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乾旱對紅薯有什麼影響?

三農小黃鴨


一、紅薯生長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紅薯,又名甘薯、番薯、紅苕、山芋、地瓜。屬甘薯屬、甘薯種的蔓生草本植物,在熱帶為多年生,溫帶因冬季蔓葉枯死,成為一年生。紅薯塊根富含澱粉(13~33%)、糖分(2~4)、蛋白質(2%)和多種維生素(如胡羅卜素、硫胺素和抗壞血酸等),是糧食、果蔬兼用的營養食品。紅薯的蔓葉是很好的飼料。紅薯具有高產穩產和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的特點,在肥水條件較好的土地上種植,畝產可達2000~3000公斤,高的可達5000公斤以上。

1、紅薯生長與溫度的關係:

①塊根萌芽與溫度的關係:萌芽最低溫度16~18℃,適宜溫度28~32℃,超過35℃萌芽受抑制。

②蔓葉生長與溫度的關係:最適溫度21~26℃,低於15℃生長停止,高於38℃生長受抑制。

③根生長與溫度的關係:不定根的發生要求地溫15℃以上,在15~30℃的範圍內,溫度越高發根越快。塊根形成的適宜地溫21~29℃,低於20℃或高於32℃均不利塊根形成;塊根膨大的適宜溫度為22~23℃,膨大的最低溫度為16~18℃。

2、紅薯生長與光照的關係:紅薯是喜光作物,光照充足有利光合作用。晴朗天氣多,塊根產量高,陰雨天多、光照不足產量低。

3、紅薯生長與水分的關係:紅薯耐旱力較強,蒸騰係數較小。大田生長期間的耗水動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在紮根還苗、分枝結薯階段,生理需水較少,要求田間持水量60~70%;分枝結薯至蔓葉生長高峰期間,生理需水較多,要求土壤最大持水量70~80%;進入莖葉衰退期後,以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為宜。

4、紅薯生長與養分的關係:紅薯吸肥力強,在瘠薄的土地上也可獲得相當產量,但紅薯是高產作物,需肥較多,只有供給充足的養分,才能充分發揮它的高產性能。生產1000公斤鮮薯,需施純氮肥(N)4~5公斤、磷肥(P205)2~3公斤、鉀肥(K20)7~8公斤。

5、紅薯生長與土壤的關係:紅薯耐酸鹼能力較強,在土壤PH值4.2~8.3範圍內均可生長,但以PH值6.5~7較為適宜。土層深厚、通氣爽水、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和壤土有利於紅薯奪取高產。

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用良種

目前,我縣紅薯生產用種均是南薯88、勝利百號、傻瓜苕等老品種,由於種植時間長,種性退化、產量低、品質差(南薯88、勝利百號澱粉含量13~16%,傻瓜苕澱粉含量10%以下),經濟效益不高,有必要更換新的優質高產良種。現在一些育種單位已選育出一些高產高澱粉型、蔬果鮮食型等優良品種,現介紹今年我縣示範推廣和引進試驗的幾個品種:

1、湘福1號:紅皮白肉、蔓短粗壯、結薯早而集中,春薯畝產3000~5000公斤,大薯率高,出幹率40%以上,澱粉含量31~33%,是國內含澱粉最高的品種之一。

2、美國SL-9:紅皮白肉、葉心臟型、中短蔓、薯塊紡錘形、澱粉含量28~30%,出幹率37%,春薯畝產4000~5000公斤。夏薯3000~5000公斤。

3、86-21:紅皮白肉,結薯早而集中、大薯率高,最大單株可達50公斤以上,春薯畝產4000公斤左右,出幹率37~40%,澱粉含量25~30%。

4、豫薯868:紅皮白肉,結薯早而集中,春薯畝產4000公斤左右,出幹率37%,澱粉含量25~28%。

5、SL-19:薯皮紫紅色,薯肉白色,薯塊紡錘型,澱粉含量22%,烘乾率32%,春薯畝產4000公斤左右。

6、蔬果型品種:①湘黃1號:黃皮、雞蛋黃心,含糖10%以上,鮮食無渣如梨,耐貯藏,春薯畝產3000公斤以上,澱粉含量22%左右,是作果脯烤薯及加工薯條、薯棗的最佳原料。

②菜薯:葉似莧菜、薯色白裡透紅,可作蔬菜用薯。

③湘紅2號:皮桔黃,特短蔓,一年可種兩季,早熟,85天可挖薯,春薯畝產5000公斤左右,澱粉含量18%左右,既可作薯條、果脯加工原料,也可作澱粉加工用薯。

(二)培育壯苗:

