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為何會有六位皇帝?除了大家都知道的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歷史一書生


隋朝,一個短命的王朝,但是隋朝做到了大一統,結束了西晉以來長達300年的分裂,可以說是一個苦難與輝煌、偉大與罪惡並存的王朝,隋朝也在當時迅速帶領中國走向了世界的頂端,但是隋煬帝的暴政,將這一切摧毀,那強大的隋朝到底歷經幾任皇帝呢?

隋朝皇帝數目一般在大家眼裡只有兩位,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但是在史書上記載的六位,再加上有廟號諡號的總共是七位,那我們就說說除隋文帝和隋煬帝之外的幾位隋朝皇帝。

諡號武元帝:楊忠

這位是楊堅的父親,按照中國歷史的習俗,楊堅稱帝之後,追自己的父親為武元帝,他只是在一些史書上有記載,但是並不算是隋朝真正的皇帝。

  • 隋恭帝楊侑:

他是隋朝的第三位皇帝,他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隋世宗楊昭三子,自幼聰明,氣度非凡,他本是太原太守,但是李淵起兵之後,立楊侑為皇帝,他也僅僅是名義上的皇帝,實權其實在李淵的手裡。

第二年,李淵稱帝,楊侑被迫讓位,在位僅僅半年,兩年之後便去世了,去世時年僅15歲。

  • 隋秦王楊浩:

他是隋煬帝的侄子,秦王楊俊的兒子,繼承自己父親的王位為秦王,隋煬帝在都江被殺後,宇文化及立楊浩為皇帝,楊浩繼位之後,宇文化及自任大丞相,操縱政權,而楊浩其實就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已。

不久之後,宇文化及召集十萬大軍,準備殺回長安,楊浩被宇文化及脅迫御駕親征,但是在鞏縣,宇文化及就被李密打敗,率領殘部二萬人逃到魏縣,殺死了秦王楊浩,宇文化及自立為帝。

  • 隋世宗楊昭:

隋世宗楊昭,本是隋煬帝的長子,自小聰明,能文能武,是所有人眼中的未來好皇帝,605年被立為皇太子,但是僅僅在一年之後就因為疾病去世,當時年僅二十三歲,後被隋恭帝追崇為世宗孝成皇帝,從而成為了隋世宗。

  • 隋越王楊侗:

隋越王楊侗,隋煬帝楊廣之孫,隋世宗楊昭之子,自小聰明過人,寬厚仁愛,即位前本是越王,負責駐守洛陽。但是在隋煬帝被殺的消息傳入東都洛陽之後,王世充等人便擁立楊侗為皇帝。

但在當時的王世充為吏部尚書,封為鄭國公,與與陳國公段達、內史令元文都、內史侍郎郭文懿、黃門侍郎趙長文、內史令盧楚、兵部尚書皇甫無逸六人共同輔政,在當時被稱為“七貴”,大權都在這七人手中,之後無論是七人內部還是大臣之間的爭鬥,都造成了內耗,也使得王世充在619年將楊侗殺害,在位僅僅一年多。

而在史書上記載著這幾位皇帝,但是因為隋秦王楊浩和隋越王楊侗繼位之時,唐朝李淵已經稱帝,所以他們不能稱之為帝,只能稱之為王,但是在隋恭帝繼位之時,隋煬帝楊廣並沒有死,所以隋恭帝楊侑的繼位並不是合法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種種原因,也造成了大家認為隋朝只有兩位皇帝,而隋煬帝楊廣就是末代皇帝,因為隋恭帝、隋秦王和隋越王都是傀儡皇帝,並沒有真正的實權,也致使他們的知名度不高,就像秦朝一樣,人們只知秦有二世,並不知秦王子嬰一樣。因為中國歷史的史書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歷史文武君


隋朝的皇帝有兩位、三位、五位、六位和七位,五種說法。

所謂的兩位皇帝,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他們都是握有實權的隋朝皇帝。

所謂的三位皇帝,就是在隋文帝和隋煬帝基礎上再加上隋煬帝的孫子隋恭帝楊侑。這三位都是唐朝官方承認的隋朝皇帝。

所謂的五位皇帝,就是在隋文帝、隋煬帝和隋恭帝楊侑基礎上,再加上隋廢帝楊浩和另一位隋恭帝楊侗。這五位都是有事實登基行為的皇帝,也就是坐過龍椅,享受過百官朝拜的皇帝。

所謂六位皇帝就是在五位皇帝中,除去沒有諡號的楊浩(廢帝是俗稱,不是諡號),再加上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和隋煬帝楊廣的兒子楊昭。這六位死後都有皇帝諡號。

最後就是七位皇帝的說法了,七位皇帝就是把以上列舉的皇帝全部加起來,一共七人。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除楊堅、楊廣外的五位隋朝皇帝。

