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子弹飞》这一部作品中,姜文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的?

垣上的小草


《让子弹飞》作为国产电影里评价很高的作品之一。

《让子弹飞》能够在数量冗杂的电影浩海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在豆瓣榜单中牢牢占据前100名的位置,可见观众对它的评价有多高。《让子弹飞》是如何赢得了如此多的青睐的?

有人说是因为其中的暴力美学,这句话有失偏颇,平心而论这部电影并不靠暴力美学以飨观众。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的话,我想应该是气概。

自从小鲜肉当道,实力演员逐渐失去了电影的主力位置。电影就失去了应有的灵魂,而集合了三大影帝的《让子弹飞》又让观众重新体会到了电影本身的魅力,而非男色带来的视觉冲击。

极其炸裂的台词,充满荷尔蒙气味的演员,张力十足而又暗暗较量的演技,隐喻十足的剧情和细节,共同为我们架构起了《让子弹飞》的世界。

姜文的《让子弹飞》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浪费的幕景,没有一个不出彩的演员,打破了小鲜肉把持的圈内资源,成全了实力演员的演戏热情,这就是它的优秀之处。

这部2010年上播的电影在豆瓣的评分有8.7,可以说中国大陆的电影能有如此高的评分实在是可喜可贺,这在国产电影里面评分算是相当高了。

剧情简介

电影主要讲诉的是一个民国年间的故事,一个叫马德邦的人出了些钱被委任做县长,开始走马上任,一路经过南国某地的时候,却遭到劫匪张麻子一伙的伏击,随从全部被杀害,只剩下夫妻二人侥幸活命,马德邦为了保命,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为他写下的财富所动张麻子摇身一变化身为县长,带着手下赶赴上任,谁知是天高皇帝远,一方霸主黄四郎只手遮天,全然不将这个新来的县长放在眼里,为此张麻子痛打了黄四郎的武教头,黄四郎则设计害死了张的义子,原本只是想赚钱的马怎么也不会想到无端被卷入这场土匪和恶霸的斗争之中。

电影获奖

电影获得第48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





影视侠客手


姜文的《让子弹飞》当年一经推出,狂扫影坛,票房全线飘红,七亿多的票房回报与社会大众、专业人士的交口赞誉让姜文俨然成为一种“电影传奇现象”。

姜文是中国电影人中的“异类”,被誉为“鬼才导演”,1994年迄今,仅导演了四部电影,但每部电影都成为了当年的文化事件,且皆会彪炳中国电影史。《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全新的电影,第二部作品《鬼子来了》一举捧得当年戛纳评委会大奖,《太阳照常升起》被誉为“经典的精英电影文本”。姜文的每部电影都是全然崭新的创作,具有无可复制性与无可替代性,在成为文化现象的同时诱发了大众对其“解密”的欲望。 从姜文的前三部电影作品中,不难看出涵盖其上的强烈的作者性,这是种书写个性化思想的欲求表达,集中表现为对于集体历史记忆的个性化述说。姜文是个拥有浓重历史情结的导演,前三部电影的作者性主要凸显在对于典型民族历史记忆的个人化颠覆,包括“文革”、抗日战争等。姜文的杰出之处在于颠覆后的重构,其间附着对革命、国民性、战争正义性等深刻命题的卓绝思虑。

《让子弹飞》显然与前三部作品不同,故事背景为军阀混战的“北洋年代”,厚重与沧桑的历史年代保证了影片足够的叙事空间。如果说姜文以《让子弹飞》宣告着作 者性书写向商业智慧电影的华丽转身的话,我们在欣赏作 品中超凡脱俗的商业智慧魅力的同时,一定也在固执地寻觅散缀在电影中的精英性文本表征,探宄姜文如何将对民族、历史、革命、人性等重大命题的思考与暴力、性、黑 色幽默融会交织,重新装配。

