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初到澳洲,蝸居的我連張床都沒有!

1988年秋,改革開放剛剛搞了十年,中國人的思想正處於一個高度活躍的時期。

那時候,很多的年輕人都想走出國門見見世面,無論懂不懂外語的,了不瞭解番邦的狀況的,只要有門路,皆躍躍欲試。

當時的我血氣方剛,在機關裡混了幾年甚覺失望,正是屬於那種不安本份、一有機會就會突然萌生改變命運idea的人。而那年夏天,女朋友跟我提出了分手,理由是:你在機關混職,獎金寥寥,錢途有限,就算將來升個處級又如何?勸君一句:趕緊下海吧。

於是我化悲痛為力量,暗自發誓:要幹,要下海!

1988年初到澳洲,蝸居的我連張床都沒有!

可是既無本錢,又沒門路,從何下海呢?我突然想到了出國留學。

八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上已經逐漸出現了自由巿場經濟的萌芽,文化上也曾出現過百花齊放的局面。不少以前被列為禁書的西洋書籍也可以大量出版。

過去一直認為"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沒有解放"的國人已逐漸明白到這原來只不過是一句幽默的笑話。思想的解放讓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在這種背景下,被情所傷的區區蟻民我希望走出國門,到番邦去見識一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跟幾位高中同學約好一起到澳洲留學,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悉尼留學的我聽了女同學甲的建議也申請了墨爾本的學校,結果墨爾本學校錄取通知書提前一天到,於是我選擇了墨爾本。女同學遲遲等不到通知書未能同行,男同學乙因為舅舅臨時然改變主意,不願作此擔保而無法出國,男同學丙由於借不到錢留學只好放棄。(注:當時某些地區要求所有出國留學人員需辦一份由海外人員出具的經濟擔保書)。

後面申請過程非常順利,一個月時間我拿到了澳大利亞留學簽證。

1988年10月,我跟陪朋友們道別,故國情懷隨心在,異鄉故事入夢來。萬里征途悲與喜,遊子孤身上舞臺。

初到澳洲,我睡在牛奶箱上

1988年10月12日中午12時,澳航的班機準時在墨爾本機場降落,我的心情是緊張的。

雖說大學期間學了兩三年英語,但能否真正派上用場仍未可知,我獨自緊握拳頭,對自己說: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加油!

提出行李走出機場後,我拿出入學通知書,用蹩腳的英語問機場的工作人員,想辦法來到了學校。在下車的時候,我的行李大包小包的散落了一地,多虧熱心的外國人幫我整理好行李。我感受到了外國人的友善。

剛到第一天,首先要解決的是住宿問題!

學校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在學校底層basement 的牆上有很多招租廣告,我在大廳看到四壁貼滿了各種各樣的招租廣告,選擇很多,但是沒錢的我只能選便宜的房子,這是恰好遇到一箇中國人,他們四個留學生合租了一間兩房一廳的公寓,其中有一間房面積較大,想招多一個人。如果五人合租的話,平均毎人毎周的房租是十七澳元,水電煤氣費另計。於是我加入他們,開始入住!

安頓好後,我突然發現自己連張睡覺的床都沒有。

室友說:“床一定會有的,我們幫你準備!”原來,他們趁黑夜的時候到超市後面的空地上,將十幾個塑料牛奶箱搬回來,然後鋪上一層厚厚的舊報紙,再將床單蓋上去,這樣便"弄"成一張床了。

"你剛到,先將就一下,改天我們再去弄一張床墊回來就好了。"室友說。我點頭稱是,看了看其他人的床,下面全是牛奶箱,不禁笑了起來。

奇怪的是:躺在牛奶箱上的第一夜,我卻睡得特別的香。

1988年初到澳洲,蝸居的我連張床都沒有!

上班第一天被炒魷魚


言談之中,我才知道四位"前輩"都是半個月前來到澳洲的,目前都還沒開學,但都還沒有找到較穩定理想的工作。

由於離開學還有一個月,大家現時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工作。一早醒來後,全宿舍的人都各自出門去碰運氣。

根據"前輩"們的經驗,找工不外乎就是幾個途徑:看招工廣告,朋友介紹,以及直接上門尋找工作機會。據室友說:他來到墨爾本還不到三個星期,就已經為上街找工而磨穿了一雙球鞋。

與我原來的想象一樣,在異國找工真不是那麼容易。我鼓足了勇氣,在繁忙的大街小巷上尋找"獵物",只要一見到工廠、餐廳、旅館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單位",我就儘量厚著臉皮推門進去,然後問:"(May I work for you?)”

逛了幾條街,碰了十幾個釘子後,我感到有點餓了,於是便走進一家唐餐館坐了下來。

這是一間很小的唐餐館,只有十幾個座位,一個侍應。那個年紀偏大的侍應將一份菜單遞給我,問:"先生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我厚著臉皮反問道:"請問你們這裡需要幫忙嗎?"

侍應愣了一下,才知道這個客人原來又是來找工的。他問:"你以前幹過廚房活嗎?"

我想起昨晚室友說:如果老闆問你有無經驗,你一定要說有,否則連試工的機會都沒有。於是我硬著頭皮說:"幹過,幹過。"侍應問:"在哪裡幹過?"我說:"呃⋯在廣州的蓮香樓幹過。"(其實我連蓮香樓的門都沒進過)。侍應將信將疑,但他還是說:"既然這樣,你明天十一點先過來幫幫忙吧。"

1988年初到澳洲,蝸居的我連張床都沒有!

原來餐廳的part time剛被老闆炒了,所以急招一人,工資每小時五塊,每週幹兩天,包吃午飯。我心想:好歹也是取點經驗嘛。於是便滿心歡喜地答應了。

一天下來也沒有其他收穫,只好選擇去餐廳工作了,雖然這份工工資低,時間短,只宜當是臨時取點工作經驗,不宜作長久計,但是至少可以生存下去。

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來到澳洲後上班的第一天,就被炒魷魚了。

雖然老闆一早就識別了我從來沒有經過廚房,但是他願意教我。導致我被炒魷魚的原因是我忘了把洗乾淨的雞放進冰庫,這麼多的雞都臭了,所以老闆很生氣。就這樣,忙乎了六個小時,領了三十元澳幣的工資(當時折算為人民幣近二百元),這就是我第一天上班的結局

終於,我找到穩定的工作

後來我在麥當勞看報紙,看到了很多招聘信息,抄下很多電話之後,我用路邊的公用電話亭一個個打電話打詢問招不招工。雖然當時我的口語很蹩腳,但對方還是可以明白我是來找工的。

打到第六個電話時,終於獲得一個面試機會!

第二天,我一早就趕到了該公司的所在地。這是一家印刷公司,從外面可以隱隱約約地聽到機器的聲音。

忐忑的面試過程中雖然我聽不懂對方在說什麼,但是我發現牆上掛著曼聯足球隊的隊旗,一詢問發現對也是曼聯的粉絲,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雖然我沒有機器操作經驗,但是還是被錄取了!

後來室友幹活的馬來西亞餐廳多了一個空崗位,於是我選擇了白天印刷廠上班,晚上餐廳打工,晚餐也在餐廳解決了。

忙碌的生活開始了!

終於開學了!開學以後,我和我的夥伴們的生活便揭開了新的篇章。


知外-出國知識百科

來源公號:初到澳大利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