一、隋太祖武元帝楊忠

楊忠生於公元507,卒於公元568年,他是宇文泰時期的十二大將軍之一,位高權重。正是因為他的政治地位,楊堅後來才能以豪門公子哥的身份娶了獨孤信女兒獨孤伽羅,並把女兒楊麗華嫁給了北周宣帝宇文贇,成為北周皇帝的老丈人。

開皇元年(581年),楊堅登基稱帝,建立隋朝,為了感念父親的恩德和貢獻,楊堅追諡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這裡注意了,隋朝和唐朝,開國皇帝的廟號都是“高祖”,楊堅的父親,李淵的爺爺,廟號才是“太祖”。隋唐追上廟號的邏輯,與西漢、北宋、明、清等朝代不同。

二、隋世宗孝成帝楊昭

楊昭是隋煬帝的長子,生於公元584年,卒於公元606年。他跟太爺爺楊忠一樣,生前沒做過皇帝,他的皇帝廟號、諡號,都是死後由兒子追授的。

公元617年,隋恭帝楊侑即位的同時,李淵也一併追諡楊昭為帝,諡號孝成皇帝,廟號世宗。(隋世宗、隋成帝)

李淵追授楊昭,主要是為了表示楊侑繼承皇位的法理性。畢竟爺爺、孫子都是皇帝,漏掉中間的楊昭,楊侑的帝位會很奇怪。


三、隋恭帝楊侑、楊侗,廢帝楊浩

楊侑和楊侗的諡號相同,都是恭帝,並且他們也都是楊昭之子,隋煬帝的孫子,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廢帝楊浩是煬帝之侄。這三位能做皇帝,全拜隋煬帝不負責任所賜。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由於實在是搞不定各地的義軍,再加上此前又跟關隴貴族鬧掰,得不到關中實力派支持,隋煬帝楊廣便主動離開四戰之地的東都洛陽,率領十萬禁衛軍跑到了揚州。

隋煬帝不負責任的跑路後,河南隋軍頓時群龍無首,李密率領瓦崗軍趁機包圍洛陽,抄了隋煬帝的後路。

眼見隋朝要完,公元617年五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決定不再向楊廣效忠。

李淵是文化人,他起兵之後,為了有別於其它義軍,就打出了“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的旗號,以清除昏君,扶保隋室的名義,率軍殺向了長安,並在一路上都得到了關中實力派的擁護。

同年十一月,李淵攻入長安。由於當時局勢還不明朗,再加上李淵已經說了,他進長安是為了扶保隋室而來的。所以李淵佔據長安後,就立了楊侑為皇帝,並遙尊遠在揚州的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

當時李淵控制的地盤並不大,僅關中和河東一隅之地。而隋朝仍有實力,楊廣的麾下也有十多萬精銳,他並非不可以殺回去,奪回自己的皇位。但是由於楊廣卻心灰意冷,感覺大勢已去,不想做任何反擊工作,每日只是在揚州喝的昏昏欲睡,不管不問。於是李淵就趁機在關中站穩了腳跟,並順勢吞併巴蜀和河套,勢力大漲。


幾個月後,楊廣見局勢已然無法收拾,就徹底自暴自棄了。他下旨南遷,把隋朝的首都由洛陽遷往南京。此舉等於是宣佈隋朝由一個大一統王朝變成了偏安江南的割據政權。

楊廣的聖旨下發之後,他身邊的禁衛軍將士都不幹了。因為這些人都是關中子弟,沒去過江南,也不想去江南,他們不像楊廣對江南那麼有感情。所以遷都南京的命令瞬間點燃了禁衛軍將士對楊廣積壓已久的怒火,最終導致了兵變事件。

禁衛軍發動兵變後,一致推舉宇文化及為新首領。隨後在宇文化及的指示下,禁衛軍殺入皇宮,將楊廣誅殺。

楊廣死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洛陽。當時洛陽還未淪陷,隋朝在洛陽的殘餘勢力仍然還有相當強的力量。這些忠於隋朝的人認為大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隋廷武衛將軍皇甫無逸、太府卿元文都、右司郎中盧楚等人的建議下,留守洛陽的楊侗被扶立為皇帝,史稱皇泰帝。

宇文化及聽說洛陽那幫人立了新皇帝,並且還號召天下兵馬討伐他,於是他就學元文都和李淵,在揚州也立了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傀儡皇帝。宇文化及擁立楊浩的同時,一併聲稱李淵立得楊侑和洛陽那幫人立的楊侗都是傀儡,他要殺回長安,清君側,廢傀儡皇帝,扶保大隋基業千秋萬載。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爭奪正統性,李淵、楊侗以及後來的竇建德都給楊廣上了諡號。其中李淵給楊廣上的諡號最難聽—“煬帝”;楊侗給爺爺上的諡號最好—“明帝”;竇建德給楊廣上的諡號偏中性—“閔帝”。

