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德行有多高?一個燒車,一個送車,還都青史留名

古人的德行品質有多高,別說學,甚至連理解都理解不了。

古人的德行有多高?一個燒車,一個送車,還都青史留名

阮裕燒車

講個例子:晉朝的阮裕。

他很小就以高尚的德行著稱於世,當時社會不興科舉和國考。他們是“舉孝廉”,你德行不好,就別想做官了。

他在當時是很富有的,有豪車。

有豪車的話有人問你借,你借不借?有的說了,好朋友肯定借。陌生人就不借了。可人家是隻要有人張口借,他都借給你。

話說這可以了吧,德行很高了吧。

不,人家德行比這高多了。

有這麼一個人,母親死了。得用車拉著靈柩去安葬(晉朝安葬死人必須用車拉),可自己家窮沒車。

怎麼辦?借!找誰借?想去找阮裕借,但是又不敢說,最終也沒張這個口。

擱現在估計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阮裕怎麼辦?

阮裕知道後,首先很自責。說了這麼句話:“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

什麼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我有車別人卻不敢借,我要車有什麼用!”

然後把車燒了。


還有,郭翻。也是神人。

平時自己喜歡開車(駕車)四處玩,有一天開車兜風跑的很遠,離家又一百多里地。遇見有人生病。

要是現在,有人碰上了估計拉上病人送醫院就得了。

他不,把車直接給人家了。

一百多里,自己走回去。


人心不古,你“古”一個試試!真做不到。

所以,對古人的景仰之情咱真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氾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