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虎度门”,人就是另一个自己|正午信箱

出了“虎度门”,人就是另一个自己|正午信箱


1


亲爱的正午:


早上/下午/晚上好!


是否清闲的年轻人总是逃离不开self-pity呢?在简略学习精神分析后发现,发现心理问题不过就是在矛盾中剥洋葱。


一面焦虑年龄,一面又觉得不过是24岁的年轻人,等等……相信编辑们也是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吧,这样想着,觉得一直担心自己实在太不爽快,探寻内心并不是和自己车轱辘。


我是今年考研大军中的一员,焦虑着27岁毕业后零工作经验的困境,看着96年的大家都已经工作快两年了,而我还在等成绩。丝毫没有想让编辑们抽空开导的意思,只是这种难以启齿的困境让我不能很好的向朋友倾诉,希望正午能够回复我一句“没关系,96年也没关系。”就好了,我们社会人,应该很难很难不寻求他人认可。其实没能25岁就毕业,是自己的失误造成的,这样想着,并没什么了,年龄是苦苦的代价。不过,今年还没出分呢,我还是别白日做梦了。


青春时光被浪费,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可惜,也无能为力,和《一一》中说的一样,再来一次,也没什么变化。


“鸡汤”看多了,自己也脱敏了,过度依赖外界影响的生活,哪怕是我们社会人,也很难过。所以,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内在与外在的平衡点。


总是这样,疲惫中有了落泪的冲动,不过,也许是感动的泪水吧!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的人生,绝不能妥协!


Have a nice day!


NN


NOON回复:


NN你好,


如果要算年龄账,就得算笔大点的。现代人的有效工作年龄,至少70岁。你还有46年。


以这个时间长度,你可以想一想,你想做的那些事,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做?


唐小松


2


正午你好,


我是一个大五的医学生,大五一年的安排是需要在医院里实习的,上学期已经在考研和实习中度过了,日子也是一天一天重复着过。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次肺炎的爆发,我的生活里会有一些确定的事情等着我一件一件完成:在病房跟着老师查查房、写写病例,在门诊问问诊,经过一些常规的训练,练习一些技能操作,按部就班的准备考研复试,中间顺带着跟朋友们拍拍毕业照,一起想象毕业旅行的事。


最早听说这次肺炎是在儿科的重症病房里实习,老师提过一句,说是要警惕小孩发热有可能是“不明原因肺炎”引起的。那时听到,也不过是新闻里的几句话和老师嘴里的只言片语,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更不会想到病情来势汹汹,影响如此之大。现在想来,那时武汉的医院已经面临非常严峻的局势了,四年来学到的医学知识,因为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而显得轻如鸿毛。


过年回家几天,原以为不久就能继续回到医院里实习,没想到很快收到了学校禁止提前返校的通知。在家的这段时间里,我也曾很多次想象过,如果这场肺炎迟一年发生,我也会穿上防护服走到一线,参加战役。朋友关心我,问有没有安排我去医院里值班,我说因为经验不足,还不能上一线,这也是学校保护我们,他表示很庆幸。我心中常常会有两种复杂的感觉,一种是感觉自己很幸运,可以健康的生活,自由的呼吸,不必经受感染的风险;另一种是为这种庆幸感而感到惭愧。当看到朋友表达出这种庆幸之后,我的心里仿佛就只剩下惭愧。


我的大脑自动启动了避免这种惭愧感的机制,我把微博卸载了,也不再去关注那些报道肺炎疫情的新闻,取而代之的是,我开始看许多电视剧、电影、单口相声和小说,仿佛可以用故事来喂养我的灵魂。但最近我也开始逐渐意识到,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能够吸引人的故事总是非常精彩,而我的生活却充斥着无聊乏味甚至是愧疚。


最近看《瑞克和莫蒂》这部动漫,里面心理咨询师对变成黄瓜的瑞克说:我可以理解你会对心理咨询感到无聊,就像人们都会对刷牙、擦屁股这样的事情感到厌倦一样,因为即使做这些事情时错得再离谱,也不至于致死,这不过就是日常工作罢了。区别就在于,有些人无所谓,他们可以忍受无聊;而有些人宁可选择会致命的探险,也不愿意忍受无聊。


对我来说,那些可以预见到的一件件工作,虽然无聊,但还可以忍受。而这场疫情教给我的是,忍受那些不需要完成既定的工作后的时光,思考剥离了日常工作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祝安康

ridikullus


NOON回复:


ridikullus你好,


社会对人有所要求,但个人也有各自的内心需求,两者不是一回事。


参与社会事务的内心需求,每个人的程度都不一样。我觉得这是由人的本性而不是专业决定的。心在庙堂的终归庙堂,心在山野的终归山野。每个人其实都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位置,只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弄不明白这个道理。


就好像在一部灾难题材的电影中,你需要在几百几千个大小角色中,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你既需要认识这部电影,也需要认清你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找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这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人和社会的关系,灾难时,太平时,都是一样的。


唐小松


3


正午的朋友们:


展信佳!


