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认为安徽省发展不起来?大家有何看法?

活动中心17653708


安徽省就是政治的产物,本省地级市之间认同度太低。清康熙年间, 安庆桐城的大学士张英张庭玉父子,提议把江南省拆分,并把家乡皖西南小城安庆府做为省会。 康熙对张英的话一直就是言听计从。所以才有了安徽省,安庆才成了省会,但是安徽巡抚不愿去啊,总想留在江宁府或太平府。赖在南京92年才搬去安庆,安徽学政一直就在太平府没走。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安徽就一直是主战场,也没消停过。 芜湖是烟台条约后从太平府分出来开埠,给洋人做生意的,原太平府码头也迁去了芜湖。随着铁路公路的建设,芜湖和蚌埠一个皖南中心城市,一个皖北中心城市 地位上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两个市是省会的主要竞争对手,谁知道毛主席一句话合肥成了省会。我的家乡六朝畿辅,五代名郡,金陵锁钥,建康门户,南直隶第一府太平府没落了, 现在在安徽,马鞍山地区就没什么存在感。也得不到什么利好的消息,安徽发展起来发展不起来。跟我们关系不大,最多也就是少被吸点血而已。 自己挣到钱才是王道,民富才是王道。其他的没什么意思。


博浪的水手



我是黄山区的。我家住在黄山脚下。我们这里交通闭塞,只有一条高速。我家住在太平湖。我们这里风景很多。生活条件并不好。我们这里靠茶叶维持生活生活。没有火车没有高铁。上我们游玩的人太少了。


qzuser273914588


我来说一下 我是搞摄影的 上个月拍了个十五年同学聚会,(地级市一中普通班)听了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个班46名同学,三人在本地(两人公务员,一人经商)其余的人都在外打拼,主要分布在南京(十几人)上海(十几人)海外4人 本省的就几个人, 我感觉还是安徽人才留不住,想要多大的发展,困难相当大,不过安徽近几年在留住人才方面也是做的非常努力。


Xc永勝


安徽应该北边大力发展沿淮城市蚌埠,南边大力发展沿江城市芜湖。依托淮河和长江的地理优势,让蚌埠带动皖北,芜湖带动皖南,蚌埠芜湖再共同辐射皖中!从而带动整个安徽发展!

安徽定位合肥,重点发展合肥是一大败笔!合肥无文化底蕴历史,不沿江不靠淮,地理位置尴尬!北辐射不了皖北,南带动不了皖南!合肥处于安徽中部,目前只是单纯在吸血,不但无任何吸引力,反而把安徽拦腰斩断!导致如今安徽皖北和皖南产生隔阂,差距越来越大!用合肥来带动整个安徽,是属于小马拉大车,心有余而力不足!

安徽应该大力打造真正的双核城市――芜湖和蚌埠!淮河流域重点打造蚌埠,长江流域重点打造芜湖!让蚌埠辐射皖北,让芜湖辐射皖南,再加强蚌埠和芜湖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从而让皖北皖中皖南串联起来,整个安徽凝聚力更强!

现如今把精力放在合肥,合肥不仅不能辐射整个安徽,反而腰斩安徽!皖北和皖南等于生生被隔断!如今都不服合肥,导致整个安徽被合肥阻断!丧失凝聚力!安徽成一盘散沙,皖南皖北各自为战,南北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安徽人才大量外流!合肥带动不了安徽,只会吸血!导致安徽越来越瘦弱!

安徽有淮河和长江,却不好好发展淮河和长江城市,有浪费资源之嫌!我觉得安徽应该做到:皖北看淮河,皖南看长江!江淮带合肥!这样安徽才能上下团结一致!吸引外来人员!

或许集全省之力可以打造出一个超级大城市合肥,但是别的城市就会骨瘦如柴!差距越来越大!肥一城而弱全省!大力打造新双核蚌埠和芜湖,安徽会均衡发展!强两城而壮安徽!毕竟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才是春!