壯苗根原基多而發達,栽後活棵快,髮根結薯多,是全苗、壯株、薯多、薯大的基礎。壯苗標準:莖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大小適中,具有本品種特徵,無病蟲,剪口乳汁多,苗長20~25cm,莖粗0.5cm以上。

1、苗床選擇。選擇背風向陽,排灌方便,土質肥沃,三年內沒種紅薯的地塊作苗床,栽一畝大田備足苗床2.5~3m2。

2、適時排種:海拔500cm以下地區,3月上中旬排種,500~700cm地區,3月中下旬排種。播種前7~10天,耕整土地做好苗床,即:在整細整平的地塊上,按1.7m寬開廂,廂面寬1.3m,先做成深10~15cm茶盤式苗床,每m2苗床施腐熟廄肥3~5公斤、複合肥50g於苗床內,然後覆土、蓋膜,以便搶時間播種。排種時認真選薯,選用無傷、無病、具有品種特性的薯作種薯。斜排種薯,種薯之間相隔2~4cm,並做到頭朝上、尾朝下、背朝上、腹朝下,種薯在苗床內上齊下不齊。排種後澆足水,每m2苗床澆稀糞水30~50公斤,待種薯表面涼幹後再蓋3~4cm溼潤細土,以不見種薯為宜。然後拱膜覆蓋。

3、苗床管理:齊苗前以保溫催芽為主,溫度保持30~35℃,超過35℃,揭膜降溫,齊苗後,仍以催芽為主,但應注意煉苗,床溫由30~32℃逐漸降到25℃左右,薯苗長到6~7節時,揭膜煉苗,床溫降到20~25℃,當苗高20cm以上時及時採苗。採用剪苗方法採苗,剪苗時留1~2節以利再生,每採一次苗追肥一次,畝用稀糞水20~25擔兌尿素2~3公斤潑澆。

(三)規格移栽

1、土壤選擇:以選擇土質肥沃,排灌方便,陽光充足,集中連片的冬閒地為主,作物地應保證在6月底以前插苗。

2、整地,施肥、作壟

①整地:移栽地深耕20~25cm,將土整平、整細,並開好圍溝、腰溝和廂溝。

②施肥、作壟:土整好後按66cm寬劃線開施肥溝,溝寬10cm,深5~8cm,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氮、磷、鉀(15:15:15)複合肥50公斤於溝內,然後覆土作壟,壟高20~25cm,壟面寬40cm,壟面呈瓦背型。

③合理密植:6月上旬以前移栽,畝栽3000苗,6月中、下旬移栽,畝栽3000~3500苗,每壟栽一行,株距30~33cm,移栽時在壟面開寬5~8cm、深10cm移栽溝,將薯苗擺入溝內(入土2~3個節)然後蓋土輕壓蔸,畝澆稀糞水10~15擔。以便活棵快。

(四)科學培管

1、查苗補苗:薯苗移栽後5~7天,田間查看,發現缺苗及時採壯苗補苗。

2、中耕除草:中耕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條件,有利於促進根系生長及塊根的形成和膨大,一般進行2~3次。第一次在還苗後(插後10~15天)進行,宜深;第二次在分枝結薯期(插後30~40天)進行;第三次在封行前進行,這次中耕宜淺、並培土。

3、追肥:①提苗肥:結合第一次中耕進行,畝用尿素2公斤兌10擔稀糞水潑澆。②結薯肥:在封行前結合中耕進行,畝用複合肥(N:P205:K2O為15:15:15)15公斤,加硫酸鉀5公斤穴施並培土。

4、綜防病蟲:危害紅薯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軟腐病,蟲害有紅薯天蛾、葉甲、龜甲、潛葉蛾。防治方法。病害防治:一是繁殖無病種苗。二是藥劑浸苗,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種苗。蟲害防治:一是採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二是藥劑防治,在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分別用25%的敵殺死2000倍液噴霧。

(五)適時收穫

當蔓葉開始變黃,氣溫在20℃以下時便可收挖,作種用薯要求在10月底前(打霜前)挖完。收挖時應儘量避免挖傷薯塊。

三、妥善貯藏

一般採用窯藏式貯藏。入窖貯藏薯塊,應選晴天收挖,讓粘著薯塊上的泥土曬乾後自然脫落。入窖前精選薯塊,傷薯、病薯不入窖。入窖薯塊在入窖前用50%多菌靈液500倍浸種10~15分種,涼幹後下窖。