说实在的,我的工作几乎都让我在表达,表达这个,表达那个,却很少表达自己。


思来想去,给你们写信似乎成了我表达自己的一次出口。昨天出差回来,出机场的那一刻,看到接机举牌的人们,突然感到很难过。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从大学到工作,只要对方有空,他都会来机场接我。可是前不久,我们结束了这段漫长的感情,心平气和,谁也没有抱怨、没有争吵,几乎也没有挽留,很和气的结束了这段感情,在旁人以为、我自己也以为,我们将会结婚的时候。


我知道这段感情已经走到最后,甚至每每回想也觉得自己仿佛见证了感情的消逝,又为见证这段消逝而感到非常难过。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时常想起他,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又或许因为最近身体不好,我刚刚偷偷翻了他的朋友圈,看了几条,很难过的觉得他过的好像比和我在一起时快乐。


我好坏啊,可是我看我的朋友圈也风轻云淡的,跟以往没什么不同。成年人的我们真是好虚伪。我没有希望他过得不好,可是看到他过的轻松我又觉得太难过了。


之前去朋友家玩,她和男朋友因为一些小事非常激烈的争吵,我当时很尴尬,他们吵完很快的和好,我忍不住想:我好像和对方已经没有过这么激烈的争吵了。曾经他说我咄咄逼人,后来我很生气的时候,我都忍住再忍住,平息怒火心平气和地和他说,可是心平气和的和他说也没什么用。我以为这样是在经营感情,后来发现连吵架都不敢的情侣真是好悲哀,然而我认真且悲哀的经营这段感情经营了好久。


离开他之后,我总是很想谈恋爱,又觉得谈恋爱十分的没意思,没有做好迎接感情的状态,和他在一起太久了,我青春最重要的一段时光都是和他度过的,真真切切的离开后竟然觉得真的好茫然。他是最普通的人,我也是最普通的人,我们在一起是天底下最普通的情侣,然后普通地结束了这段感情。可是那些相遇、陪伴、难过和受伤都是真的,我有时在想,遇到下一个人还要这样吗,那可真是好疲惫。


真是不好意思,我太丧了,如果让看到这封信的你也感到不快乐,给你说一声对不起好吗?也希望看到信的你们,能遇到一段珍贵的感情,和对方珍贵的走下去。


我抓错一个人,赔了好久的时间,当然非常地难过,可也不后悔。谢谢你听我说这些,祝安好。


不是栗子的栗子君


NOON回复:


不是栗子的栗子君,你好,


看你要爱情还是要婚姻。爱情通常都得不管不顾地跳下去,而婚姻通常都会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对一部分人来说,二三十岁的时候,爱情是给人带来最大痛苦的一个坑。但过了这个年纪,就会发现,还有一个接一个更大的坑、一轮又一轮更大的痛苦等着自己。到时候,爱情就不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了。很多人也就知道该如何面对了。


也就是在处理痛苦的过程中,人会慢慢地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唐小松


4


正午好,


展信佳。


关注正午很久了,第一次写信,没别的,就想吐槽吐槽自己。与很多人一样。我是个不求上进懒惰无能沉迷做白日梦的大龄单身狗。现在在做着一份勉强维持温饱的无聊至极的审计工作。


人生有很多次选择,而我在人生的每一次选择上,都做错了。高考的时候,没考好,我拒绝了复读。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我放弃了考研。工作的时候,我进了一家非常有名的国企工作,但因为加班太多,觉得工作压抑,而辞职了。而我后面的工作,一个接一个的不如以前。工作五六年了,没有一毛钱的存款,永远都是寅吃卯粮。我懒惰无比,又长的丑,工作的环境又都是一群姑娘,人又宅。久而久之,眼看着奔三了,也还是单身狗一枚。家里人催了一两年,如今也放弃我了。


很多时候,我常常想,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是为什么。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人活了快三十年,我觉得我的人生无比的失败。我脾气不好,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朋友。唯一的两个朋友,随着年岁的增长,也已经完全不联系了。工作到现在也没起色,没有自己喜欢的,也没有自己擅长的。我的人生总结出来就是一部失败史。每当我看见身边的同事,以前的同学,一个个事业爱情双丰收,我就会想,像我这样的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别人的生活是彩色的,而我的生活永远是灰色的。这就是我,这就是我失败的人生。


残翅


NOON回复:


残翅你好,


不用向亲朋好友证明自己。社会层面的成功,不要也罢。


但来了世上一遭,面对自己的时候,是否应该有个交待?或者说,是否应该虔诚地生活,以达成一种内在的安宁和平衡?


这也是要解决很多问题之后,才有可能达成的。


唐小松


5


正午新年好呀!


