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究竟是怎麼回事

“杯酒釋兵權”究竟是怎麼回事

960年,後周大將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和手下眾將士謀劃發動了“陳橋兵變",趙匡胤被一眾手下黃袍加身,恭帝柴宗訓被迫將皇位禪讓於他。就這樣趙匡胤稱帝,建立大宋朝,史稱宋太祖。

大宋國建立以後,“陳橋兵變”被一眾將士黃袍加身這一幕一直在宋太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他用這樣的方式登上帝位,內心也很忌憚手握重兵的將士會不會也發生這一幕。

趙匡胤有一天把謀士趙普召進大殿,二人交談之中,趙匡胤說出了他的憂慮,他說:“從唐末到現在才有數十年,然而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到處都是戰爭,到處都在打仗,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讓天下停止刀戈,讓國家從此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呢?”趙普善於察言觀色,他聽完太祖的話,明白了太祖心目中的忌諱,略一沉吟,就回答說:“陛下的願望,是天下勞苦大眾的福分。造成天下的混亂,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藩鎮的權力太大了,這樣就會形成君弱臣強的局面了。要想解決這樣的問題,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銳的軍隊沒收,這樣天下就能久安了。”太祖聽了深以為然。

961年七月的一天,退朝後,趙匡胤留下了重臣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級將領飲酒。酒至半酣,宋太祖端起酒杯站了起來,對他們說:“我能做大宋國的皇帝,都是諸位的功勞。然而我現在雖然貴為天子,卻還不如原來做節度使的時候快樂自在。自從當了皇帝之後,我可以說還沒有好好地睡上一一覺啊。”眾人聽了此話,都面露詫異,石守信就問太祖說:“陛下何出此言呢?現在天下已定,正是安心享樂的時候啊。”趙匡胤就笑著說:“天下人,誰不想要富貴呢?如果有一天,有人也把黃袍披在諸位的身上,擁戴你當皇帝,你會怎麼樣呢?”

石守信等將領聽了面面相覷,但是大家心裡都明白太祖的用意了,一怔之下,慌忙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給我們指出一條生路。” 趙匡胤就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又對他們建議道,人的這一輩子太短暫了,猶如白駒過隙,還不如及時享樂,家中多置些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再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些田地家產,傳給後代子孫,以終天年,這樣一來,君臣之間也就沒有猜疑,上下相安了,這樣該多好啊。

話說到這一地步,大臣們只有答謝了,他們趕緊表示說,還是陛下考慮的周到,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諸將領就紛紛稱病,請求辭職,趙匡胤一一敕準,並給了他們優厚的俸金讓他們安享晚年。

就這樣,宋太祖在不傷和氣的情況下,使用和平手段解決了權臣的軍權威脅。

“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首領黃袍加身,篡奪自己政權,所玩弄的一個手段。這個手段是和趙匡胤的治國理念分不開的。

從結束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到大宋朝的建立,趙匡胤重點要考慮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限制藩鎮跋扈的局面不再出現,二是如何使趙家王朝長期鞏固下去,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其實對這些問題精通治道的趙普也早有所考慮,所以說二人一拍即合。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並逐步付諸實施了。

範浚曾在《五代論》中就說過這個問題,"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這句話揭示了政治局面變換中兵權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太祖親身體會,他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他要實現中央集權,就必須先解決兵權的歸屬。

後來,太祖和趙普在軍事制度方面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三點上。

一,建立嚴謹的樞密院制度: 樞密院主管調動全國軍隊,但是全國軍隊由三衙掌握。三衙雖然掌握禁軍,但卻無調兵和發兵的權力。樞密院有發兵、調兵之權,而不能直接掌握軍隊。調兵權與領兵權分離,各自獨立,相互制約,這樣有利於皇權的控制。

二,內外相維政策: 全部軍隊分為兩半,一半屯駐在京城,一半戍守各地。這樣一來,京城駐軍足以制止外地可能發生的變亂,外地駐軍合起來足以制止京城駐軍可能發生的內變。內外軍隊互相制約,都不能發生變亂。最主要的,京城駐軍又多於外地任何一個地方,這樣皇帝就可以保證牢牢控制全國的軍隊了。

三,兵將分離政策: 京城禁軍,駐外禁軍定期調動。這樣,就能借著士兵的經常換防,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將官不能同士兵結合,就不能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聲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對抗了。

"杯酒釋兵權"確立了大宋朝文人治軍的軍事制度,它雖說消除了造成強唐滅亡的藩鎮軍制,但是所造成的後果也是非常嚴重的。歷史表明它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軍事積弱。在外患強伺的背景下,一是削奪大將兵權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二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權,讓不懂軍事的文官控制了軍隊,三是武將的頻繁調動,導致軍事戰略的變換頻仍。後來宋朝與遼、西夏、金的戰爭連連敗北,導致被制度落後於自己的遊牧民族滅亡就是這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