加強貯藏期管理:紅薯收後塊根鮮嫩多汁,含水率60%以上,經過越冬期間長達4~5個月貯藏,極易發生壞爛現象,一般壞爛率20%左右,嚴重的

會全部爛窖。造成爛窖的原因有以下幾種:一是冷害。窖內溫度低於9℃時會造成冷害,當溫度為-2℃時,細胞間隙結冰就會造成凍害。二是高溫危害。當窖內溫度超過15℃時,薯塊就會發芽且呼吸作用加劇,消耗養分,高溫高溫有利病害發生危害。三是溼害。相對溼度應以80~90%為宜,低於65%就會引起細胞失水,傷口不易癒合,增加病菌感染機會,溼度過大薯塊表面較多冷凝水(發汗)也易引起腐爛。四是病害危害。主要是黑斑病、軟腐病、灰黴病。因此必須加強貯藏期管理,確保安全貯藏,減少損失。安全貯藏的關鍵措施:消毒滅菌,控制好溫度和溼度。

一是入窖前颳去窖內老泥土並用硫磺薰窖,殺滅窖內病菌。二是控制溫度,入窖初期(20天左右),由於薯塊的呼吸旺盛,窖內易出現高溫,高溫有利於黑斑病發生,易造成爛薯,因此要敞開窖口,通氣降溫,使溫度在14℃以下,冬季溫度保持在10~12℃,春季溫度保持在13℃以內,超過13℃,敞開窖口通氣降溫。


小俊搞野


我的老家在北方的農村現在我的家鄉種植的紅薯是“春紅薯”這種紅薯一般都在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中旬採挖,但是大家知道嗎,有的紅薯採挖的時間比著剛才所講的要早一些,而有的則是比較晚一些,比如紅薯當中的“白心紅薯以及黃心紅薯成熟較早一些”而像紅心紅薯採挖的較晚一些,無論哪一個品種的紅薯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天氣如果長期乾旱的話對紅薯的影響都是一樣的,那麼今天我就把這種影響來進行講解。



“天氣乾旱對紅薯的主要影響”

在這裡想必很多朋友看到乾旱的天氣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會對農作物造成減產,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對的,因為如果幹旱那麼紅薯正在結的紅薯個頭長的就不大,主要是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水分造成的。


還有就是會對紅薯的口感和品質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紅薯無法得到充足的水分,那麼紅薯的口感吃起來就會特別的硬實,而且吃到嘴裡感覺會有很多的澱粉,至於說品質就是紅薯的質量問題受到影響,比如剛才咱們講到的紅薯長的小,從而影響其銷售質量。

“如何有效治理紅薯乾旱帶來的影響”

首先我們如果看到天氣天氣連續沒有陰雨天氣,那麼我們就要對紅薯進行提前澆灌,這一點我們可以隨時關注天氣預報的變化情況,只有隨時應對才能保障紅薯不會因為乾旱缺水帶來一些影響。



再一個就是如果想要紅薯不怕乾旱,我們可以在種植紅薯之前進行壟土栽培,因為壟土種植的農作物可以有效長時間保證其營養水分,尤其是針對紅薯壟土栽培結出的紅薯更大。


綜上所述:

紅薯雖然是一種比較耐旱的農作物,因此我們農民朋友在種植紅薯之前就要考慮防止乾旱的問題,這樣才能讓避免因為長期無雨天氣對紅薯造成的影響。


紀錄鄉土


大家好,我是天義, 專注於三農領域。種植紅薯看似簡單,實際過程中需要好多科學的農業管理才行,當然外在天氣環境的變化,也是需要我們大家注意的。要不然的話,就會影響到紅薯的根莖葉以及健康的生長。

具體天氣乾旱對紅薯有什麼影響呢?天義總結出一下5點

第一點,影響紅薯的根。相比較洪澇會使得紅薯根部腐爛,乾旱的天氣則會讓土壤乾裂沒有水分,根的呼吸作用受到很大的影響,輕者停止生長,不結果實,嚴重的現象會直接導致紅薯的根枯死。

第二點,影響紅薯的莖葉。紅薯在北方的一些地區,很少能見到它開花,所以莖葉的繁茂,紅薯秧子的生長就很關鍵。天氣乾旱,太陽光強烈,導致莖葉被曬被烤,光合作用也受到影響。

