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看过梵高《星空》的人,一定会留下这样的印象:色彩如此饱满,几乎溢出画面

。梵高用流动的色调与充满动感的线条画出了一幅他眼中的星空。这是属于梵高的星空,如同它传达出的深邃与梦幻,如同他在世时难以被人理解一样,梵高的生活充满了孤独,以致绝望。梵高曾自信他的作品一定会被人理解,从而理解他对生活的热爱。可当人们懂得欣赏《星空》时,梵高已经不再等待了……。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在其短暂的37年人生中,梵高经历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万幸,梵高给弟弟提奥写了许多信,为我们留下了他生活的印记,这些书信集结为《亲爱的提奥》出版,凭此,以及提奥的妻子约翰娜写的序言《追忆文森特·梵高》,我们可以回溯梵高不算太长的一生

一、性格与绘画才能

梵高小时就凸显出倔强、偏激,很难相处、爱惹麻烦,以自我为中心。梵高的父母给予他自由成长的空间,未对他的性格加以引导,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梵高不安于传统,异于他人的古怪性格也愈加鲜明。

也正是这种自我的个性,梵高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中人物、风景,并将所感记录在敏感的内心之中,

固执地寻适合的绘画技巧与形式去表达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世界。因此,在绘画实践和理论上,梵高不满足于现有的技巧,他坚持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他自学解剖学,勤奋地写生,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我很愿意知道,什么时候他们能够强迫或者试着强迫一个艺术家去改变他的技术,或者他的观点!我以为干那样的事的想法是最无聊的。人们不必指望自己的素描卖出去,但是他要使素描有价值,而且创作的态度要严肃,这是他的责任。即使在环境的压迫下意志消沉的时候人们也不可以变得马马虎虎,不把它当一回事。--梵高

约翰娜提到,梵高在20岁时才开始展现绘画天赋,那时他的职业是“艺术品交易”工作,梵高正在为成为将来成为艺术品交易商人而学习,这是他父母竭尽所能安排的最好的职业规划。绘画只是兴趣、或一种小爱好,是梵高表达自己的一种途径。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二、本该平常的生活

“平常”一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并不起眼,甚至带有一些平庸的意味,但对于一生饱受拮据之苦,未能建立家庭,最终精神时好时坏的梵高来说,“平常生活”也许是他所渴望过的,至少,曾经是。

我所说的成功并不是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平常的”。我所理解的平常,是我的工作能是稳定可靠的,我将有生存的资本,最终能服务于人。--梵高

如果不是两次爱情的打击,也许不会诞生《向日葵》《星空》《杏花》这些我们熟知的作品,但是梵高可能会更加幸福。成年后,生活从未肯长期温柔地对待他。

梵高16岁就开启了自己的职业,如之前提到的,他在海牙的画廊学习艺术品交易,3年后离开时,指导他的老师特斯提格对他赞誉有加,特斯提格在给梵高父母的信中提及:

在画廊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和梵高打交道,甚至断言梵高将来肯定会再事业上取得成功。

梵高离开海牙到伦敦工作后,一切进展顺利,虽然伦敦生活费用昂贵,但在应付开支之余,还能往家里寄钱,梵高像一个正真的商人一样,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稳步地前进着。此时梵高对自己的生活也颇为满意,涨工资让他亢奋和欢愉,特别是爱上了房东的女儿乌苏拉后,在梵高看来,生活向他诠释了最美的一面,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写到:“多么充实的生活啊,感谢上帝的赐予!”。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固执,梵高并擅于通过言行了解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太自以为是了,对他来说,在毫无征兆之下,将面对第一次爱情的打击。

当梵高向乌苏拉告白时,乌苏拉告诉梵高她已与别人订婚了。约翰娜在序言中写道:情感上的打击,使得梵高性格发生了巨变,变得沉默寡言,而后梵高开始离群索居,回避与人打交道。内心的伤害导致了行为上的变化,梵高无心于工作,2年后被解雇了,他的生活前景开始不再如启航时那般明朗。

梵高放弃了商人的职业,转而尝试神职布道职业,因为他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的古怪作风,不被同事所容,他又一次失败了。梵高内心对自己的评价跌入谷底。

“我很焦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是不是真的那么一无是处,有什么事是我能做好的?”

