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里,为什么二老太太临死前不让杨九红戴孝?

TM娱乐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看看白二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白家因大格格未出阁先孕,反而为了出一口气给大格格下了安胎药的事,和詹王府接仇。五年后,白家大儿子去宫中看病,背了治死了宫中的一位妃嫔(也就是詹家二女儿)的锅,白家老爷追悔不已,此时想起白二奶奶说过:我觉得居家过日子,还是息事宁人得好。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不是要把格格的丑事抖露出来吗?这不叫争气,叫结仇。放他一次,总让他们欠着我们的情,要是接下了仇,今后就不好过了。白家老爷觉得此女子有大格局,放心地把家交给了二奶奶。

白二奶奶掌握家中财政大权之时,其实是临危受命,此时白家内忧外患、大厦将倾,大儿媳妇听说“白家老号”被查封,丈夫又被判了斩监候,自尽而亡。家里还有一个无论什么事都热血上头冲动行事的白老三,自此时开始,白二奶奶救大哥、保老号,对于不争气的老三,还什么时候都不忘提携一把,把白家整治得再次红红火火。

通过白二奶奶的格局和做出来的一系列励精图治的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她应该是属于深习儒家文化的一个女人,所有挽救家庭于危时的举动,都是站在家族立场上去考虑的。而且她是大家出身,相夫教子,虽然在白家立了大功,却从未做过不周全每一个人的事情,完全遵从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这就是白二奶奶整个人的价值体系。

那么我们看为什么她看不惯杨九红,不让她戴孝?

杨九红什么出身?

不管是不是她哥胁迫,她就是一名窑姐出身。这样的身份,首先是与白二奶奶的出身是完全不符的。

另外,她未曾明媒正娶,自己赎了身就跑到白景琦家,让他娶了自己,这再次与白二奶奶的婚恋观不符,在白二奶奶的观念里,嫁人一定要是走正门,这私定终身算什么?

在当了白景琦外室后,杨九红从未做过对白家一丁点的贡献,这又与白二奶奶的事业观不符。

我们看客看来,觉得杨九红追求自己爱情勇气可嘉,再加上她外形确实漂亮,一定会为她掬一把同情泪,但是站在白二奶奶的立场上,杨九红一出身不好,第二私定终身珠胎暗结,三于白家无功,所以完全与白二奶奶整体的价值观不符。

这才是白二奶奶不让她戴孝的主要原因。


霖妈爱八卦


 

  1.白景奇在黄春孕期时候出轨了杨九红,当然那时候没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再一次背着二奶奶给杨九红领进门,而且杨九红之前是被白景琦的姐姐的公公包养的,第一次挑战老太太。

  2.二奶奶生日堂会迎面遇上杨九红,杨躲了,老太太更知她底气不足,第二回合老太太又胜出。

  深夜独自一人劫走杨久红,甘愿为她坐进了牢房,并因此成功俘虏了杨久红的心!让她误认为这个白家少爷是她一生的依靠,有他在她就不会被外人欺负!孰不知白景琦对她的爱是打着折扣的,那些出格的事只是他的性格使然,

  

  而杨久红却自赎自身甘愿一生跟着七爷,甚至愿意日日与白七爷在那个小破屋中过柴米油盐的穷苦日子!万万没料到老太太临终遗言:不让杨九红戴孝,也就是说到死也不承认她是白家的人,永远成不了白家的媳妇。母亲的临终遗言对于景琦来说就是圣旨。老太太曾说过:她进了门全家都会乱。结果老太太一死,杨九红结交日本人,学日语,为白家生意立功,又借机以下人身份为由打压香秀,

  

  又逼死槐花,连亲生女儿也要报复,导致失去孩子的白嘉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老太太的预言成真了。恣意大胆的香秀颇有白景琦年轻时的风范,把白景琦收拾的服服贴贴。白景琦不顾族人的全体反对,硬是娶了香秀为太太。杨九红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而且女儿佳莉始终不认她,佳莉带着孩子走后,杨九红对尘世没什么眷恋了,孤凄的走完一生!


