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2019年,對國足來說,“換帥”二字形容,足矣。

年初亞洲盃,0比3輸給伊朗隊,裡皮怒髮衝冠,拂袖而去,換帥;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中國杯,兼職主帥卡納瓦羅兩戰皆負,卡納瓦羅辭職,換帥;

裡皮重新歸來,40強賽打完第一階段,平菲律賓,輸敘利亞,再度怒髮衝冠,拂袖而去;換帥。

年底東亞杯,選拔隊主帥李鐵兩負一勝,完成任務,國家隊主帥是否是他?等著……

國家隊這一年,在帥位的問題真是折磨死人——而這種折磨,原因只有一個:中國隊的實力已經是亞洲三流,所有“最佳”方案最後都演變成為一種鬧劇。

1月,亞洲盃上的0比3

2019年1月25日,亞洲盃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0比3完敗於伊朗隊。

想體面告別,最後卻狼狽退出——輸給亞洲最強的伊朗隊,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但以這樣的方式輸球,窩囊而無奈。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但這一場慘敗,卻可以作為標本,伊朗隊就像一面鏡子,讓中國隊妍媸畢現。

淘汰泰國,打進亞洲盃八強,這就是中國隊的真實水平;而面對伊朗和韓國,明顯處於下風,這同樣是國足的真實水平——亞洲一流和亞洲二流的差距,由此可見。更何況,這支由奎羅斯花費八年的時間打造的伊朗隊,早已在世界盃賽場證明了自己,他們堪稱亞洲的嘆息之牆,一流中的一流。

幫助球隊穩定在亞洲前八,正賽碰到實力相當的對手不落下風,其中還有世預賽戰勝缺少孫興慜的韓國的好戲,這是裡皮的水平體現。至於更進一步,短期內還是不要再想這個問題了。

三個丟球,三個中衛“一人背一個鍋”——如果說某一人出現重大失誤是偶然,那麼三個中衛都掉進同一個坑裡,那就有不可迴避的必然性了。說到底,還是中國隊無法適應伊朗人的節奏和身體對抗,對方在這兩個環節比國足高出了不止一個檔次。

開局搶攻,裡皮在賭,或許他認為國足面對波斯鐵騎難以死守平局,可惜馮瀟霆的低級失誤,讓球隊早早陷入被動……用肖智換下馮瀟霆,裡皮繼續豪賭,半場用掉兩個換人名額顯示了他的決心,老帥寄希望於加強進攻扭轉球隊的被動局面,但緊接著劉奕鳴又犯了錯……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裡皮徹底輸掉了這場賭局,這種“剛壓上籌碼就被清袋”的滋味,更是讓老帥無奈。而半場之後的事情,就是例行公事,如何讓球隊不要輸得太難堪而已。

這支伊朗隊是怎麼打造出來的?固然,他需要好的隊員作為基礎,然而不能忽略的一點,則是主教練的穩定,正是奎羅斯的長期堅守,才能讓一套戰術堅持了那麼久,這一點上,國足又不如別人。賽後,裡皮宣佈離任,從2016年10月22日到2019年1月25日——本來裡皮和中國足協在合同的問題上還在磨磨蹭蹭,結果裡皮用辭職的方式瞬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這是鄭智、馮瀟霆、郜林等一批老將們的最後集體亮相,殺進12強賽,打進亞洲盃八強,這就是中國國家隊所能做到的極限。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輸掉比賽以後,裡皮咆哮,而深知中國足球家底的人則在心涼:當一大批老將要退出國家隊以後,這或許是國家隊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了。

從未來國家隊球員的能力和經驗看,他們也很難與鄭智們相提並論。就這場比賽的三個中衛而論,劉奕鳴和石柯的能力和穩定性,不如馮瀟霆,但誰能想到呢?首先跌進深坑犯下大錯的,卻是最老到的馮瀟霆……國青隊的戰績足以佐證年輕球員在世界足壇和亞洲足壇的大致水平,從目前來說,的確是一代不如一代。

有什麼理由相信,他們會突然之間功力大增,突破現在這支國家隊的極限呢?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雖然有很多基層教練說,06年以後的隊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明顯提升,我們算一下,等06年的隊員大規模踏上國家隊的舞臺,應該都是2030年左右的事情了。

