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樣嗎?分別能裝多少發子彈?能打多遠、覆蓋範圍多大?

英明者


這明顯不一樣好伐...捷克式是抗戰時期國軍裝備量最大的輕機槍,從國民革命期間引進,解放後甚至改造出了使用56衝彈匣打7.62*39彈的版本(抗日劇中不少彎彈匣捷克其實都是用的這批)


捷克式ZB26式是捷克斯洛伐克在20年代開發的一款長活塞導氣+槍機偏移閉鎖原理的輕機槍,20發彈匣供彈,可以快換槍管(算個亮點)

而歪把子是侵華日軍前期所使用的輕機槍,全名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因為它的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中國老百姓叫它“歪把子”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使用彈匣供彈,彈匣插在機匣頂。每個彈匣可裝7.92*57毛瑟彈20發


而歪把子機槍很奇葩,使用彈鬥供彈,一個彈鬥裡面可以裝6個6.5*50有坂彈五發夾,所以容彈量6*5一共三十發。

大正十一式使用的6.5*50SR有坂彈還是減裝藥版本,用普通彈的話很容易造成退殼故障。而且歪把子機槍子彈入膛之前都會通過機匣頂部的油壺自潤上油~即便這樣,這種開放式、而且複雜的供彈具還是很容易沾染灰泥還,頻繁出故障。

從可靠性和效用上來說,捷克造機槍完勝歪把子。使用7.92*57的捷克標稱有效射程550米,而歪把子標稱的有效射程600米。但這只是驗收方式不同而已,實際上毛瑟彈本身的動能就大,彈頭質量也略高,因此遠距離的存能比6.5*50SR高出不少,更何況歪把子還是個減裝藥....


瘋狗的輕武


捷克ZB26輕機槍從1920年代它出現再到二戰結束這個期間,它算是重量輕、機械性能穩定,彈道比較出色輕機槍,它的唯一不足就是火力持續性太差了!圖片上的彈匣就是它的供彈具,一個彈匣只能裝20發7.92×57毫米子彈,輕機槍是步兵班的火力核心,起到的是火力持續支援和阻擋敵步兵衝擊陣地、壓制對方輕機槍...的作用,在射擊時通常情況都是3~5的短點射或者5~8發的長點射,但ZB26的20發彈匣取射擊中間發射量,最多能打4個點射,就要更換彈匣,在戰場上頻繁的更換彈匣不但停滯了火力支援,甚至有可能危及到自己,因為就是換彈匣這幾秒鐘敵人的輕重機槍子彈就有可能打過來...。


這張動圖,很直觀的表現了ZB26從射擊開始到子彈打光要換彈匣的情景,僅幾個點射,持續時間僅5~6秒鐘的時間...所以,這一點ZB26做的很差,它兄弟“布侖機槍”雖然使用了30發弧形彈匣,但是火力持續性仍然不盡如人意,而美軍、德軍、蘇軍,通常是:彈鏈、彈鼓、彈盤供彈,火力持續性大大加強。
ZB26的標尺很特別,有一小調節輪兒,可以較輕鬆的在戰鬥過程中轉動調節標尺高低,而不必停止射擊將標尺豎起來去上下調節距離刻度尺。

ZB26的標尺就是這樣的,理論上來說ZB26的射擊距離是1500米,但輕機槍的射擊距離大多都在400~600米之內,再遠的距離目標已經很小了很難瞄準,並且子彈發射到800米之外隨著槍口初速的減弱,子彈已經開始發飄了散佈變得很大,能否擊中目標完全要靠運氣,所以大部分都輕機槍支援或者壓制距離都在400~600米左右。
大正十一式式軽機関銃,採用很特別的,也是別出心裁的漏斗式供彈。