—梵高

梵高的生活开始偏离平常的轨道。他前后用了8年的时间努力回归正轨,他在与提奥的通信中倾诉了这种内心的抗争:

所以我失败了,但有一丝希望我又站起来了。对我恢复平和帮助最大的事是阅读有关身体和精神疾病的实践书籍。我对自己的信和别人的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渐渐地,我开始去爱我的同胞们,也包括我自己,于是我的心和灵魂开始复活。因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各种痛苦,我的心曾经像花儿一样凋谢、枯萎和憔悴。我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现实,积极和人交流,新生活在我体内复苏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直到上次我遇到了她……。

--梵高

从这一段内心独白中可以看到梵高内心的敏感,他不断尝试,逐渐疗愈内心,重新找到爱别人、爱自己的勇气,也决心要把自己的生活拉回正轨。

是命运使然吗?

1880年梵高选定绘画为自己的职业,他给自己鼓励,不再质疑自己。开始大量的绘画实践与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技巧,为将来做好必须的准备:

别担心我,如果我能坚持画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梵高

最近这些日子我的绘画有人很大的改进,我至少完成了一打的作品,有铅笔素描、钢笔素描,这对我来说已经挺好了。 --梵高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当梵高的家人为在梵高身上显现出积极变化而感到一线希望之时,当梵高认为自己重新将目光投入现实,感觉到体内复苏的新生活之时,梵高遇到了她

梵高信中提及的“直到上次我遇到了她……”,给了梵高一次最糟糕的打击以至于他在与人疏离的道路上积重难返。约翰娜提及,梵高历经此次情伤后很久,向提奥袒露心结:“如果没有在感情上受到第二次那样沉重的打击,也许现在会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三、最沉重的爱情打击

命运弄人,此时梵高遇到了生命中第二个使他心动的人:斯特斯克。当时,斯特斯克是一位年轻的寡妇,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梵高在信中称她为“凯·沃斯”。

梵高与凯一起散步、聊天,渐渐爱上了凯,梵高还是老样子,单刀直入,不管不顾地表白了。凯拒留下那句让梵高无法忘怀的“绝不,不,永不”。梵高此次用情至深,内心煎熬,接连给提奥去信,表达了自己被点燃的热情:

今年夏天,我深深地爱上了凯·沃斯,找不到任何言语来表达这种感受。--梵高

提奥,如果你身处爱中,如果这种爱的类型就像我所遇到的那样,那么,小子,你会发现自己仿佛重获信生。--梵高

此时梵高28岁,距离他第一次感情受挫8年,因为凯·沃斯的事情,梵高的内心被搅乱了,在信中首次向提奥说明了他8年前向乌苏拉表白的原因,说他20岁时,对乌苏拉的热情是“只想付出,不求回报。”梵高反思那是他还不懂得真正的爱情,而是一种“愚蠢的、错误的、夸张的、得意的、鲁莽的”感情,现在梵高自认为理解了爱情,应当是“不能只付出,还要回报,同样的,一个人必须不仅要回报而且要付出。”

梵高坚信此次已不同与过往,自己不再如之前对爱情懵懂,现今真正的爱情就在面前,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说动凯接受这份感情。梵高仍然太自以为是了。

面对又一次情感的失败,梵高是否会咒骂命运的无情?提奥的妻子约翰娜是这样表述梵高所遭受的打击的:

对于文森特而言,凯的拒绝成了他生命中最为悲伤的转折点。假如凯对他的爱有回应,那么文森特也许会因此受到激励,为了凯和她的孩子更好的生活,努力争取社会地位。求爱失败后,文森特更加沉默寡言了,他一心扑在了绘画上,不愿意进行任何改变让自己能够在经济上独立。

--约翰娜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生活对与梵高而言,似乎在一步步促成他愈发不为周围人理解的古怪的性格,在他努力回归平常人生的时候,似乎不经意地开了一个玩笑,也许换成别人,不过是一次追求异性的失败,沮丧压抑的心情、愤怒不平的情绪迟早会被时间抚平。但是梵高是固执的,就如同他对待艺术的严肃,当梵高选择沉默寡言来回应人、回应感情时,很难想象爱情之门还会为他敞开。对于爱情的美好希望,梵高和普通人并无二致,只是对于热爱之物,其用情之深,也许远非常人所能理解。

这次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又一次打乱了梵高对自己的人生安排,如果不是他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对他艺术的自信在支撑着他,梵高该怎么坚持下去呢?也许梵高不能理解别人,也不为别人理解,但是当他投入到创作中去时,生活中的景物、人物在他眼中却充满了真挚的热情。

四、被世界抛弃般的孤独

梵高古怪的性格让人们疏远他,他曾经找一个伙伴一同进行绘画实践与创作,只有高更勉强应邀前来,当然不是因为高更对梵高的友好,而是高更当时也入不敷出,认为这样更易于接近梵高的弟弟提奥,好让提奥多卖出高更的画。

两个性格不和的人,难免于一次不欢而散。对于高更而言,他离开了一个“疯子”,而对于梵高来说,则不啻于又一次打击。梵高真的有点精神问题了,他切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因为这种疯狂的举动,人们开始害怕梵高,邻居开始孤立他,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梵高的内心又如何能够承受这些呢?