关注正午有几年啦,奇怪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喜欢看正午信箱,可能是因为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偶尔的moody其实也很平常吧。


一直想给正午信箱投稿,写什么都可以,就想跟正午编辑部说说话。不过这次,是真的需要正午的智慧来解答自己近期的困惑。


我是一个在海外求学工作七年多,最近因为工作签证问题突然从美国回来的奔三女生。在签证出问题的期间我其实有机会转到公司的海外组去工作一到两年,然后申请另一种签证再回美国。当时在招人的海外组是慕尼黑和苏黎世。我放弃了这个机会。虽然我所在的是一家工作氛围愉快包容,加班少福利好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如果要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保住刚开始申请的绿卡,这是唯一的机会。


我发现自己有点抗拒用这一两年的代价,来换回我安逸的,稳定的,一帆风顺的甚至还挺快乐的美国生活。


要怎么形容我当时的生活呢?


我记得静岛在她第一本书的序里写道,“一年中总有几天,心里会升起某种类似要写诗、买醉、毫无来由大哭一场、全盘放弃的崩盘情绪,那种时刻我明白,不管我怎么用轻视、嘲笑、背叛来对待曾经的梦想,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就在于它难以掐灭,无法遗忘”。


我过的就是这种,循规蹈矩努力在人生需要完成的N件事list上打勾,但一年中总有那么几天,会想要全盘放弃重头来过的生活。


和所有有点表达欲自认敏感的文艺青年一样,我也有一个作家梦。写作是我成年以来最不费力气就能坚持下来的事。它是我忠实的倾听者,对抗琐碎生活的盾牌,失意时的避风港。虽然我除了线上写作班,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大学和研究生也都读的工科,但我心里的小火苗一直不曾熄灭,总觉得人生最终会和文字打上交道。


可能是以前年轻,无忧无虑,总想着未来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到了这个时间节点,突然间第一批90后都30岁了,我开始害怕自己再这样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不按照自己本心生活,会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


所以当时签证不顺利,对工作也没有热情的我,潜意识里就觉得换个环境,回到没有身份限制的,我的母语国家,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发展。现在想来,这种心态可能也包含了某种逃避心理。


回国以后突然没了身份上的限制(在美国为了拿工作签证,只能找跟自己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面对浩瀚的就业市场,成百上千种岗位,我失去了方向。


立马转行进入纸媒行业吗?先不论我的专业技能跟中文系毕业有工作经验的文字工作者相比有多大差距,我能承受低迷的市场前景和命题作文似的工作内容吗(如果要以此为职业我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随意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继续干老本行——程序媛吗?我能不能如愿在996的工作节奏下抽出时间来阅读,书写和投稿?会不会又陷入和之前一样的困境?


或许我可以利用自己的英语基础,先从图书翻译做起?这份工作倒是不错,既能开心阅读又能在翻译时锻炼文字组织能力,为写自己的作品打下基础。可向一些译者了解情况之后,我发现原来专职图书翻译吃不饱饭,很多人都是兼职。


我应不应该再去读个书,踏踏实实念个语言类的专业,再来从事相关工作(口译,笔译)?


不好意思让小编见笑啦,一个再过两年就迈过而立关口的老女孩,要做的却是18岁时的一个决定,将来做什么好呢?


我很容易被鼓励人们“要有重新开始的勇气”这类的故事打动,但我并不敢十分依赖自己当下的感受,“热爱”是个主观且不可控的事,你我都不知道它哪一天会突然增强或减弱,甚至消失。前几天看今敏的【我的造梦之路】,很羡慕那些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些“仿佛被赋予了使命般”的人生轨迹,向着目标奔跑的感觉即使疲惫,也让人安心吧。


谢谢收到信的你听我说了这么多!希望我不要让读信的你太失望。今年年初不太平,很多事都更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渺小和珍贵,希望大家都平安健康。


非常渴望收到回信的

二师兄


NOON回复:


二师兄你好,


我2001年刚开始做纸媒时,非常纠结。后来才意识到,从个人的文学写作转向大众媒体的写作,需要放弃个人的价值系统,而通过自我催眠,在写稿时使用所在媒体定位的那一套价值系统。


粤剧里把演员出场的台口称为“虎度门”,出了那个台口,人就是另一个灵魂,暂且要把自己放在一边了。


我在纸媒做了13年,个人心智和意志得到了很大提升;阅人历世,有了很多人生历练。但文学修养的提升很少,且始终有一种无法做自己的痛苦。


供你参考。


唐小松


—— 完 ——


唐小松,曾任GQ杂志副主编,13年男性杂志从业经历。2015年开始从事艺术摄影、文学等多种创作。2019年中国港口博物馆“港口与影像II”参展艺术家。2019年,所参与的一本传记类书籍入选“三联书店2019年度十大好书”副榜。


如果您想写信给正午,请致[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