這個特殊的漏斗可以裝6個橋夾,每個橋夾上有5發6.5×50毫米口徑子彈,就像動圖裡的這樣橋夾疊加式裝填到漏斗內,裝滿後將上蓋扣上就可以發射了,扣動一次扳機會發射一個橋夾的5發子彈,符合輕機槍的射擊要求,從一次性裝填的子彈量來說,“歪把子”要比ZB26火力持續性好了一點點,比較多出了10發子彈,但是完成一輪射擊之後,往漏斗裡裝填的時間要比ZB26長了很多,ZB26換彈匣的時間2~3秒鐘就能完成。
“歪把子機槍”的彈箱,為鐵皮製造的,內裡有8個彈格,每一個彈格內裝有三個裝好5發子彈的橋夾,一共120發子彈,它的子彈與三八式歩兵銃通用。


圖片上橙色箭頭所指就是“歪把子機槍
”的標尺,綠色箭頭所指就是那個“神奇的油壺”。
這張圖片:漏斗、油壺、標尺的位置一目瞭然。大正十一式軽機関銃的標尺距離是1600米,但是6.5×50毫米子彈彈頭重量只有9克,相對於ZB26的7.92×57的彈頭10~12.8克顯然是輕一點,另外它的槍口初速是736米/秒、槍口動能才2600焦耳(J),對比於7.92×57彈的槍口初速830米/秒和3600焦耳的動能來說差距較大,ZB26發射子彈到800米外都沒影了,何況它這種接近小口徑的子彈?600米外實在是沒啥太大的意義!

總得來說,抗戰時期我軍的主流步兵武器:中正步槍、ZB26和“七九勃然”輕機槍、民二十四重機槍不論是機械可靠性還是威力,都好於鬼子的:三八式歩兵銃、十一式軽機関銃和九二式重機関銃,在與鬼子的戰鬥中只要他們沒有九二式步兵炮,都可以遏制住鬼子的進攻或者將他們殲滅,很遺憾我們的炮太少了,輕武器性能雖佳,但是重武器又缺又差,這就是劣勢,但這也凸顯出我抗日軍民不畏強暴誓死不屈的決心。


皇家橡樹1972


相信經常看抗日劇的人都熟悉一把槍,日軍機槍小隊經常把一挺帶雙腳架的槍擱地上一架,然後就一陣突突突。可能有人聽過這把槍的名字:歪把子。和三八大蓋、王八盒子這類槍類似,這些日軍制式槍械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日軍的“歪把子”究竟有多垃圾呢?

歪把子全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陸軍從1920年代開始使用的一款輕機槍,由於歪把子定型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故因此得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在中國戰場上被侵華日軍廣泛使用,因其槍托為了便於射手貼腮瞄準從而向右彎曲,所以被俗稱為“歪把子”。

日本一開始設計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時可謂考慮眾多,早在20世紀初的日俄戰爭時期,日軍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才明白機關槍對步兵的威脅性,尤其是敵軍在衝鋒時兇猛的機槍火力足夠產生恐怖的壓制。但是在當時日軍並沒有輕機槍,無法由單兵攜帶來支援前線。所以自從1908年起,日本開始以霍奇克斯機關槍為藍本,將三八式重機槍進行小型、輕量化改造,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的由來。

大正十一年式採用氣動式設計,槍管前部擁有螺紋狀散熱片,使用與三八式步槍相同規格的6.5×50mm步槍子彈,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使用雙腳架架在地面上射擊,但關鍵時刻射手可以在槍口安裝上刺刀來用以近身搏鬥。

十一年式輕機槍最亮眼的設計是採用彈鬥供彈,在國際主流供彈採用彈鏈、彈匣等單獨供彈方式時,日本率先在機槍上設計了“壓彈機”,即裝填架的彈鬥。通過其開放的彈鬥設計,十一年式可以容納最多6個三八式步槍配備的5發標準彈夾(共30發),彈鬥上方的蓋子設計以及重力會不斷使得彈夾下降並進入輸彈位,依次反覆。所以日軍士兵只需要攜帶大量三八式步槍的步槍彈就能夠通過反覆利用5發標準彈夾來完成重裝填,這比重新設計、製造機槍彈要省資源。