如果警察能够保护我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帮我赶走那些挤在房子周围看热闹的大人小孩们,他们有的甚至爬到了窗户上(好像我是什么稀奇的动物),那么我就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都没有做过伤害他人的事。 --梵高

五、梵高与提奥

是啊,自始至终梵高都没有做过伤害他人的事,但他伤害了他亲人的感情,伤了他父母的心,父母也不能理解梵高的古怪。除了一个人,那时可再能没有人能接纳古怪的梵高了,这个就是梵高的弟弟提奥。提奥不仅在经济上支持着梵高绘画生活,也是梵高唯一能够交流的对象,从小时结下的兄弟情谊让提奥成为梵高最信赖的人。

正如梵高所说,他的为人是不愿意去伤害别人的,他可以苛求自己,可以不理会别人,面对孤立与嘲讽,他并不报以仇视。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善的自觉吧,梵高选择了诀别生活,在梵高自杀的前十几天,他给提奥的信中写到:

总的来说,我尝试着保持合理的性情,但我的生活也从根本上受到了打击,我的脚步也不稳定。我恐怕虽不完全但也有点儿会成为你的负担。 --梵高

梵高的画作一直卖的不好,生活拮据而没有经济来源的梵高,经常在信中要求提奥寄钱给他,要么就是用于维持生活,要么就是用来购买画画用品,梵高先前是自信的,他相信总有一天,人们能够明白他作品的价值,到那时,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名誉上,梵高都渴望成为自己家族的助力,尤其是对一直支助他的提奥。这种自信与期望在长年的等待中慢慢消磨,梵高一次又一次地用创作与技巧的完善来作为支撑重新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却迟迟等不来应有的成功,直到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他一定动摇了对未来的信心。而当提奥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小孩子,

梵高担心成为提奥负担的想法想必也愈加急迫,多种因素造成了梵高悲哀的结局。命运对待一个如梵高一样热爱生活,却被生活抛弃人,是如此残酷。

提奥有多么爱梵高呢?也许超出你的想象,他不仅仅理解梵高,他更是知道梵高是绘画的天赋,因为哥哥的离世,提奥本就虚弱的身体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六个后也离开了人世。

梵高和提奥就像双子星一样,想必梵高并非不明白这一点,要知道,提奥给孩子起的名字是“文森特”,用梵高的名字,梵高一定想不到,当自己被迫在生活面前低下头颅时,提奥也无法在生活中继续前行了……。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结语:梵高对生活的热爱

从书信中寻找到的蛛丝马迹,还原梵高坎坷的生活,不免让人叹息。如果梵高在世,有人问他是怎么看待生活的?梵高大概不会作答,直抒胸臆大概不是他的秉性,梵高在去世这一年给提奥的来信中写到:“我仍然非常热爱艺术和生活”。这不让人感到惊讶吗?被生活逼到无路可退的梵高,为何至死都热爱生活呢?

去看看梵高的画吧,去看他在画中那种饱满的色彩,流动的构图,也许这才是梵高眼中的世界,是梵高对生活的美的强烈感受。在那些画中,有梵高的一切喜怒哀乐,有他流动着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画柳树时,把它当作有生命的物体,那么它就是真的有生命,并且它周围的环境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一个人把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同一棵树上,一直不放弃,直到他把生命注入到这棵树中……。 --梵高


从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读梵高的感情世界,生活值得梵高去热爱吗?

写在最后

梵高和提奥的故事让我感动,梵高经历生活中的苦难与他对生活的热爱的鲜明对比,更让我在内心涌起不知名冲动,要写些什么……。

正如《至爱梵高》电影的片尾曲《Stary Stary Night》中的一句歌词“This world was never meant for one as beautiful as you”所述,这个世界配不上你,梵高。

激动之下,写下此文,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看到你,并热爱你所热爱的生活!

--

参考:《亲爱的提奥:梵高传》文森特•威廉•梵高,约翰娜•梵高•邦格 著。 阳亚蕾 ,李玲 译。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