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我的故乡清洁河与辰州矿业毗邻,站在村口几乎仰头可见雄伟的辰龙关,距新开发的繁华集镇官庄也才十分钟车程。

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山脚下,一条碧绿的小河不舍昼夜款款东去,把一片肥沃的田土留在身后。一条黑亮的水泥公路穿过房舍,傍着小河向那幽深的远方延伸,那原本就是当年连接大西南的古驿道啊。田畴中央,有千年银杏参天耸立,像一尊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小河两岸,一片片房舍依山而立,鸡犬之声相闻,流行歌从新建的小楼里飘出,有穿着时尚的村姑袅袅娜娜出入,好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风景啊。

清洁河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其实清洁河先前并不叫清洁河,这个地名还得从那“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平西王吴三桂说起。

康熙十二年,清廷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起兵对抗清廷。为了扼制朝廷重兵,他在雄伟的辰龙关布下精锐,妄图扼住险要,以便退可守进可攻。辰龙关地势险要,关隘仅容一人一骑通过,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兵被堵在辰龙关前三年攻打不下,最后在当地人协助下抄小路夜袭辰龙关,双方血战数日,死伤无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双方将士的鲜血汇聚成河,一路血腥地流进山下的小河里,河水被双方将士的鲜血染得通红通红,引来成群的蚊蝇终日不散。那条满是血腥的小河一路凑着哀乐,流到家乡才渐渐变清。相传正是这个缘故,后人便把此处的河段易名为清洁河,此地也易名为清洁河村。

是的,清洁河是一条悲壮的河。沿清洁河村落前行不远,还有一山坡名叫乃尸坡,相传当年攻打吴三桂时有一员清廷负伤将军就是在那里从马上掉下来死了,应了马革裹尸的典故。

还有一汪绿森森的深潭,深不见底,阴森可怖。相传那是当年攻克吴三桂时一员战败的吴军将领骑马疾驰至此,连人带马跌入此潭被活活淹死。这汪深潭从此得名将军潭。

但留在我童年记忆里的却是美丽的故事。

记忆里清洁河水草丰美,清澈见底,一群群红毛公白鱼婆扇着柔弱无骨的尾巴游来游去。这时候总有几个一丝不挂的孩童在将军潭滩头试探着脚步,胯裆里的小鸡鸡一甩一甩的,却不时扬起手中的铁锤狠狠砸向那些在水中露出龟背的大卵石。啪的一声闷响之后,搬开卵石,就见下面养神的鱼儿已惊得昏厥而泛出了白亮的肚皮。于是顽童们便咧着嘴嘻笑着将鱼扔进腰间的鱼篓。那鱼篓沉甸甸的,看来今天的收获也和往常一样丰饶。于是那晚餐的桌上就平添了一道略带点腥味儿的鱼汤。面孔黝黑的叔伯们就会端起大碗的连糟酒就着那些情愿献身的鱼儿美美的品尝。是的,据说这种用铁锤惊鱼的环保捕鱼法已经沿袭了几百年,也可以说是古风犹存吧?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河里的鱼儿也日渐稀少了,昔日里惊鱼的情景已恍若隔世。啊,电打鱼,农药毒鱼,环境恶化,水被污染,那可怜的鱼儿正遭逢灭顶之灾啊。

在那千年银杏下有一眼幽深的泉水,她几乎为村里下院子的100多号人提供了饮用水。这口井夏天井水冰凉冰凉,比冰箱里取出的纯净水还凉。而到了三九隆冬呢,又会冒出一团团热气,伸进水里有如伸进热水里,村妇们就提了那水洗衣洗被子,手一点儿也不冷。谁也不知道那水井多大岁数了,连村里最老的老人也不知道,那砌井壁的青石块终年长着绿绿的青苔,似乎向人民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儿也曾是我们儿时的嬉戏场所,累了就在银杏树下躺着小憩,渴了就趴在照得出人影子的井口咕嘟咕嘟畅饮。树下便是大人们夏天纳凉聊天的空调房,一阵阵凉风从小河习习吹来,比现在我们坐在空调房里还惬意。谁家娶媳妇,谁家嫁女儿,谁家发财了,谁家有人得了绝症,外面时局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此类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几乎都是从这棵银杏下传播开去。啊,那可真是一棵见证百年沧桑的银杏啊!

不久前我又回到了久违的清洁河。山青,水碧,田畴稻禾飘香。咦,谁家又飘出了鱼儿的浓香?我这才发现清洁河里鱼儿又成群成群的悠游嬉戏了,环境的综合治理已见成效啊。那棵千年银杏下面,又聚集着纳凉的叔伯姑嫂,健谈的迪叔说起清洁河的典故如数家珍,正在同村人眉飞色舞地神侃呢。他说,当年我爷爷的爷爷就是看中了清洁河这块风水宝地,才从县城边边上的一个穷山窝沥溪迁徙至此。这里田地肥沃,阳光充足,水稻单产千斤那都算是懒汉,清洁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哟。说到这里他突发奇想了,咦,还别说,如果把辰龙关、古驿道、清洁河和乃尸坡开发成景区,以人气带动旅游,我们村致富不就指日可待,届时我们不就天时地利人和全占尽了吗?哈哈哈。

众人一愣,随即也都跟着哈哈大笑了。

但愿祖迪叔的突发奇想能够好梦成真。

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清洁河古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