一、《让子弹飞 》的程式配方

程式,是大众文本中一种反复频繁出现的能够被大众广泛和迅速识别的符号体系,它经过传播市场的验证,因此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媒介配方,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不同于精英文本 的 “形式”。程式具有因袭性,形式具有创新性,但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大众文本和精英文本的交汇地段就是我们习惯称之为的“雅俗共赏”,《让子弹飞》理应归属这一范畴。

我们很难将《让子弹飞》归于一种类型电影,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的确立需要考量其文本构成中的标志装配,如:情节、结构、场景、细节等。比如武侠片程式,其文本标志装配是“行侠仗义”、“侠与反侠的对抗”、“武打场景”等,这是所有武侠电影的因袭性元素, 而 《让子弹飞》之所以是个复杂的大众文本,因为它在因袭中有很多创造性成分的发挥。

准确地说,《让子弹飞》是另类的强盗片,笔者把它称为“侠盗片”。正反派的构建十分别致,正派张牧之是个落草为寇的强盗,反派黄四郎是“政府机关公务人员”。它颠覆了大众普泛观念中凶恶暴虐的盗贼形象,把盗贼“侠盗化”,换言之,把古时圣洁的侠客低位化至盗 贼,同时把盗贼高位化至侠客,这是一种复迭式的程式配方。

二、《让子弹飞》叙事模式分析

作为大众文本的典范,《让子弹飞》很好地处理了文化模式与情节模式的关系。文化模式是附着于情节模式之上的文化符号的装配。在影像传奇叙事“表演在场的形式原则”的界面上,则注重调用富于中国文化的元素进行表意铺排。故事发生地“鹅城”实为“恶城”,中国传统文字谐音的运用隐喻着正反派间激烈的争斗:张牧之进城时,鹅城百姓的“群体性击鼓”是中国民俗文化的表现,仪式化的场景把这一电影段落神圣化,“麻匪”的称谓以及“麻将面具”是对中国大众的戏谑调侃,因为麻将曾被奉为中国的“国粹”,搓麻似己成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性癔症。

传奇叙事选材的原则追求的是“叙事就得写奇人、奇事、奇情”:在情节结构上,叙事者的意志成为情节的动力,人物行动可以来自作者的任意安排,在尽可能把故事的曲折离奇推向极限的同时,又强化其缝合效应,致力于使这种曲折离奇被观众所信服和接受。《让子弹飞》程式配方繁复,是很多配方元素的大交融,这些配方元素的选取取决于叙事者的意志,姜文可以把故事背景安排在北洋军阀时期或者文革时期,取决于作者意识形态表达的需要。剧中人物行动来自作者的任意安排,情节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作者的意志,而不是剧中人物的意志。马识途的《夜谭十记》中,张牧之对黄四郎的争斗以死亡悲剧收场,姜文将结局改为黄四郎死去,张牧之悲怆胜利,“古道西风肥马”,背着夕阳踏上未知旅途。

“讲茶大堂审凉粉”一场“很黄很暴力”,各种电影文本为我们呈现过形形色色的死亡方式:砍头、枪毙、车裂、撞击,等等。姜文另辟蹊径,六子证明清白的方式是划开自己的肚子掏出一碗凉粉(而不是两碗),把这种暴力化的景观以及曲折离奇的故事推向极致,以奇观化的场面展示、构置看点。同时姜文抓住了观众心理深处的“潜隐窥私欲”,这种好奇的欲望促使观众急切盼知剧中人物腹里真实情境,导演与观众“合谋”把六子置于死地了。这种奇观化场景构置的看点在《让子弹飞》中比比皆是,比如“发钱收钱”与“发枪收枪”。马拉大车在街道狂奔,银子和枪如同水银泻地,从天而降,这种奇观化镜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感官震惊体验的同时有助于大众对于影片隐喻的“国民恃强凌弱性格”的领会。

