝的惯例,清朝也不例外,但是清朝为明朝修史是耗时最久,修改最频繁的,如果从顺治下召开明史馆算起,到乾隆4年稿止,历时90多年,实际上顺治时虽开馆但国情并不理想,所以未提笔,直到康熙剿灭三藩才正式搭起班子修明史,到乾隆稿止也历时60多年。

小谈清人修《明史》

万斯同,黄宗羲弟子,经明史馆总裁徐元文推荐,以布衣身份主编《明史》。

《明史》主要在康熙、雍正两朝完成的,编纂者全是汉人,没有满人,编纂者可分为两类三拔,一类是明遗学者,另一类是朝廷的汉官,三拔人分别是徐元文带领着万斯同、毛奇龄等人,第二拔是王鸿绪带领着汤斌、朱彝尊等人,最后是张廷玉定稿的,署名也是张廷玉。

小谈清人修《明史》

汤斌,师从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的大儒孙奇逢,康熙21年充《明史》总裁,后官至工部尚书。

这里有个情况要说明一下,明遗学者在修《明史》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虽然明遗学者们有反清思想,但在修史这件事上,摈弃民族仇恨,纷纷出山,甘愿出力,不求名利,各人的著作史料都贡献出来,所以明代三百年间各方面大事都扼要保存下来,才有了今天丰富的《明史》。

小谈清人修《明史》

黄虞稷,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他家的“千顷斋”,藏书6万卷,修《明史》时以布衣入翰林,并贡献所有藏书。

担任总纂的汉官们,比如徐元文、王鸿绪、张廷玉,由于满清统治阶级淫威,他们在民族仇恨和抗清史料上,不敢秉笔直书,甚至歪曲事实,这是形势所迫,除这些外,明史的传、志都颇为丰富,内容充实,在官修史书中,明史是成就较高的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