大林看影视


二奶奶从一开始就不认可杨九红,直到生命最后也要表明态度。

我分析这个过程

1.白景奇在黄春孕期时候出轨了杨九红,当然那时候没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再一次背着二奶奶给杨九红领进门,而且杨九红之前是被白景琦的姐姐的公公包养的,第一次挑战老太太。

2.二奶奶生日堂会迎面遇上杨九红,杨躲了,老太太更知她底气不足,第二回合老太太又胜出。

3.杨九红生了孩子,老太太差人抱走,杨九红崩溃,白景奇和稀泥未果后妥协,老太太了解了儿子的心态,完全胜出。

4.杨九红再次怀孕,毅然拖着孕身回到山东,造成孩子流产。

以上几件事加在一起,老太太怎能不在最后咽气前叮嘱不许杨九红戴孝?

杨九红是这部电视剧里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而且一直是身不由己,从小被哥嫂卖入妓院(印象中是这样的)、被超出自己年龄很多的老头子包、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敢为自己舍身进牢的男人喜欢,又遇到了一位工作能力超强在家也说一不二的婆婆、好,忍着吧,怀胎十月,却又骨肉分离,丈夫还只懂愚孝,没有一个人替自己说过什么、不让穿孝哭了闹了把孝袍子剪碎了也就过去了吧?不,又出来个槐花,槐花是个善茬么?我看未必,她话里话外总是仰仗自己是老太太身边的人出言不逊,挑事儿又扛不了事儿,想不开自杀了,杨九红就得必须背起这个锅,谁让她不会笑里藏刀呢?这姐姐宫斗剧看的太少。要我说槐花之死香秀也是逃不了干系的,表面上是替槐花拔闯了,其实就是火上浇油。

说到这,想起来梅兰芳的第三房内个冬皇来了,我觉得杨九红的原型可能就是她,至少在不让穿孝的这点上是一样的。

《大宅门》之所以精彩,就是这种一扣连一扣的因果关系造成的冲突很合情合理地推动着剧情发展。


摇头肉丸子


1.白景奇在黄春孕期时候出轨了杨九红,当然那时候没有一夫一妻制度,但再一次背着二奶奶给杨九红领进门,而且杨九红之前是被白景琦的姐姐的公公包养的,第一次挑战老太太。

  2.二奶奶生日堂会迎面遇上杨九红,杨躲了,老太太更知她底气不足,第二回合老太太又胜出。

  深夜独自一人劫走杨久红,甘愿为她坐进了牢房,并因此成功俘虏了杨久红的心!让她误认为这个白家少爷是她一生的依靠,有他在她就不会被外人欺负!孰不知白景琦对她的爱是打着折扣的,那些出格的事只是他的性格使然,

  

  而杨久红却自赎自身甘愿一生跟着七爷,甚至愿意日日与白七爷在那个小破屋中过柴米油盐的穷苦日子!万万没料到老太太临终遗言:不让杨九红戴孝,也就是说到死也不承认她是白家的人,永远成不了白家的媳妇。母亲的临终遗言对于景琦来说就是圣旨。老太太曾说过:她进了门全家都会乱。结果老太太一死,杨九红结交日本人,学日语,为白家生意立功,又借机以下人身份为由打压香秀,

  

  又逼死槐花,连亲生女儿也要报复,导致失去孩子的白嘉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老太太的预言成真了。恣意大胆的香秀颇有白景琦年轻时的风范,把白景琦收拾的服服贴贴。白景琦不顾族人的全体反对,硬是娶了香秀为太太。杨九红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而且女儿佳莉始终不认她,佳莉带着孩子走后,杨九红对尘世没什么眷恋了,孤凄的走完一生!


自科号


二老太太为什么不让杨九红戴孝?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问另一个问题?白景琦和黄春的婚姻也不是明媒正娶的,为什么老太太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媳妇。而对于杨九红,老太太却是终生不能接受。就算是杨九红生了孩子,孩子的教育权也被老太太剥夺了。这在今天看来,是很不人道,也很不人性的。但以当时的眼光来看,却很难说老太太这样做是错的。而且,从电视剧后来的情节发展看,也证明了老太太的做法是正确的。

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的。民国时期虽有所改变,但基本情况还是没有变。伦理关系的远近,与丧葬制度紧密相连。老太太去世了,五服之内,来服丧,穿丧服的,都是家里的亲戚,没有穿丧服的,就说明与家族没有亲戚和血缘关系。有血缘关系,就有家族权利和义务的继承,没有亲情关系的,当然也就没有权利和义务的继承。

老太太把杨九红排除在服丧人员之外,是用遗嘱的形式,排除杨九红在白家的法律地位。它的潜台词是说,杨九红在白家,只是白景琦喜欢的人,她的存在只与白景琦个人相关。与家族无关。从而以这种方式排除杨九红在家族事务中的话语权。

