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傅喜本應當大司馬,奈何跟傅太后不和,劉欣只好扶持師丹上位

自上次王莽當眾貶抑傅太后,說她不能與王太后平起平坐時,到現在,這話還成了傅太后心頭一塊陰影。


外戚傅喜本應當大司馬,奈何跟傅太后不和,劉欣只好扶持師丹上位


儘管王莽被趕走了,傅太后仍然很不爽。她知道什麼與王太后享受同等待遇都是假的,如果不把她頭上“定陶”那兩個字摘掉,別人打心裡都不會對你認帳。

於是,傅太后和劉欣密秘策劃,決定實施一次尊號行動,徹底從封國太皇太后過度到中央太皇太后。

要想行動順利推進,首先要爭取三個人的支持與同意。這三人,就是漢朝三公:丞相孔光,大司馬師丹,大司空何武。可當劉欣反覆揣摸著這三個名字,心裡不由打了一個問號,這三隻重量級籌碼,最終會偏向皇帝嗎?

想搞定他們,似乎有點懸。

一想到這,劉欣心裡不踏實,傅太后心裡也不踏實。這時劉欣不由想到,既然這樣,不如下一步險棋——把另類外戚傅喜召回來,爭取他的支持。

外戚傅喜本應當大司馬,奈何跟傅太后不和,劉欣只好扶持師丹上位


傅太后把傅喜打發回家後,掛名是養病,其則是讓他面壁思過。所以,傅太后也沒一棍子將傅喜打死,還給他保留著光祿大夫的工作。這招很高,可進可退,可攻可守,極為靈活自如。

不久,大司空何武主動上書,給劉欣分析罷免傅喜的害處:傅喜才學蓋世,功德遠揚,在傅氏外戚當中,可謂是舉足輕重的人。傅喜能否回朝,關係到傅氏外戚有限公司是否做大做強的問題。衝著這點,你就應該趕快把他召回來。

何武一翻話,似乎撥醒了沉睡中的劉欣。劉欣又將傅喜回來上朝。

傅喜是召回來了,那到底回心轉意沒,傅太后沒底,劉欣也沒底。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傅喜都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劉欣認為,想傅喜強勁發聲,讓他替傅太后說話,就得先給挪個好位。就目前而言,最好的位置,當然就是大司馬了。那麼傅喜要挪上大司馬,師丹往哪裡擺?

其實這個問題,劉欣心裡早就有底了。

漢朝自有大司馬一職以來,從來都是由外戚壟斷。大司馬主管宮廷內務,這個工作由外戚來做,肯定要比外人順手。但是傅喜總是不懂抬舉,讓傅太后不得不破了規矩,讓師丹這個外人來擔當。

然而劉欣想來想去,按師丹目前的身份和實力,最適合他的不是大司馬,而是大司空。既然那樣,那何武往哪裡擺?劉欣是這樣想的,他沒有位置留給何武了。既然擺不上,只有退而求其次——讓他提前退休。

換掉何武,劉欣早有此意。在他看來,何武這人,儘管被劃歸王莽集團,但他沒有孔光的頑固,更沒有王莽的驕傲。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像個狡猾的孩子,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事不該做,極為聽話。

儘管如此,何武還是不能博得劉欣好感。在所有的博弈場中,往往強勁的對手,都是值得敬畏的。王莽值得敬畏,孔光值得敬畏,師丹值得敬畏,傅喜值得敬畏,就是何武不能讓他有敬畏之心。

歸根到底,不是劉欣問題,問題就在何武身上。這就是,何武才能不行,人氣不旺,力量不強。

外戚傅喜本應當大司馬,奈何跟傅太后不和,劉欣只好扶持師丹上位


劉欣要弄這個他心中三不的人物,根本不是什麼難事。在他手中,已經握有何武的有關黑材料,只要他把這些東西往外抖一抖,即可大功告成。

事情是這樣的:何武有個繼母住在蜀郡,有一天何武派人去迎她進京同住。迎接隊伍才準備出發,突然聽到劉驁駕崩的消息。於是,護送隊伍擔心強盜們趁機出動,伏道搶劫。所以為安全起見,就暫時停止出發。於是這個很正常的事,被人一路詐傳,傳到劉欣這裡時,他就聽成了何武不孝,竟然拒絕奉養繼母。

在以孝治國的漢朝,一旦有人訛你不孝,那你也差不多混到頭了。果然不久,劉欣動手了。首先,由劉欣一幫親信告狀,告何武不孝;接著,劉欣也不派人調查,即刻定罪,免除何武職務,派人送他回封國博望鄉養老。

搞定何武后,劉欣下詔,封大司馬師丹兼任大司空。封完以後,他就按兵不動了。

劉欣這個人事調整,讓很多人看了都暈菜。王太后看不懂,王莽看不懂,連師丹也看不懂。根本就沒人知道,劉欣到底想幹什麼。

想想師丹能教上劉欣這學生,實在三生有幸。因為劉欣,他得了兩個漢朝第一。他是漢朝第一個不是外戚的人,擔任了大司馬;他是漢朝第一個,一人兼任兩個重要職務的人。

於是,有人會不會想,劉欣會不會也把孔光趕走,讓師丹一人兼職三公職位為一體?

這個答案,恐怕只有劉欣知曉。

然而劉欣卻拖了將近半年,才將答案公佈。半年後,劉欣下詔,封光祿大夫傅喜為大司馬,師丹為大司空,丞相由仍孔光擔當。

到此,師丹才恍然大悟。半年來,劉欣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洗牌。而他洗牌,是為了接下來更好的出招。

劉欣以為,師丹是他的老師,傅喜是傅氏外戚,只要倆人願意和他站在同一戰壕,沒有什麼大事是沒不成的。

大戲開場之前,總有敲鑼的人。這次,替傅太后敲鑼打鼓的人,是兩個宮廷跑動的官員。一個是郎中令,一個是黃門郎。

此倆人給劉欣上了一道奏書,說道:“我們強烈建議,撤銷傅太后及丁皇后頭上的定陶兩字,同時建議,傅太后及丁皇后的車馬儀仗等,符合皇太后及皇后的身份,並請陛下為共皇劉康,在長安設立祭廟。”

一步到位,馬到功成,多美妙的提議。劉欣把奏書下傳各部門討論,很快的,中央各部的意見就反饋回來了。眾人的口徑很一致,說,這意見提得真好,早就應該提了。

劉欣笑了,傅太后笑了。成功彷彿就在眼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