看了這麼多大正十一式輕機槍的優勢,你可能會認為這是一款極其優異的機槍,但事實恰恰相反。“歪把子”最大的缺陷就是子彈射擊的流暢性,由於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十一式機槍非常容易發生卡殼、退殼不流暢的問題,所以大正十一年式機槍常年配備油壺,用以給子彈外殼刷上潤滑油。在現實情況並不這麼理想,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作戰的日軍由於環境溫度高,即使實現塗抹了潤滑油,也並不能取得多少效果,在和美軍步兵使用的“勃朗寧”自動步槍(其實其武器定位是輕機槍)對射時,幾乎完敗。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的理論射速雖然是500發每分鐘,但是由於各種繁瑣的裝填步驟和機械故障,這款機槍幾乎無法達到設計射速。且在實戰中諸如槍管過熱、環境敏感、結構複雜難以保養等問題也成為了日軍機槍手的噩夢,而其“歪把子”的大名也註定了這款機槍槍托過歪,使得經驗不足的機槍手在射擊時準星反而會大幅偏向。

由於性能過於糟糕,一線部隊抱怨不斷,所以從1936年起日本陸軍開始用九六式輕機槍來替代“歪把子”,1939年更是有了九九式輕機槍,但由於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製造規模過於龐大,中國戰場上的侵華日軍仍在大規模使用“歪把子”,加之日本持續擴軍,十一年式機槍並未隨著新款機槍投入使用而退役。


科羅廖夫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綜合性能捷克式好,捷克式可靠性高。


二戰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和日本軍隊裝備的歪把子輕機槍各有其特點:

一、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就是解放後近十年的時間裡還是裝備我們解放軍的主要的輕機槍。

該槍是利用發射藥燃燒後產生的氣體,推動槍機完成退殼、復進、上膛、閉鎖和擊發。由於捷克式輕機槍的性能優異(子彈出膛初速度830米/秒,最遠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900米,射速550發/分)、故障少、適應性強等特點,所以裝備國家眾多,配置數量大,在世界槍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輕機槍。

二、日本軍隊裝備的歪把子輕機槍:“歪把子”這個俗名描述了日本6.5mm輕機槍造型上的本質特徵。日本6.5mm輕機槍採用了類似傳統步槍槍托的“槍頸”,同時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托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據槍瞄準。


歪把子輕機槍的性能:子彈出膛初速度736米/秒,最遠射程1500米以上,有效射程:600米,射速600發/分。

歪把子輕機槍在當時是日軍唯一配置的輕機槍,其有三大特點:

1、在自動方式上,“歪把子輕機槍”採用了導氣式工作原理(子彈產生的高壓氣就是槍支完成槍機的開鎖/閉鎖,退殼與進彈的來源),其自動機組件的總體結構以及動作原理基本上是當時乃至當今世界各國機槍普遍採用的方式。

2、採用了一個能從上面裝入6個彈夾(合計30發槍彈)、形狀酷似“漏斗”的裝彈機。

3、能夠使用當時日軍配置的三八式步槍的6.5mm子彈和彈夾(可以裝5個彈夾,30發子彈連發),單一子彈、避免了彈藥混淆和運輸品種的弊病。


歪把子的優點是有效射程遠,點射精確,並且和三八大蓋子彈完全通用。

但由於歪把子的可靠性太差,太容易發生故障,所以不及捷克式。

當時大多數國家對輕機槍的要求是:必要時單人可以簡單完成連續射擊操作。捷克式完全沒問題,但歪把子在戰鬥時必須兩人操作,沒有彈藥手,歪把子射手會很吃力。


美軍曾對歪把子進行過測試,一挺狀態良好的歪把子在最好的條件下,也只能保證500發射擊不出問題。要知道一把輕機槍的可靠性是最關鍵的,可靠性不好,滿分一百分已經扣去了60分以上,其他再好也沒用。