但老太太的这种安排只起到了部分作用,杨九红后来在家族事务中,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这是个人能力和时代发展的双方面因素决定的。

老太太之所以要把杨九红排除在家族事务之外,是从个人品质上着眼的。杨九红是一个典型的有才无德之人。她的个人能力非常强,人也非常聪明。由于个人出身和生活经历的原因,她做事的风格喜欢走极端,富有冒险精神,但没有道德观念。行事以利己为原则。这个人物,很有点《红楼梦》里王熙凤的性格,小聪明是很有些的,但却没有大智慧,一个家族的长久兴旺,决不是靠一点小聪明就可以支撑的。还有一点是,杨九红这样具有小人特质的人,一但得志,必然猖狂。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老太太在临死之前,把槐花给了白景琦。其意思也很明白,是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被杨九红所影响。但以白景琦的性格而言,杨九红是影响不到他的。但是,老太太派了槐花来,却增加了杨九红的仇恨,老太太虽然死了,但是,他给杨九红造成的影响却是长久的,于是,槐花成了杨九红复仇的靶子。温柔各顺的槐花当然不是阴险毒辣的杨九红的对手,最后被逼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们可以把老太太、白景琦和杨九红三个人的性格和处事特点比较一下,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了。三个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其中老太太的性格最完美,她的身上,既有男人的阳刚正直,也有女性的温柔细腻。既能当外,也能当内,既会持家,又能创业。这样的人物,绝对是女中豪杰。白景琦的身上,充满了男子的阳刚之美,有情义有担当,无倚无傍我自强,这一身傲骨敲起来当当响。而杨九红大约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阴谋家。她聪明绝顶,有狠心,有毅力,做起事来,有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是三个人能凑到一起去的原因。

老太太一生行事,可用正大光明四个字来形容。她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王道精神。在倒霉时不沮丧,在得意时不张狂。当家族和詹王府斗的两败俱伤之时,是她一直坚持把问题向和解里引,以图达到双赢。在百草厅危难之时,她凭一己之力,夺回家族企业。她的做法,连敌人都输得心服口服。这种能力和水平的背后,体现的都是大智慧。

白景琦的铮铮傲骨,是与母亲的遗传和身教有很大关系的。但是,白景琦的身上,体现的是至刚至阳的性格,宁折不弯。这种性格特点,比起老太太的百炼钢成绕指柔,还是低了一个层次。有人把白景琦对母亲的顺从看成是愚孝,就有点好笑了。白景琦对他妈的顺从绝不是一个愚孝可以解释的。是因为在白景琦虽然是我行我素的性格,但他的心里是知道和理解母亲所做一切的含义的。也就是说,她做为一个男人,他可以有情义有担当,他可以给杨九红他自己所有的东西。但情义和担当不能越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杨九红在白家取得合法地位,那么,以她的能力,在白家的家族企业中,一步步提高话语权,并最终掌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老太太内心是决不希望企业落入一个有才无德之人手中的。家族能够长久兴盛,掌门人才和德是同样重要的。

杨九红的处事,与老太太以及白景琦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大格局。在日本鬼子的势力不断增加的前提之下,如果不是白景琦当家,她没有任何道德负担的,就与日本人合作了。可见,她的眼中,只有利益,而没有大节。或许她觉得,她可以利用日本人的势力发展自己。这种想法,只能是自欺欺人。最后的结果必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杨九红的心术不正有一个情节表现的非常充分。她在东北采购药材的时候,一路上虐待槐花。跟在一起的黄立因看不下去,帮助了槐花。因为这事,回到家以后,杨九红居然会造黄立和槐花的谣言。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做事的下流和不择手段,与二奶奶的正大光明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要不是白景琦与黄立相互信任。还不知要闹出多大的风波来呢。这种处事方式,决不是家庭兴旺之兆。

《大宅门》最后几集,非常清楚的反映了这个情况,杨九红确实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但她也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和节操的人。因为白景琦当家,她一辈子无法拿下白景琦,所以不可能在家族内部形成很大影响。如果是她当家,家族是否能保持兴旺,就很难说了。

总之,从家族的长远发展来看,二奶奶当初的安排,是必要的,有眼光的。但其实际效用却是有限的。杨九红后来不能在大宅门兴风作浪是因为有白景琦压着她。否则的话,仅凭二奶奶的一个安排,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七月流火140400643