只不過因為唐朝最後統一了全國,楊侗和竇建德給楊廣上的諡號都作廢,所以楊廣的隋煬帝諡號才在歷史上流傳了下來。假如是楊侗或者竇建德統一了天下,楊廣的諡號就應該是隋明帝或者隋閔帝了。

扯遠了,說回正題。

洛陽的隋朝殘餘勢力見宇文化及居然如此厚顏無恥,就也怒了,這幫人約見了李密,表示只要李密能幹死宇文化及,封官許願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

李密當時正在圍洛陽,久攻不克,洛陽的隋廷願意與他講和,他很高興。於是李密在拜見了楊侗後,這兩股勢力就合成了一股,共同打擊宇文化及。

李淵當時見宇文化及殺掉楊廣,洛陽那幫人又跟宇文化及鬧掰了,相互火拼,做夢都要笑死了。因為李淵立楊侑為帝,本來就只是讓楊侑過渡一下。待他羽翼豐滿,他自然會取楊侑而代之。而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以及宇文化及和洛陽幫火拼,這無疑是加快了李淵篡位的步伐,讓李淵篡位再無所顧忌。

因而,公元618年6月,李淵以楊侑無能,只有他能替隋煬帝報仇為名,逼楊侑禪讓,自立為帝,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淵登基後,封楊侑為國公,並將其軟禁在長安城內。當時他不敢殺楊侑,因為宇文化及和洛陽幫擁立的傀儡都還沒死,他還要利用楊侑佔據輿論高地。

公元618年9月,除了會耍陰謀詭計,什麼正經事都幹不好的宇文化及被李密擊敗,跟隨他的十萬禁衛軍將士瞬間跑掉了八萬。宇文化及望著僅存的兩萬殘兵敗將,心灰意冷。他為了在臨死前一圓自己的皇帝夢,便毒殺了傀儡皇帝楊浩,僣皇帝位於魏縣,改國號為“許”。

由於李淵和洛陽的那班人都不承認楊浩的合法性,喪心病狂的宇文化及也不承認,所以楊浩也就倒黴催的成為隋朝皇帝中,唯一一個沒有諡號的皇帝。

楊浩死後,宇文化及如亡命徒一般,以繼位的魏縣為根據地,向四面八方擴張。不過他的這些擴張都失敗了。最後,宇文化及被竇建德所部擊敗,並被竇建德活捉,死在了竇建德的刀下。

竇建德干死宇文化及後,為了拉攏人心就給楊廣上了一個諡號,即前面提到的“閔帝”。

宇文化及死後,楊侗大仇得報,洛陽城內歡欣鼓舞。本來這是隋朝殘部重整士氣,恢復江山的好機會。但不久後由於王世充覺得元文都那幫人裹挾楊侗討好李密,會壞了他的大業,於是他就發動兵敗,把當年擁護楊侗的幾個大臣全宰了,導致洛陽隋朝殘部開始自相殘殺。

楊侗對王世充的行為很不滿,於是他就暗中策劃除掉王世充。但鋤奸計劃還沒開始,王世充居然打敗了李密,威望大漲,很多人都要求王世充稱帝,這使得楊侗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派馬仔段達、雲定興等人入宮談判,威逼楊侗效法堯舜,禪位於王世充。楊侗當即大罵道,說:“天下是隋文帝的天下,東都是隋煬帝的東都。如果我大隋王朝的氣數還沒有衰竭,那我為什麼要禪位?而如果天意要改朝換代,那還談什麼禪讓不禪讓?你們直接殺了我算了!

王世充覺得楊侗這小孩挺有意思的,就派人再去威逼。最後楊侗不得已,只得禪位給了王世充。王世充即為後,將楊侗幽禁,也沒有殺掉了事。因為當時李淵也沒殺楊侑,他們兩個現在不管誰先幹掉小皇帝,就會把自己陷入政治被動地位。

不過楊侗很倒黴,他禪位的次月,不滿王世充的禮部尚書裴仁基以及他的兒子左輔大將軍裴行儼、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幾十人計劃謀殺王世充,再次擁立楊侗為皇帝。此事件導致王世充對楊侗的存在很敏感。

為了斷絕旁人復辟隋朝的念頭,王世充就派他的侄兒王行本帶著毒酒把楊侗毒死了。



楊侗死後,王世充為他上諡號“恭皇帝”。

李淵聽說楊侗死後,微微一笑,暗中派人弄死了楊侑,也給了上了諡號“恭皇帝”。

好巧。

關於楊侑之死,史籍記載是病死。但楊侗死於619年6月,楊侑死於8月。天底下哪有那麼多巧合事?


