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馮小剛


“文化人”馮小剛


1


坦白說,馮小剛也真是慘。年輕的時候裝哭賣慘拼了命也要擠進王朔和葉京的圈子。雖然算不上根正苗紅的大院兒子弟吧,也算是皇親國戚了。七八十年代文化圈兒的那些人都認識了,從劇組美工到執行導演,到最後自己另立門戶當導演傍上大資本,這一路也不是很順。著實想想摸爬滾打幾十年也不容易,現如今也算是電影圈有頭有臉的人了。


著名馮導這個招牌好不容易攢起來,又打回成了馮褲子。


想想,挺心疼褲子的。


2


我們現在動不動喜歡講文化,曾幾何時看電影也要看個文化味兒出來,就連鋪天蓋地特別氾濫的互聯網信息,也能稱之為互聯網文化。還有那些個吃上頓沒下頓的小眾創業公司,也動不動擺闊談起了企業文化。


2013年全民創業潮剛起步的時候,中關村創業大街流竄的創業者談的最多的就是文化,不是文化人都不敢說自己創業。那時候創業沒有門檻,但是文化有門檻啊,但是所有人都沒覺得,因為攢在一起吹水的人基本上也沒啥文化,所以大家一高興,天南地北的就吹起來了。


然後到2016年前後各種創業公司開始大批死亡,他們的文化水平救不了他們,後起之秀以及一直活的還不錯的公司突然明白了,就算真有文化也救不了公司啊!


北大高材生張一鳴是聰明人,從今日頭條到現在的抖音,他特別清楚目前的市場現狀,產品不需要太有文化,畢竟中國大批的用戶是沒有文化,他們也排斥文化。


但是在六七十年代的京城可不是這樣的,不但要求有文化,還得有傳承。文化是什麼呀?就是吃的,不但自己覺得好吃,還得記住方式方法傳承下去給後來的人瞧瞧、品品。


馮小剛有文化嗎?有。會說話就是馮小剛的文化。馮小剛通過鄭曉龍認識王朔,一見面馮小剛也不怯場,他是那種上來演戲都不會NG的人,見面兒就跟王朔特熟,劈頭蓋臉的把王朔一頓狂贊,以及沒玩沒了的誇他的小說,後來直接改口叫朔爺。


其實剛認識馮小剛那會,王朔一臉懵逼,這人怎麼看起來跟認識好幾年似的。但是王朔仗義,把馮小剛當自己人,給資源給人脈以及給各種機會,馮小剛也特利落,辦事兒爽快沒落下,雖然不至於特別優秀,總算是有了點成績。


後來的事兒有點不對勁,一開始葉京特別不爽,就開始臭王朔,你都知道他什麼人還膩一塊算怎麼回事兒?王朔連拍大腿又咂嘴,這小子嘴皮子溜,你總不能拒絕一個老說你好的人吧。


1997年,馮小剛的首部賀歲喜劇《甲方乙方》上映了,賺的盆滿缽滿。自此除了文化之外,還有大導兒的身份也漸漸起來了。


3


葉京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回憶了他們那夥人年輕的歲月,拍了一部劇叫《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在劇本思考之初,葉京雖然打心裡不認可馮小剛算他們一夥兒的,但是那些年的日子還真的跟馮小剛有關,於是給馮小剛添了個角色——馮褲子。馮褲子在劇中屬於邊緣人物,特別雞賊又機靈,一直想融入集體的圈子,特點就是有點事兒就哭鼻子,大家最後不耐煩就好了好了,跟哄女人一樣照顧馮褲子的情緒。這種方式屢試不爽,也漸漸的融入了他們的圈子。


多年後,葉京拍這部劇的時候估計才恍然大悟,中了糖衣炮彈了,那時候怎麼就大意了呢!但是看看馮小剛後來賀歲喜劇吧,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馮小剛拍完《非誠勿擾》的時候,王朔看完之後覺得挺有意思的,還加入其中寫了個續集。你看,你要說馮小剛沒文化,多年之後他和王朔怎麼可能會因為一部電影就冰釋前嫌了?文化人發功的時候都悄無聲息的,真正起作用和有效率的時候別人根本不知道。