杨九红在剧中是个可爱,可怜,又可悲的女子。

她自幼被哥嫂卖去了妓院,凭借着美貌和手段成为济南府第一名妓。

彼时白景琦被赶出白家,在济南府摸爬滚打也混出了一些名头,与朋友去青楼厮混,就这样,两人在楼梯间相遇了。

杨九红遇到白景琦是幸也是不幸。

自幼在风月场中长大的杨九红,早就练就了一双识人的眼睛,她觉得白景琦并不简单,而且白景琦对待女人特别仗义,为其两肋插刀,一个帅气,多金有本事,又特别爷们儿的男人哪个女人不喜欢呢?

在那个年代,青楼女子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或是被达官贵人看重纳为妾,或是攒够一笔钱赎身,或是最终熬成老鸨,青春就那么几年,要早做打算啊

年轻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最终也会“春去秋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当时跟着白景琦对杨九红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白景琦爱杨九红吗?我觉得喜欢是有,爱的应该并不深。他固然是看上了九红的美色,为她吃官司蹲牢房更多是为自己争口气,聪明中透着点混不吝,白家七爷从来不是个让人的主儿。

但无论如何,白景琦接纳了她,如果他们一直待在济南,杨九红也许会很幸福的,但这注定是不可能的事,回到京城,杨九红的悲剧就开始了。

二奶奶并不承认她,连门都不让她进,还将她的女儿抱走了,并一生都没认她这个亲妈。

其实当初看电视看到这时,心里确实感觉二奶奶太狠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杨九红虽说是青楼女子,但她已经从良了,那么温柔那么漂亮,为什么就不接纳她呢?甚至连死都不让杨九红披麻戴孝,看着杨九红为二奶奶精心准备的孝衣孝布,真的有些心疼她。

最后杨九红性格扭曲跟二奶奶也是有直接关系的。

从二奶奶的角度出发,不接纳杨九红也是有情可原

而后却也证实了二奶奶看人眼光之毒。

1.出身

白家是清贵人家,百草厅白家老号更是有百年的传承和信誉,而杨九红出身青楼,艳名远播是济南数一数二的名妓,又与白景琦堂姐玉芬的公公有染,这样的人二奶奶是不可能让她进白家门的,更何况有损白家老号的清誉。白景琦在外面怎么混人们也不过说一句人不风流枉少年,可一旦让她披麻戴孝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承认了她的身份,而佳莉,也会因为她娘的身份被人诟病,无论是家族的名声还是佳莉的前途,二奶奶都不会认下她。

2.眼界和格局

杨九红做的最错的一件事就是帮日本人入股百草厅算计白家的秘方,这件事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她彻底失去了白景琦的信任,她的心里只有白景琦这个男人,只想得到白景琦和白家人的认可,在大是大非面前甚至不如香秀,与白景琦的三观根本不同,如果杨九红进了进了家门成了七少奶奶,白家估计有的头疼。

3.本性

杨九红虽然因二奶奶不待见性格扭曲,但她的本性也不是十分善良,她纵容哥嫂在外面放高利贷,排挤白景琦身边的女人,去关东取药材一路上欺负槐花,回来更是污蔑槐花与黄立有情,为挑拨白景琦与槐花的关系,不惜攀诬黄立甚至涂二爷。黄春死后已七少奶奶自居,最后逼的槐花上吊自尽。

槐花死后又与香秀争宠,但最终也没斗过香秀,抢夺外孙女何琪,虽然最后送还给佳莉,但佳莉最终也没有认她,她自己孤独终老。

在跟白景琦之前她说什么都不要,跟了白景琦后却什么都要争,虽然也有封建年代的无奈,她固然值得同情,但也有她很大一部分原因。二奶奶不让她披麻戴孝,进白家的门也是对的。





张菓菓菓


“不许杨九红带孝”竟然是这位纵横一世,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的最后一句话,看到杨九红陷入凄惨绝望的痛苦深渊之时,似乎觉得这位二奶奶纵然豪气可冲霄汉,却未免跋扈了一些。妓女也是人,是人就分好坏,不见得身入风尘就一无是处了吧!连白家大小姐白玉芬也曾说过:烟花女子并非都不好,也是苦命的多。英明一世的二奶奶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她站得高,望得远,洞悉世事,明察秋毫。