第三點,影響紅薯的產量。乾旱天氣導致紅薯生長緩慢,正常情況下一棵秧子能結出4到6個紅薯果實。乾旱的情況下,有的結果也就2到3個,有的甚至更少。

第四點,影響紅薯的質量。由於缺少水分,缺少營養,乾旱的天氣下,種植出來的紅薯口感不甜,甚至絲很多。個頭來說普遍偏小,有的表面不光滑,粗糙紋路多。

最後一點,面對乾旱的天氣,我們怎麼做呢?一方面是通過及時的澆水灌溉,來緩解當地的旱情;另一方面通過施肥,鬆土來補充能量,減少乾旱帶來的不利影響。

希望以上的看法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天義,也可以點贊分享,讓我們一起學習和了解到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紅薯是一種耐旱的植物,當然長期乾旱對紅薯生長也不利的,如果長期缺水分,紅薯就會變得個頭小且不甜。還有就是乾旱紅薯皮會自然裂開,這樣就不好銷售了。當然 ,如果有條件可以用抽水機抽水灌溉,在農村來說,一般地區都可以抽水來保證田地不受乾旱。






農村阿軍


紅薯不管是在我國的南方地區,還是在北方地區,都是最常種的一種農作物,甚至可以說是每年必須要種植的。在農村紅薯的用途非常的廣泛,除了吃紅薯以外,紅薯的梗也是一種非常好吃的食物,而且以前人們養豬的時候,紅薯梗是生豬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雖然現在農村地區很少有人養豬了,但是隻要在農村種地的農民,那麼紅薯就是必須要每年種植的,因為紅薯也是一種糧食,而且還能夠製作紅薯粉。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種植紅薯是比較耐乾旱的,所以可能即使出現乾旱的情況,也不會影響紅薯的生長,這種理解是大錯特錯的,因為紅薯在每個階段對於水分的需求量是不一樣的,而在大部分的時間段紅薯的生長是需要大量的雨水才能夠長得比較好,如果在生長過程當中紅薯缺水的話,那麼必然會影響它的產量,甚至會直接導致絕收。所以乾旱的情況對於紅薯的生長影響,主要應該分為兩個階段來分析。


第1個階段如果是在紅薯生長的初期或者是紅薯已經結薯,處於迅速膨大期間,那麼這兩個時間段紅薯的生長是必須要有充足水分的,比如在初期階段,如果紅薯藤蔓在快速生長的時候出現乾旱的情況,那麼藤蔓就會出現死亡的情況,那麼直接會導致絕收,而如果在紅薯已經開始膨大的期間,那麼對於水分的需求量就是更大的,因為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證紅薯順利的膨大。反之,如果在紅薯膨大期間非常的乾旱,沒有雨水。那麼輕則會使紅薯減產重則導致紅薯絕收,所以在這期間是絕對不能出現乾旱情況的。


第2個階段如果是紅薯已經結束膨大期,那麼這個時候其實適度的乾旱對於紅薯來說是好事,因為此時紅薯的藤蔓基本上已經接近枯萎,只留下了地下的薯塊。如果在紅薯已經結束生長的時候還持續降雨的話,那麼必然會影響到紅薯的質量,導致紅薯的糖分降低,而如果此時能夠適度乾旱,那麼紅薯可以非常好的積蓄糖分,然後減少紅薯的水分,這樣剛剛挖出來的紅薯就會特別的甜。

所以通過上面兩種情況,我們就能夠發現,乾旱對於紅薯來說也未必是壞事,當然有時候也未必是好事,所以具體還是要看處於哪個階段,如果是處於紅薯的生長初期階段或者是迅速膨大的期間,那麼水分是必須要有的,出現乾旱的時候一定要迅速的補充水分,如果是紅薯已經停止生長進入生長的末期,那麼此時適度的乾旱對於紅薯的品質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可以降低紅薯的水分,提高紅薯的糖分。,所以這個時候乾旱是有好處的,大家覺得我分析的有沒有道理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少三番


紅薯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都一定不陌生。紅薯我們也叫它做地瓜,它是我們糧食產物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農作物。現在基本上農村地區都有人們在種植紅薯,紅薯比較喜歡溫暖環境,它怕冷,而且不耐寒。紅薯適宜的生長環境為22~30攝氏度,同時它也是相對不耐乾旱的。如果長期的天氣乾旱,會對紅薯生長造成很大的影響。



紅薯這種農作物生命力還是比較頑強的,它也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當天氣乾旱以及缺水的時候,紅薯的根莖葉生長就開始緩慢。這時候要儘量的對紅薯少翻或者是不翻它的藤葉,以保證經驗對於水分以及營養的需求。紅薯它也是需要更多的養分才能生長的更好,因此在種植之前都要施足夠的基肥、農家肥。

