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少有英國品牌的汽車與中國合資生產?

我愛中華42


英系車與中企合資的品牌很少,原因為知名英系車都已經被其他車系收購

英國汽車品牌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自成一派的車系,簡而言之為主攻高端而無視普通汽車消費市場;整個車系都流露著一種「貴族氣質」,似乎所有的品牌都在為英國皇室或者至少中產以上曾經的消費者準備,參考下圖兩臺車。


產品定位決定了英系車企的結局註定很悲慘,因為英國也是Poor-man居多,於是主流的英系車企基本都易主了。

1:勞斯萊斯汽車作為英系奢侈級轎車的標杆品牌之一,量產車價格動輒數百萬,某些定製車型更是高達數千萬元。這種價格定位決定了勞斯萊斯的市場過於小眾,最終不得不淪為被BMW收購。

2:賓利汽車在英國的地位與勞斯萊斯並駕齊驅,也是頂級豪華汽車的象徵品牌,曾經也是英國皇室的專用車。然而但凡和英皇沾邊的汽車品牌都沒有什麼好結果,賓利在上世紀末被大眾汽車集團收購。

3:阿斯頓馬丁對於007系列的影迷而言應該非常熟悉,這是英國特工的「御用座駕」,同時也是超跑車領域的明珠級品牌。但是價格太貴還是賣不動,所以不得不被福特汽車收購,但是福特也養不起這個詭異的品牌,結果被Prodiver的大衛理查茲個人收購。

4:捷豹路虎汽車的知名度不亞於馬丁,其中起售價格門檻低至20萬級的捷豹知名度尤其高;路虎汽車以SUV和ORV全球馳名,但是這一品牌也是先被福特汽車收購, 之後面對連年虧損而甩鍋印度塔塔汽車集團,後續有奇瑞汽車與捷豹路虎進行某些車型的合資生產。

5:羅浮MG汽車也是英系車,這兩大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知名度非常高,因為這是上汽收購的品牌。不過羅浮汽車的品牌使用權還是在福特汽車,所以上汽只能模仿羅浮車標打造一個模仿秀等級的榮威;至於名爵MG首先被南汽收購,之後上汽併購南汽才讓名爵屬於滬系車。

MG汽車自南汽生產MGTF型中置後驅跑車停產之後,該品牌的量產車只有設計方面還有些英系味道,技術均依靠上汽撿通用的洋落;MG曾經是跑車界的大牛,然而產品定位與英國經濟發展規律沒有重合所以也逃不過被收購的命運,至今MG已經和傳統英系車沒有什麼關係了。


其他品牌不用一一贅述,總之能想到的英系車品牌基本都不在單純屬於英國;出現這種結局也許是英國曆史造就了一批傲慢的車企,君主立憲制的君王統而不治但仍舊是禮儀與權力的象徵,所以的車企都期望與其產生一定的交集,這就決定了產品定位的偏高。一些主要為皇室服務的汽車品牌,面對普通C端消費市場自然會「高處不勝寒」,所以英系車走向衰落就像曾經「大英帝國」走向沒落的步驟基本一致,且為必然的結果。


特殊品牌:英倫汽車


英系車雖然在海外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並不高,與中企的合資項目也非常少;不過某些中企還是很爭氣的,不來合資就把中國汽車銷售到英國。在這些品牌中有吉利和比亞迪汽車兩大代表,比亞迪主要往英國等歐洲國家銷售大巴車,本篇重點討論普通乘用車。吉利汽車旗下的英倫汽車主要針對英國市場,且工廠直接設立在英國;這一品牌從單純生產TX系列的復古出租車,產品線逐漸擴展到各類型的商用車型,後續還會有主流乘用車覆蓋英國市場。

目前最高等級的TX系列為PHEV插電混動5,這臺車應為吉利汽車旗下綜合品質最高的混合動力汽車,只是早期只在英國市場銷售,且指導價超30萬元(RMB)。這臺很英系的中系車近期流出消息可能會在國內生產,對於英系車有好感且喜歡復古車的話,建議等一等這臺不錯的綠牌PHEV,感受一下這臺被視為英國車的另類國產吧。




天和Auto


在70年代後期,英國大部分本土品牌都歸屬英國利蘭集團所有,除了MG,還包括捷豹、凱旋、奧斯汀、路虎、羅孚以及Mini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

英國汽車工業二戰結束後直到上世紀60年代,英國汽車工業達到歷史頂峰,其產量一度僅次於美國名列世界第二。第一次危險的信號來自於英國政府對本國汽車實行的關稅保護政策,這也導致英國車企開始變得不思進取,盛極而衰。尤其是1960年代中後期。與此同時,德國和日本兩個戰敗國卻憑藉流水線作業和機器人高效率、低成本的優勢生產汽車,迅速得以崛起,那些本來讓英國引以為豪的車型卻第一次被現實打敗。英國本土汽車工業整體遭遇滑鐵盧,簡單說本土眾多品牌相繼被外資收購。

其中羅浮旗下的榮威和MG品牌被上汽收購,捷豹&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購,蓮花被馬來西亞收購,路特斯&阿斯頓馬丁由吉利控股。

迷你賓利和勞斯萊斯被寶馬收購,沃克斯豪爾被通用收購。

國內目前能看到的原英國品牌汽車還是很多,上汽榮威,MG就不用說了,捷豹,路虎通過奇瑞與塔塔合資也比較常見,至於超豪華品牌賓利,馬丁,路特斯等由於售價昂貴國內比較少。

英國汽車工業已經日薄西山,在全球汽車工業的大環境下,恐怕很難再次翻身了。


行之御風


英國已經沒有汽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