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对于清代江阴文庙的维修情况,张一斌在《千载风雨江阴文庙》一文中简述道:“乾隆二年(1737),知县蔡树大兴土木,文庙规制大备,扩建明伦堂,扩启圣祠为五王殿。建‘金声’、‘玉振’两坊,更汇征楼为坊,浚河池、甃堤防、改圜桥、缭石垣等。乾隆三年(1738),澄江书院迁入学宫。道光元年(1821)江苏学政姚文田看到江阴难出状元,便下令把城河绕庙北一段堵塞,存庙南一段为城河主道,河道上新建西学桥、东学桥、鸿渐桥,拆除文字桥,并在中街南侧建大照壁,东西两端设门。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占领江阴城,文庙又遭战火破坏,仅存石梁、石岸与石坊。”


江阴文庙在清末复建的状况,江阴市档案局(馆)所编《暨阳档案·江阴人文历史掌故》中有《江阴文庙阅千年》一文,该文中称:“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占领江阴城,文庙又遭战火破坏。自同治六年至光绪五年,以12年时间全面复建,耗银46670两,除尊经阁未重建外,余均按原样恢复。因庙学规模宏大,各县前来问礼者不绝。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县学终止。入民国后,文庙建筑归县中学使用,数度受到兵扰。20世纪70年代起,因改建校舍,开辟人民路,文庙建筑群有一部分被拆毁。”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棂星门


看来如今的江阴文庙已比当年的规模小了许多,对于其当时的状况,唐汉章在书中写道:“从县志所附光绪年间的‘学宫书院图’,可以了解到整座建筑的布局和规模。当年的文庙照壁在玉带河南岸,玉带河亦称学前河,在中街之南,约在今人民中路南侧供电局大楼与兴国园交界处。照壁俗名‘龙眼’,其南为孔林,南抵兴国寺。按照左学右庙的格局,庙学(学宫)在东,庙制在西。庙制部分,由照壁向北与玉带河之间为东西向中街街道,两端东有‘德配天地’坊,西有‘道冠古今’坊,两坊相对而建。在道冠古今坊旁边,坐南朝北有小型‘东平庙’一座。玉带河弯曲如弓,两岸设栏杆,在东平庙西侧架有平板桥。玉带河北相对而立的是‘金声’、‘玉振’坊,两坊之间是四柱三门冲天式文庙石牌坊。”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横跨泮池的三桥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桥基是旧物


虽然规模有所缩小,但江阴文庙仍然立在原址之上。2016年3月6日,在当地爱书人晟楷和陈龙两位先生的带领下,我们步行前往江阴文庙。所住酒店距文庙不过10分钟的路程,这一带是宽阔的大马路,远远地就看到了棂星门。穿门而过,眼前即是横跨泮池的三座石桥,从正面看过去,桥面及护栏均为新石。然转到旁边,却感到桥墩却是旧物。对于此桥,朱惠勇在《江南古桥风韵》中有如下描绘:


文庙大成殿前300步处有泮池,池呈半圆状,池上横跨并列三桥,名谓“文庙三桥”。三桥均为单孔石拱桥,各长13米,宽2.5米,均用花岗岩砌成。桥与桥之间距离各为2米,其桥北侧为单檐硬山顶戟门,进戟门北入月台地域宽阔,给这三座古桥留有很大的空间。江阴文庙的大成殿和泮池三桥在今江阴市中学内,学校大门原在鸿渐桥畔,1985年移入人民西路时,对泮池上三座桥梁加筑石栏杆,石栏杆为汉白玉制成,栏板上部镂空成形、间镶方形望色望桩。每座石桥桥栏由26块石栏板与28个望柱勾连,设计美观,修饰一新。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文庙内的古玩摊


沿着泮池右侧的道路向内走,在院落内看到了许多古玩店,我问顾先生在这些古玩店中是否能淘到古书。他说概率很低,但于此也能找到一些纸质品,比如老的结婚证书等等。他的所言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边向院内行走,边留意着摊位上的纸质品,然却未能遇到结婚证书。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与文庙有关的刻石


一路走下去还是能感觉到文庙面积之大,然陈龙先生告诉我,其实江阴旧城的面积很小。如此说来,当年文庙是城内占地面积最大的一组建筑,难怪韩世忠会以此驻军,而阎应元也将此作为抗清的指挥部。但是,为什么小小的江阴城要建这么大的文庙呢?陈龙说江阴虽非省会,但是江苏省的学政衙署却设在江阴,而后他向我讲述了省级衙署不在省会的缘由。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大成门内侧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侧墙上也有刻石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孔子学会匾额