JH朕当时就慌了


一直以来,贪穷似乎成了安徽代名词。笔者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接触了很多安徽以外的朋友。那么他们是怎么看待安徽的呢?

首先,说安徽欠发达甚至贫穷,有参照物的原因。譬如江苏是笔者的第二故乡,和江浙沪一带的朋友聊起安徽,那概念就是落后。

其次,笔者常年行走于西北,在陕甘宁青彊也有一邦铁子,有时候一起提及故乡安徽,朋友们则经常伸出大拇指:安徽,真是好地方,富足,太棒了!

再举个例子,笔者常去山东,那是经济大省。GDp值足足是安徽3倍。但游走在齐鲁大地放眼忘去,印象中的山东,整体似乎并不比安徽好,胶东半岛堪似沿江,鲁南不比皖南,甚至落后于皖北,青岛济南的繁华程度不胜似合肥芜湖,尽管前者在经济总量上领先。

当然,上述三点,只是直观。那么具体到实际,安徽在全国的真实位置真的是像江浙朋友们的那样差评吗?



我们来分享一下2017安徽数据在全国的真实地位,2017安徽全年GDp总量预计2万8千亿左右,列全国十二位;2016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列全国第十四位;另外安徽的财政收入以及人均消费水平两项指标也居全国中游甚至靠前。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安徽紧邻江浙沪,参照物太强大,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被强者视作后进生,也属情理。当然这不是造成安徽落后形象的直接原因。



从人均生产值上看,安徽列全国第25位!绝对值全国倒数!难怪安徽成为落后代名词,原来根源在这里找到了一大半,要知道,GDP值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水平的黄金标准。

那么安徽的人均GDP真实水平真的那么低吗?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知道安徽是一个拥有7000万左右人囗的一个泱泱江河大省。新中国前,安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上缴财税都一直稳居全国前六。建国后,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在安徽的投资仅略高西藏,列全国倒数第二,在那计划年代几千万人囗和几百万人囗投资相提并论且垫底,是什么概念可想而知。

改革开放后更甚,东部沿海先行战略再到西部大开发均与安徽无缘,.敢为人先资源丰富的安徽伴随的是水灾、泄洪丶物资调出顾全大局…直至上世纪末,一个农业大省工业小省,造就出了1000万以上出省滚滚滚铁流。

这1000万人囗常年打拼在外,为外省创造着GDP,但在省内这1000万人囗却要均摊GDP,因为这里所统计的1000多万人户籍仍然在安徽,要知道这1000万人囗大多是安徽主要劳动力,他们在外省创造的人均生产值要远高于省内的留守人囗!这种情况在城市化水平尤低的安徽农村更甚!

笔者在家乡巢湖有一批发小,在上海北京新疆等地事业有成,有的年营收高达数亿,他们户口基本还在安徽,但他们的经济来往几乎全在外省所在地,为安徽以外的地方创造了大量GDP,在省内他们却恰恰拉低了安徽人均经济数据水平!这种情况在阜阳、六安、巢湖等劳务输出大市尤甚。

当然,上述情况在中西部省份是普遍现现象。但绝不可否认安徽是际GDP统计重灾区中的重灾区。

说到这里可以推断,人均经济值偏低很大程度与统计方式拖后腿有很大关联,尤其象安徽这样一个人囗外流超级省份。当然自身欠发展的客观因素当然要必须正视。

综上述,安徽在全国实际水平处中游,你来看看走走,绝对可以看到一个与你听到的、想像的,一个不样的安徽。

笔者前段时间去家乡含山清溪朋友家,幢幢洋楼别墅,留守老人孩子其乐融融,子女大都在市里创业购房。一幅城乡小康锦绣画卷正徐徐展开…


当然,安徽本身缺少宣传,也是安徽“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沿江及皖中,合肥一直高于全国水平;皖北、皖西南山区如果更上一层楼;加之安徽近几年后发优势显现,民工返潮回暖,全省的人均水平一定会有个积极的提升。随着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全面融入长三角的落实,省会合肥状态神勇已昂首杀入省会十强,随着高铁中心和科学中心的坐实,合芜必将引领全省阔步向前,进入全国第一方针,重拾安徽昔日辉煌!

