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田現在都用機械化了,為什麼有些農民還是不願去種田?

淮北姐姐


看大家分析了這麼多農民不願種地的原因,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長篇大論,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四海無閒田,農夫沒有錢。


農夫有話說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利益驅動,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農業成本越大,中國農業是以小農經濟主體,農產品價格漲幅相對其他工業產品太低了,我們算一筆賬就知道為什麼農民不願意種地。以小麥為例,很好的小麥,一畝收1000斤,1.1元每斤,一畝地賣1100元,加上小麥直補125元,一畝地1225元。我以我們當地的價格,再算下成本一畝地種子30斤,每斤2元,這是60元;犁地一畝地大約120元;化肥200元;農藥50元;灌溉兩次100元;收割機50元。成本大約600左右,純利潤最多也就500左右。我們本地打小時工,一小時15元。如果播種、犁地、施肥、打藥、灌溉、收割每樣一天算,那就是當誤5天,每天100小時工。如果算上人工費,種植小麥不掙錢。所以說農民種植意願低。




中國香瓜之鄉蒂落果蔬


我家在安徽池州的農村,機械化是對那些擁有大面積土地的人使用可以,我們村有個承包大戶,他家因為機械農機設備太多,就搞了個農機大院,因為承包了幾百畝土地,使用機械化效率高成本低。普通農民呢?比如我家,四口人土地在一起水田一畝地,旱地兩畝多,而且還是分開的,水田大約距離兩公里,買機械化肯定不可能,一年土地能給家裡帶來的收入不過一萬塊錢吧?這還得兩個老人起早貪黑累的臭死!如果用機械化,估計連加油錢都掙不回來吧?所以在我們這裡,除了承包大戶會買機械化,個人不會買,也買不起!所以父母親,情願去做那種廉價的苦力小工,一天120元,那真是把人都當機器用,就這樣他們也願意做小工,不願意種地,只是沒有小工做的時候,才去田地裡幹活。


小麗學做家常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到目前為止農業種植業已經基本達到了耕種,管理,收貨,運輸一體機械化。相對以前已經大大減少了人們體力勞動的付出了。可是為什麼現在農村普遍還是有不少人不願意去種地呢?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是深有體會的。我家是河南平頂山的,家裡有農田17畝多地。以前都是父母親在家裡種地管理。我基本很少管。因為我有自己的工作,父母也不讓我管。但是最近兩年情況不一樣了,父母親都已經年過六旬了。身體大不如以前了。再加上以前種地下苦力勞累過度積攢下來的毛病越來做突出。



其實最頭疼的事,雖然現在農業種植都是機械化,但是機械化的成本還是有的。我可以跟各位大概說一說種一季糧食的過程。比如說種小麥。首先是拖拉機耕地、化肥、種子、農藥、除草、澆地等。如果順利到收貨季節。要用收割機收麥子,運到家裡還要找地方晾曬,然後把小麥收拾乾淨。這一系列下來成本是不斷增加的。機械化帶來的是方便,但是前提是金錢的投資。最後辛辛苦苦把糧食收拾好了拿去賣,發現糧價不理想。今年不是流行一個段子麼。說是一斤小麥=一瓶礦泉水。



我覺得種地的投入,付出得不到理想的回報。再機械化,再方便也很少有人願意種。(我家因為種種原因已經好幾年不種玉米了。就是每年只種一季小麥,種玉米那一季是免費給別人種的)以上就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對,請各位評論留言指出來。謝謝大家!


豫農小韓


這個要看在什麼地方了,如果是北方的話種田機械化還可以的,因為北方的土地基本上是一馬平川機械化種田可以很適合。

如果是在我的老家的話你所說的機械化種地那就只能呵呵了(我老家是川渝交接處的),給你說說為什麼我們那裡的農民不願意種田吧。

1,我們那裡每家農民的地他並不是挨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東一塊地西一塊地,所以你說的機械化種地就不現實。

2,我們那裡大多數地是高低不平的,高低落差都好幾米了,機械都到不了。

3,現在我們那裡種地沒什麼錢可以賺,買機械的話那要投資多少啊。

4,在外面打工的話只要自己肯幹,怎麼說也可以掙個三四千一個月了吧 ,如果是用機械種地的話一年到頭你不虧都不錯了,更不要說賺錢了。

上面所說的只是我們那裡的原因不代表所有的農村,我想現在大家應該知道就算現在有機械化種地,農民也不願意種地的原因了吧!