而這一年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證明了這個判斷,是正確的。

二 卡納瓦羅來去匆匆

亞洲盃以後,裡皮離任。最初的方案是裡皮擔任顧問,卡納瓦羅作為中國隊的執行主帥,圍繞著這一選項,有關方面進行了多方工作。

譬如,恆大俱樂部以此為契機,吃進了韋世豪等五名年輕國腳;中國杯上,卡納瓦羅初試身手——以恆大為國家隊班底,讓熟悉恆大的卡納瓦羅過渡到國家隊主教練,後面還有裡皮在壓陣,一切看起來都非常完美。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但是中國杯上,中國隊先後負於泰國和烏茲別克,卡納瓦羅交出的答卷顯然是不合格的,於是所有設想的基礎都被動搖了,可以說,當初看起來的完美構想,在事實面前不堪一擊,且不論卡納瓦羅和裡皮之間的關係如何協調,且不論卡納瓦羅如何分身兼任國家隊和恆大主帥,但區區一箇中國杯,就讓有關部門對於卡納瓦羅的信心降到了最低點。

當初的設想,身後既然有裡皮,那麼卡納瓦羅其實是備胎。備胎轉正,必須兩個條件,一個是表現夠爭氣;二是正主會退讓。可惜,兩個條件,卡納瓦羅一個都不具備。

中國杯上,中國隊先輸泰國,再輸烏茲別克,兩戰皆墨,這出乎卡納瓦羅和有關方面的意料,中國杯上的對手一挑再挑,就是希望能讓國家隊恢復點信心,然而無論從內容上還是結果上,都乏善可陳,你讓人怎麼認可卡納瓦羅的能力?

卡納瓦羅情商智商皆高,輸給烏茲別克以後,他就已經考慮退路:“如果有機會執教中國國家隊的話,我會如何如何……”顯然,這兩場敗仗已經敏銳地讓他覺察到,當初看起來十拿九穩的事情,完全不靠譜。

於是,卡納瓦羅先發明瞭放棄了國家隊主帥位置的聲明。在聲明中,卡納瓦羅說一個月前已經向恆大俱樂部提出他放棄了國家隊的帥印,一個月前是什麼時候?恰恰就是中國杯結束以後,可以說,聰明的卡納瓦羅熟練地運用了格林公式:

在你們放棄我之前,我就把你們給放棄了。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中國杯後,國家隊的帥印問題暫時擱置,這時候突然出現了克林斯曼的名字。本來國外名宿來中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從克林斯曼當時的姿態看,有關部門有意無意地把他的名字和國足帥印聯繫在一起,再加上中間又傳出了拜仁要和國家隊比賽的消息,從中不難判斷出,一,克林斯曼已經進入了有關部門的視野;二,既然節外生枝,那更清楚表明了有關部門對於卡納瓦羅的信心已經動搖。

卡納瓦羅從必選項變成了備選項,然而要把2022年的寶壓在克林斯曼,風險更高,畢竟克林斯曼跟中國足球毫無交集,讓他短短几個月就要熟悉高深莫測的中國足球,帶領球隊去衝擊世界盃,這不是比卡納瓦羅更不靠譜嗎?

最後,皮球經過了卡納瓦羅和克林斯曼的過渡下,又回到了裡皮腳下。2018年,在裡皮的合約越來越臨近結束的時候,那時候,對續約比較熱情的是裡皮,而有關部門則在冷處理,畢竟和裡皮續約最大難題是,第一,他的薪資到底誰出呢?第二,國家隊的管理外包給了裡皮團隊,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有關部門當然也要考慮來自內部的壓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來自於民意的壓力:

換誰都一個鳥樣,何必花這麼多錢去請一個意大利的“糟老頭子”呢?