舉例子,在戰場上,敵我突然遭遇,舉槍射擊,如果我沒你快,被你打倒,那沒話說。但如果是手裡的槍出了問題,明明我可以打倒你,卻因為槍出故障,被對方打倒,那真叫死不瞑目。剿匪英雄楊子榮就是這麼犧牲的。

而且二戰中,日軍內部有不少公開說國產貨不好的默認規矩,但確有兩個例外:一個是零式初期型號的防護問題,另一個就是歪把子的可靠性。這兩個問題都是日軍軍方公開埋怨的。


江水趣談


歪把子機槍是中國軍民的叫法,該機槍的正式名稱為“大正十一年式輕機關槍”(1922年)。該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使用6.5毫米步槍彈,全重10.2千克,全長1100毫米,初速736米每秒,理論射速600發每分,有效射程600米。此外,歪把子採用6個水平放置的5發彈夾式彈鬥供彈,理論上只要副射手不停地向彈鬥中裝填彈夾就可以達到持續設計的目的,由於彈藥裝填比較繁瑣,歪把子的實際射速根本達不到理論射速。

歪把子機槍射程遠、精度高,但是威力不大,因此是一款比較有特色的機槍,但不是一款性能優異的機槍。1936年,日本研發了“九六式輕機槍”。由於歪把子的數量比較多,不能輕易更換,侵華的日軍仍然使用歪把子機槍,在太平洋戰爭的日軍使用九六式和九九式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捷克勃諾國營兵工廠(Zbrojovka Brnovzqr)於1926年定型的輕機槍,正式名稱為“捷克ZB26型輕機槍”。因此,該機槍到達中國的時間至少得1927年之後。現在的影視劇不管是北洋軍閥混戰還是辛亥革命,甚至晚清都出現了這把機槍,這就屬於穿幫了。

捷克式輕機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起落式閉鎖,槍重10.5千克,口徑7.92毫米,全槍長1150毫米,口徑7.92毫米,初速830米每秒,理論射速550分每分,標尺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採用20發彈匣。1934年國民政府將捷克式輕機槍作為制式裝備,因使用7.92毫米的步槍彈,可以和中國軍隊裝備的漢陽造使用同樣的子彈口徑,這樣便於後勤的供應。

捷克式輕機槍與日軍的歪把子機槍相比,雖然彈容量只有20發,但是機構簡單、殺傷力大、操作簡單、可靠性好。從1927—1939,捷克一共向中國交運了32272挺捷克式輕機槍。此外,中國還自行仿造了該機槍。國軍的輕機槍配備到班,每個步槍班配備1挺輕機槍和6支步槍,而稍差一些的雜牌部隊每個排也能配備2—3挺輕機槍。

八路軍、新四軍及敵後抗日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比較簡陋,雖然歪把子的性能不如捷克式輕機槍,但是有總比沒有強吧。《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繳獲了日軍的歪把子機槍都是非常高興的,中國軍隊用繳獲的日軍武器來打擊日本侵略者。


歷史軍魂


歪把子,也叫歪脖子,正式名稱“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是二戰初期,侵華日軍所使用的步兵支援火器。

事實上,此槍由於性能比較差,戰時故障率特別高,實際裝備數量尚不足3萬挺,遠遠低於日軍使用的另外一把九九式輕機槍。(歪把子5發橋夾供彈)

由於受到影視劇的影響,歪把子成了出鏡率最高的機槍,此外,歷史老照片中,也常常有歪把子的影子,所以此槍與三八式步槍一樣,成了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象徵,國人印象中侵華日軍似乎只有歪把子輕機槍,另外那挺九九式輕機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九九式輕機槍)

歪把子屬於二戰時期,最為奇葩的一款輕機槍,一是採用了全球極為罕見的漏斗供彈系統,用6只5發橋夾共30發子彈一次性壓進彈倉;二是供彈機構極其複雜,導致經常發生卡彈事故,因此供彈故障率較高,為了保證能順利射擊,副手就得拿一把刷子,不斷地給子彈和供彈機身刷油,因此,歪把子輕機槍對副手的依賴性比較高,屬於全球絕無僅有的案例。