三、《让子弹飞》人物分析

张牧之是英雄吗?如果是的话,这个英雄却以盗贼的面貌出现,由一帮盗贼来铲除邪恶维护正义,合理性何在呢?张牧之向英雄的华丽转身是通过三重转换而来的:(一)张牧之一伙儿是辛亥革命军,因不满当局腐败迫害,落草为寇,这一前提性预设为角色转换埋下道义上的可能性;(二)张牧之通过“盗官”由低于大众的盗贼成为高于普通大众的 “官员”,这是二层角色转换:(四)张牧之铲除黄四郎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完成“治盗”,盗——盗官——治盗的三重转换使张牧之的英雄形象得以确立,在中国电影史上创造了崭新的“盗贼英雄”形象。

张牧之一伙儿“劫富济贫”的行径颇有“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古风,正如陈平原所说 “千古文人侠客梦”,“仇富”成为这个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群体性心理,姜文在影片中附和了这种心理。从张牧之一伙儿的人物关系谱系来看,明显地调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程式 “桃园三结义”,这是种朋党之谊,为了一个共同的高尚追求统一行动,最容易调动起大众情感的共鸣,唤起大众潜在的对“结义情怀”的记忆及参与的渴望与激情。张牧之与六子的关系颇值得玩味,二者是父、子与兄、弟的混合体。处在这种张力与应力关系中的双方最容易进发火花,影响故事的整条叙事线索。

综上所述,影像传奇叙事是《让子弹飞》的基本叙事模式,《让子弹飞》是具有多重复迭式程式配方的类型电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姜文“盛世有乱象,乱世有盛景”的政治隐喻,更重要的是这种兼具作者性和商业智慧的电影一定会引领中国大片前进的方向。











大宝影视秀


《让子弹飞》暴力美学与自恋情结的混搭

具有较高审美能力、从事艺术创作活动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疑,姜文算一个。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创作并高调推出《让子弹飞》,把惊艳、传奇、暴力、官匪、情色、滑稽等杂乱无章的东西一股脑地塞给你,于是大众狂欢不已,粉丝疯狂解读,闹得不亦乐乎。

我说姜文是自恋的,因为他有自恋的资本。从演员到导演,从国内到国外,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奠定了在电影界的坚实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个人意趣。《让子弹飞》中有许多场景和情节的创设,有一厢情愿之嫌。比如,一把斧头绊倒了火车,而且火车一百八十度大翻转落到河里,现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鹅城四面环水,是个真正的孤岛,美丽得有点离谱;被打成筛子眼的铁门,原来只是薄薄的铁皮门,抛却其中的隐喻不谈,只能说明黄四郎有点“弱智”,安全意识太差了;城中百姓极少,即使出现,都光着上身,穷人穷到这个程度也太直白了,等等。影片中,还有许多场景和情节是姜文刻意加入的,显得生硬。比如马拉火车、翱翔的鹰的“前后呼应”,有点落入俗套;日本元素的多次出现,不管是城门口的白面女击鼓,还是黛玉晴雯子,还是介错文化的推广,姜文的这种“偏爱”让人不解;为唤醒民众打倒恶霸,张牧之在演戏广场先洒银后倒枪,再声嘶力竭的大喊,这种设计的确有点另类,这种智慧其实并不智慧;黄四郞找个替身,倒底有多大用处我不知道,很可能是为充分发挥发哥的演技而设。强烈的自信和特殊的偏爱,可以成就一个人,但有时也会被解释成自负傲慢、妄自尊大和玩世不恭。

我相信,姜文是个完美主义者,他始终在以自己的标准来拍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官与匪的江湖故事,回顾历史,关照现实,体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英雄观。著名文艺评论家殷谦说:“他

的态度是诚恳的,情感是强烈的,正因为他本人有这样的主观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视作品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好的内在体验。”这话有几分道理。