而如果持續一段時間的乾旱對於紅薯的莖葉在就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紅薯的莖葉蓋在土壤上面也能對土壤起到一定的保溼作用,而這時候要做的就是不翻藤,同時可以在早晚適當的進行澆水。以滿足紅薯根塊以及藤葉對於水分的需求,但是最好不要在中午炎熱天氣進行澆水,這樣會導致紅薯藤葉出現萎蔫的現象。



我們在遇到天氣持續乾旱的時候,最好要不定時的施加農家人尿糞水,這樣還能夠補充水分,同時還能夠補充大量的營養提供。特別是在紅薯根塊彭大期,它對營養的需求比較高。而乾旱天氣,除了要保證水分的需求以外,還需要及時的追肥。

而如果持續降雨天氣,那麼紅薯的藤的莖葉就過於旺盛,這反而會抑制了紅薯根塊的彭大。因此相對於乾旱天氣而言,在持續雨天天氣這樣,對紅薯藤進行翻藤,以減少藤葉對於養分的吸收,從而抑制了藤葉的生長,間接促進了紅薯更快的膨大。



總之由於持續乾旱天氣的時候,我們要儘量對紅薯的藤葉進行翻藤。同時還要不定時的進行施肥,以保證它的正常生長。而到了紅薯的膨大期,紅薯的藤葉覆蓋比較密集,而土壤的水分增發減少的也相對比較少。持續乾旱並沒有對紅薯造成多大的影響,如果持續一個多月的乾旱天氣,那麼我們就要定期的進行澆水、施肥即可。


鄉村波比


我是來自村裡的芳小妹,除了喜歡吃,還喜歡研究一些三農知識,栽培技術和要訣,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大家哦~



其實說到紅薯的種植,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具備的條件也是很多的,而紅薯開裂主要原因是由紅薯品種,土壤與蟲害,肥料與氣候三大因素所造成的。所以天氣乾旱的話,種出來的紅薯也不容易存活,或者說開裂不甜、不粉。下面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


一:品種因素


我們都知道,種植任何的莊稼都要選擇好的品種,紅薯也是一樣,農民在留種時都有選擇的,一般都是選擇那些不大不小,中等的紅薯,表面沒有什麼斑點,沒有掉皮,長得挺好看的,長條型的紅薯做種。


二:土壤與蟲害因素


種植紅薯一般情況下都是收穫它們的地下莖部分,當然它的藤也是有用的,可以用來喂牛,豬,所以紅薯在後期結薯膨大期,需要土壤疏鬆,如果你選擇粘性土壤種植紅薯,遇到八九月份天氣乾旱的時候,紅薯根本就膨脹不開,很容易引起紅薯開裂變形,而且還影響產量。


所以,種植紅薯大家首先要選擇沙性土壤較為適宜,不重茬,在紅薯膨脹期用農藥敵百蟲兌水灌根,殺滅土壤中的白蟻,螞蟻與地蠶蟲,可以減少紅薯開裂現象的發生的。


三,肥料與氣候因素


種植紅薯一般情況下要少施用含氮量高的化肥,底肥多施用土雜肥料,土壤中含氮量太高容易導致紅薯旺長開裂的多。


鄉村芳小妹


紅薯雖然說是較為耐旱的農作物,但是天氣持續乾旱將會影響到其產量。筆者家鄉地處雲貴高原東部山區,氣候溼潤,山裡人家幾乎家家戶戶種植紅薯,但是幾乎沒澆過水。

天氣乾旱對紅薯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紅薯的生長習性

紅薯喜光,較為耐旱,生長過程中對於土壤的溼度需求在60%-70%,土壤溼度在50%以上,土壤肥沃且疏鬆透氣,幾乎對產量沒什麼影響,但是低於50%則會減產,如果低於30%則可能造成絕收。大部分農作物都怕旱怕澇,紅薯也一樣,過旱過澇都會造成減產或絕收。

其次、影響藤蔓生長,降低了光合作用

天氣乾旱,紅薯藤蔓幾乎停止生長,過旱還會造成藤蔓枯萎死亡,沒了藤蔓,紅薯植株也就沒了光合作用,塊根無法生長,跟藤蔓一起,開始停止生長或是腐爛死亡,造成減產或絕收。

再次、影響塊根的發育及生長

乾旱後,紅薯植株無法吸收到養分,沒有水分的土壤,就算肥力再好,也吸收不到,沒有營養跟水分,紅薯鬚根發育遲緩或停滯,無法形成塊根膨大的根鬚。記得小時候,各家各戶因為土地資源不多,種的紅薯遇到天氣乾旱,在10月份前後,總能見到鄉親們揹著背篼跟鋤頭,滿地的挖紅薯根來餵豬,只見拇指大小的根莖,沒法看到常見的紅薯個。

紅薯栽植怎麼預防乾旱呢?

