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动挡的刹车不放在左脚处?放在油门旁边是为了快速切换吗?

栗米条


自动档刹车和油门都放在右脚的目的主要还是基于操作习惯和安全考虑!虽然自动档没有手动离合器,但是必要的操作习惯还是应该保留!

基于安全考虑--单脚互悖理论

一只脚在踩油门的时候,就不可能同时踩刹车,刹车和油门虽然都在右脚处但是踏板高度是不一样的,踏板直接也会有一定的距离,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利用互悖理论,加速的时候,不能踩刹车,刹车的时候,不能踩油门,当然,没有完美色设计,这种设计对于一些“女司机”来说,会导致油门当做刹车。


刹车和油门分开脚设计,不符合人的思维方式

人在紧急的时候,大脑是无法同时处理两件事的,当遇到紧急路况需要急刹车时,大脑根本来不及思考该那只脚用力,也就是说正常的人肯定会一起踩,虽然现代大部分车型都有刹车优先系统,但是刹车优先系统事基于节气门全开时才能生效,这比较增加刹车距离,于安全不利。


基于操作习惯考虑--手动、自动操作统一

对于手动档来说,左脚离合、右脚刹车、油门,这样设计师为了分担功能,但是对于自动档来说取消离合器也保持右脚刹车和油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协调统一的操作习惯,当你从一台手动车切换到自动车时,可以无需适应就可以开走。就像PC机qwert键盘布局,当初设计是为了避免打字机卡键,但是已经约定俗成了,就没办法更改。

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的一个朋友手里有一台奥迪的RS 5,一直十分珍惜,从来不肯撒手,有一天,钥匙落在家里,他小舅子把车私自开了出去,这小子看了赛车手的开法,于是左脚刹车右脚油门,开了20km左右,变速箱就过热报警了,可是他又不懂得报警的意思,油开了一段时间,变速箱彻底报废。


众口说车


自动挡汽车的刹车在油门一侧,原因正如问题描述:为了快速切换,而且是为了合理快速切换。

驾驶手动挡汽车左脚的工作看似复杂,但实际只是控制踏板的踩和松,难度高一些的仅仅是在抬起的过程中掌握节奏以找到结合点,也就是所谓的半联动。这一套动作相比右脚的工作要简单的多,因为角度一致力度也是一致的;而右脚控制的油门和刹车需要不断的改变力度,不同的路况需要不同的加速和刹车节奏,用“瞬息万变”形容右脚力度的变化并不夸张。

力度的不同引申出的问题为:为什么左脚不适合复杂的操作?

原因为左脚由右半脑控制,而绝大部分人都是左脑思维,右脑发达的程度远不如左脑;且右脑负责的主要工作为创造、绘画、图像分析、韵律节奏以及情感处理,其特点有超高速自动处理的功能,但是并不能像左脑一样进行逻辑分析判断、五感的信息采集和分析以及理性的指导操作。

左脑就像汽车的ECU,由左脑控制的右脚和右手即是传感器又是操控结构,这种定义允许其感知复杂的信息并作出复杂的动作,而且能够非常精准;而由右脑控制的左脚只能作出一些简单的自动化动作,以驾驶汽车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肌肉记忆实现自动化,所以左脚只能控制对力度要求不严格的离合器踏板。

以上是汽车油门和刹车踏板都要由右脚控制的原因,离合器踏板有或者没有都不影响右脚的工作,自动挡汽车也不例外,只是自动挡能够让左脚休息了而已。

左脚控制刹车只出现在赛车以及新手司机,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不建议尝试和养成,面对瞬息万变的路况左脚总会表现出“刻板不变通”,结果自然会是发生事故。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仅代表个人观点;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



天和Auto


从上世纪1916年开始,刹车就被设计放在了油门的旁边!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验证,这种设计理念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延续这种驾驶方式,看似轻描淡写的设计,确是通过无数人的实践得来的总结!
的确,很多司机都非常的好奇,刹车和油门为什么不能分开放呢?为什么没有人能够改进一下,变成左脚刹车,右脚油门?


其实,这种情况主要从人体的生理结构上面考虑,因为右脚可以输入出更多的信号给大脑,在大脑输出信号以后,右脚做出的反应要比左脚要迅速很多,我们称这个动作为“受惊逃跑”动作,这是人们本能反应原理

再者,刹车长期就被放在油门的旁边,在汽车的使用逻辑上面讲,不管是前进挡还是倒档,都只有停止和启动两个方式,虽然目前的汽车普遍有“刹车优先”功能,但是在没有“刹车优先”功能的年代,一只脚控制油门和刹车,可以从源头上避免刹车、油门一起踩的情况发生


再从实际角度使用来决定,左脚的力度控制远远不如右脚,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的,科学且人性化的设计都是为了方便使用者,提高安全性能,更别说刹车油门这种最基本的操作,经历数百年以来的切身实际总结出来的成就,日常驾车确切提高安全性能!但是即便是这样,对于那些无视交规的司机也作用不大

小结:在日常行驶过程中,安全驾驶才是保证安全的第一要素,熟知汽车的基本性能,才能做到“人车合一”的境地。

CMC车友会,悦之心、悦之行,交友、自驾、摄影、越野、漂移,活出精彩,中国汽车俱乐部旗下组织!欢迎加入CMC车友会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