Mer86


以楊堅為第一代,不算追封,則隋朝第一代一位皇帝,第二代一位皇帝,第三代一位皇帝,第四代三位皇帝。

第一代,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不多介紹。

楊堅有五個兒子,均為獨孤皇后所生。嫡長子楊勇,隋朝建立後被立為太子,不久被廢,其有十個兒子,大多被弟弟楊廣殺害;嫡次子楊廣,隋朝第二任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有三子;嫡三子楊俊,開皇年間去世,有二子;嫡四子楊秀,618年被害,宇文化及曾有立其為帝的念頭,七子均被害;嫡五子楊諒,與二哥楊廣奪嫡失敗被殺。

至第三代,楊廣三子。嫡長子楊昭,605年被冊封為皇太子,次年即去世,有三子;楊廣次子楊暕,618年與兩個兒子一起被宇文化及所殺,有遺腹子楊政道;楊廣三子楊杲,607年出生,618年與父親楊廣一起被殺。

楊俊二子,長子楊浩,618年宇文化及殺害隋煬帝后,被宇文化及立為皇帝,年號天壽,同年即被宇文化及殺害;次子楊湛。

至第四代,楊昭三子,長子楊倓,603年出生,617年隨楊廣南巡,618年被殺;次子楊侗,604年出生,617年奉命留守東都洛陽,618年於洛陽即位,年號皇泰,次年禪位於王世充,後被王世充所殺;三子楊侑,605年出生,留守長安,617年被李淵擁立為皇帝,年號義寧,次年被廢,終年十五歲,葬於莊陵,諡號恭皇帝。

楊暕三子,618年與兩個兒子一起被宇文化及所殺,有遺腹子楊政道,唐武德三年(620)被迎入突厥,封隋王,復立“大隋”政權,史稱後隋,貞觀四年(630)投降唐朝。

除了楊堅、楊廣外,後面的幾位皇帝很多人都不熟悉,本身也都是傀儡皇帝。


楚邾


一般來說,隋朝公認的有兩位皇帝: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而其他四位,要不就是傀儡皇帝,要不就是由別國幫忙建立的,死後不追諡的。

這四位皇帝就是:隋恭帝楊侑、隋廢帝楊浩、皇泰主楊侗,和鮮為人知的隋末帝楊政道。

隋恭帝楊侑,由李淵於長安所立

楊侑是楊廣的孫子,初封陳王,在楊廣出征和南巡的時候,經常留守京師。大業十三年,李淵於晉陽起兵,同年攻入隋都大興,擁立楊侑為帝。

楊侑名義上是皇帝,實際上也不過是一個傀儡,作為李淵稱帝的過渡橋板,楊侑的皇帝生涯過得也是挺憋屈的。次年楊廣被害於江都,消息傳到大興,李淵即可廢除楊侑,自行稱帝,改國號為唐。

楊侑降為酅國公,閒居在長安,李淵稱帝第二年,楊侑被害,在位僅三個月零二十七天,年僅十五歲,上諡號恭皇帝。

隋廢帝楊浩,由宇文化及於江都所立

楊浩是楊廣的侄子,大業二年被封為秦王,大業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聯合驍果軍發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並將在場的大部分隋朝宗室、外戚,無論老幼一律殺死,只留下楊浩和極少數楊家後代作為自己的傀儡。

同月,宇文化及立楊浩為帝,改年號天壽,故又稱天壽帝。不久後,宇文化及裹脅楊浩回長安,途中被李密的瓦崗軍擊潰。宇文化及走投無路,先毒殺楊浩,並自立為帝,國號為許,許國僅存在半年就被夏王竇建德所滅。

由於楊浩是叛賊所立,所以他並不受當時人的認可,沒有追諡,只稱隋廢帝。


皇泰主楊侗,由元文都於洛陽所立

楊侗也是楊廣的孫子,初封越王,和陳王楊侑一樣,楊廣巡幸外出時,楊侗常留守東都洛陽。

宇文化及弒殺楊廣之後,東都震動,大臣元文都等人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故又稱皇泰主或皇泰帝。當時東都楊侗、大興楊侑、江都楊浩三帝並立,互相征伐。皇泰朝廷收服了瓦崗軍李密,讓他向東抵抗江都的楊浩政權(實際權力掌握在宇文化及手裡)。

之後洛陽兵變,軍閥王世充解決了元文都等人,獨攬大權。皇泰二年,楊侑禪位於王世充,降為潞國公,幽禁在含涼殿。數月後被害,年僅十五歲。


鮮為人知的後隋帝楊政道,由東突厥處羅可汗於定襄所立

楊政道同樣是楊廣孫子,宇文化及兵敗被殺後,楊廣的妻子蕭皇后和孫子楊政道落入了夏王竇建德手裡。但竇建德對蕭皇后禮待有加,並沒有對這兩個前朝貴族不敬。

之後遠嫁東突厥的楊廣堂妹——義成公主,讓丈夫處羅可汗施壓於竇建德,讓他交出蕭皇后和楊政道。竇建德害怕東突厥的勢力,將兩人交於處羅可汗。

蕭皇后和楊政道來到東突厥後,被處羅可汗立為隋王,將避戰亂而逃到東突厥境內的漢人全部交於楊政道管轄,重建“大隋”,定都定襄,史稱“後隋”。“後隋有眾萬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於定襄”,楊政道已是實際上的“後隋皇帝”了。