歪把子機槍採用30發彈鬥供彈,說是輕機槍實際上也不輕,空槍重量超過10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左右,射手一般以點射形式,實施火力覆蓋和火力支持,戰鬥射速每分鐘也就100來發。

捷克ZB-26輕機槍,此槍在中國軍隊中大量裝備,不僅裝備國軍,同時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也都裝備此槍,是抗戰時期缺乏重機槍的中國軍隊步兵班排連火力輸出的中流砥柱,僅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就裝備了不亞於10萬挺以上的ZB-26輕機槍。

由於中國軍隊本身缺乏重機槍,有限的重機槍在抗戰時期,幾乎都消失殆盡,因為極為笨重轉移陣地慢,往往還未打完100發彈鏈,就被日軍的擲彈筒和九二步兵炮敲掉了。

因此相對輕便靈活,具備一定持續火力的捷克式輕機槍,就成缺少衝鋒槍等自動武器的中國軍隊最主要的火力支撐,與那把可以抵肩射擊,20發彈匣供彈的德國毛瑟C-96自動手槍一樣,對中國軍隊堅持抗戰意義重大。

捷克ZB-26輕機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位置在槍身機匣上方,由於此槍的有效射程高達1000米,因此抗戰時期,在與日軍歪把子對射時,往往能處於上風。

據二戰以後,參與過侵華戰爭的日軍老兵回憶,中國軍隊的捷克ZB-26輕機槍曾殺傷了大量的日軍,一般日軍在衝鋒時,聽到此機槍聲,大都會條件反射地就地臥倒,根據槍聲判斷方位,再試圖用三八式步槍的精準射擊,或用擲彈筒或用九二步兵炮來對付,如果不將機槍敲掉,日軍不會再輕易發動衝鋒,因此捷克ZB-26輕機槍射手的戰損率極高。

事實就是地講,捷克ZB-26輕機槍並非二戰時期最好的輕機槍,特別是其20發彈匣供彈,確實有供彈不足之嫌,但卻是抗戰時缺乏自動槍械的中國軍隊最好的選擇。

在此槍口下斃命的侵華日軍不下10餘萬,因此,捷克ZB-26輕機槍對抗戰勝利的貢獻特別大,每個步兵班只要有一挺此機槍,就不怕火力佔優的日軍發起的刺刀衝鋒了。


國平軍史


歪把子,也叫歪脖子,正式名稱“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是二戰初期,侵華日軍所使用的步兵支援火器。

事實上,此槍由於性能比較差,戰時故障率特別高,實際裝備數量尚不足3萬挺,遠遠低於日軍使用的另外一把九九式輕機槍。

顯示所有大圖

GIF

(歪把子5發橋夾供彈)

由於受到影視劇的影響,歪把子成了出鏡率最高的機槍,此外,歷史老照片中,也常常有歪把子的影子,所以此槍與三八式步槍一樣,成了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象徵,國人印象中侵華日軍似乎只有歪把子輕機槍,另外那挺九九式輕機槍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GIF

(九九式輕機槍)

歪把子屬於二戰時期,最為奇葩的一款輕機槍,一是採用了全球極為罕見的漏斗供彈系統,用6只5發橋夾共30發子彈一次性壓進彈倉;二是供彈機構極其複雜,導致經常發生卡彈事故,因此供彈故障率較高,為了保證能順利射擊,副手就得拿一把刷子,不斷地給子彈和供彈機身刷油,因此,歪把子輕機槍對副手的依賴性比較高,屬於全球絕無僅有的案例。

歪把子機槍採用30發彈鬥供彈,說是輕機槍實際上也不輕,空槍重量超過10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左右,射手一般以點射形式,實施火力覆蓋和火力支持,戰鬥射速每分鐘也就100來發。