影视细品师


《让子弹飞》是部以基本叙事结构完成的电影,故事脉络是一个包袱接着一个包袱,一环扣一环,几乎容不得观众喘息。同时电影中伏笔的铺设交待含蓄,也使电影结构严密紧凑,引人入胜。电影一经问世,便获得了许多好口碑,我们在审视电影的好坏的同时,也在用视觉和听觉去感受这部电影所带来的冲击,一部优秀的电影除了在主题方面有深度,视听语言方面也有着值得一提的地方。

四种镜头的运用在电影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种:影片一开始镜头随着站在山上的张麻子,扣动扳机,一扣扳机、一换弹,镜头随着这种节奏在一张一合之间来回快速硬切,给人一种紧张,激愤的感觉,让观众享受到了酣畅淋漓的镜头运用。

第二种:镜头的运用在张麻子站在属于自己的炮楼上用望远镜进行观察,为了展现是透过圆形的望远镜观看到的景物,镜头变成了周围黑中间圆形的样式。

第三种:六爷因为被诬陷死后,一家人为了表达报仇的誓言一般导演来讲,会在人物的背后架设摄影机,但姜文却与众不同,他把摄影机架设在六爷墓碑上,前来祭奠的人用手扶着两边,头伸向摄影机,形成轻微的畸变,在运用主观镜头的拍摄手法,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仿佛观众就置身于其中,身临其境般的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所处环境。

第四种:在黄四郎的酒桌上,三个人进行激烈的对话,采用快速硬切的镜头,硬切放在这里一点都没有让观众感觉到突兀,反而增加了对话的紧张气氛——唇枪舌战,寸步不让,让观众提心吊胆,增加了影片的艺术张力。

影片中除了镜头运用地老道之外,音乐、音响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不单单局限于在自己邻域里发光发热,逐步地在电影艺术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许多乐器的声音为电影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伴随着换弹,上趟,开枪等一系列有规律的机械声中,圆号那种恢弘的声音响起,步步紧逼观众的内心,让最原始的情感在那一刻迸发了出来。

除了音乐和音响对本部影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外,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细节也是值得观众去认真推敲

就是电影中的火车片段,火车是个用铁打造的沉重运输工具,它不同于飞机、轮船等工具,火车其实代表着力量。同时,火车的开动伴随着巨大的蒸汽升空,也起到了大气透视的作用,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结合镜头的运用,音乐的运用,以及细节的隐喻等视听语言的分析让整部电影达到了淋漓尽致效果。





经典阿龙老电影


姜文导演的电影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到处可见的隐喻、意味深长而且猛烈的台词、梦幻般的镜头语言、荷尔蒙爆棚的枪战、性感的女人。他的每部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个人印记,姜文的导演风格独树一帜,有其明显的性格特征。

影片一开始,张麻子一行人半路上劫持,镜头随着山上的张麻子扣动扳机,一扣扳机一换弹,镜头随着这种节奏在一张一合之间来回快速硬切,给人一种紧张,激愤的感觉,让观众享受到了酣畅淋漓的镜头运用。结合了镜头的运用,音乐的运用,以及细节的隐喻等视听语言。

纵览全片,多变的叙事手法、节奏明快的剪辑、高速运动的镜头、诙谐敏捷的人物对话,从始至终带给观者以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姜文大量运用近景、特写等小景别,强调、夸张、放大地表现,《让子弹飞》中很少全景,所有叙事几乎在近景下完成,特写闹钟、惊堂木和枪等能迅速让观众抓住要点事物,这些特写镜头构成的节奏感,在影片中营造了有力的视觉节奏基调。

《让子弹飞》里黄四郎很喜欢用望远镜观察张牧之一行人,张牧之斩杀假黄四郎的重要一幕也是通过黄四郎的望远镜近距离展现的。《让子弹飞》天马行空得不得了,马拉车,割肠等细节足够震撼。三个影帝互相照应,“镇长”葛优的懦弱和恶霸周润发的简单衬托了张牧之的狡猾和奸诈。姜文将自己的角色放给了一个威武豪迈,“力盖山河气盖世”的麻匪老大张牧之。