直到公元630年,即唐太宗貞觀四年,李靖滅亡東突厥汗國,並分兵攻破定襄,迎接蕭皇后和楊政道回長安,改封楊政道為員外散騎侍郎,後病逝於長安。楊政道雖然不是名義上的“隋帝”,但卻是實際上的“後隋皇帝”,無諡號,依照慣例的話,可稱為隋末帝。



一貳一橙


隋朝除了文帝楊堅和煬帝楊廣外還有四位皇帝(包括一位追尊),分別是世宗楊昭(追尊)、恭帝楊侑、廢帝楊浩、皇泰主楊侗。

世宗楊昭

楊昭是楊廣的嫡長子,自幼聰慧,深得其祖父楊堅喜愛,楊堅曾稱讚他為“天生長者”。年僅6歲,便被其祖父封為河南王,其父楊廣被立為皇太子後,楊堅便立馬讓其襲楊廣前爵晉王,可見楊堅是多麼的器重他。

公元605年,楊昭被冊立為皇太子。據《隋書》記載,“昭有武力,能引強弩。性謙沖,言色恂恂,未嘗忿怒。”,可見楊昭是個仁德太子。只可惜天妒英才,楊昭在被立為太子的第二年便因病逝世,其父追諡其為“元德”,葬於莊陵,後又令在其陵寢旁造寺廟追念他。

其子楊侗即位後不久,便追諡他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恭帝楊侑

楊侑是楊昭三子,其為人“性聰敏,有氣度”,年僅2歲,便因其父的緣故被其祖父封為陳王,後又改封為代王。

楊廣對他也很是器重,年僅十歲,便任命他為太原太守,後又令他坐鎮京師。隋末大亂,李淵在晉陽起兵,不久便攻佔了隋朝的京師,立楊侑為帝,尊楊廣為太上皇。

公元618年,楊廣於江都被殺,李淵便逼楊侑禪位。李淵登基後便將楊侑貶為酅國公,令其閒居長安。公元619年,楊侑病逝,也有說是遇害了。被李淵追諡為恭皇帝,葬於莊陵。

廢帝楊浩

楊浩,是秦王楊俊之子,文帝楊堅之孫。隋煬帝楊廣登基後,封其為秦王,後因與討伐造反的楊玄感的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來往頻繁而被彈劾免職。

宇文化及殺掉楊廣後,便立楊浩為帝,宇文化及以丞相自居,總攬大權。但楊浩只不過是個傀儡,每天被宇文化及派兵監視,做得也只是些簽署發佈詔敕的事,不久便被宇文化及毒殺。

皇泰主楊侗

楊侗是楊昭的次子,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皇泰主眉目如畫,溫厚仁愛,風格儼然。”,很早的時候便被其祖父楊廣封為越王。

楊廣巡幸江都的時候,令其留守東都洛陽,後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楊侗便被擁立為新的皇帝。后王世充發動政變,總攬大權,不久,楊侗便淪落為傀儡皇帝。后王世充逼迫楊侗退位,自立為帝。不久便被王世充毒殺。

讀史使人明智,讀史使人聰慧,我是混沌聊史,歡迎【關注】

混沌聊史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隋朝好像如同秦朝一般二世而亡,不過實際上,嚴格意義上開講,隋朝確實是有六位皇帝的,只不過這其餘的四位皇帝,要不就是傀儡皇帝,要不就是沒有什麼名氣。下面我們就來盤點除了隋文帝和隋煬帝之外其他隋朝四位皇帝。

隋世宗楊昭

楊昭是隋煬帝楊廣的長子,其母親就是蕭皇后,倍受祖父隋文帝的寵愛,被隋文帝封為晉王,授任內史令,兼任左衛大將軍。在大業元年,楊昭被父親隋煬帝立為皇太子。楊昭性情仁和,生活簡樸,但是因為體型偏胖一直被隋煬帝留在京城。後來,楊昭在二十三歲時去世,隋煬帝為其上諡號為“元和”。後來,楊昭的兒子成為了皇帝。就追諡楊昭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隋恭帝楊侑

隋恭帝楊侑是實際意義上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是楊昭的第三個兒子,自幼聰明,氣度非凡,在其父親去世不久後,就被祖父隋煬帝封為陳王,後改封為代王,在隋煬帝出征高句麗時,就讓其留守長安。在大業十三年,李淵攻入長安城,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楊侑為皇帝,這個時候楊侑十三歲。在隋煬帝去世後,楊侑的作用也微乎其微,於是就被逼退位,李淵建立大唐。在十五歲時,遇害身死。