别说当时是思想禁闭的封建社会,就算思想解放的今天,也是仍然容不得一个有肮脏历史的女人的。所以,二奶奶的容不下,并非是她的容不下,是社会的容不下。白家是名门望族,百草厅更是商界的王者,药行的典范。白家人行的是医,卖的是药,而靠的是社会大众的支持与认可。她作为一个商界女强人,白家的当家掌柜,认下了一个青楼妓女,养在家中,这影响的可不是她一个人的声誉,是整个百草厅的名望。自然白景琦娶了个济南府数一数二,鼎鼎有名的瑶姐儿作姨太太,也是传的满城风雨,但是只要有她这个一家之主在上面镇着纲纪,就不会波及到百草厅。白景琦爱娶几个瑶姐儿是他个人的事情,那点歪风顶多被人说成是人不风流枉少年,老太太尚在,歪也歪不但百草厅上头。


做生意靠的是人气,最怕的就是流言蜚语,当初白草厅被董大兴一干人等承包了过去,连白家老号的老匾他们也要霸占着不肯奉还,二奶奶摘回老匾讨还公道靠的就是大众的支持,所以深知社会舆论的厉害,她可以得罪任何人,就是不能够得罪社会大众,白家可以丢了几十万两白银,却不能丢了几代人攒了几百年的信誉,所以只要她活着,就不能让这信誉有任何污染。

所以,这位精明睿智,高瞻远瞩的二奶奶至死不肯承认杨九红,不许她戴孝就是否认的意思。她知道只要有她这个口令在,不管杨九红多么地会为人处世,笼络人心,势必也得不到下人与后辈的尊重,那么即使将来黄春先行离世,她想要坐上主位也是少了几成可能。因为一旦杨九红成了白景琦的正房太太,百草厅就不得不蒙上一层淫邪的色彩,那才是真正的动摇了根基,百草厅没准也会因此而风雨飘摇。而且正房太太是要进宗祠入族谱的,白家几代人正直而忠良,让一个瑶姐儿大模大样的受后代人的香火祭拜,只怕家风是再也捋不正了。所以,这位了不起的风云人物二奶奶临死也没有糊涂,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在为整个白家做绸缪。



有雪片片57321


不让杨九红戴孝是白家碾碎杨九红尊严的最后一根稻草。

杨九红本是白景琦在济南花楼认识的窑姐,贪图新鲜,白景琦成了杨九红的固定客人,白景琦对杨九红除了身体接触,并无太多感情,但杨九红自己先认了栽,一颗心都拴在白景琦身上。

感情啊,谁先认真谁就输了,看看后来居上的李香秀,简单的几招欲情故纵就吃死了白景琦,顺利逆袭成为白家女主人,而杨九红自己赎身又追着喊着要嫁给白景琦,也可以说白景琦在形式逼迫下才娶了杨九红,之后带回大宅门,从此被白家被白二奶奶“践踏”。

白二奶奶一直芥蒂的是杨九红的身世和手段,那个年代娶一个窑姐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看济南府提督那么喜欢杨九红,也只限于包养,并未动心思把她娶回家,可见当时窑姐这个词,只能暗地里藏着,上不了台面。

白二奶奶作为白家当家人,精明能干、胸怀宽广,她对竞争也是以德报怨,唯独容不下窑姐出身的杨九红,其理由不外乎白二奶奶对杨九红的手段早有耳闻。

杨九红早年被哥嫂卖去花楼,凭长相上等,手段高明,一步步爬上济南府头牌,多年来一直由济南府提督庇护,若说她心思纯良、不懂筹谋,那是无人相信的,至少有心机有城府。

原本杨九红是待在济南的,可白玉芬(白景琦堂姐)见杨九红生了女儿,硬是把她们娘俩拉到了北京城,白景琦看到从济南来的杨九红母女时是错愕的,连马车都没让下,直接拉到白家宅外的十条巷安了家,白景琦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母亲不会接受杨九红,更不会容忍杨九红住到白家宅门去,所以一边安抚杨九红,一边打岔老母亲。

