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时间不会掩没好的文学作品,只会让它在岁月的长河中更加闪耀,正如人们常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

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但在当时他的名气并不大,其诗亦未受到广泛的重视。多年后,韩愈写道:“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论”,白居易亦赞扬杜诗道:“贯穿今古,缕格律,尽工尽善”,杜甫的名气大增。至宋代,杜甫的声名达到顶峰,其诗影响了一大批宋代文人,备受推崇。

杜甫出生于官僚世家,自小就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教养。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的诗人,大才子,家学渊源,故杜甫少年时受文化熏陶,获益匪浅,为后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杜甫年轻时过得颇为惬意,亦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但是在现实中却难觅一展抱负的机会,尤其是在他的后半生,过着漂泊流离的生活。在困苦的生活中,杜甫仍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用诗记录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形成了“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诗风。杜甫的伟大不仅在于其诗的伟大,亦在于其崇高的人格。

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生活的磨砺成就了杜甫,在一次次的漂泊流离中,他创作出不少名作。这首《旅夜书怀》就是杜甫在漂泊无依时,写下的千古绝唱,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杜甫的律诗成就极高,他将律诗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诗题中的“旅”字言明了杜甫当时的境遇,羁旅漂泊,无依无靠,此时友人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好友的帮扶,不得不离开成都,乘舟东下,再次漂泊。而“夜”字交代了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晚。

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月下,微风吹拂着两岸的细草,一叶孤舟在茫茫的夜色中行驶,渲染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这一“独”字生动地展现了杜甫漂泊无依的状况,加上这个“夜”字使得漂泊流离之感更加强烈,难以排解。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灿烂星月,辽阔无际的平野,奔腾不息的大江,杜甫用这样雄浑壮阔的景象反衬他在茫茫夜色中的渺小与孤苦伶仃,同时与首联相呼应,共同构成一幅孤寂凄凉的旅夜画卷。

诗的颈联和尾联开始抒发诗人胸中的情感。“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两句激愤之语,是反话,杜甫内心希望着因功业而成名,因病老才休官,可如今他是功业未成,壮志难酬,处处受到排挤才辞官,写出了漂泊的无奈与不甘。

漂泊流离中,杜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把自己比作一只翱翔在天地间的沙鸥,无依无靠,不知去往何处。用天地之辽阔,反衬沙鸥的渺小,更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这首《旅夜书怀》中的漂泊无依与孤独无奈,正是当时杜甫身世际遇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