捷克ZB-26輕機槍,此槍在中國軍隊中大量裝備,不僅裝備國軍,同時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也都裝備此槍,是抗戰時期缺乏重機槍的中國軍隊步兵班排連火力輸出的中流砥柱,僅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就裝備了不亞於10萬挺以上的ZB-26輕機槍。

由於中國軍隊本身缺乏重機槍,有限的重機槍在抗戰時期,幾乎都消失殆盡,因為極為笨重轉移陣地慢,往往還未打完100發彈鏈,就被日軍的擲彈筒和九二步兵炮敲掉了。

因此相對輕便靈活,具備一定持續火力的捷克式輕機槍,就成缺少衝鋒槍等自動武器的中國軍隊最主要的火力支撐,與那把可以抵肩射擊,20發彈匣供彈的德國毛瑟C-96自動手槍一樣,對中國軍隊堅持抗戰意義重大。

捷克ZB-26輕機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位置在槍身機匣上方,由於此槍的有效射程高達1000米,因此抗戰時期,在與日軍歪把子對射時,往往能處於上風。

據二戰以後,參與過侵華戰爭的日軍老兵回憶,中國軍隊的捷克ZB-26輕機槍曾殺傷了大量的日軍,一般日軍在衝鋒時,聽到此機槍聲,大都會條件反射地就地臥倒,根據槍聲判斷方位,再試圖用三八式步槍的精準射擊,或用擲彈筒或用九二步兵炮來對付,如果不將機槍敲掉,日軍不會再輕易發動衝鋒,因此捷克ZB-26輕機槍射手的戰損率極高。

事實就是地講,捷克ZB-26輕機槍並非二戰時期最好的輕機槍,特別是其20發彈匣供彈,確實有供彈不足之嫌,但卻是抗戰時缺乏自動槍械的中國軍隊最好的選擇。

在此槍口下斃命的侵華日軍不下10餘萬,因此,捷克ZB-26輕機槍對抗戰勝利的貢獻特別大,每個步兵班只要有一挺此機槍,就不怕火力佔優的日軍發起的刺刀衝鋒了。





遊戲人超超


雖然這兩款輕機槍在抗日劇中的出鏡率很高,但兩者的差別還是蠻大的。捷克式是ZB26輕機槍的俗稱,而歪把子的學名則是大正11年式輕機槍。因為這兩款武器分別產自捷克和日本兩個國家,所以它們的設計理念走著非常大的差別,總體概括起來就一句話:捷克式既好使又耐用,而歪把子則要“歪”得多!

威力精度

捷克式使用的是7.92毫米的毛瑟尖彈,而歪把子則用的則是6.5毫米的有坂步槍彈,所以在威力上歪把子要比捷克式差一些。雖然捷克式的精度要比歪把子略高一籌,但它的後坐力卻十分明顯,這導致它很難打出理想的射擊精度。在實際戰鬥中,歪把子的威力或許略小於捷克式,但二者的精度卻不相上下。

供彈方式

雖然歪把子的彈容量略多於捷克式20發的彈容量,但它的供彈方式卻是它最大的缺點,同時也成了這款輕機槍最大的槽點。日本人為了謀求與步槍彈藥通用,於是他們就腦洞大開地採用了一種漏斗供彈的方式,結果日本人非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還給自己造成了更大的麻煩。漏斗供彈系統不僅結構複雜還難於保養,所以歪把子的彈斗極易發生破損,而且彈鬥損壞後將導致全槍無法使用。與之相比,採用彈夾供彈的捷克式則要皮實得多。


人機功效

由於歪把子的左側有一個巨大的供彈漏斗,準鏡只得向右靠,於是在使用時不得不盡量向右歪著腦袋才能構成瞄準線。時間一久,恐怕鐵打的脖子也受不了!捷克式的腳架高度不僅可以調節,必要時還可以向後摺疊,而歪把子的腳架卻是固定的,射擊時只能直愣愣地挺在那,射手想隱蔽都困難。除此之外,歪把子還缺少必要的消焰器,所以在夜間歪把子的火光就成了最好的目標。


歪把子的可靠性差得連日本人自己都受不了,於是日本人絞盡腦汁依照捷克式又設計了一款輕機槍,但這款輕機槍更讓人不敢恭維。或許是真的“腦汁絞盡”了吧,日本設計師竟然給機槍配上了刺刀!!