有關部門對於現在這支國家隊人員的能力和年齡結構也心知肚明,所以這兩年苦心孤詣,出臺了一系列造詣。

一,U23政策。讓很多本來打不上主力的年輕球員成為了千萬富翁。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二,歸化球員。這是裡皮的建議之一,最終,北京國安成為吃螃蟹的先行者,李可和侯永永順利入籍,而到了夏窗期間,歸化這出戏更是到了高潮,而艾克森則成為第一名非血統入籍的球員,並代表中國隊出戰了40強賽。

三,組建國家集訓隊。軍訓,海外拉練,最終無疾而終,無聲無息。

四,國家隊打聯賽,在民聲鼎沸的情況下,暗渡陳倉,這裡表過不提。

五,創造機會讓隊員去留洋。上港心領神會,放走武磊,武磊成為全村人的希望。

這些政策,有的裡皮贊成,有的裡皮反對,這位國家隊歷史上權力最大的主帥,在後期,因為中國杯上的慘敗,加上有關部門高層人士變動以後對他的冷淡,開始明白:以退為進,未嘗不可。

對於續約遲遲沒有得到回應的裡皮,最終在亞洲盃之後,離開了中國,不過,有關部門還是留了一個活釦,那就是邀請裡皮擔任新一屆國家隊的顧問,雙方仍然留有餘地,如同劉備白帝城託孤:“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回到意大利的裡皮,當然不會徹底斷絕和中國足球的關係,他在意大利甚至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而有關部門為了2022年世界盃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以後,驀然發現,自己能掌控的,也是最靠譜的一件事情,莫過於儘早確定國家隊主教練,好好去踢比賽。

人,總是會變的,有關部門在變,裡皮當然也要變。

所以,故事最終的結局就是,小卡成為一個剛烈的阿斗——你們要我辦的事情,臣妾辦不到。而裡皮微笑著回來,登上大位:諸葛亮六出祁山尚且無功,我裡皮二進宮又有何妨呢!

三 裡皮的二進宮重蹈覆轍

裡皮、卡納瓦羅的這出二人轉,終於以裡皮二進宮而結束。

裡皮重掌中國隊帥印以後,和此前相比,有兩個明顯變化:第一,此前犯下大錯的隊員一個不用。例如馮瀟霆和姜至鵬;第二,希望歸化球員可以帶領中國隊進入世界盃。他的國家隊中出現了李可和艾克森兩名歸化球員,如果進入12強賽,還有高拉特、阿蘭、費南多這些球員可以徵召。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看起來,家底厚了不少,然而40強賽第一階段結束,在被菲律賓逼平,客場輸給敘利亞以後,裡皮再次拂袖而去。

導致裡皮辭職的導火索有兩條,第一條當然輸給敘利亞,第二條居然是無足輕重的東亞杯。

在對陣敘利亞之前,中國隊有兩週左右的時間集訓。而在集訓開始前,連續兩天,裡皮為東亞杯的事情發聲,這是非常罕見的。

先是在意大利,他接受了意大利媒體的採訪,詳細解釋了自己為何不帶隊參加東亞杯,接著回到中國,在國家隊首天集訓正式開始前,裡皮再次向國內媒體解釋了此事。

如此姿態,不難解釋,裡皮也知道這事帶來的不良影響,他希望用自己的解釋去消除這種不良影響,但是情緒一旦發酵,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的。

外界批評裡皮的兩個問題是,第一,拿著2000萬歐元年薪的裡皮,是否足夠敬業;第二,作為僱主,中國足協對於裡皮是否有足夠的約束力?

就拿東亞杯這件事情來說,正是這兩個問題的集中反映。裡皮的解釋是,年度計劃中並沒有東亞杯這項賽事,12月進行的這項賽事,會打亂主力隊員的休息計劃。這個說法沒有問題,不過,難以消除的質疑是,隊員需要休息,但教練需要此時休息嗎?畢竟即使裡皮帶隊打完東亞杯,他也還有至少兩個月的休息時間。

所以,為什麼裡皮不能率領國家隊主力隊員以外的邊緣國腳去打東亞杯呢?這是人們最大的疑問。

至於連續幾個月裡皮都將在意大利休息,關於這個問題,裡皮的解釋是既然12月、1月、2月,中超都沒有比賽,自己留在中國幹嘛呢?

東亞杯最後解決的方案是,李鐵帶領國家選拔隊參加東亞杯——但刺已經留下,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根刺會以這麼暴烈的方式發作。

2019國足總結:從換帥到換帥,如此折騰何時是盡頭?

輸給敘利亞,裡皮直接辭職,他說他不想搶錢,這話針對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於是,中國隊的裡皮時代直接結束,接力棒留給了下一個人。

是這一年中,國家隊的帥印就如同擊鼓傳花的遊戲,這個遊戲危險而刺激,這一次,輪到李鐵、李霄鵬還是王寶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