隋秦王楊浩

楊浩是隋煬帝的侄子,在大業二年,隋煬帝封楊浩為秦王,後來擔任河陽都尉。大業九年,楊玄感造反,楊浩被廢其王位。之後宇文化及殺了隋煬帝,準備立楊秀為皇帝,但是遭到反對。當時隋朝的宗室大多被殺,而楊浩因為與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所以宇文智及想辦法保全了他。後來宇文化及自稱大丞相,立楊浩為皇帝(傀儡)。但是在不久後,宇文化及自立為帝,將楊浩殺了。



隋越王楊侗

楊侗是隋煬帝的孫子,是楊昭的次子,被封為越王,在隋煬帝出巡之後,都會令楊侗留守在東都洛陽。在隋煬帝被宇文化及弒殺,楊侗被元文都等人共同擁立為帝,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或皇泰帝。但是不久後,就被迫禪讓給了王世充,被王世充封為潞國公。但是在一個月後,就被王世充派人給殺了。


妙齡老翁談歷史


隋王朝是短命王朝,只存38年,卻有6個皇帝,令人咋舌!

實際上,隋朝只有三個皇帝:楊堅、楊廣、楊侑。

楊昭沒當過皇帝,被立過皇太子,第二年就病故了,才活了23歲。其子楊侑登基時追諡他為孝成皇帝。

楊浩、楊侗只是被擁立的傀儡,皆未得善終。

下面瞭解一下除楊堅與楊廣之外的其他四位。

隋世宗楊昭(584年2月21日―606年8月30日),隋文帝楊堅之孫,隋煬帝楊廣長子,母后為蕭皇后。

楊昭力大,擅拉強弓;生性謙和,生活節儉。

大業元年(605年)楊昭被立為皇太子。

大業二年(606年)楊昭病故,時年二十三歲。義寧元年(617年),其子隋恭帝楊侑即位後追諡他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隋恭帝楊侑(605~619年),隋朝第三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在位一年。


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第三子,母為韋妃。

自幼聰明,氣度非凡。

義寧二年(618年),為李淵所廢黜,降封酅國公,閒居長安。

武德二年(619年)去世,終年十五歲,葬於莊陵,諡號恭皇帝。

隋秦王楊浩,隋文帝楊堅之孫,秦孝王楊俊長子。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擁立楊浩為帝。

拜宇文化及為大丞相,總攬朝政。終為宇文化及廢黜並毒殺。

楊侗(604年-619年),隋煬帝楊廣之孫,元德太子楊昭次子,在位一年。

楊侗長相英俊,生性寬厚。

大業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元文都等人共同擁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史稱皇泰主或皇泰帝。

皇泰二年(619年),楊侗被迫禪位給王世充,並被幽禁在含涼殿。一個多月後,王世充縊殺楊侗,諡號恭皇帝,史稱皇泰主(皇泰帝)。

隋朝雖短命,但卻為後世的發展創造了物質條件,帶來了隋之後的盛唐文化。所以隋朝的歷史地位不容小覷。

我是小熙,喜歡和朋友們一起探討歷史真相的小熙,歡迎朋友們在下方留言區發表寶貴意見。


小熙為人人


隋朝(581年——619年),共38年。公認的皇帝有以下4位:



隋朝帝王世系:

1.隋武元帝楊忠,出生於公元507年,今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之父,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將領。公元568年,楊忠病逝,享年61歲。楊堅建立隋朝後,追諡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

2.隋文帝楊堅,出生於公元541年,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在位23年。公元604年,楊堅被太子楊廣謀殺,享年63歲。

3.隋煬帝楊廣,出生於公元569年,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公元604年繼位,在位14年後,於公元618年被叛軍縊弒,享年49歲。

4.隋孝成帝楊昭,出生於公元584年,是隋煬帝楊廣與蕭皇后的長子。楊昭初封河南王,公元601年改封晉王,公元605年被立為皇太子。公元606年去世,享年22歲。公元617年被其子隋恭帝楊侑追諡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

5.隋恭帝楊侑,出生於公元605年,是孝成帝楊昭第三子。公元617年,楊侑被李淵擁立為帝。公元618年,李淵廢黜楊侑,自立為帝,降封楊侑為酅國公。公元619年,楊侑去世,享年14歲。

6.隋恭帝楊侗,出生於公元604年,是孝成帝楊昭次子。公元618年6月22日,楊侗被王世充、元文都、盧楚等擁立為帝。公元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廢楊侗,將其囚於含涼殿。同年七月,王世充派人殺死了楊侗,楊侗享年15歲。

7.楊浩,出生年不詳,隋文帝楊堅之孫,秦孝王楊俊長子。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弒殺楊廣後,自稱大丞相,總理百官,並以隋煬帝的皇后——蕭皇后之名立楊浩為帝。同年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殺了楊浩。宇文化及自立為帝,國號許。