看更多軍事資訊,請關注戰情解碼!


戰情解碼


在中國的影視劇中出境率最高的兩把機槍一個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歪把子”,而另一個就是捷克式ZB-16輕機槍,是我國少數性能優於日本武器之一。可以說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據統計1927年到1939年之間,國民政府就向捷克國營的布爾諾兵工廠進口了大約30000挺ZB26。後來抗戰全面爆發,外部的武器很難進入中國,於是我們就開始自己製造捷克式輕機槍。



當時主要參與研製的有11、21、31、40、41、51、53兵工廠,總計大約7萬餘挺,再加上原來進口的3萬挺,總規模大約在10萬挺左右。

歪把子正式名字為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採用特殊的漏斗供彈的結構,可以壓6個彈夾(就是三八大蓋的彈夾)每個彈夾5發子彈,也就是30發子彈,有效射程600米。


這把槍極其不靠譜,設計複雜,故障多,而且還可以容易卡殼,以至於日軍不得不隨時準備著油壺來預防,而且特別低,殺傷性小,每分鐘只有可憐的200發,並且由於殺傷性小一般一發子彈打在人身上起不到什麼停頓敵人的作用,挨一發子彈還可以亂跑。

而中國裝備的捷克式ZB-26輕機槍基本上可以把日本的“歪把子”摁在地上使勁摩擦的水平,這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武器性能優於日本的裝備。ZB-26射速每分鐘500發,並且還可以快速更換槍管,槍管上有散熱口增加了槍管的散熱性能,但是ZB-26有一個缺點就是就彈容量太少只有20發,這樣就導致了需要頻繁更換彈夾,往往這個時候敵人會趁機打掉機槍手,但是有經驗的老兵往往會還有2~3發子彈的時候突然更換彈夾讓敵人摸不清換彈夾的時間。



從總體上來說,ZB-26是全面由於“歪把子”機槍的,後來日軍實在是被“歪把子”坑慘了,又按照捷克式ZB-26仿製了96式輕機槍。


軍武小咖


很顯然不一樣。所謂的“歪把子”和“捷克式”,分別指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和捷克的ZB vz.26輕機槍(下分別簡稱大正十一式和ZB-26)。

從“血統”上來說,大正十一式源自法國的“哈奇開斯”機槍,而ZB-26為捷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的原始設計,兩者的設計起源明顯不同。從基本原理上來說,大正十一式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楔閂橫動式閉鎖,而ZB-26為活塞長行程導氣式、槍機偏轉式閉鎖,兩者雖然基本自動原理相同但設計上差異較大。

從技術數據和性能指標來看,大正十一式全長1100毫米、重10.2千克、初速736米/秒、理論射速500發/分、有效射程600米,ZB26全長1161毫米、重9.60千克槍、初速744米/秒、理論射速500發/分、射程1000米,看似兩者相去無幾。然而由於大正十一式設計上的缺陷,該槍的人機功效和可靠性遠不如ZB-26,因此使用相當不便,在實戰效果上難以與ZB-26匹敵。同時,ZB-26所採用的7.9×57毫米槍彈比大正十一式所採用的的6.5×50毫米槍彈在存速性上更好,因此在遠射程上大正十一式殺傷能力不如ZB-26。有鑑於大正十一式同ZB-26的差距,在侵華戰爭期間繳獲中國軍隊的ZB-26後,日本不但將該槍批量裝備使用,而且還設計了與ZB-26構型類似的九七式和九九式輕機槍。但由於大正十一式的裝備數量巨大,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時,其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主力輕機槍仍為大正十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