第一、因地制宜

紅薯栽植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適合,但是南北氣候差異巨大,南方多雨多黏土,北方乾旱多沙壤土,選擇紅薯栽植時,最好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栽植,如有灌溉資源的當然好,沒有灌溉資源的看是否可以開挖或修剪蓄水池。

第二、根據氣候進行水肥管理

紅薯栽植過程中,如遇乾旱天氣,需根據土壤溼度情況進行澆水,南方澆水澆透即可,黏土透水性不好,不能造成澇害,北方多進行漫灌,根據當地農作物栽種情況進行時間跟水量控制。

綜上,紅薯雖然是易於栽植的農作物,但是遇到天氣原因,多做防範,才能避免減產或絕收。朋友們,你對此,有何看法或見解呢?歡迎留言交流分享。

瞭解更多農村趣事及三農知識,點擊關注【下壩毛哥】,帶你一起,知農事、親自然、長知識。

下壩毛哥


隨著農業的發展,近幾年在農村,很多農戶都大面積種植紅薯,由於紅薯的產量高,價格好,用處多。食用紅薯葉和紅薯頭可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作用。紅薯本身也有很多好處!農民種植紅薯可以提高經濟收入,今年的紅薯秧已經封壟了,農村田地裡很多農戶在給紅薯翻秧,翻秧對紅薯有什麼影響?

紅薯屬於藤蔓草本植物,藤蔓是匍匐生長的,莖節在土壤中會生長次根。紅薯的大小影響著紅薯的產量,紅薯長的大產量就高。紅薯長的小產量就底,紅薯的大小不但與肥料和水有關,更與翻藤有關。翻與不翻,翻多翻少也有關。那麼種植紅薯如何翻秧呢?乾旱缺水時,翻秧對紅薯有什麼影響?

第一:雨水充足時紅薯要翻藤。在雨水充足時,紅薯的莖節生長比較快,很容易生長次根。由於次根生長吸收大量水分和養分,讓莖葉長得比較旺盛,藤蔓也隨著猛長,地面上莖葉長得快了就影響了根,從而導致薯塊生長慢而且薯塊小。另外,在雨水充足時次根也會長小薯塊,這樣就造成養分不足,那麼長的紅薯就多,紅薯的個頭就比較小。從而影響了紅薯的產量。所以說雨水充足時紅薯要翻藤,主要控制次根的生長,這樣讓紅薯根吸收更多的養分和水分,結出更大更高產的紅薯。

第二:乾旱缺水時紅薯要少翻或不翻。由於水分的不足,紅薯莖節處的次根生長為紅薯主根生長提供更多的水分和養分,有利於植株生長和生存。不然,翻藤很不利於植株的生長和生存,紅薯自然就會減產。所以說在乾旱缺水時紅薯要少翻或不翻。

第三:乾旱缺水時翻秧對紅薯莖葉損傷太大。紅薯的莖葉也是在給紅薯主根製造養分和物質積累,其實紅薯葉片吸收光合作用,產生80%的幹物質供主根生長。而藤蔓是儲存和運送這些物質的,在翻秧過程中容易把藤蔓和莖葉損傷。很多農民在翻秧時都不注意紅薯莖葉損傷,有些農民多次翻秧,特別是在紅薯成長時,更不能翻秧。否則,紅薯會大量減產。

第四:翻秧打亂葉片影響光合作用。一般植物的生長都有一個規律,紅薯也有它的生長規律。紅薯的葉片都是向著陽光生長的,通過自身調節,莖葉按照次序排列,均勻地遍佈地面接受陽光照射,為主根生長提供更多的營養和水分。如果在翻秧時,就會打亂莖葉順序,影響光合作用的吸收,那麼就影響紅薯的生長,最後造成產量減少


啊昇哥


水是植物形成碳水化合物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當紅薯缺水時,它就不能夠合成碳水化合物!同時阻礙化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輕則減產,造成口感不好,品質下降,商品率低下;重則會造成沒有商品性可言,甚至是絕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