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芬芳六月,蔬果飘香。

清澈的河水蜿蜒向村外流淌,河岸的蔬菜基地里,一棵棵蔬菜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格外惹人喜爱。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这里,是坐落在梵净山下松桃自治县石梁乡红色革命老区东北部的简家沟村。该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沟壑纵横,山高坡陡,长期以来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共16个组529户1844人,其中未脱贫村民157户580人,贫困率达31.4%,是松桃县42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在简家沟村凯盐溪龙门口组的蔬菜基地,见田间绿油油的蔬菜随风吹拂,争先斗艳,村民们不停忙碌着。

驻村“第一书记”胡刚一边拨打电话,一边帮着搬运新鲜蔬菜上车。这批蔬菜即将发往已对接好的销售市场。

穷,则思变。要让村民转变观念,就必须给群众算清经济账、对比账、成本账、福祉帐。

为此,该乡一场“决胜脱贫攻坚·聚焦贫困村(深度贫困村)”的战斗早早地拉开了帷幕。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据了解,今年“春风行动”以来,简家沟村在党委政府的引领下,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干部走村串寨,挨家挨户给群众做思想工作,宣传国家产业惠民政策,打消群众顾虑,争得支持。通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想方设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仅优化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约2000亩,大力发展蔬菜、脆红李、花椒等种植产业。

目前,蔬菜种植第一期已成熟,销售莴笋、花菜1万余斤,创收2万余元。

简家沟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仅是石梁乡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这里土地肥沃,过去种包谷、洋芋、油菜等传统农作物,大都只能自给自足,没有市场竞争力,很难形成产业拉动力,对村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也卖不了多少钱,收入薄。如今,蔬菜基地,收入比传统农作物强多了,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龙门口组组长李奇宁打开了话匣子。

该村积极争取扶贫资金与自筹10余万元,通过流转土地200亩发展蔬菜产业,采取“基地+专合+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短、平、快产业,作为支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平台,种植娃娃菜、窝笋、辣椒、花菜、大蒜、冬瓜等蔬菜,可解决贫困群众就业近40人。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没想到村里发展起了产业,农忙在家里干活,农闲在基地上班,找点零用钱,一年下来挣个一万多块钱没有问题,补贴家用差不多了,不比在外面打工差。”说到在家门口就业,贫困群众黄素梅信心满满。

产业革命,人是关键。据石梁乡党委书记龙志常介绍,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一度是该村致贫的主要因素。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因地制宜,理清发展思路,把准脱贫攻坚脉搏与方向,精准施策,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开展讲习培训,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多途径多门路寻找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助农增收,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过去,群众出行走的是坑坑洼洼的烂泥路,骑摩托车还勉强可以,一旦遇到雨天就艰难了。如今,硬化了组组通公路,解决群众出行困难,拉点东西进出省了不少力,也省了不少心。”回忆村里的交通境况,当地多数村民都发出这般感叹。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该村组组通公路全长15公里左右,已硬化13.1公里,还有1.8公里正在加紧硬化中。”村主任黄修明这样盘算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条条通组路宽敞干净,直抵家门口,已成为该村500多户村民与外界连接的有力纽带,承载着当地脱贫致富的梦想。

“咱村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较好,气候宜人,海拔适中,适合种植花椒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很好,加之经费、技术、销售均由公司负责,农户没有任何风险。”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干部相继抛出话题。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我赞成这个想法,只有走发展产业之路,才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才能带动贫困群众致富。”

“我也同意,我们把闲置土地通过流转方式,有效利用起来,提高附加值。”

……

今年四月初的一个晚上,月上梢头,驻村工作组、村支两委及群众20余人,在上寨组钟孟仙家院坝里,围坐成一圈,大家各抒己见,畅谈产业感想,共谋产业发展大计。

当晚,大家一致同意,通过转变农民种植观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闲置土地流转出来发展综合效益好的花椒产业,不仅保持了水土流失,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花椒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最终实现全面小康。采用“公司+专合+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花椒产业1000亩,按照“公司70%、村民20%、专合10%”的分红比例,促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栽苗当天,技术人员陈雪峰对如何栽苗进行了培训,确保成活率。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每天务工65元的劳务费,既照顾了家庭,也在家门口也就上了工,比外出做苦力强多了。”家住上寨组的喻清杰满脸笑容地说。

“三年进入盛产期,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亩产纯利润1.5万元左右,群众收入将大大增加。”乡驻村干部龚飞燕这样铆算,心里有了底。

诚然,这样的阳光产业,既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全面提升村经济发展实力,的确很不错。

“十年磨一剑,剑指贫困,真扶贫,扶真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攻坚一定要以产业带动当地发展。”该村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深度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坚持强产业、创特色、带农户,推进优势扶贫产业大发展,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该村通过‘长效+短效’、‘种植+养殖’产业,到目前为止有种植大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个,实施有脆红李500亩、花椒1000余亩、蔬菜200亩、油茶840亩……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增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力。”针对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的产业发展带动支撑点,该乡人民政府乡长王军信誓旦旦,如数家珍地道出产业“扶贫套餐”与布局情况。

如今,简家沟村产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蔬菜基地辣椒长势良好,脆红李园披上绿装,花椒地里的苗争先恐后生长,一天天长大……

简家沟,每一片土地都蕴藏着春天的活力与希望。(唐义长)

「脱贫攻坚」松桃县简家沟村的蜕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