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蛙》为什么是七古而不是古绝?

江南夜雨


《七古咏蛙》为什么?

回答;

是近现代诗人毛泽东的一首咏志诗。

写这首诗时毛泽东只有16岁。

通过对此诗的了解,拜读,知道了伟人少年时,就写出这样具有伟大政治思想抱负,又有救国救民,雄心壮志的咏志励志七言绝句,充分证明了诗人爱好学习,对古体诗词风格研究掌握的扎实功底。

【于无声处闻惊雷】。

为什么叫《七古咏蛙》?这是诗人简洁干练的写作手法,不过多加入文字(比如:绝,风),更明确表达了自己拟人的写作目的。

这种突出特点,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最能打动出题者,阅卷者,评审者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





野骆驼9005184025938


想必题主所说的《咏蛙》是指毛主席的《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单从全诗的平仄和格律来看,是符合七言绝句的“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但是,绝句的押韵很严格,通常是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古绝的平仄虽然宽松一点,但仍然需要押韵。

在本诗中,第二句韵脚“神”字属于《平水韵》上平声中的“十一真”,而第四句的韵脚“生”则属于下平声中的“八庚”。也就是说,这首诗其实是不押韵的,自然不能算是绝句,只能是归为七古。

说到这里,再多说几句。《咏蛙》这首诗的版权归属,其实还是有争议的。除了毛主席的这个版本之外,可以查阅到历史上还有以下几个版本:

唐太宗李世民版:
咏蛙
[唐]李世民
独坐井边如虎形,
柳烟树下养心精。
春来唯君先开口,
却无鱼鳖敢作声。
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1389年—1464年)版:
咏蛙
[明]薛瑄
蛤蟆本是地中生,
独卧地上似虎形。
春来我不先张嘴,
哪个鱼鳖敢吭声。
明代重臣、内阁首辅张璁(1475年-1539年)版:
咏蛙
[明]张璁
独蹲池边似虎形,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吾不先开口,
那个虫儿敢作声!
甚至明朝另一个阁老、大奸臣严嵩(1480年—1566年)也有一个版本:
咏蛙
[明]严嵩
独坐池边似虎形,
绿杨树下弹鸣琴。
春来我不先开口,
谁个虫儿敢出声。
还有清末湖北名士郑正鹄版本。说是郑正鹄身材短小,常常遭人耻笑。他任天水县令时,当地官绅赠送了一副《青蛙图》,意在笑其个子矮小,形似青蛙。于是郑正鹄挥笔题了这首诗:
咏蛙
[清] 郑正鹄
小小青蛙似虎形,
河边大树好遮荫。
明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这几首《咏蛙》诗虽然在遣词造句上有些许的差别,但总的来说意思接近,都是说“春来蛙先开口”,表现出一种少年大志的豪气。而从写作者的出生年代来说,毫无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是最早的,原著的版权只能属于他。

但从文字来看,个人还是最喜欢毛主席的版本,最霸气。据说该诗最早是由1987年7月17日《羊城晚报》发表的一篇短文“披露”的,说是主席16岁时写的诗。但由于该文章作者并未交代是从何人那里、从何资料中得知此诗的,故无法确定其可信度。

我想最大的可能是,年轻的毛泽东在某本书上看到了这首诗,于是略作修改,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结果其霸气却远超古人!


牛皮社


历史上用很多名人写过《咏蛙》,比较有名的有一下几首:

1、咏蛙

托名:毛泽东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2、咏蛙

[唐]李世民

独坐井边如虎形,

柳烟树下养心精。

春来唯君先开口,

却无鱼鳖敢作声。

3、咏蛙

[明]薛瑄

蛤蟆本是地中生,

独卧地上似虎形。

春来我不先张嘴,

哪个鱼鳖敢吭声。

4、咏蛙

[明]张璁

独蹲池边似虎形,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吾不先开口,

那个虫儿敢作声! 

5、咏蛙

[明]严嵩

独坐池边似虎形,

绿杨树下弹鸣琴。

春来我不先开口,

谁个虫儿敢出声。 

6、咏蛙

[清] 郑正鹄

小小青蛙似虎形,

河边大树好遮荫。

明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7、咏蛙

[唐]杨收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首,所以你这个问题有个陷阱。但最出名的肯定是毛老人家的,就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毛主席的这首,以毛主席这首为例,就是典型的七言古诗,而后面2-6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都不是古体诗,七言古诗是古体诗的一种,它和近代诗词七律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没有押韵、对杖,2-6些都有明显的押韵,所以是典型的七言律诗,不是是七言古诗。

古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古体诗的范畴。它又称古绝,主要指以唐以前的绝句诗,也包括以后模拟的韵律比较自由的绝句。同近体绝句相比,古绝句韵律比较自由。“绝”即谓绝句,指一人独吟四句即止,第七首虽然是四句,但是明显有严格的押韵和对仗,所以也是五言绝句,不是五言古绝。

总的来说,就是看诗有几句。四句的就是绝句,超过四句的就是律诗。讲究押韵和对仗的就是近体诗,不讲究的就是古体诗。


公交车上读易经


我是洎水蓝,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是毛泽东1910年秋,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所作 ,这首诗气魄很大,字里行间透射着一个睥睨天下、惟我独尊的“天子”形象。是毛泽东第一首诗。

这首诗有的人说是七古,有的人称为七绝。这个也难免,因为现代人对于古代诗了解的人不多。

这首诗之所以称为七古,是因为它是古体诗体。七古与七绝的区别在于七古不像七绝那样必须合辙合韵

七绝字数必须每句七字,讲究对,粘,必须每篇四句,用《平水韵》,还得一韵到底。七古没有那么严格,字数七字,每篇不限句数,可以不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而古绝严格的讲,其实只限于五言诗。这首诗用韵自由,只能属于七古,而不能属于古绝。





洎水蓝


因为七言古风,有别于七言格律,七言格律一般八句称七律,四句称七绝。不属于格律诗范畴的因为七言古诗,称七古。七古是古代中国诗歌体裁的一种,每篇句数不拘,每句七字。

古绝为古体诗歌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束缚。古绝分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古绝与律绝相对论。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

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




鹏飞观像


独蹲池边似虎形,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吾不先开口,

那个虫儿敢作声!

这是明代张璁的诗。


山树一片


大篇长论这么多,搔到痒处没见几个。

很简单的问题说了一大堆废话。

七古,即古风体,就是不讲究严格的格律即可。

绝,律,是要讲严格的格律的。

懂的人是很讲究这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