8.隋王楊政道,出生於618年,隋煬帝楊廣之孫,齊王楊暕遺腹子。公元619年四月,竇建德封楊政道為鄖公。公元620年二月,東突厥處羅可汗派遣使者前往竇建德處,將蕭皇后和楊政道迎接到東突厥,擁立楊政道為隋王 ,把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官吏、百姓,全部配給楊政道管治,復立“大隋”政權,史稱後隋。楊政道依照隋朝制度設置百官,居住在定襄郡(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擁有部眾一萬多人。公元630年正月,唐朝將領李靖率軍攻滅東突厥,東突厥頡利可汗的親信康蘇密攜帶蕭皇后、楊政道投降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楊政道為員外散騎侍郎,封楊政道為弘農郡公,楊政道後來擔任尚衣奉御。公元653年,楊政道去世,享年35歲。


元來大


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都犯下了一個錯誤,他們在世的時候,對於越來越堅銳的國家問題,都採取了“拖而不決”的放縱態度,沒有像秦始皇那樣迎難而上,反而是將問題留給了後世子孫自己來解決。

隋文帝在世的時候,關隴貴族集團越發壯大,楊堅一輩子都活在了“河東獅吼”的恐懼之中。

有一天他寵幸了一位漂亮的宮女,等到他回宮之後,獨孤皇后就把那一位宮女一雙玉手給砍了下來,送給了楊堅。



楊堅發狂,離家出走,後來被大臣勸了之後,這才回到皇宮之中。不是說楊堅有多愛皇后,男人本好色,況且是天下共主,天天看著那些漂亮的宮女,卻下不了手,因為獨孤家族勢力太大了。

可以說,楊堅的一生,除了利用“洪水淹沒了李樹”這個謠讖幹掉了李洪一家,並沒有太多政治所為。所以,毛主席在評論楊堅的“開皇盛世”的時候,說了一句:此種做法,蘊藏大亂。


(開皇之治)

到了楊廣繼位,真的天下就大亂了。我們不要太相信所謂的《新唐書》和《舊唐書》。

其實,隋煬帝三徵高麗是有極強的目的性的,他就是想要像漢武帝一樣,通過“北伐匈奴”來加強中央集權。 但是,漢武帝成功了,隋煬帝失敗了。

隋煬帝敗在一個“急”字,搞得民生疾苦,天下大亂。 隋煬帝三徵高麗的時候,第一個死的大將就是他一手從奴隸中提拔上來的“麥鐵杖”將軍。

那麼多的大軍,在打仗的時候,陽奉陰違,只有麥鐵杖奮戰於第一線,他死了之後,隋煬帝在軍中的勢力被清掃。


(麥鐵杖)

第二次徵高麗,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做了出頭鳥,舉旗作反,楊氏宗室的叛亂,代表了關隴貴族集團全面放棄了楊廣,上層貴族已經在開始暗暗推動,要改朝換代了。

其實,關隴貴族手中推動過三次改朝換代了,不稀奇。從北魏到北周,從北周到隋,所以隋煬帝不敢住在關中了,他跑到了江都。

江都位於江南,江南才是楊廣的大本營。 當年,隋伐南陳,晉王楊廣就是伐陳大元帥,等到伐南陳勝利,楊廣也在江左地區到處穿針引線,與江左世家的蘭陵蕭氏聯姻,蕭皇后就是出身於蕭氏。


(煬帝與蕭後)

隋煬帝跑到了江都,在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是實質上,他已經失去了天下治權。

於是,他也把北方扔給他的幾個孫子來管理,楊侑管理關中,楊侗管理洛陽,而他自己卻在江都避難。 所以,隋朝的六位皇帝就是這麼來的了。

其一:隋世宗,楊廣長子楊昭。大業二年(606)七月,肥胖的楊昭患病而死,時年二十三歲。

義寧元年(617),楊昭之子楊侑在長安繼位,追諡他為孝成皇帝。

其二:隋恭帝楊侑,楊廣長孫,鎮守長安,被李淵先立為帝,後來逼他禪讓。

其三:隋越王楊侗,鎮守洛陽,後被王世充所害。 其四:隋秦王楊浩,最得楊廣喜愛,後來被宇文化及殺死。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剛日讀史


在很多人印象中,隋朝和秦朝一樣,都是二世而亡,換句話說,隋朝總共只有兩位皇帝。但其實,在隋煬帝死後,隋朝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滅亡,因為它後面還有四個皇帝和一個歷時十年之久的“後隋”王朝,直到公元630年,大唐貞觀四年,隋朝才真正滅亡。

隋朝的國號,原本是“隨”,因為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後來楊堅世襲爵位,即位後立國號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為“隋”。在公元581年時,楊堅正式登基為帝,為隋朝第一任皇帝。