可该来的还是要来的,白家二奶奶为了亲孙女的后路,直接抱走杨九红的女儿,由小红改名佳莉,从此和杨九红划清界限。

佳莉耳濡目染对杨九红厌恶至极,杨九红每一次上门求和都被辱的无地自容,这一切都归咎于白二奶奶,杨九红还天真的以为熬死了白二奶奶,自己就可以和佳莉团圆,殊不知白二奶奶临死前都不肯承认她,拼尽全力吐出一句“不准杨九红戴孝”,这一句让杨九红彻底成为白家上下的笑话,府里的猫狗都戴了孝,她连猫狗都不如。

从此,杨九红心性大变,逼死槐花,出言羞辱黄立,效仿白二奶奶偷抱走佳莉的女儿琪琪,原以为佳莉会以此来求和,谁知心比石还硬的佳莉一气之下远走济南,母女关系一僵再僵,杨九红到死都没有听佳莉喊她一声“妈”。

都说白二奶奶不近人情,白景琦愚孝、妈宝。

在白景琦新宅子里,白二奶奶第一次和杨九红正面刚,当时白二奶奶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是杨九红,还询问身边的黄春,黄春言辞尴尬的说到这就是那位姨奶奶,白二奶奶提高嗓门问到“你是谁家的姨奶奶?杨九红我是佳莉的妈!佳莉反驳我没妈,白二奶奶当即命白景琦打这个不要脸的贱货,幸好有白家三爷阻拦才免了一场闹剧。

白二奶奶英明一世,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杨九红,所以她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劝谏或说辞就随便更改主意,坚持态度,既是为了白景琦,也是为了佳莉,更多的还有白家上下几十口人的面子,白二奶奶清楚,正室黄春软弱,如果放任杨九红不管,待自己年老后,杨九红会一步步登上白家当家,故白家几十年的声誉会败在一个窑姐的手上。

宅门里人都是有样学样,白二奶奶生前对杨九红如此,身边的丫鬟槐花、香秀亦是如此,她临终嘱托也是彻底断了杨九红后路,让大宅门里的上上下下都明白,窑姐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被认可。


影视控


二奶奶作为白家的当家人,在她的管理下,白家盘回了百草厅,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白家又发达了。在白家二奶奶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白景琦的第一个媳妇是黄春,开始二奶奶不同意,但是被玉芬送回白家生下孩子后,就认下这个儿媳妇了,虽然黄春是仇家的女儿,是大格格的私生女,但是二奶奶认为黄春是好人家的女儿,上一辈的恩怨不能怨到黄春身上,就认下。槐花是二奶奶身边的丫鬟,二奶奶非常喜欢中用她,虽然她的身份不高,只是普通人家的女儿,但是二奶奶认为是清清白白的好人家的女儿,自己做主做了白景琦的姨太太。杨九红,和白景琦生下女儿后,白景琦也没想把她接回京城的,他知道二奶奶肯定是不能接受杨九红的,也是玉芬看杨九红生下女儿送回京城的,玉芬认为二奶奶接受了黄春也会接受杨九红,可是杨九红的身份可不比黄春,杨九红窑姐的身份是二奶奶万万不能接受的,二奶奶不但不接受杨九红,还认为白家的孩子是不能让一个窑姐扶养的,还把杨九红的孩子抢走了,让杨九红连女儿都看不见了,二奶奶生前不接受杨九红,死前还说不让杨九红带孝,说明,二奶奶是永远不能接受杨九红窑姐这样身份的人。





爱看剧爱看影


二老太太掌握白家大权什么人什么场合没见过,她清楚知道窑姐的手段有多么厉害。黄春之所以能在白家当稳她的正房太太是因为二老太太对杨九红的疯狂打压,黄春是个好女人二老太太对她的大恩她一生感激。

老太太死前杨九红就早早地准备好孝衣,丫鬟问她为什么,她说:再怎么她也是景琦的妈。但反过来在和白景琦吵嘴时又凶巴巴地骂道:看谁熬得过谁。结果挨了老七一嘴巴。杨九红虚情假意想借机上位是很明显的,让她戴了孝就等于认了她的身份。

老太太曾说过:她进了门全家都会乱。结果老太太一死,杨九红结交日本人,学日语,为白家生意立功,又借机以下人身份为由打压香秀,又逼死槐花,连亲生女儿也要报复,导致失去孩子的白嘉莉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老太太的预言成真了。正是因为杨九红没戴孝,香秀才敢回嘴杨九红:连猫狗都戴孝了呢。就这一句,香秀压得杨九红哑口无言,最后香秀不想受杨九红的气,坚决要当太太,白家的大权才没落入窑姐之手。老太太太英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