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一本看了就后悔的书

老犟 |《黄帝内经》是一本看了就后悔的书


打开《黄帝内经》第一页,看到了黄帝的第一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文:我听说上古的人,年纪都能活过100岁但动作还不衰退;可现在的人,50岁动作就衰退了,这是时代环境不同了?还是人失去了养生之道?)


然后就开始想后悔了……

后来“一股脑”的读完全书,上学那会儿古文学的不好,现在不上学已很久了,看古文那个费劲,就像香港明星刚开始说中文一样,再加上完全不懂中医,可不是要给自己的脑子鼓鼓勇气,而后赶紧一气呵成,所以是“一股脑”。

“一股脑”后,就开始百感万千,感觉《黄帝内经》不仅仅是一本医术,更是一本教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养生、如何看待生命的系统宝典。

精华就在于“内”这个字,向“内求”,健康需要“求自己”。

这个观念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起初我是抵触的,后来竟发现是自己错了。

一个孩子从刚出生到儿童时期,吃、穿、住、行、等等最基础的生存都是依靠父母,所以是“向外求”,可是等到这个孩子成年后呢?如果还是一味的“向外求”就很难生存下来,而往往那些幸福美满的人生都是懂得“向内求”,细细想来是不是这回事儿?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的埋怨、憎恨来自于“只向外伸手要,不向内追求自我改变?”

再换一个角度,如今每一个人生病后,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吃药,接下来就是找医生、打针、开刀等……这似乎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但《黄帝内经》告诉我:生命健康最重要的是“向内求”,是需要找内在的原因、内在的方法。

所以,治病最重要的方法其实不是“吃药”,“治未病”比“治已病”更重要。

可如今的人早忘记了“向内求”,一些人是不愿意向内求,一些人是不敢向内求,还有一些人是不屑向内求。但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向内求”不但辛苦而且太难了。如今的社会人已经习惯了快速、特效,而“向内求”却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


老犟 |《黄帝内经》是一本看了就后悔的书


如果《黄帝内经》仅此而已,那就算不上经典了,它厉害绝妙之处是:可以把哲学切实的运用在人身上。

它透彻的讲述了“生命”奥秘,一切内容都紧紧围绕“生命”展开,是一部教人快乐、健康、不得病的人生百科全书。

“生命是否公平?”这一哲学问题,困扰了人类千万年,仍没有结论,或许是答案太过简单使人怀疑,或许是太过复杂理不出头绪。

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有且只有一次,仅此一点是公平的,但是生命又被分为长短、贵贱、高低,这似乎又是不公平的。

所以,世界上的人最珍惜也最不珍惜的就是生命了,人们都认为生命是最最重要、珍贵的,可是一旦忙碌起来,第一个被遗忘的就是自己的生命。

所以,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该如何对待?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到底能否把握自己生命的长短、贵贱、高低呢?

这把解开生命奥秘的钥匙,就藏在《黄帝内经》之中,有了这把钥匙,才能开始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位当今的伟人说过:中医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起初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直到我磕磕绊绊的读完《黄帝内经》后,才恍然醒悟。

所谓“阴阳中和、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正是中华文明的核心。

从“阴阳”的角度看,儒家属阳,崇尚自强不息、刚建坚毅、奋发有为;

道家属阴,崇尚厚德载物、柔弱虚静、自然无为。


而《黄帝内经》主张“阴阳调和,不偏颇”。所以大可以用《黄帝内经》这把钥匙打开中华文明的宝库,就能看到《易经》、《老子》、《孔子》及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身影。

老犟 |《黄帝内经》是一本看了就后悔的书


说了这么多,《黄帝内经》究竟是本什么书呢?

《黄帝内经》不是一本简单的医书,用张其成老师话讲就是:

它是第一部中医学的经典;

它是第一部养生学的宝典;

它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

而《黄帝内经》的篇章数量也隐藏了一个秘密。

《黄帝内经》原本18卷,《素问》和《灵枢》各9卷,而后来的通行版本一共有162篇,其中《素问》和《灵枢》各81篇。9为阳数之最,九九相乘,故81是最大的阳数。

所以《黄帝内经》的篇章数量告诉我们:人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阳气。

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黄帝内经》揭开了人类生命健康的各种秘密,是少有的流传千年的好书。

是一本看了就“后悔”的书。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生命健康的秘密,请找——老犟。

其实,每一个人都能活到120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