大成门旁现在也有许多售货摊位,只是这里所售主要是一些到处都能见到的旅游纪念品。大成门左侧墙上还嵌着几块刻石,其中之一是江阴文庙的介绍,另外几块则是翻刻的古碑。大成门内侧的回廊内也嵌着一些刻石,但这些石头都用玻璃罩了起来,看来这是真正的古碑。我在大成门的侧板上还看到了“江阴市孔子学会”的招牌。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宽阔的道路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不知这里是否有印社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碑廊


走进大成门,眼前是长长的步道,后端则是修复完毕的大成殿,路两侧的树上挂着一些红色的饰物,给这里肃穆的气氛增加了活泼的元素。我先参观了两侧的碑廊,这些刻石也同样为近年所刻者,但不知何故,也用玻璃罩了起来。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正中是孔子像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四配中的两位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另一侧坐着亚圣孟子和宗圣曾子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十二哲


走进大成殿,“万世师表”匾额之下孔子端坐在那里,两边则是四配,然而他们所坐的神龛之内均开着灯,在灯光的映照下,里面是红彤彤的一片。孔子像前则摆着数量不小的供香,四配前也摆放着跪台。两侧的十二哲的装束与孔子和四配基本相同,他们都戴着像秦始皇那样的冕旒,每人都手捧笏板,庄严肃穆地坐在那里。大成殿的面积不是很大,然而里面空间却颇为敞阔,彩绘的藻顶能够看出维修过的痕迹。


关于大成殿的具体数据,《暨阳档案·江阴人文历史掌故》中写道:“大成殿,又称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歇山顶,重檐,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进深十架,回廊式建筑,高12.6米。殿内梁栋额枋和藻井均施彩绘。殿前有月台,长19.5米,宽10米,以砖石为台阶,青石为栏。”而对于大成殿外观的特色,唐汉章在《江阴文物胜迹》中说:“大成殿的屋顶采用重檐歇山式,其特点是建筑高大宏伟,有4个屋面,上设正脊、垂脊、岔脊九条脊,构成歇山顶的外形特征,其等级仅次于庑殿式。正脊高达一米五左右,两端饰大吻(龙吻),中段饰二龙戏珠灰雕,而岔脊上则饰龙、狮、马、牛等瑞兽。屋面采用筒瓦,粗大的筒瓦有子母扣,每隔一段便用长尺余的方形铁钉固定,防止筒瓦下滑。固定檐口最后一张筒瓦的方钉上,还饰有一个菩萨作为屋面的装饰,增添了大成殿的美观。”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第三进院落禁止入内


参观完大成殿准备进入第三进院落,然而此处却挂着“办公区域,游客止步”的告示牌。顾先生说他在这里有熟人,于是他径直将告示牌移开,我等鱼贯而入。这里的回廊上也嵌着不少的古刻石,我从资料上得知,这里有雍正《御制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以及乾隆皇帝御制的平定回部、金川、准噶尔告成太学碑。然而我却在这个院落中未能找到这几块大碑。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侧旁的刻石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拓碑培训班


此院的正殿是明伦堂,其门上悬挂着新作之匾,然匾额落款却是大儒朱熹,不知是否为辑字而来者。同时门口左侧摆放着拉幅广告,这里正在举办拓碑活动,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体验。进入明伦堂,里面摆放了一些座椅,其三面墙上也嵌着一些刻石,在其中我发现了一块御制碑,只是将碑嵌入墙体内无法看到背阴的字迹。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匾额落款是朱熹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在明伦堂内找到了一块御碑


关于明伦堂在建筑上的特殊性,唐汉章在书中称:“明伦堂是学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员讲学,习仪和举行丁祭的场所。面阔3间,进深13架,高9.3米,硬山式顶。其建筑很有特点,进门即为船篷式翻轩,紧接着是进深4架的辅房,再向里便是明伦堂的主体进深6架的大堂。其屋架木结构复杂多变,在室内可见3个屋顶,而外观却只见2个屋脊,这是因为采用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另一个工艺‘草架’技术,它可将两个屋顶通过草架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屋面。”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明伦堂现在是国学讲堂


明伦堂前有一个院落,在院子的正中位置立着一组新作的铜像,铜像的基座上写着“抗清三公”。站在前面的应当是阎应元,后面两位则是陈明遇、冯厚敦,可见江阴人未曾忘记这三位英雄。


(文庙)江阴文庙:学政驻节,抗清枢地​(下)韦力撰

从曲阜移栽来的柏树


我注意到此雕像左右两侧各有一棵并不粗壮的柏树,左侧的那棵下面竖有一块刻石,上面写着“曲阜柏”。后来我从程以正《江阴史事纵横》中查得,此院中的这两棵柏树的确是从曲阜孔子故里移栽而来者。以此可见,管理者认定江阴文庙与曲阜文庙乃是一脉相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