这部影片不论在故事情节还是在细节刻画上都表现的非常生动。演员的无厘头表情,诙谐幽默的对话,两派之间的攻心计,就是生活中的幽默、社交中的智慧、战场上的计谋的真实写照。


ONE剪影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中国当代的电影作品,大多以一种上帝视角讲述故事,讲述者像上帝一样,了解故事全部的来龙去脉,再通过自己对于时空的主观变幻加上叙事技巧的应用,让观者“看懂”电影。这种视角易被观众理解,方便传达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影之中。姜文导演的处女作《阳关灿烂的日子》即是使用的全知视角,姜文作为一个回忆者和讲述人,用自己的回忆支撑起整个故事框架,将片中主人公马小军的青年生活娓娓道来。

而到了《让子弹飞》,姜文则完全颠覆了之前的叙事身份,改用了限知视角来讲述故事。这种视角的特点在于只从片中的某个视点切入,而片中其他的部分不会完全被讲述出来。这一方面可以给影片留下巨大的悬念和猜想空间,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观众“看不懂”的现象,就对导演对故事的驾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庆幸的是在《让子弹飞》中姜文做的很好,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土匪张牧之,骗子马邦德和地头蛇黄四郎,姜文只从张牧之的角度入手,而在马邦德和黄四郎的身份问题和这两人的暗中勾结上巧妙地一带而过。例如片中马邦德刚要讲述秘密就一命呜呼,这个秘密到底是死前真言还是惊天阴谋?观者刚刚明朗的思绪一下子跌入谷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小伟爱追剧


《让子弹飞》是姜文大导演的又一力作,特例独行的人总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作品。

1.荒诞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也应该算是姜文和他所拍电影的一大特色。

2.一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四五个县长、鹅城居民全都生活在黄四郎的压榨之下、全城赋税可以超收上百年等等这些,荒诞却让人有异样的痛感。混乱的世道、鹅城的现实,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中国的切肤之痛…

3.黑色幽默。抢劫火车、县长夫人的死时王麻子的嚎啕大哭、师爷的死样,无不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



