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愛國:中國法理學是一座沙質的城堡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愛國:中國法理學是一座沙質的城堡

這場討論因我而起,所以我先說三點。 第一點,一門學科應該有一個一貫的主題,有邏輯體系,有嚴密的論證,才能夠算是一個嚴格的學科。如果缺少了這三個基本要素,那麼這個學科是很難進行科學研究的。從歷史上來看,20世紀80年代早期我們稱法理學為“法學基礎理論”的時候,按照這三個標準,應該說它還稱得上是一門學科。因為從知識結構來看,一是馬克思主義的法學原理,二是中共黨史的史料,三是分析法學的框架,合在一起,可以稱之為“法學基礎理論”。


但這種情況發展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有了很多變化,隨著法理學研究的寬度跟廣度拓展,新的法學研究的成果加進來了。


從量上來看,法理學增加了篇幅,但是從邏輯體系來看,不同的學說、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指導思想都集中在一起,所以我稱之為一種“沙質的城堡”,而不是一種泥瓦的或者木質的有機的自治體。從學科理論的角度來講,法理學是一個沙質的城堡,很難稱為一種嚴格的科學。


第二點,法理學有它自身的特點,我們所說的“法理學統一化”運動,其實和法理學本身的特點還是有差異性的。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愛國:中國法理學是一座沙質的城堡


首先,法理學不同於部門規範法學,也不同於法律的歷史;它沒有一種客觀性,更多的是主觀性和學者自己個性的色彩。如果說一個學科有自己過多的主觀色彩,或者是研究者自己的個性,那麼這個學科的統一化就是不現實的。 所以沙質化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有可能最後變成一片沙漠,也就是我說的“法理學的死亡”。


其次,從現象上來看,這種沙化的過程有兩方面:


一方面,法理學還是要承擔中國法學意識形態的功能。官方有什麼樣的政治法律政策,法理學就應該進行相應的演繹與發揮。


另一方面, 政治權力資源是非常稀缺的,並不是每個法學家尤其是每個法理學家都能夠享用這種資源;於是他們就找到其他方式,如大量引進西方法學的成果,搖身變成了明星法理學家。最後導致的結果是,整個法理學各說各話,很難形成在同一平臺上對話。


第三點,文章提到所謂的法學教義學和社科法學,是自2014年以來法理學的最新熱點。法理學的重心為什麼轉向了法教義學,這個要問舒國瀅教授和陳景輝教授;之後法社會學如何興起,如何把法教義學當作它攻擊的目標,也許要問季衛東教授。我就先說這麼多,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法律評論》、北京大學法學院官網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的觀點與看法。

免責聲明:文字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更多法律資訊和優質課程的獲取,歡迎關注法寶學堂公眾號(ID:PKUFBXT)!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徐愛國:中國法理學是一座沙質的城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