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為宋朝第一代皇帝,927年3月21日出生於河南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人家庭,相傳伴隨著他的出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月不變”。少年時的趙匡胤,容貌雄偉,氣宇不凡。他和那些同年的、不守常規的孩子不大相同,唯一共同的是不愛讀書。趙匡胤的父親趙宏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四代王朝的武將,他受家庭的薰陶,自幼愛好騎射和練武,並摔打出一身好武藝。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21歲時,趙匡胤告別父母妻子,開始浪跡天涯,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他的足跡遍佈華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但是,始終也沒有找到一個理想的地方,實現自己的宏大抱負。

949年,在北上的途中,趙匡胤終於遇到了當時正擔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時正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北招兵買馬。於是,身強力壯精通武藝的趙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屢立戰功。郭威稱帝后,他被任命為禁軍軍官,得到開封府尹柴榮的賞識,因而成了柴榮的部屬。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郭威死後,柴榮即位,趙匡胤得到周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後來,柴榮臨死時封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精銳的禁軍,以輔佐和保衛幼主宗訓。趙匡胤憑戰功從士兵升到統帥,在軍中有著極高的威望,許多將領都是他的老部下、好朋友,或者把兄弟。新君繼位後,趙匡胤也宣誓效忠。周世宗死後,他的兒子宗訓,繼位時年僅七歲。

第二年,北方勾結契丹入侵,小皇帝和幾個輔政大臣讓趙匡胤掛帥出征。趙匡胤在汴京郊外的陳橋驛集合禁軍部隊,準備第二天一早出發。當晚,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幾個將領密謀,認為皇帝這麼小,就算立了戰功他也不懂封賞,不如讓趙匡胤當皇帝。坐不

當時,天還沒有亮,趙匡胤正在睡夢之中,他就被外面士兵們“趙都點檢做皇帝”的叫嚷聲吵醒,他剛走出帳篷,就被幾個將領披上了一件黃袍,全軍山呼萬歲。面對突如其來的這一切,趙匡胤先是推脫了一番,隨後便以皇帝的身份發號施令,率軍回汴京奪得皇位,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趙匡胤迫使宗訓退位,建立了宋朝。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做了皇帝,史稱宋太祖。也許是因為他知道皇位得來容易,便擔心它失去也容易,所以,他沒有沉浸在喜悅和滿足之中,而是開始考慮如何鞏固他的權利問題。眼下他最擔心的是,如果也有人像他一樣,再重演一次“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鬧劇,別人用同樣的手段迫使他“禪位”,自己將如何是好?為此,他整天眉頭緊鎖。

別人不理解趙匡胤究竟是為什麼?這一天,宰相趙普問趙匡胤:“臣斗膽問句,陛下連日來頗不開心,難道還有什麼難解之事嗎?

趙匡胤說:“雖然我眼前做了皇帝,但是保不準以後會怎麼樣?哪天部下也來一個‘陳橋兵變’,我該如何啊?”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趙普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說:“陛下想的真是長遠。”

趙國胤說:“對於以後的事情只有先想到了,然後再一一計劃部署,這樣才能防止日後的禍亂。自從唐末以來幾十年,帝王總共八次改姓,是什麼緣故?我想止息天下戰爭,為國家以後長治久安打算,有什麼辦法?”

下趙普回答說:“這是因為鎮守一方的兵權太重,使帝王的權利受到了削弱的緣故。如果要想治理天下,只要逐漸削奪將軍們的權力,控制他們的錢糧,收回他們的精兵,天下就自然平安了。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認為趙普言之有理,說:“我待他們恩重如山,但也不能保證絕不會有問題啊。而且我的意思不是說他們會主動叛變,只是說他們都不是良好的統御人才,萬一以後他們貪圖富貴,也把黃龍袍披到他們身上,他們即使不叛變也不可能了。

趙普不再說話,他也不知道該怎樣勸慰這位憂心忡忡的皇帝。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幾天之後,趙匡胤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這一天,他在宮中大擺酒席,召集石守信等最親密的一批將領來喝酒。酒興正濃時,趙匡胤嘆了一口氣。

石守信問:“現在形勢一派大好,陛下為何嘆氣啊?”

趙匡胤說:“如果不靠各位的擁戴,我不會有今天。但當皇帝也太艱難,並沒有當節度使時快樂。每天都憂心忡忡,不能安枕。”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石守信問:“什麼緣故使陛下不能安枕?”

趙匡胤說:“這還用說明嗎,皇帝的寶座誰不想坐呀?”

石守信等人駭然,道:“陛下怎麼說這樣的話,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懷這種非分之想?”是顯趙匡胤說:“你們當然不會,可是一旦你們被部下擁戴,你們還能拒絕嗎?”

殿中死一般地寂靜,眾將驚出一身冷汗,方才明白皇帝擺的是鴻門宴,忽然發覺殺機四伏,不由魂飛天外,連忙跪下,請求皇帝指示一條生路。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是一個政治人才,他不會用屠殺手段,他說:“人這一生過得很快,轉眼就老死。追求榮華富貴的目的也不過是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而我看各位不妨辭去軍職,改任高級文官,多多購買肥田沃土,營建豪華府第,蒐羅天下歌童舞女,晝夜飲酒取樂。這樣君臣之間,互不猜忌,上下相安,各位以為如何?”

既然皇帝有這樣的想法,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說的,連忙感激接受,叩頭致謝道:“陛下給我們想得這麼周到,我們哪裡還有不接受之理。”

第二天,支持趙匡胤政變的將領,紛紛上奏章,說自己有病在身,請求解除軍職,自動地交出了手中的兵權。趙匡胤自然一一準許,讓他們改任閒官,優厚的俸祿一錢不少,還賞賜眾多金銀,有的還與皇室結了姻親。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任命石守信等為節度使,卻不讓他們赴任,而是待在京城,什麼事也不管,過著只拿俸祿不管實事的悠閒官的生活。武職官員形同虛設,實際上都是依照品級領取俸祿的閒人。而實際負責軍政事務的官員,是由朝廷臨時差遣。因為是臨時差遣,像走馬燈一樣轉來轉去,誰也不肯也不可能安下心來辦幾件實事。

趙匡胤的日常生活很樸素,衣服、飲食都很簡單,雖然對自己的家人較約束,但是他的“杯酒釋兵權”卻帶來了後患。由於江山原因,宋朝形成了一個龐大重疊的、官僚機構種類繁多的官俸網。只要能任上個大小職,就能一生豐衣足食,享受不盡。

其他皇帝都濫殺功臣,咋趙匡胤就能杯酒釋兵權?

976年,趙匡胤駕崩,後被稱為宋太祖。

宋太祖趙匡胤在酒宴中解決了這個問題,使自己初建的王朝得以鞏固,穩坐了16年皇帝的寶座。人無論做什麼事情,最主要的是要謀劃未來,先從眼前著手行動。如果在未來及現在得不到實踐,就可以追溯歷史,去研求前人的經驗。

把未來想做什麼,會發生什麼事情都預見、籌劃在先,再從眼前入手,按照計劃努力去做,就一定會實現。然而以前所規劃的事情,會因為客觀的實際情況而有所變化,但是總比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要穩妥得多。

未來的成功總是建立在眼前的謀劃之上。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善於籌劃,並從長遠考慮,預見到事物發展趨勢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