冉清风921


,让影迷去追。 从昨天晚上20点到现在正好24个小时,前两个小时是让子弹飞,正如姜文所说,飞一会吧,结果这一飞飞了22个小时,时空穿梭,光影交错,电光火石,无所不有,慢慢道来。 1、关于角色。 姜文的霸气,葛优的幽默,发哥的机智,构成子弹飞的框架,有了神,再加十一罗汉让形更加有血有肉,用片中的话说就是“又高又硬”,这样的团队打造了一部纯爷们的戏,从小弟到大叔,不管你是萝莉还是大婶,总有一款适合你。 如果说女人去看的是男人,那么男人在这片中看的只能是刺激,血腥、暴力、夸张、机警处处让男人感觉到刺激。而片中的几个女人,号称鹅城四艳的四大美女中,除了刘嘉玲扮演的县长夫人有血有肉外,其他几位的硬性插入则有些牵强。 2、关于拍摄。 姜文式的手法, 十七年拍四部电影,可谓慢功出细活,绝对的姜式风格喜剧,08年看过《太阳照常升起》基本看懂,但没太理解,为了昨天看《让子弹飞》我又在网上找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看了一遍,对比这十几年几部片子,拍摄手法对于蒙太奇的应用更加细腻快节奏,同时不乏写实主义长镜头的应用,摄像机的机位更多的采用了仰视和俯视来表现很多夸张的场面,造成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马拉火车,斧头断路,人击冤鼓,夕阳硬汉等很多镜头都是应用了非平视角度,这也是姜式拍摄手法的独特之处。 3、关于时代。 从葛优一句台词,这税都收到90年后的西历2010年了,可以说明这个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20年,而故事开始吃着火锅唱着歌,这道《送别》是李叔同在1915年左右写的,在辛亥革命期间广为传唱,估计在1920年估计也算是流行歌曲, 张麻子在革命失败后落草为寇,但他的军人情怀还在,后来的在铁血十八星下宣布出城剿匪,很有军人气魄。 4、关于地点 第一次听说鹅城,百度了一下,广东惠州又称鹅城,第二个是山西清徐县东南二十三里有个称鹅池村。但故事交代的背景是在四川,硕大的火锅,让川味更浓,据说还有一一版四川话版的,估计更逗,还有后面所说的,向东,向东是山西,或许这个地点是因为故事里有几只鹅而杜撰的吧,不再深究。不过开始马拉火车场景出现的时候,看着那山很熟悉,今天看报纸才知道这段是在北京郊区的山里修了十来公里长的铁路拍的。看样子像是在密云雾灵山一带。 5、关于片名 2008年就知道了这电影叫《让子弹飞》,不知道是怎么样一个故事,最近随着宣传知道了一些,但还是没有理解《让子弹飞》做为片名的确切含义,但当屏幕上出现《让子弹飞一会儿》时,我脑子嗡的一下,难道宣传有误?难道我走错影院了?紧接着一颗子弹从屏幕左边飞出打穿四字、打走后三字,我这才确定,没搞错。。挺奇特的开场方式,一会儿,被干掉了,看来这子弹不是要飞一会儿,而是两个小时。 6、关于笑点 笑点,在姜文的片子里总是以很冷的方式出现,这部也不例外,违反生活规律,让眼睛相信,但脑子怀疑,再加上独特的台词,笑点在片子里随处都是,再加上几个荦笑话,可谓笑点多多,或许现在的审查制度宽松了,大家都笑的很开心,大概在13、14排有位女声笑的很是豪放,听着声音很熟悉,有时间我要问一上,看我猜的对不对。。 7、关于尿点 以前在看新京报的影评时,总有一个嘘嘘时间的版块,就是介绍电影某一段不太重要,可以去卫生间,但在这部电影寒传时被修改成 了尿点,全片无尿点,很前卫的一个宣传方式。但我感觉片中撒白银,撒枪那一段有点冗长,有点无味,还有个很大的BUG,下雨还出大月亮,纳闷,还三次出现,没搞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8、关于剧情 拉斯韦尔问,谁,什么时间,在哪,干什么,给谁看,想表达什么,姜文,1920年,在西部,官匪商斗智斗勇,给2010年的人看。 表达什么,到最后 县长为情死在钱堆,四郎为孝体面自爆,麻子为义舍爱独漂。看懂了,比太阳照常升起易懂。 最重要,政治敏感话题,居然通过了。只有自己想了。 让子弹飞,让影迷去追。追上了就明白了,追不上也不用明白。也许这就是要表达的。。 (附经典台词:怎么感觉都是荦段子) “这哪是打我的屁股,这是打您的脸。”——武举人 “我以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汤师爷 “你是要杀我还是睡我?”——汤师爷 “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张牧之 “寡妇不能睡了,必有大灾。”“她已经是个寡妇了,我不能让她守活寡。”——汤师爷和张牧之 大哥你还不了解我吗。。。我。。我一向都是被动。。 大哥你还不了解我。。。。万事不求人。 大哥你不会怀疑我吧。。。我到现在都还。。。俗称处男 如果是我的话。。。。那么趴在桌子上的就会是她丈夫!! 两点疑问, 1 为什么张牧之为什么要兄弟们在铁门上打个感叹号,而自己又打成了一个问号? 2 马邦德死时说有两件事骗了张牧之,这两件事是什么?


卖姑娘的小火柴诚


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好像是一零年的作品,是一个缴匪的故事,姜文利用他智慧讽刺旧社会,几个人干掉黄四郎几代家业·


地瓜追剧


朋友间的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