4


可以說馮小剛非常有時代敏銳感,除了自我堅持的固執之外,在電影這個事兒上還是能抓住一些時代元素的。早年拍王朔的小說,後來拍劉震雲的小說,今年上映的口碑還不錯的《芳華》取材於嚴歌苓的原著小說。


在選材和表達上馮小剛特別有文化。這體現在角度和表達上,聚焦某個群體的實際問題把控還算是可以的。比如《我不是潘金蓮》中,多少有點《秋菊打官司》的韌勁,在很多人看來“潘金蓮”不厭其煩的上訪要討回的公道,其實就是個油鹽不進的槓精。


弱勢群體求助公權力,最後在推三阻四和社會壓力中,個體變的意志力不堅定,或者開始質疑當初自己為什麼而開始的,這種洞察和思考還是很精準。這就是文化。儘管口碑和票房一般,但是這電影還是有一定表達上的力度。


馮小剛參加高曉松的《曉說》節目錄制,談到《芳華》,想起當年的軍旅生活和那個年代的芳華故事,他說的那些比較細碎的記憶連起來其實就是《芳華》的故事。儘管依託在時代背景下,在鏡頭語言上也能將當年軍旅生活和情感講的比較清楚和動人,這就是文化的水準。


與姜文的自我要求不一樣,在姜文的世界觀裡絕對不能允許電影是一個漂亮的空殼,或者是一杯很好喝的果汁。他可以在電影拍攝中反覆的修改劇本和折騰演員,可以在道具細節上幾近變態的較真兒,作品就是得傳承,表達就必須有力量,不能流芳百世那就只能遺臭萬年。


別看姜文的電影特別浪漫主義情懷,真要犯起直男的病,誰也治不了。


這是文化嗎?這他媽豈止是文化!


5


崔永元發微博說《手機2》的事兒,怒懟了馮小剛和劉震雲,說他們是垃圾。


委婉點表達就是,你們丫的沒文化。


在崔永元眼中,馮小剛早就不是什麼有文化的導演了,只是唯利是圖的真小人。他可以在公開場合說,你瞧瞧馮褲子拍的那些電影都是什麼東西,以前還能賺錢,現在連票房都是問題,一旦票房不行就罵觀眾是垃圾觀眾,什麼人都。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比較奇怪,馮小剛這麼多年大導演,就算不是韜光養晦,江湖是非大部分也看淡了吧,怎麼還這麼炸毛一樣跳起來罵人。


時隔兩個月馮小剛微博十問崔永元,避重就輕不談重點就算了,就抓住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兒充大男人。大家大跌眼鏡的同時又想起了電視劇中那個馮褲子,在故事裡馮褲子除了沒事兒哭鼻子博取好感之外,就是裝可憐了。現實中馮小剛用了幾十年的努力終於甩掉了馮褲子的標籤,所以他不用遇到事兒就哭鼻子,他可以有底氣的罵罵咧咧,可以不用考慮大導演身份,也不用考慮什麼行文邏輯,就要罵,管什麼邏輯通不通的,罵到自己爽了就行。


還順便宣傳了一下新電影,這真的很馮褲子了,啥時候都不忘記賺錢。


事實上大家都覺得馮小剛挺有文化的,畢竟拍過的電影也有不錯的,但是你看,馮大導兒年過六十了還這麼刺兒,把文化人的帽子一扔,叉起腰卯足了勁兒開始罵,哪怕邏輯混亂不說重點,也要罵。在真文化人眼中這叫老不正經,幸辛苦苦幾十年的努力,一篇長微博就把自己打回原形變成那個雞賊又勢利的馮褲子。


有文化嗎?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