生活體驗回味童年


為什麼現在機械化了還是有農民不願意種地,我有以下幾個觀點。

1、現在糧食作物的價格相對較低,農民種地的話,收入還不如出去打工工資。

2、對於我老家來說,我家在四川四川屬於丘陵地帶,一般大型的收割機插秧機都用不上,所以機械化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為地理條件。

3、種地相對辛苦,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不不會插秧打穀。

已上是我的觀點,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謝謝!


農村小偉vlog


  有些農民不願種田是有原因的。

  儘管現在大部分地區農村種田都使用機械,種地看起來並不辛苦,但還是有些農民不願意種,情願把自家的田交給別人種,這是為什麼?

  最根本的原因是種地不掙錢,或者對那些不願種地的人來說種地不划算。

  還是舉例子吧。

  假如一個農民在城市謀生(在企業打工也好,自己做生意也好,都行),扣除必要的生活開支,每個月還能剩餘5000元,那麼他就沒必要回家種地。因為耕地用來種糧食的話,一年兩季,一畝地也不過能淨落幾百元,一戶人家通常是七八畝地,全部的地加起來一年也只能掙幾千塊錢。

  在外謀生的人,農忙季節回老家農村,每一季都要忙上十天半月,兩季需要忙一個月左右。這一個月時間如果他們不回來,在外面可以掙到5000元,來老家又忙又累,也不過掙幾千塊而已。這樣的話,還抱著家裡的幾畝地不放,就沒什麼意思了。

  有人說了,那他家不是還有其他人在農村嗎,完全不需要他回來幫忙呀!留在農村老家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如果老人還能勞動,那這家的地當然不會撂荒的。可是,如果老人身體不能再勞動了,那也只能把地給別人種了。

  再者,現在雖然糧食收種機械化了,但是在平時的管理中還是需要人工操作的。沒有一定的身體條件,想種地哪有那麼容易?

  總之,農民不願種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划算。


謝二先生拉呱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有點不切合實際,應該說農民中的年輕一代都不想種地了。現在農村裡的年輕人十幾歲就到城裡去打工,打工掙的錢比種田來得快、來得輕鬆,所以年輕人寧可外出打工也不願種田,這才是事實。

在我們老家,因為種田的都是以中老年人為主,所以種田的方式已經和以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農村有不少人買了大型機械,比如稻穀、黃豆收割機,花生挖掘機等,能花錢用機械的基本上都是用機械耕種收割,這樣即便沒有年輕人幫忙也能種得下來。

所以在我們老家,農田不僅有人種而且還是寸土寸金。一些用不了機械的勞動,比如插秧、摘棉花,為了趕時間趕天氣,也會花錢僱人互助。收穫的糧食如果自家吃不完,會有專門的糧食販子開車上門來收購,所以不用費體力拉到街上去賣。

我妹妹家就是兒子和媳婦外出打工,妹夫和妹妹在家種田帶小孩。有些全家人都外賣打工的,會把自留地以較低的租金租給親戚或熟人耕種。在農村雖然種田不怎麼賺錢,但是如果不種田,全靠拿錢去買吃的那就很難生存了。

最後,歡迎大家關注“農家瑞妞”







豫味鄉村


機器化是要花錢的,旋耕機十幾萬,播種機又七八萬收割機又十了萬,還有脫粒機也好幾萬。他們壽命也都十多年。光農機投資就要三十萬一年光農機折舊就要三萬如果再加上維修和柴油兩萬那一年這些費用就要五萬。用這些農機種三百畝地玉米。每畝地除去種子農藥化肥地租人工剩四百塊錢。三百畝地才掙十二萬塊錢去掉農機和柴油維修費用才掙六七萬塊錢。種三百畝地本錢不算前期投的農機錢三十萬後期每畝地還要投四百塊錢就是十二萬。還有儲存場地沒有十幾二十萬下不來。這樣一加就要五六十萬。這五六十萬一年利息會出多少錢。投資這麼大一年才掙六七萬塊錢會有人幹嗎?就現在種糧的收入想實行機器化,想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都不可能實現。因為不掙錢


用戶隨緣馬成民


機械化是是對於農業大戶,農業大戶使用機械化比較划算。相對於個人農戶,都是請人,現在個體農戶也就2/3畝地,耕田機 收割機 插秧機 農藥 化肥 種子 這些都不便宜,一畝地產量一千多斤左右。我們當地糧價120/130左右。換算下來沒多少錢,不如打工進廠來的實在。現在農村實行的都是大戶承包制,國家政策對於農業土地承包都有大力度的補貼。所以現在大部分都是農業大戶承包,既解決了個體戶不想種田,也保留了農田,不會使土地荒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