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一座城:你还记得那个青黄不接的青岛吗

八九年前后青岛西日照五莲胶南诸城到青岛水路要走扒山-辛安-新街口-黄岛轮渡。那时的黄岛是真正的岛屿,一条两边是海水的防浪堤坝上修了一条公路连接在一起,有了新街口。那时黄岛上只有发电厂,和前湾港,晨光园是岛上的大棚式商场,还有窝棚集。由于大风大雾轮渡都会停摆,人们还是走胶州城阳的旱路多。那时开发区多是青岛开的新厂,也是由于交通不便青岛人也是不愿往这边走,黄岛油库一把火之后,停滞了一段时间。后来双星,澳柯玛等名牌企业逐渐做强做大,一些外资合资三美之类的逐渐增多,随着保税区的成立往后日渐繁华。那是薛家岛除了几个橡胶鞋厂也没几个厂子,冶金矿山大学在黄岛算是早期的大学了。那时夏天金沙滩也没几个玩的,八几年前后人们好像还没有意识到海边的独特,就像胶南那时烧烤一般聚集在双珠公园珠海路北边那一片平房了,后来逐渐去了海边,再后来海边又不让了,又退回城里。后来随着薛家岛造船基地的建设开工新,隧道的开通,短短几年整个开发区黄岛新街口就连在一起,十三号线又西接灵山卫东方影都,老胶南,古镇口,董家口。青岛西站又从这里走向更远,短短三十年一个个小渔村变成了美丽社区。不知三十年后又会怎样,网友们说说看?

三十年一座城:你还记得那个青黄不接的青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