安徽需谨醒奋进,无需妄自菲薄!

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祝全省真干实干,早奔小康!


李文义188


安徽省发展不起来?那小编想反问一下,怎样才算发展起来了呢?是像沿海省份的经济那样发达才算发展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中西部的省份都可以说是发展不起来了。其实安徽与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一样,发展水平其实在同一梯队里。在中西部地区,只有湖北一个省份的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份的人均GDP大都处在4~6万元之间。

造成这个局面主要是原因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的经济格局。改革开放之初,其实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大,但沿海省份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率先腾飞,因此如今发展水平在全国领先。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下,发展速度才快速逐渐赶超沿海省份,如今还处于追赶状态。

其实安徽近年来的发展并不慢哦,我们以2018年数据为例,安徽各市的GDP数据如下表。从中我们就会发现,安徽虽然还有很多城市的GDP不到2000亿元,但安徽有3/4的城市名义GDP增速超过10%,即使增速最低的淮北,也达到了6.7%。如果保持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假以时日,安徽发展水平将会赶上乃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锦绣中源




起来。安徽想发达,必须要留往人,让出去的人都回来!


平淡如心


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先机问题,我国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省市开始,向往富裕对于安徽人的吸引力当然是义不容辞,恃别是安徽的凤阳小岗,在全国率先承包土地,芜湖年广久傻孑瓜子率先致富,安徽人明白先机的重要,尝到了吃饱饭,想富裕,必须胆子大,深圳,沿海已经逐步放开,而安徽仍在观望,而安徽的年轻人巳按捺不住好奇,纷纷南下北上,很多抓了先机的年轻人,阔绰的衣表,花钱大气,让在家的年轻人憋不住,再加上每年从学校毕业大学生,首选广州深圳,还有江浙,福建厦门,珠海,石狮等南方开放商贸企业活跃地区,农村的土地荒芜不少,剩下的是老人小孩,每年春节,安徽返回家里的,城市农村的人在全国也是闻名,最能耳熟能祥的安徽 小保姆,建筑工,安徽建筑工头,小土豪,当然,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个体企业家、大老板,但安徽的人才几乎被抽空,安徽的城市农村几乎滞后乏力,发展无力,直到中央提出中部崛起,那时安徽成了锔底,难以启齿,直到二OO三年,逐步才缓过来劲,以合肥为首到沿海轺商,每年搞引资对接,到处建立安徽人联谊会,邀请安徽大佬回家乡投资办厂,做了大量招回工作,安徽的发展才有了风回路转,但由于安徽南方与江浙接壤,还是无法招回起步早的成功的下海人才,要想安徽能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招回人才是重头戏,要加强安徽的凝聚力,树立安徽人的自信力,领导层将安徽未来规划蓝图要深入人心,让安徽家喻户哓,让安徽人同心同德建设安徽发展安徽,能让安徽民生工程看得见摸得着,切实地有所感受安徽家乡的巨变,不光要吸引全省的处出人才人力回归安徽,还要用各种方法吸引全国,甚至世界上的人才来共同发展安徽。


mdlsc


众所周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是:江苏浙江上海三个行政区的全部辖区。但是,2016年,国wu院关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批复,去掉了江苏北部,浙江南部,加入了安徽东部。同时,明确上海为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为3个副中心城市,其余22个市皆为四大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安徽犹如空降般的突然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员,惊掉了一地下巴!

看看合肥的最新定位:

1,国家科学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全国仅三个:北京、上海、合肥)。

2,长江中下游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原本是南京的,南京升格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后,把这个定位给了合肥)。

3,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南京杭州合肥为3个副中心城市)。

4,安徽省会。

综合以上4点国家定位,谁还敢说合肥不如一个普通地级市苏州市?








浙A太牛cool


找到一张四十年全国GDP排名变化表,1978年排第十三名,2017年仍然排第十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