24年後,隋煬帝楊廣繼位,為隋朝第二任皇帝。而在楊廣當皇帝的第14年,宇文化及趁天下大亂之際發動兵變,殺死50歲的楊廣,其後,宇文化及改立楊廣親弟弟的長子楊浩為皇帝,即為隋朝的第三任皇帝。



楊浩,他的父親楊俊是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第三個兒子。後來,楊浩因為自己的生母崔氏,毒殺了父王楊俊,因而罪連坐被取消世子資格。隋煬帝即位,又恢復其秦王爵位。

等到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后,在眾人的要求下,他將隋煬帝還在世的兄弟子侄、宗室、外戚,無論老幼一律殺死。但因為楊浩因平時與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交往密切,所以宇文智及親自出面保全了他的性命。

在公元618年三月,宇文化及便以隋煬帝的皇后蕭皇后的命令立楊浩為皇帝,改年號為天壽,他自己則稱大丞相,總理百官。當時的楊浩,實際上只是給傀儡,他的主要工作,僅僅就是負責簽署發佈詔敕而已。

不久,宇文化及率兵十萬從揚州返回長安,楊浩也被裹脅同行,但當宇文化及行駛到今天的河南鄭州時,遭到李密所率領的瓦崗軍的伏擊,宇文化及被打得大敗,只好率領殘餘部眾兩萬人逃到魏縣(今河北大名南)。隨後在公元618年的九月,宇文化及派人毒殺楊浩,然後自立為帝,定國號“”許。也就是說,楊浩一共當了六個月的皇帝。



在楊浩被毒死後,當時的天下,還有兩個隋朝皇帝,一個是忠於隋朝的殘餘勢力在洛陽所擁立的皇泰帝楊侗,一個是李淵在長安所擁立的隋恭帝楊侑。這楊侗和楊侑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叫做楊昭,是隋煬帝楊廣和蕭皇后所生的嫡長子。

當年楊廣在登基後,楊昭就被立為皇太子。但可惜的是,楊昭在當太子的第二年,就因病去世。在楊昭去世時,他的膝下共有三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楊倓、次子楊侗和三子楊侑。當時,楊廣對於楊昭的死非常傷心,所以就把楊昭的這三個兒子都冊封為王,並讓長子楊倓跟隨在自己身邊,當做皇太孫培養,同時讓楊侗鎮守洛陽,讓楊侑鎮守太原。

後來,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楊廣時,把他身邊的楊倓也一併殺死。消息傳出後,留守洛陽的隋朝大臣便擁立楊侗為新皇帝,即皇泰帝。同時,李淵趁機出兵控制太原,擁立留守太原的楊侑為新皇帝,即隋恭帝。由此,楊侗和楊侑這對難兄難弟,就成為隋朝的第四個和第五個皇帝。



對於皇泰帝楊侗,他是公元618年3月份繼位,當時的楊侗並不是傀儡皇帝,但因為後來李密率領瓦崗大軍圍攻洛陽,負責指揮作戰的王世充趁機做大,並逐漸獨攬朝廷大權。

一年後,楊侗在王世充的逼迫下,不得已下詔任命王世充為相國,統管百官,並封為鄭王,加九錫之禮。此後,楊侗也徹底成為傀儡皇帝。而僅過去一個月,楊侗又被迫禪位於王世充。自此,楊侗一年的皇帝生涯就此結束,兩個月後,他被王世充給殺死。

至於李淵所擁立的隋恭帝楊侑,那自始至終就是個傀儡皇帝,而且他在公元618年的6月份時,就被李淵逼迫退位,隨後李淵改國號為唐,李淵即唐高祖。楊侑則被降為酅國公,閒居長安,直到第二年9月份意外死亡,享年15歲,楊侑在位共計177天。



隋朝的第6個皇帝,叫做楊政道,他是楊廣和蕭皇后的親孫子。最開始,楊政道和蕭皇后在楊廣死後,都成為宇文化及的俘虜,但等到公元619年4月,竇建德打敗宇文化及後,他和蕭皇后又都落入到竇建德手中。

但是,由於當時突厥首領處羅可汗的老婆義成公主,是楊廣的親妹妹,所以在她得知楊政道和蕭皇后的下落後,就要求自己的丈夫將這他們倆人從竇建德的手中接回來。面對突厥的大軍壓境,竇建德自然不敢不從,於是他只好將蕭皇后和楊政道等一干人全部移交給突厥人。

等到楊政道來到突厥後,處羅可汗便擁立楊政道為隋王,並把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劃給他作為封地,還讓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官吏和百姓,都到楊政道的封地居住,接受楊政道的管治,於是楊政道開設百官,復立“大隋”政權,史稱後隋王朝,這一年,是公元620年。等到10年後,李靖滅東突厥,楊政道跟隨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歸降唐朝,後隋王朝自此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